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四十六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四十六 (7)

1. 治咳嗽嘔吐諸方

夫五臟皆稟氣於肺。肺感於寒。則咳嗽也。寒搏於氣。氣聚還肺。而邪有動息。邪動則氣奔逆上。氣上則五臟傷動。動於胃氣者。則胃氣逆而嘔吐也。是肺嗽連滯氣動於胃。而嘔吐者也。又有季夏脾王之時。而脾氣虛。不能王。有寒氣傷之而咳嗽。謂之脾嗽。其狀。嗽則右脅下痛。

白話文:

全身五臟都從肺部得到氣。肺受寒氣侵襲,就會咳嗽。寒氣與肺氣相搏,肺氣聚集於肺部,而致病氣有所變動。邪氣活動時,氣會衝上逆流。氣往上衝時,會傷及五臟。影響胃氣時,胃氣逆流導致嘔吐。這是因為肺部咳嗽、氣血滯留,影響胃氣而引起的嘔吐。此外,在夏末脾氣旺盛的時候,如果脾氣虛弱,無法控制身體,受到寒氣侵襲而咳嗽,稱為脾嗽。其症狀是在咳嗽時,右脅下疼痛。

陰陰引背膊。甚則不可動。動則嗽發。脾與胃合。脾嗽不已。則胃受之。其狀咳嗽而嘔。嘔甚則長蟲出是也。凡諸咳嗽。甚則嘔吐。各隨證候。明其腑臟以療之也。

白話文:

疼痛感從背部延伸到肩部,疼痛嚴重時無法移動。一移動就會引發咳嗽。脾臟和胃聯繫在一起,脾臟虛弱導致久咳不止,就會影響到胃部。症狀表現為咳嗽和嘔吐。嘔吐嚴重時會排出寄生蟲。所有咳嗽的症狀,嚴重時會伴隨嘔吐,根據不同的症狀,找出相對應的臟腑問題,然後進行相應的治療。

治咳嗽嘔吐。心胸滿悶。不下飲食。宜服半夏散方。

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前胡(一兩去蘆頭),紫菀(一兩去苗土),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三分去蘆頭),訶黎勒皮(三分),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中醫藥材與用量:

半夏(1兩,先用熱水洗七次去掉澀味) 前胡(1兩,去掉根莖的毛鬚) 紫菀(1兩,去掉根莖上的泥土) 陳橘皮(3分,用熱水浸泡,去掉白色內層,烤乾) 人參(3分,去掉根莖的毛鬚) 訶黎勒皮(3分) 杏仁(3分,用熱水浸泡,去掉皮、尖頭和雙層仁,然後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上述藥物。將其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小碗水。放入半分生薑。煎煮至六分之一。濾去藥渣。不限時間。溫熱服用。

治咳嗽。嘔吐寒熱。不下飲食。厚朴散方。

厚朴(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三分),貝母(三分煨微黃),紫菀(一兩去苗),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人參(一兩去蘆頭),杏仁(三(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一兩湯洗七遍去滑)

白話文:

  • 厚朴:2 兩,去除粗糙外皮,塗上薑汁,烤炙至散發香味
  • 白朮:3 分
  • 貝母:3 分,微烤至淡黃色
  • 紫菀:1 兩,去除莖
  • 陳皮:1 兩,浸泡在熱水中去除白色內膜,烘烤
  • 人參:1 兩,去除蘆頭
  • 杏仁:3 兩(1 兩或 3 兩),浸泡在熱水中去除皮和尖,炒至微黃
  • 甘草:半兩,烤炙至微紅,切碎
  • 半夏:1 兩,用熱水清洗 7 次,去除黏液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喘嗽嘔吐。不下飲食。心膈氣滯。四肢不和。宜服此方。

訶黎勒皮(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乾薑(半兩炮裂銼),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白朮(一兩)

白話文:

  • 荷葉皮:3分
  • 甘草:3分,用火烤到微紅,切成小塊
  • 乾薑:半兩,烤裂後切成小塊
  • 陳皮:3分,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色內膜,再烘烤
  • 杏仁:3分,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皮和尖頭,用麩皮炒到微黃
  • 白朮:1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棗六(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痰壅。嘔吐不食。心胸妨悶。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去蘆頭),赤茯苓(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旋覆花(三分),前胡(一兩去蘆頭),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人參(1兩,去掉根須) 赤茯苓(1兩) 半夏(0.5兩,用熱水洗7次去除黏滑) 枳殼(0.3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去瓤) 甘草(0.5兩,烤至微赤,切碎) 旋覆花(0.3兩) 前胡(1兩,去掉根須) 杏仁(0.3兩,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尖,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忽不順。嘔吐不下食。宜服赤茯苓散方。

茯苓(一兩),貝母(一兩煨微黃),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紫蘇莖葉(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人參(一兩去蘆頭)

白話文:

  • 赤茯苓:一兩
  • 貝母:一兩,煨製至微黃色
  • 陳橘皮:一兩,用熱水浸泡後颳去白色瓤皮並烘烤
  • 紫蘇莖葉:一兩
  • 杏仁:二兩,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
  •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痰壅嘔吐。心胸不利。氣逆食少。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一兩),訶黎勒皮(一兩),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桔梗(三分去蘆頭),桂心(半兩),前胡(一兩去蘆頭),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白朮(60克) 訶黎勒果皮**(**60克) 半夏(30克,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液) 甘草(30克,烤至微紅,切碎) 桔梗(18克,去除根部) 桂心(30克) 前胡(60克,去除根部) 陳皮(18克,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部分,烘乾)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心胸氣逆。嘔吐不下食。宜服紫蘇子散方。

紫蘇子(一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貝母(一兩煨微黃),五味子(一兩),訶黎勒皮(一兩),木香(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白話文:

材料:

  • 紫蘇子 一兩
  • 杏仁 二兩(用熱水浸泡,去皮後,炒至微黃)
  • 貝母 一兩(煨至微黃)
  • 五味子 一兩
  • 訶黎勒皮 一兩
  • 木香 半兩
  • 甘草 半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氣急不下食。食則嘔吐。心胸滿悶。宜服前胡散方。

前胡(半兩去蘆頭),桔梗(半兩去蘆頭),桑根白皮(半兩銼),人參(半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大腹皮(半兩銼),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枳實(三分麩炒微黃)

白話文:

前胡(半兩,去掉外殼) 桔梗(半兩,去掉外殼) 桑根白皮(半兩,磨成粉末) 人參(半兩,去掉外殼) 款冬花(半兩) 大腹皮(半兩,磨成粉末) 半夏(半兩,用水洗七次去除黏液) 陳橘皮(半兩,用熱水泡軟,去除白色果肉並烘乾) 甘草(一分,烘烤至微紅並磨成粉末) 杏仁(半兩,用熱水泡軟,去除皮、尖端和雙仁,炒至微黃) 枳實(三分,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咳嗽痰滯。嘔吐不下食。宜服半夏丸方。

半夏(二分湯洗七遍去滑),訶黎勒皮(一兩),款冬花(三分),桂心(半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紫菀(一兩去苗土),人參(三分去蘆頭),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三分炙微赤銼),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研如膏)

白話文:

半夏(用二分水煮沸後洗滌七次去除滑膩) 訶黎勒皮(1 兩) 款冬花(3 分) 桂心(半兩) 附子(1 兩,炮製後裂開去除外皮和臍) 紫菀(1 兩,去除根部和泥土) 人參(3 分,去除根須) 枳殼(1 兩,用麩皮炒至微黃後去除瓤) 陳橘皮(1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白瓤,再烘烤) 甘草(3 分,炙烤至微紅後切碎) 杏仁(1 兩,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用麩皮炒至微黃後研磨成膏)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調和,搗三百到二百次,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生薑水送服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