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五十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十五 (5)

1. 治風疸諸方

夫風疸者,由風氣在於腑臟,與熱氣相搏,便發於黃,小便或赤、或黃,好臥而心振,面虛黑,名為風疸也。

治風疸,心脾風熱,面色虛黑,身體皆黃,小便赤澀,宜服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犀角屑(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栝蔞根(一兩),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蘚皮(三分),秦艽(三分去苗),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焙),梔子仁(半兩)

白話文:

牛黃(取1分研磨成細粉) 犀角屑(取3分研磨成粉末) 防風(取3分,去掉蘆頭) 栝蔞根(1兩) 杏仁(3分,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白蘚皮(3分) 秦艽(取3分,去掉苗) 川大黃(1兩,切碎,略微炒過) 甘草(半兩,炙烤至微紅色,切碎) 麥門冬(1兩,去除根心,烘培) 梔子仁(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研入牛黃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竹葉湯調下一錢;金銀湯下亦得。

白話文:

把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將牛黃研磨成均勻的粉末和藥粉混合。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竹葉湯或金銀湯送服一錢即可。

治風疸,臟腑風熱相搏,心神不安,多臥少起,小便赤澀,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黃連(一兩去須),赤芍藥(三分),茵陳〔一(二)兩〕,白蘚皮(三分),土瓜根(三分)梔子仁(三分),柴胡(三分去苗),栝蔞根(三分),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川芒硝(二兩),子芩(三分),貝齒(二十枚燒令赤,細研)

白話文:

犀牛角粉(一兩) 黃連(一兩,去除根鬚) 赤芍藥(三分) 茵陳(一到二兩) 白蘚皮(三分) 土瓜根(三分) 梔子仁(三分) 柴胡(三分,去除葉柄) 栝蔞根(三分) 川大黃(一兩半,搗碎,微炒) 川芒硝(二兩) 子芩(三分) 海貝齒(二十枚,燒紅後研磨成細粉)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煎茅根湯調下二錢,以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細粉。每次服藥時,不限時間,用煎煮過的茅根湯沖服二錢,以感到通暢為宜。

治風疸,小便或黃,洒洒而寒,好臥不欲動,宜服此方,

艾(一束三月內取,搗汁,於銅器中煎如膏),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連(一兩去須),苦參(一兩銼),凝水石(一兩),栝蔞根(一兩),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

白話文:

艾草(在三月內採集一束,搗碎取汁,在銅器中煎煮成膏狀) 川大黃(一兩,切碎,略微炒製) 黃連(一兩,去除根須) 苦參(一兩,切碎) 凝水石(一兩) 栝蔞根(一兩) 甜葶藶(一兩,隔著紙炒至變成紫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艾煎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二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艾草熬煮後和粉末混合成丸,大小如同梧桐子。不論時間,每次用溫水服用二十丸。

2. 治女勞疸諸方

夫女勞疸之候,身目皆黃,發熱惡寒,小腹滿急,小便不利,因大勞大熱,不能保攝,房後入水所致也。

治女勞疸,身目俱黃,惡寒發熱,小腹滿急,小便艱難,滑石散方。

滑石(一兩半),白礬(一兩燒,令汁盡)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大麥粥飲調下二錢,小便出黃水為度。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藥時,不限時間,用大麥粥調和兩錢服用,直到尿液變黃為止。

又方

白礬(半兩燒,令汁盡),硝石(半兩)

上件藥,細研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大麥粥飲調下二錢,令微汗出,小便利為度。

又方

亂髮(如雞子大),豬脂(半斤)

上件藥,同於鐺內,以微火煎,令發消盡。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半雞子殼,以小便利為度。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一同放入鍋中,用小火慢煎,直到藥材完全煎成湯汁為止。不限時間,用溫水調和半個雞蛋殼的量服用,直到有輕微便意即可。

3. 治三十六種黃證候點烙論並方

夫諸黃者,其黃皆因傷寒為本,五臟互有所傷,熱氣相侵,致使病人精神恍惚,六腑不和,七神無主,情意改變,或起坐睡臥不安,或狂言妄語,忽喜忽悲,或寒或熱。或即多言,或即不語,多饒喜笑,妄見鬼神,四肢沉重,扶舉不行,或即潛身便走,氣力倍加。如此狀候,並是五臟熱極,閉塞不通,療不及時,甚損人命。

白話文:

凡是患有夫諸黃的人,其黃疸病都是因為傷寒而引發的。五臟互相損傷,熱氣互相侵犯,導致患者精神恍惚,六腑不調和,七神失守,情緒異常。他們可能會坐立不安,或者胡言亂語,忽喜忽悲,忽冷忽熱。有的話特別多,有的卻不說話;有的愛笑愛鬧,有的見鬼神;四肢感到沉重,扶著也走不了;有的甚至直接逃跑,力氣反而增加。這些症狀都是由於五臟熱氣過盛,閉塞不通,如果不及時治療,會極度損傷患者的生命。

或有鼻衄不止,口內生瘡;或有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有此狀證,速宜點烙,及依後方治療,必得痊平也。

4. 肝黃證候

肝黃者,面色青,四肢拘急,口舌乾燥,言語謇澀,面目不利,爪甲青色。若背上浮腫,腹肋脹滿者,難治。烙肝俞二穴、上管穴、足陽明二穴,及兩臂間,手背後。

白話文:

患有肝黃的人,面色發青,四肢僵硬彎曲,口舌乾澀,說話不流利,面部發暗,指甲發青。如果背部浮腫,腹部和肋部脹滿,這種情況很難治癒。可以針灸肝俞穴、上管穴、足陽明穴這四個穴位,以及兩臂之間、手背後面。

治肝黃,柴胡散方。

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決明子(半兩),車前子(半兩),羚羊角屑(半兩)

白話文:

  • 柴胡(50克,去除枝苗)
  • 甘草(25克,炙烤至微紅,切碎)
  • 決明子(25克)
  • 車前子(25克)
  • 羚羊角屑(25克)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肝黃,面色青黃,筋脈拘急,口乾心燥,小便不利,言語謇澀,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梔子仁(三分),黃芩(三分),羚羊角屑(三分),川升麻(三分),柴胡(一兩去苗),龍膽(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犀牛角粉末(0.9 克),梔子仁(0.9 克),黃芩(0.9 克),羚羊角粉末(0.9 克),川升麻(0.9 克),柴胡(3 克,去除根部),龍膽草(1.5 克,去除蘆頭),炙甘草(1.5 克,略微烤焦,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每次服三錢,用一中盞水,放入淡竹葉二七片,煎到六分之一,濾去渣滓,不拘時間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