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十九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7)

1. 治風痹諸方

夫痹者。為風寒濕三氣。共合而成痹也。其狀。肌肉頑厚。或則疼痛。此由人體虛。腠理開。則受於風邪也。病在陽曰風。在陰曰痹。陰陽俱病曰風痹。其以春遇痹者。為筋痹。筋痹不已。又遇邪者。則移入於肝也。其狀。夜臥則驚。飲食多。小便數。夏遇痹者為脈痹。則血脈不流。

白話文:

痹症是風、寒、濕三種氣結合而成的。症狀表現為肌肉僵硬或疼痛。這是因為人體虛弱,腠理疏鬆,受到風邪入侵所致。風邪侵犯陽氣部位稱為風,侵犯陰氣部位稱為痹,陽氣和陰氣同時受侵稱為風痹。

如果在春天患上痹症,稱為筋痹。筋痹如果不及時治療,又遇上邪氣,就會轉移到肝臟。症狀表現為夜間驚醒,食慾增加,小便次數增多。

如果在夏天患上痹症,稱為脈痹。脈痹的症狀是血脈不暢通。

令人萎黃。脈痹不已。又遇邪者。則移入於心。其狀心下鼓氣。卒然逆喘不通。咽乾喜噫。仲夏遇痹為肌痹。肌痹不已。復遇邪者。則入於脾。其狀四肢懈惰。發咳嘔吐。秋遇痹者為皮痹。則皮膚無所知覺。皮痹不已。則入於肺。其狀氣奔喘痛。冬遇痹者為骨痹。骨重不可舉。

白話文:

[痹症]會讓人面色萎黃、脈絡不通。若再遇上邪氣,就會入侵心臟。症狀表現為心口脹氣、突然喘不過氣來,喉嚨乾燥、喜歡打嗝。

仲夏時節發作的痹症稱為「肌痹」。肌痹不治,又遇上邪氣,就會入侵脾臟。症狀表現為四肢無力、咳嗽嘔吐。

秋天發作的痹症稱為「皮痹」。皮痹會導致皮膚失去知覺。皮痹不治,就會入侵肺臟。症狀表現為氣促、咳嗽、胸痛。

冬天發作的痹症稱為「骨痹」。骨痹會導致骨頭沉重,難以抬起。

不遂而痛。骨痹不已。又遇邪者。則移入於腎。其狀喜脹。診其脈大澀者為痹。脈來急者為痹。脈澀而緊者為痹也。

白話文:

如果不通暢而且疼痛,骨骼痠痛不止,又遇到邪氣侵犯,就會轉移到腎臟。症狀是經常感到脹痛。診脈時,出現脈搏大而澀滯的人,表明有痹症;脈搏來得急促的人,表明有痹症;脈搏澀而緊的人,也表明有痹症。

治中風痹。頭目昏悶。肢節疼痛。宜服細辛散方。

細辛(一兩),赤茯苓(一兩),白朮(一兩),芎藭(一兩),柴胡(一兩去苗),當歸(一兩銼微炒),麻黃(二兩去根節),乾薑(一兩半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防風(一兩半去蘆頭),獨活(一兩半),石膏(二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桂心(一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件藥。搗粗羅為散。

白話文:

細辛(30克),赤茯苓(30克),白朮(30克),芎藭(30克),柴胡(30克,去掉根部)當歸(30克,切片並略微炒過),麻黃(60克,去掉根部和節),乾薑(45克,炮製後切碎),附子(30克,炮製後去掉外皮和胚),防風(45克,去掉蘆頭),獨活(45克),石膏(60克),甘草(30克,炙烤至微紅並切碎),桂心(30克),杏仁(30克,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皮和尖端,炒至微黃)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

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風痹。四肢懈惰。不能自舉。宜服麻黃散方。

麻黃(一兩去根節),防風(一兩去蘆頭),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芎藭(一兩),桂心(一兩)黃芩(一兩),赤芍藥(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秦艽(一兩去苗),茵芋(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白話文:

麻黃(一兩,去除根和節) 防風(一兩,去除蘆頭) 附子(一兩,用火炮裂,去除外皮和臍) 芎藭(一兩) 桂心(一兩) 黃芩(一兩) 赤芍藥(一兩)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秦艽(一兩,去除芽) 茵芋(一兩) 甘草(一兩,炙烤至微紅,切碎)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粉末。

每次服用四錢(約 6 克)。

加入一碗半的水,放入半分生薑。

煎煮至六分之一的量。

去掉藥渣。

不限服用時間。

服用時溫熱。

治風痹。關節不利。手足頑麻。宜服白花蛇散方。

白花蛇〔二兩湯(酒)浸炙微黃去皮骨〕,白附子(一兩炮裂),磁石(一兩燒酒淬七遍細研),天麻(半兩),狗脊(半兩去毛),側子(半兩炮裂去皮臍),萆薢(半兩銼),白殭蠶(半兩微炒),細辛(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白朮(芷)(半兩),芎藭(半兩),白蘚皮(半兩),羌活(半兩),蔓荊子(半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

白話文:

白花蛇:二兩,用湯(或酒)浸泡,烤到微黃,去皮骨。 白附子:一兩,炮製裂開。 磁石:一兩,用燒酒淬滅七次,研成細末。 天麻:半兩。 狗脊:半兩,去毛。 側子:半兩,炮製裂開,去皮和臍。 萆薢:半兩,切碎。 白殭蠶:半兩,微炒。 細辛:半兩。 防風:半兩,去掉蘆頭。 白朮(芷):半兩。 芎藭:半兩。 白蘚皮:半兩。 羌活:半兩。 蔓荊子:半兩。

以上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

入磁石同研令勻。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一錢。

治風痹。手腳不仁。宜服羌活散方。

羌活(一兩),漢防己(一兩),荊芥(一握),薏苡仁(二兩),防風(一兩去蘆頭),麻黃(一兩半去根節),酸棗仁(一兩),黃松節〔一(二)兩〕,附子(一兩半炮裂去皮臍),芎藭(一兩)天麻(一兩半),道人頭(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羌活(50克),漢防己(50克),荊芥(一把),薏苡仁(100克),防風(50克,去掉蘆頭),麻黃(75克,去掉根節),酸棗仁(50克),黃松節(50-100克),附子(75克,炮製後去掉皮和肚臍),芎藭(50克),天麻(75克),道人頭(50克)。

將上述藥物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不限時間,將2克藥粉用溫酒調服。

治風痹。身體不舉。常多無力。宜服獨活散方。

獨活(三分),萆薢(一兩),防風(一兩去蘆頭),細辛(一兩),人參(一兩去蘆頭),乾薑(一兩炮裂銼),天雄(一兩炮裂去皮臍),丹參〔一兩(三分)〕,牛膝(一兩去苗)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調下二錢。

白話文:

獨活 (3 錢),萆薢 (1 兩),防風 (1 兩,去掉蘆頭),細辛 (1 兩),人參 (1 兩,去掉蘆頭),乾薑 (1 兩,炮裂後切碎),天雄 (1 兩,炮裂後去掉皮臍),丹參 (1 兩 3 錢),牛膝 (1 兩,去掉苗) 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溫酒調和後服用 2 錢。

治虛損傷風。手足無力。肢體乾燥。風痹不仁。宜服天麻丸方。

天麻(一兩),木香(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赤茯苓(半兩),羌活(半兩),白芷(半兩),天蓼木(半兩),芎藭(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麻黃(一兩去根節),烏蛇(二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白附子(半兩炮裂),龍腦(骨)〔一兩(分)〕,鹿角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甘菊花(半兩),生乾地黃(半兩),細辛(半兩),牛黃(一分細研),麝香(一分細研)上件藥。搗羅為末。

白話文:

天麻(60克),木香(30克),人參(30克,去蘆頭),赤茯苓(30克),羌活(30克),白芷(30克),天蓼木(30克),芎藭(30克),當歸(30克,切碎,略炒),麻黃(60克,去根節),烏蛇(120克,用酒浸泡後烘烤至微黃,去皮骨),白附子(30克,炮裂),龍腦(60克),鹿角膠(30克,搗碎,炒至金黃),甘菊花(30克),生乾地黃(30克),細辛(30克),牛黃(0.6克,研細),麝香(0.6克,研細)。以上藥物磨成粉末。

煉蜜和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十丸。

治風寒入於肌肉。氣血不宣。肢體不仁。牽引腰背。風痹疼痛。宜服蛜𧌴丸方。

蛜𧌴(一兩炒去足),虎脛骨(三分酒浸炙黃),川烏頭(三分炮裂去皮臍),白蒺藜(一兩微炒去刺),安息香(三分),檳榔(三分),芎藭(三分),狗脊(三分),赤茯苓(三分),白花蛇(二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肉桂(三分去皺皮),赤箭(三分),枳實(三分麩炒微黃),防風(三分去蘆頭)上件藥。搗羅為末。

白話文:

蛜蟻(一兩炒熟後去除足部),虎脛骨(三分用酒浸泡後炙烤至黃色),川烏頭(三分砲製後去掉皮和臍部),白蒺藜(一兩稍微炒一下後去除刺),安息香(三分),檳榔(三分),川芎(三分),狗脊(三分),赤茯苓(三分),白花蛇(二兩用酒浸泡後炙烤至黃色,去掉皮和骨),肉桂(三分去除外皮皺褶),赤箭(三分),枳實(三分用麩皮炒至微黃),防風(三分去掉蘆頭)以上這些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薄荷湯(酒)下十丸。

白話文:

將蜂蜜煉成膏狀,並用搗藥杵搗三到四百次。搓成像梧桐樹種子一樣大的丸子。不限時間,每次服用,用薄荷湯(薄荷酒)送下十粒。

治風痹。手足緩弱。不能伸舉。宜服烏蛇丸方。

烏蛇(三兩酒浸炙微黃去皮骨),天南星(一兩炮裂),乾蠍(一兩微炒),白附子(一兩炮裂),羌活〔一(二)兩〕,白殭蠶(一兩微炒),麻黃(二兩去根節),防風(三分去蘆頭),桂心(一兩)上件藥。搗細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熱豆淋酒下十丸。

白話文:

材料:

  • 烏蛇 3 兩(泡在酒中,烤至淡黃色,去除皮和骨)
  • 天南星 1 兩(炮製至破裂)
  • 乾蠍子 1 兩(微炒)
  • 白附子 1 兩(炮製至破裂)
  • 羌活 1(或 2)兩
  • 白殭蠶 1 兩(微炒)
  • 麻黃 2 兩(去除根莖)
  • 防風 3 錢(去除蘆頭)
  • 桂心 1 兩

做法:

  1.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
  2. 加入煉製的蜂蜜,再搗 300-400 次。
  3. 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 隨時服用,以熱黃豆湯或酒送服 10 粒。

治風痹。營衛不行。四肢疼痛。宜服羌活丸方。

羌活(一兩),天麻(一兩),附子(一兩半炮裂去皮臍),麻黃(一兩去根節),蛜𧌴(三分微炒)桂心(一兩),烏蛇(二兩酒浸炙令黃去皮骨)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十丸。

白話文:

羌活(50 克),天麻(50 克),附子(75 克,炮裂後去皮),麻黃(50 克,去根節),蛜蝂(15 克,微炒),桂心(50 克),烏蛇(100 克,用酒浸泡後烘烤至呈黃色,去皮和骨頭)

以上藥物搗碎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搗杵 300-400 次。丸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不限時段。用溫酒送服 10 粒。

又方。

麻黃(五兩去根節了秤),桂心(二兩),上搗細羅為散。以酒二升。慢火煎如餳。每服。不計時候。以熱酒調下一茶匙。頻服。以汗出為度。

白話文:

麻黃(取五兩,去除根和節後稱重),桂心(二兩),搗碎成細粉。

取二升酒,用小火慢煎,直到類似粥的濃稠度。

每次服用一茶匙,不限時間,用熱酒調和。

頻繁服用,以出汗為度。

又方。

川烏頭(二兩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乾蠍(半兩微炒)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釅醋一中盞。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酒下七丸。

白話文:

川烏頭(二兩,去皮切碎,與大豆一起炒,等到大豆出汁水就停止),乾蠍子(半兩,略微炒一下)上記藥物搗成細末,用一中盞濃醋熬製成膏狀,可以做成丸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藥,不限時間,用溫酒送服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