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六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六 (6)

1. 治咳嗽上氣諸方

夫咳嗽上氣者。為肺氣有餘也。肺感於寒。甚者則成咳嗽。肺主氣。氣有餘。則喘咳上氣。此為邪搏於氣。氣壅滯不得宣發。是為有餘。故咳嗽而上氣也。其狀。喘嗽上氣。多涕唾。面目浮腫。而氣逆也。

白話文:

咳嗽上氣的人,是因為肺氣旺盛。肺部受到寒邪侵襲,嚴重時就會形成咳嗽。肺主呼吸,肺氣旺盛就會喘息、咳嗽和上氣。這是因為邪氣阻滯了氣機,氣機鬱結不通暢,導致肺氣旺盛。所以咳嗽就會伴有上氣。症狀有:喘息、咳嗽、上氣、多涕唾,還有面部浮腫和氣息逆亂。

治咳嗽上氣。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阿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乾薑(三分炮裂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麻黃(一兩,去除根部和節瘤) 甘草(半兩,烤至微紅,切碎) 阿膠(一兩,搗碎並炒至黃乾) 乾薑(三分,炮製破裂並切碎) 杏仁(一兩,浸在湯中去皮去尖去除苦仁,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之。

治咳嗽上氣。肺寒。鼻中不利。宜服杏仁散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五味子(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麻黃(一兩去根節),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款冬花(三分),紫菀(三分去苗土),厚朴(三分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乾薑(三分炮裂銼),桂心(三分)

白話文:

  • 杏仁(1兩,浸泡後去皮尖,炒成雙仁,麩皮炒至微黃)
  • 五味子(2兩)
  • 甘草(0.5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 麻黃(1兩,去根節)
  • 陳皮(0.3兩,浸泡後去白瓤,烘焙)
  • 款冬花(0.3兩)
  • 紫菀(0.3兩,去苗和泥土)
  • 厚朴(0.3兩,去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芳香)
  • 乾薑(0.3兩,炮製後破碎)
  • 桂心(0.3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上氣。胸膈不利。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紫蘇莖葉(一兩)

白話文:

  • 陳皮(半兩,先用湯浸泡去除白色瓤,再烘焙)
  • 杏仁(三分,用湯浸泡去除皮尖,取雙仁,麩皮炒至微黃)
  • 甘草(一分,炙烤至微紅,切碎)
  • 紫蘇莖葉(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上氣。肺脹喘急。胸中滿悶。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三分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百合(半兩),紫菀(三分去苗土),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赤茯苓(一兩),桔梗(三分去蘆頭)桑根白皮(一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藥材:

  • 大腹皮:3錢,打碎
  • 杏仁:1兩,泡熱水去皮尖和雙仁麩,炒到微黃
  • 甜葶藶:1兩,隔紙炒到紫色
  • 百合:半兩
  • 紫菀:3錢,去掉莖葉和泥土
  • 半夏:半兩,泡7次熱水去除滑膩
  • 赤茯苓:1兩
  • 桔梗:3錢,去掉蘆頭
  • 桑根白皮:1兩,打碎
  • 甘草:半兩,烤到微紅,打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又方。

紫蘇莖葉(一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乾薑(半兩炮裂銼)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上氣。語不出聲。心煩悶亂方。

桂心(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乾薑〔二(一)分炮裂銼〕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同研令勻。以棗肉和丸。如半棗大。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咳嗽上氣。心膈煩悶。胸中不利。含化百合丸方。

百合(一兩),紫菀(一兩洗去苗土),桂心(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皂莢子仁(半兩微炒),貝母(一兩煨微黃),五味子(一兩),乾薑〔一兩(分)炮裂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訶黎勒皮〔一(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藥材:

  • 百合:1 兩
  • 紫菀:1 兩(洗去根莖上的泥土)
  • 桂心:半兩
  • 麥門冬:1 兩(去中心,烤乾)
  • 皁莢子仁:半兩(微炒)
  • 貝母:1 兩(烤成微黃色)
  • 五味子:1 兩
  • 炮薑:1 兩(分開烤裂,切碎)
  •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尖端和麩殼,炒成微黃色,研磨成粉)
  • 訶黎勒皮:1.5 兩
  • 甘草:半兩(烤成微紅色,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杏仁同研令勻。以棗肉和丸。如半棗大。不計時候。以綿裹一丸。含咽津。

治咳嗽上氣。心膈煩悶。痰唾不利。生地黃煎方。

地黃汁(二升),生天門冬汁(二升),蜜(五合),酥(三合),生薑汁(二合),貝母(二兩煨微黃),五味子(二兩),紫菀(二兩去苗土),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鹿角膠(五兩搗碎炒令黃燥),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

白話文:

生地黃汁(1000 毫升),生天門冬汁(1000 毫升),蜂蜜(250 毫升),酥油(150 毫升),生薑汁(100 毫升),貝母(100 克,煨至微黃),五味子(100 克),紫菀(100 克,去除根部泥土),甘草(50 克,炙微紅,切碎),鹿角膠(250 克,搗碎,炒至黃色乾燥),杏仁(150 克,用熱水浸泡,去皮尖,去雙仁麩,炒至微黃,研磨)

上件藥。搗羅諸藥為末。研令極細。後取諸藥汁。及杏仁酥蜜等。同於銀器中。以慢火熬。不住手攪。候如膏。即收於不津器中。不計時候。含一茶匙。咽津。

白話文:

以上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再取藥材汁液,以及杏仁、酥蜜等。一同放入銀器中。用小火熬製,不停攪拌。等到狀如膏狀,就收在不漏水的容器中。不論時間,口含一茶匙,用唾液吞下。

2. 治久咳嗽上氣諸方

夫久咳嗽上氣者。由肺氣虛極。風邪停滯。故其病積月累年。久不得瘥。則胸背痛。面腫。而上氣唾膿血也。

治久咳嗽上氣。胸滿。不能飲食。頭面浮腫。唾膿血。宜服紫蘇散方。

紫蘇子(一兩微炒),五味子(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細辛(三分),紫菀(三分去苗土),赤茯苓(一兩),黃芩(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半兩),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桑根白皮(一兩銼)

白話文:

紫蘇子(1 兩,微炒) 五味子(3 分) 麻黃(3 分,去根和節) 細辛(3 分) 紫菀(3 分,去根部和泥土) 赤茯苓(1 兩) 黃芩(半兩) 甘草(半兩,炙至微紅,切碎) 陳皮(1 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白瓤,烘烤) 桂心(半兩) 葶藶(1 兩,隔紙炒至呈紫色) 半夏(3 分,用熱水洗 7 次,去除滑性) 桑根白皮(1 兩,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約 15 克)。加入一大杯水和半片生薑。煎煮至剩五分之一的量。濾去渣滓,不限制服用時間。溫熱服用。

治久咳嗽上氣。坐臥不得。咽喉不利。胸中滿悶。宜服大腹皮散方。

大腹皮(一兩銼),麻黃(一兩半去根節),紫蘇莖葉(一兩半),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白瓤焙)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大腹皮(1 兩,切碎) 麻黃(1.5 兩,去除根和節) 紫蘇莖葉(1.5 兩) 陳皮(1.5 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白色纖維,烘烤) 杏仁(2 兩,用湯浸泡後去除皮和尖端,炒至微黃) 赤茯苓(1 兩) 柴胡(1 兩,去除幼苗) 甘草(0.5 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久咳嗽。肺壅上氣。坐臥不安。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桑根白皮(一兩銼),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五味子(三分),白前(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木通(三分銼),川大黃(一兩半銼碎微炒),黃耆(一兩銼),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麻黃(半斤,去除根莖) 桑根白皮(半斤,切碎) 甜葶藶(半斤,隔紙炒至紫黑色) 五味子(15克) 白前(15克) 甘草(25克,烤至微紅,切碎) 木通(15克,切碎) 川大黃(75克,切碎,稍炒) 黃耆(50克,切碎) 陳橘皮(15克,用熱水浸泡後去除果瓤,烤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久咳嗽上氣。宜服含化丸方。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前(半兩),五味子(半兩),桂心(半兩),貝母(半兩微炒),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銼),皂莢子仁(半兩微炒)

白話文:

杏仁(一兩,用水浸泡後去皮尖,兩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白前(半兩),五味子(半兩),桂心(半兩),貝母(半兩,微炒),陳皮(半兩,用水浸泡後去掉白色內瓤,焙乾),甘草(一分,炙微赤後切碎),皁莢子仁(半兩,微炒)

上件藥。搗細羅為末。以煉了蜜及煮棗肉。和搗為丸。如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

治久咳嗽上氣。心胸滿悶。吃食減少。宜服皂莢丸方。

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黃去子),紫菀(三分去苗土),款冬花(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細辛(三分),桂心(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紫蘇子(三分微炒),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乾薑(三分炮裂銼),當歸(三分銼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白話文:

  • **皁莢:**1 兩,去除黑皮,抹上酥油烤至黃色,去除果實。
  • **紫菀:**3 分,去除幼苗和泥土。
  • **款冬花:**0.5 兩。
  • **陳橘皮:**3 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然後烘焙。
  • **細辛:**3 分。
  • **桂心:**0.5 兩。
  • **麥門冬:**1 兩,去除內心,烘焙。
  • **紫蘇子:**3 分,略微炒熟。
  •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果皮尖端,去除兩層果仁,用麩皮炒至微黃,研磨成膏狀。
  • **乾薑:**3 分,炮裂後切碎。
  • **當歸:**3 分,切碎並略微炒熟。
  • **甘草:**0.5 兩,烤至微紅,切碎。
  • **川椒:**1 兩,去除果核和閉合的果實,略微炒熟,去除汗跡。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薑棗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面的藥材搗碎研成粉末。加蜂蜜調和,搗五百到七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不限服藥時間,每次用薑棗湯送服三十粒。

治久咳嗽上氣。涕唾稠黏。頭面虛腫。宜服紫菀煎方。

紫菀(三兩去苗土),阿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射干(三兩),細辛(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竹瀝(一盞),芫花根(半兩去土),桑根白皮(三兩銼),款冬花(二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白蜜(一盞)

白話文:

紫菀(150公克,去根鬚和泥土) 阿膠(150公克,搗碎並炒至呈金黃色且乾燥) 射干(150公克) 細辛(50公克) 乾薑(50公克,炮製後切碎) 竹瀝(120毫升) 芫花根(25公克,去土) 桑根白皮(150公克,切碎) 款冬花(100公克) 附子(25公克,炮製後去皮和臍) 甘草(25公克,炙烤後呈微紅色,切碎) 白蜜(120毫升)

上件藥。搗篩為散。先以水二斗。於銀鍋中。煎至一斗。去滓。入蜜及竹瀝。以慢火熬成膏。每服。以溫粥飲調下半匙。日三四服。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散粉。先用水二斗(約4公升)放入銀鍋中煎煮,直到減為一斗(約2公升)。過濾掉渣滓後,加入蜂蜜和竹瀝。用小火熬煮成膏。每次服用時,取半匙溶於溫粥中服用,每日三次至四次。

治久咳嗽上氣。心胸煩熱。唾膿血方。

紫蘇子(三兩微炒),生薑汁(一合),白蜜(一中盞),鹿角膠(三兩搗碎炒令黃燥),杏仁(三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生地黃汁(一盞)

白話文:

  • 紫蘇子(120 克,略微炒過)
  • 生薑汁(200 毫升)
  • 白蜜(120 毫升)
  • 鹿角膠(120 克,搗碎後炒至金黃色)
  • 杏仁(120 克,用水煮後去除皮和尖端,雙仁切碎後略微炒至金黃色)
  • 生地黃汁(200 毫升)

上件三味。都搗令熟。入生薑地黃蜜相和。以慢火熬成膏。於不津器中。密收之。每服。以溫粥飲調下半匙。日三四服。

白話文:

上列三種藥材,全部搗碎搗熟。放入生薑、地黃、蜂蜜一起調和。用小火熬成膏狀。放入密閉容器中,緊緊收好。每次服用,用溫熱稀飯送服半湯匙。一天三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