日本·丹波元堅

《藥治通義》~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澀法鎮法

張戴人曰。所謂澀劑者。寢汗不禁。澀以麻黃根防己。滑泄不已。澀以豆蔻枯白礬木賊烏魚罌粟殼。凡酸味亦同乎澀者。收斂之意也。喘嗽上奔。以虀汁烏梅煎寧肺者。皆酸澀劑也。然此數種。當先論其本。以攻去其邪。不可執一以澀便為萬全也。(事親)

李瀕湖曰。脫者。氣脫也。血脫也。精脫也。神脫也。脫則散而不收。故用酸澀溫平之藥。以斂其耗散。汗出亡陽。精滑不禁。泄痢不止。大便不固。小便自遺。久嗽亡津。皆氣脫也。下血不已。崩中暴下。諸大亡血。皆血脫也。牡蠣龍骨海螵蛸五倍子五味子烏梅榴皮訶黎勒罌粟蓮房棕灰赤石脂黃根之類。

皆澀藥也。氣脫兼以氣藥。血脫兼以血藥。及兼氣藥。氣者。血之帥也。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此神脫也。非澀藥所能收也。(本草綱目。)

張景岳曰。固方之制。固其泄也。如久嗽為喘。而氣泄於上者。宜固其肺。久遺成淋。而精脫於下者。宜固其腎。小水不禁者。宜固其膀胱。大便不禁者。宜固其腸藏。汗泄不止者。宜固其皮毛。血泄不止者。宜固其營衛。凡因寒而泄者。當固之以熱。因熱而泄者。當固之以寒。

總之在上者。在表者。皆宜固氣。氣主在肺也。在下者。在裡者。皆宜固精。精主在腎也。然虛者可固。實者不可固。久者可固。暴者不可固。當固不固。則滄海亦將竭。不當固而固。則閉門延寇也。二者俱當詳酌之。(景岳全書。)

按仲景之於澀。啻赤石脂禹餘糧湯桃花湯。二方而已。蓋人身氣血。本貴流通。故有些邪壅。輕用兜住。則正邪俱被堵塞。坐為變證。且極虛極脫。自非溫補。不能收攝。是以澀法僅為一處專脫者設。要為不得已之策。乃仲景之所以少用也。程若水醫彀曰。治病之法。先去病。

然後可用收澀。如浣衣然。先去垢膩。然後可加粉飾也。所以粟殼龍骨之藥。不可輕用。此說不穩。但末句可取。

張戴人曰。所謂重劑者。鎮縋之謂也。其藥則硃砂水銀沉香水石黃丹之倫。以其體重故也。久病咳嗽。涎潮於上。咽喉不利。形羸。不可峻攻。以此縋之。故內經曰。重者因而減之。貴其漸也。(事親○按經言重者。是病重之義。非指重縋。)

李瀕湖曰。重劑凡四。有驚則氣亂。而魂氣飛揚。如喪神守者。有怒則氣逆。而肝火激烈。病狂善怒者。並雄黃鐵粉。以平其肝。有神不守舍。而多驚健忘。迷惑不寧者。宜硃砂紫石英之類。以鎮其心。有恐則氣下。精志失守。而畏如人將捕者。宜磁石沉香之類。以安其腎。

大抵重劑。壓浮火而墜痰涎。不獨治怯也。故諸風掉眩。及驚癇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皆浮火痰涎為害。俱宜重劑以墜之。(本草綱目。)

按心神失守。龍骨牡蠣。以收固之。諸逆上衝。硃砂鐵粉。以墜壓之。然則鎮法。亦澀法之類也。至真要大論曰。高者抑之。又曰。驚者平之。並重縋之謂矣。蓋腳氣上入。及奔豚疝氣之類。亦重縋所宜。如養正丹黑錫丹。其效最著。鄭端友全嬰方論。載交泰丹。治小兒因吐瀉之後。

變成慢驚。累服熱藥。上熱下冷。涎鳴氣粗。服藥雖多。止在鬲上。不入中下。此意殆足通他病矣。(其方。用黑鉛硫黃鐵液粉等十二味。)雖然金石之藥。宜暫用而不可久用。王中陽養生主論。稱鎮墜久服。則陽亢陰消。果為下虛。瀕湖於鉛丹條云。性帶陰毒。不可多服。

恐傷心胃。俱可為鑑矣。

2. 殺蟲

吳鶴臯曰。古方殺蟲。如雷丸貫眾乾漆蠟塵百部鉛灰。皆其所常用也。有加附子乾薑者。壯正氣也。加苦參黃連者。蟲得苦而安也。加烏梅訶子者。蟲得酸而軟也。加藜蘆瓜蒂者。欲其帶蟲而吐也。加芫花黑醜者。欲其帶蟲而下也。用雄黃川椒蛇床樟腦水銀檳榔者。治疥瘡之蟲也。

胡桐淚莨菪子韭子蟾酥者。治齲齒之蟲也。用川槿皮海桐皮者。治風癬之蟲也。用青葙子覆盆菜者。治九蟲䘌蝕之蟲也。用敗鼓心桃符板虎糞骨死人枕獺爪鸛骨者。驅瘵蟲也。(醫方考。)

按此說不醇。姑錄存之。蓋蛔之為物。與四氣七情。本無關涉。自是一種病由。故其方藥。亦有出於諸法之外者。汪訒庵別設一類。良有以也。考之經旨。甘草粉蜜湯。安蛔之治也。烏梅丸。為厥陰正方。而殺蟲之治也。胃之寒熱。皆足動蛔。而其偏寒者。必兼溫中。其偏熱者。

必兼清中。或兼轉刷。前人之法備矣。如近今所用鷓鴣菜。殆殺蟲聖藥也。又張景岳全書曰。逐治之法。旋逐旋生。終非善策。欲杜其源。必須溫養脾胃。脾胃氣強。蟲自不生矣。然蛔病有嘔痛危劇。亟須驅逐者。景岳之言。豈善後之策歟。

又按張戴人儒門事親曰。夫蟲之所生。必於脾胃深處。藥之所過。在於中流。蟲聞藥氣。而避之群著。安得取之。予之法。先令飢甚。次以檳榔雷丸為引子。別下蟲藥。大下十數行。可以搐而空。穩上張子政用此法。下蟲數百相銜。長丈餘。蓋此術。本於外臺療食症發症方。而言頗有理。學者宜試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