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六十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六十八 (9)

1. 治火燒瘡諸方

治火燒瘡。薤白膏方。

薤白(二兩),當歸(二兩銼),白芷(二兩炒),羊髓(一斤)

白話文:

  • 薤白:二兩
  • 當歸:二兩(切碎)
  • 白芷:二兩(炒過)
  • 羊髓:一斤

上件藥。和煎。候白芷色黃。膏成去滓。以敷瘡。日再用之。

又方。

蓮子草(一兩),梔子(一兩),黃芩(一兩),胡粉(一兩),柏葉(一兩)

白話文:

蓮子草(50 克)、梔子(50 克)、黃芩(50 克)、胡粉(50 克)、柏葉(50 克)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羊髓和。看稀稠。日可二(三)度。以翎羽塗之。此法去毒止痛。令無瘢痕。甚妙。

治火燒瘡。止痛散方。

桃膠(半兩),松脂,黃柏(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用梨汁生蜜調塗之。瘥。

治火燒。悶絕不識人方。

上飲新小便一兩盞效。

治火燒瘡。疼痛不可忍。宜用此方。

梔子仁(二兩),白蘞(五兩),黃芩(五兩)

上件藥。都銼。以水五升。煎至三(二)升。濾去滓。冷以淋瘡。令溜去火熱。則肌得寬也。任意用膏敷之。

治火燒瘡。急痛方。

梔子(二兩燒灰細研),柳白皮(二升切)

上以豬脂二升(斤)。於鐺內緩火。煎柳白皮焦黃。去滓。入梔子灰。攪令勻。膏成。待經宿即用塗之。

白話文:

用豬油二斤放在鍋裡,用小火慢煎柳樹皮直到變成焦黃色。把渣滓去掉,加入梔子灰,攪拌均勻。等到膏形成後,放一晚上再拿來塗抹。

又方。

豬毛,牛糞(等分)

上並燒灰細研。以生油調塗效。

又方。

寒節白麵(半匙),梔子仁(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與面相和。以新汲水調塗之。

又方。

柏樹皮(四兩銼),竹葉(二兩),甘草(二兩生用銼)

白話文:

柏樹皮(160 公克,切成小塊) 竹葉(80 公克) 甘草(80 公克,生用,切成小塊)

上件藥。以豬脂一斤。煎五七沸。去滓。以塗瘡上。

又方。

楸樹上楸條(半斤濕者)貓兒毛(一兩),蠟(半兩)

上件藥。以油煎二味令焦。濾去滓。下蠟令消。收於不津器中。先以溫水洗瘡。後用藥塗之。

又方。

死鼠(一頭)

上以臘月豬脂三斤。煎令消盡。綿濾。旋取塗之。干再塗之。以瘥為度。不作瘢痕。神效。

治火瘡敗壞方。

上柏白皮切。以臘月豬脂。令淹相得。煮四五沸。色變去滓。敷瘡。

又方。

上以丹參搗羅為末。以羊脛髓塗之。

又方。

上以雲母粉同生羊髓。和如泥。塗之。

又方。

上取牛膝苗。搗取汁。煎如膏。以烏雞翎塗令遍。即痛止。日敷三兩度瘥。

又方。

上以麻油和梔子仁末塗之。唯厚為佳。

又方。

上以酪頻頻塗之。

又方。

上以桃葉及鹽。和煮作湯洗之。

又方。

上以烏牛糞燒灰細研。以臘月豬脂調塗之。立效。

治火燒瘡。赤焮疼痛方。

上以臘月油。煮麵糊一盞。以青竹筒貯之。每用塗於瘡上。

治火燒瘡。腫痛方。

上取鱓魚皮。燒作灰。細研如面。用生油調塗瘡上。並不成瘢痕。

又方。

柏白皮末(一斤)

上以水五升。煎至二升。濾去滓。熬成膏。塗之即瘥。

又方。

上以豬毛燒灰細研。和膠水稀如餳。塗經五日以來。煎椒湯洗。卻重更塗之。即無痕矣。

白話文:

先將豬毛燒成灰並研磨成細粉。將膠水稀釋成粥狀。塗抹在疤痕上連續五天。煎煮辣椒水洗淨,再重新塗藥。重複此步驟直到疤痕消失。

2. 治灸瘡急腫痛諸方

夫灸瘡膿潰以後。更焮腫急痛者。此中風冷故也。

治灸瘡。急腫痛不可忍。水柳膏方。

柳枝(二兩銼碎春夏取枝皮秋冬取根皮用),甘草(二兩捶碎),白膠香(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松脂(半兩),黃蠟(半兩),黃丹(三兩炒令紫色),油(八合)

白話文:

材料:

  • 水柳枝(2 兩,春季和夏季取枝皮,秋季和冬季取根皮,切碎)
  • 甘草(2 兩,敲碎)
  • 白膠香(半兩,細研磨)
  • 麝香(半兩,細研磨)
  • 松脂(半兩)
  • 黃蠟(半兩)
  • 黃丹(3 兩,炒至變成紫色)
  • 油(8 合)

上件藥。先取油安鐺內。以文火煉香熟。漸下柳枝甘草。煎令黑色。去滓。次下白膠香松脂蠟等。候化。即以綿濾過。淨拭鐺。卻傾油於鐺內。漸下黃丹。不住手攪。轉急著火上變色。滴於水中成珠子。膏成。入麝香令勻。用瓷盒盛。於熟絹上攤貼神驗。

白話文:

上方的藥膏製作方法:

先將油倒入鍋中,用小火加熱,直到油香熟。逐漸加入柳枝和甘草,熬煮至變黑。過濾掉渣滓。

接著加入白膠香、松脂和蠟,等到它們融化。立即用棉花過濾。將鍋子清洗乾淨。

然後將油倒回鍋中,逐漸加入黃丹,不斷攪拌。火候轉大,直到顏色改變。滴入水中,形成小珠子,藥膏就製成了。

最後加入麝香,充分攪拌均勻。放入瓷盒中保存。將藥膏塗抹在煮熟的絲絹上,有特效。

治灸瘡急腫疼痛。抽火毒。吮膿膏方。

黃耆(半兩),白芨(一分),白芷(一分),白薇(一分),當歸(一分),赤芍藥(一分),防風(一分去蘆頭),甘草(一分),細辛(一分),嫩桑枝(一分),垂柳枝(細銼二合),乳香(一分細研),清麻油(一斤)

白話文:

中藥材:

  • 黃耆:半兩(約 15 克)
  • 白芨:一分(約 3 克)
  • 白芷:一分(約 3 克)
  • 白薇:一分(約 3 克)
  • 當歸:一分(約 3 克)
  • 赤芍藥:一分(約 3 克)
  • 防風(去除蘆頭):一分(約 3 克)
  • 甘草:一分(約 3 克)
  • 細辛:一分(約 3 克)
  • 嫩桑枝:一分(約 3 克)
  • 垂柳枝(細切):二合(約 6 克)
  • 乳香(細研):一分(約 3 克)
  • 清麻油:一斤(約 500 毫升)

上件藥。除乳香。余並細銼。於鐺內。用油浸一宿。以慢火煎柳枝色黃黑。綿濾去滓。澄清。拭鐺令淨。慢火熬藥油。入黃丹。以柳木篦不住手攪。令黃丹色稍黑。取少許滴於水內。捻看得所。入乳香。又攪令勻。傾於不津器內盛。每用。看灸瘡大小。以紙上勻攤貼之。每日兩度換。仍煎蔥湯。用軟帛蘸搵熨洗之。

白話文:

把上述藥材中除了乳香之外的藥材,全部研磨成細粉。將這些藥粉放入鐵鍋中,倒入油浸泡一晚。用文火將柳枝煎至顏色變為黃黑色。用棉花過濾掉藥渣,澄清藥液。擦拭鍋子,使其乾淨。用文火熬製藥油,加入黃丹。用柳枝攪拌,不要停手,直到黃丹顏色變為稍微發黑。取少量藥油滴入水中,觀察狀態。加入乳香,再次攪拌均勻。將藥油倒入不漏水的容器中儲存。使用時,根據灸瘡的大小,將藥油均勻塗抹在紙上,覆蓋在灸瘡上。每天更換兩次紙藥。另外,煎煮蔥湯,用軟布蘸取蔥湯,敷在灸瘡上敷熨。

治灸瘡腫急方。

白皮(三兩),當歸(一兩),薤白(一握)

上件藥。銼。以豬脂一斤。同煎。薤白令黃焦。絞去滓。候冷塗之。亦治風水中瘡。及火瘡亦妙。

治灸瘡焮腫。及赤爛方。

黃連(去須),赤小豆,馬蹄(燒灰),川大黃,楸葉(以上等分)

白話文:

黃連(去除須根),赤小豆,馬蹄(燒成灰),川大黃,楸樹葉(以上各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生麻油調塗之。立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