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六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六 (9)

1. 治咳嗽失聲諸方

夫咳嗽失聲者。由風冷傷於肺之所為也。肺主氣。五臟同受氣於肺。而五臟有五聲。皆稟氣而通之。氣為陽。若溫暖則陽氣和宣。其聲通暢。風冷為陰。陰邪搏於陽氣。使氣不通流。所以失聲也。

白話文:

咳嗽失聲是由於風寒之邪侵犯肺部所致。肺主氣息,五臟之氣都來源於肺,而五臟各有一種聲音,都是由氣息暢通而發出的。氣為陽氣,溫熱時陽氣和順流暢,聲音自然通暢。風寒為陰邪,陰邪阻滯陽氣,導致氣息不能流暢,因此失聲。

治咳嗽上氣。喘急失聲。宜服貝母散方。

貝母(一兩煨微黃),紫菀(三分去苗土),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人參(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 貝母(一兩,微黃煨製)
  • 紫菀(三分,去除根鬚和泥土)
  • 麥門冬(一兩半,去除根心,烘焙)
  • 人參(三分)
  • 杏仁(三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端和雙層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二(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治咳嗽聲不出。宜服桂心散方。

桂心(三分),訶黎勒皮(三分),乾薑(三分炮裂銼),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桂皮(3分) 訶黎勒皮(3分) 乾薑(3分,炮製後切碎) 人參(半兩,去除根須) 茯苓(半兩) 甘草(1分,炙烤至微紅,切碎) 杏仁(3分,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用麩子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日三服。

治咳嗽。失聲語不出。宜服杏仁煎方。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紫菀(一兩去苗土),五味子(一兩),貝母(一兩煨微黃),生薑汁(二合),沙糖(三兩),木通(四兩銼),桑根白皮(一兩銼),白蜜(三合)

白話文:

  • 杏仁(兩百公克,泡水去除外皮尖端,炒至微黃,研磨成膏)
  • 紫菀(一百公克,去除莖葉和泥土)
  • 五味子(一百公克)
  • 貝母(一百公克,煨煮至微黃)
  • 生薑汁(兩百毫升)
  • 沙糖(三百公克)
  • 木通(四百公克,切碎)
  • 桑根白皮(一百公克,切碎)
  • 白蜜(三百毫升)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牛乳一大盞。入生薑汁沙糖。同煎令得所。次入蜜。以慢火熬成膏。不計時候。服一茶匙。含咽之。

白話文:

將前述藥材研磨成細粉。取一大盞牛乳,加入生薑汁和砂糖。一同煮沸,使其混合均勻。接著加入蜂蜜,用小火慢熬成膏狀,時間不限。每次服用一茶匙,含著慢慢吞嚥。

治肺熱咳嗽聲不出。天門冬煎方。

天門冬汁(五合),生地黃汁(三合),白蜜(五合),牛酥(二合),生薑汁(一合),白沙糖(三兩),貝母(一兩煨微黃),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紫菀(一兩去苗土),木通〔二(一)兩銼〕,百部(三分),白前(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人參(三分去蘆頭),陳橘皮〔三(二)分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生天門冬汁(500 毫升),生地黃汁(300 毫升),白蜜(500 毫升),牛油(200 毫升),生薑汁(100 毫升),白沙糖(150 克),貝母(50 克,煨至微黃),杏仁(100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和尖端,麩炒至微黃,研磨成膏),紫菀(50 克,去掉根部附著的泥土),木通(50-100 克,切成段),百部(15 克),白前(15 克),甘草(15 克,炙至微紅,切成段),人參(15 克,去掉根尖),陳皮(10-15 克,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內瓤,烘乾)

上件藥。貝母等細銼。以水三大碗。煎至一大碗。去滓。納天門冬汁地黃汁白蜜沙糖生薑汁杏仁等。熬成膏。以瓷器中盛。不計時候。服一茶匙。含咽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貝母等切細研磨。加入三大碗水煎煮。煎煮至剩一大碗。除去藥渣。加入天門冬汁、地黃汁、白蜜、沙糖、生薑汁、杏仁等材料。熬製成膏狀。盛放在瓷器中。不限時間。每次服用一茶匙,含在嘴裡慢慢吞嚥。

治急暴嗽。失聲語不出。杏仁煎方。

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木通(一兩銼),紫菀(一兩去苗土),五味子(一兩),貝母(一兩半煨微黃),桑根白皮(二兩銼),白蜜(一合),白沙糖(三合),生薑汁(一合)

白話文:

  • 杏仁(2 兩,浸泡去除皮尖,切成細絲,炒至微黃,磨成糊狀)
  • 木通(1 兩,切片)
  • 紫菀(1 兩,去掉根並洗淨泥土)
  • 五味子(1 兩)
  • 貝母(1.5 兩,煨至微黃)
  • 桑根白皮(2 兩,切片)
  • 白蜜(1 杯)
  • 白沙糖(3 杯)
  • 生薑汁(1 杯)

上件藥。木通以下五味。細銼。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後入杏仁蜜糖薑汁等。以慢火熬成膏。不計時候。服一茶匙。含咽之。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中藥,除了木通之外的五種藥材,仔細切碎。加入兩大碗水,煮到剩下只剩一碗。過濾掉藥渣,加入杏仁粉、蜂蜜和薑汁等,用小火慢慢熬煮成膏狀。熬製時間不受限制。每次服用一茶匙,含在口中然後慢慢嚥下。

治咳嗽氣促。胸中滿悶。語聲不出。宜服五味子煎方。

五味子(一兩),款冬花(一兩),木通(一兩銼),細辛(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三分),青竹茹(二兩),菖蒲(一兩),酥(二兩),棗膏(五兩),白蜜(五合),生薑汁(一合)

白話文:

五味子(60克) 款冬花(60克) 木通(60克,切片) 細辛(60克) 杏仁(120克,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麩,炒至微黃) 人參(18克,去蘆頭) 桂心(18克) 青竹茹(120克) 菖蒲(60克) 酥油(120克) 棗膏(300克) 白蜂蜜(600毫升) 生薑汁(60毫升)

上件藥。搗五味子以下九味為粗散。以水五大盞。煎至二大盞。去滓。下酥棗膏蜜生薑汁等。煎成膏。不計時候。服一茶匙。含咽之。

白話文:

上列藥材。將五味子以下九味藥物搗成粗末。加入五碗水。煎熬到剩下兩碗。過濾去渣。加入酥棗膏、蜂蜜和生薑汁等材料。熬製成膏狀。熬製時間不限。每次服用一茶匙,含在口中慢慢嚥下。

治咳嗽。咽喉乾燥。語無聲音。宜服含化桂心丸方。

桂心(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乾薑(一分炮裂銼),百合(一分),麥門冬(半兩去心焙)

白話文:

  • 桂心 (30 克)
  • 杏仁 (30 克,用水浸泡、去皮去尖、去兩仁麩,炒至微黃,研成膏狀)
  • 甘草 (3 克,炙烤至微紅,研碎)
  • 乾薑 (3 克,烘烤至爆裂,研碎)
  • 百合 (3 克)
  • 麥門冬 (15 克,去心,烘烤)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羊棗大。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徐咽津。

2. 治咳嗽痰唾稠黏諸方

夫肺氣壅實。上焦有熱。飲水停留。在於胸腑。與熱相搏。積滯而成痰也。肺主於氣。令邪熱搏於氣。氣道痞澀。不得宣通。但心胸煩悶。痰滯不利。故令咳嗽痰唾稠黏也。

白話文:

肺中的氣鬱結不暢,上半身有熱氣。飲水滯留在胸腔腹腔,與熱氣相交,積聚成痰。肺掌管氣息,讓邪熱之氣與氣息相搏,氣道受阻不通。因此心胸煩悶,痰液滯留難以化解,導致咳嗽和咳出的痰液黏稠。

治咳嗽涕唾稠黏。心胸不利。時有煩熱。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一兩去蘆頭),麥門冬(一兩半去心),貝母(一兩煨微黃),桑根白皮(一兩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前胡:**一兩,去除蘆頭

麥門冬: 一兩半,去除根部

貝母: 一兩,煨至微黃

桑根白皮: 一兩,切碎

杏仁: 半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和雙仁,烘炒至微黃

甘草: 一分,炙制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以上藥材研磨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加入半碗水和半片生薑。煮沸後煮至剩下六分之一,去掉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下。

治咳嗽。痰唾稠黏。心胸壅滯。飲食減少。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紫菀(一兩半去苗土),五味子(三分),貝母(一兩煨微黃),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細辛(一兩) 紫菀 (一兩半,去除根部土壤) 五味子 (三分) 貝母 (一兩,微微煨黃) 杏仁 (三分,用湯浸泡,去皮、尖端和麩質,炒至微微發黃) 赤茯苓 (一兩) 人參 (三分,去除蘆頭) 甘草 (一分,炙烤至微紅,切碎) 青橘皮 (三分,用湯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焙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肺氣咳嗽。痰唾稠黏。宜服桔梗散方。

桔梗(一兩去蘆頭),紫菀(一兩去苗土),桑根白皮(一兩銼),木通(一兩銼),旋覆花(半兩)檳榔(一兩),款冬花(三分)

白話文:

桔梗(50 公克,去除根鬚) 紫菀(50 公克,去除根和莖葉) 白桑皮(50 公克,切片或粉碎) 木通(50 公克,切片或粉碎) 旋覆花(25 公克) 檳榔(50 公克) 款冬花(15 公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痰唾稠黏。肩背壅悶。喘促不食。宜服旋覆花散方。

旋覆花(一兩),紫菀(一兩半去苗土),桔梗(一兩去蘆頭),射干(一兩),川升麻(一兩),甘草(三分炙微赤銼),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麻黃(三分去根節),大腹皮(三分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旋覆花(一兩) 紫菀 (一兩半,去除根莖和泥土) 桔梗 (一兩,去除根須) 射干 (一兩) 川升麻 (一兩) 甘草 (三分,烤至微紅,切碎) 陳橘皮 (三分,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乾) 麻黃 (三分,去除根和節) 大腹皮 (三分,切碎) 杏仁 (三分,用熱水浸泡,去除尖端和雙仁,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痰唾稠黏不散。胸中壅悶。宜服木通散方。

木通(半兩銼),麻黃(半兩去根節),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松蘿(一兩),桔梗(半兩去蘆頭),烏梅肉(半兩微炒),桑根白皮(半兩銼),甘草(三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木通(半兩,切成細絲) 麻黃(半兩,去除根和節) 葶藶(半兩,隔著紙炒至呈紫色) 松蘿(一兩) 桔梗(半兩,去除硬芯) 烏梅肉(半兩,略微炒過) 桑根白皮(半兩,切成細絲) 甘草(三分,炙烤略呈紅色,切成細絲)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以吐為度。虛羸人相度服之。

治肺臟壅熱咳嗽。痰唾稠黏。宜服天門冬丸方。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百合(三分),前胡(三分去蘆頭),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貝母(三分煨微黃),桔梗(三分去蘆頭),桑根白皮(三分銼),紫菀(三分去苗土),漢防己(三分),赤茯苓(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生乾地黃(三分)

白話文:

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烘焙) 百合(三分) 前胡(三分,去蘆頭) 半夏(三分,用湯水洗七遍以去除滑膩) 貝母(三分,煨製至微黃) 桔梗(三分,去蘆頭) 桑根白皮(三分,切碎) 紫菀(三分,去苗和泥土) 漢防己(三分) 赤茯苓(三分) 杏仁(三分,用湯水浸泡去皮和尖頭,雙仁麩炒至微黃,研磨成膏) 生乾地黃(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薑湯下二十丸。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揉搓搗打三百至二百次,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以生薑湯送服二十粒,一天服用三次。

治咳嗽上氣。痰唾稠黏。坐臥不得。宜服皂莢丸方。

皂莢(三挺長大者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旋覆花(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白話文:

皁莢(選擇三條長大,去除黑色外皮,塗上酥油烤至焦黃後去除皁莢子) 旋覆花(50 克) 杏仁(50 克,先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和雙仁,然後用文火炒至微黃,研磨成糊狀)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後。煮棗粥飲下十丸。

治咳嗽。痰唾稠黏。上氣促急。心胸煩滿。不能飲食。宜服天門冬煎方。

天門冬(二兩半去心焙),紫菀(一兩去苗土),桔梗(一兩去蘆頭),貝母(一兩半煨微黃),赤茯苓(三兩),桑根白皮(一兩銼),木通(一兩銼)以上都搗羅為末,生地黃汁(五合),生麥門冬汁(三合),生薑汁(一合),藕汁〔二(三)合〕,酥(二合),白蜜(三合)

白話文:

天門冬(100 克,去心烘焙) 紫菀(50 克,去除根鬚和泥土) 桔梗(50 克,去除根須) 貝母(75 克,煨至微黃) 赤茯苓(150 克) 桑根白皮(50 克,切片) 木通(50 克,切片)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粉,加入:

生地黃汁(250 毫升) 生麥門冬汁(150 毫升) 生薑汁(50 毫升) 藕汁(100 - 150 毫升) 酥油(100 毫升) 白蜜(150 毫升)

上將諸藥汁及酥蜜。納於銀鍋中。入諸藥末。都攪令勻。以慢火熬成膏。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一茶匙。

白話文:

將所有藥水的汁液和酥油放入銀鍋中,接著加入藥末,均勻攪拌。用小火慢熬成膏狀,烹煮時間不限。當作粥飲,每次服用一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