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八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八 (9)

1. 澤瀉丸

治男子五勞七傷。四肢無力。膝腰冷痛。夜多小便。面色萎黃。不能飲食。澤瀉丸方。

澤瀉(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桂心(一兩半),遠志(三分去心),牛膝(三分去苗),人參(三分去蘆頭),白茯苓(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銼),牡丹(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杜仲(三分去粗皮炙微黃銼),雲母粉(一兩),石斛(三分去根銼),薯蕷(三分),山茱萸(三分),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巴戟(三分),五味子(三分),熟乾地黃(一兩)

白話文:

澤瀉 60 克 附子(炮裂後去皮臍) 60 克 桂心 90 克 遠志(去心) 18 克 牛膝(去苗) 18 克 人參(去蘆頭) 18 克 白茯苓 18 克 甘草(炙微赤,切片) 18 克 牡丹皮 18 克 防風(去蘆頭) 18 克 鹿茸(去毛,用酥炙,微黃) 60 克 杜仲(去粗皮,炙微黃,切片) 18 克 雲母粉 60 克 石斛(去根,切片) 18 克 薯蕷 18 克 山茱萸 18 克 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皺皮,炙乾) 60 克 巴戟 18 克 五味子 18 克 熟乾地黃 60 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搗碎成粉末。加入蜂蜜,再搗三、四百下。搓成像梧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用溫酒送下三十顆丸子。逐漸增加到四十顆。

2. 巴戟丸

治丈夫下焦久積風冷。腎臟虛乏。腰膝痠痛。小便數。陽道衰。不能飲食。面無顏色。筋骨萎弱。起坐無力。膀胱虛冷。臍腹脹急。久服駐顏色。養精志。巴戟丸方。

巴戟(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石斛(一兩去根銼),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薯蕷(三分),牛膝(三分去苗),桂心(三分),山茱萸(三分),澤瀉(三分),遠志(三分去心),熟乾地黃(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黃耆(三分銼),人參(三分去蘆頭),檳榔(三分),木香(三分),牡丹(三分),仙靈脾(三分),蛇床子(三分),續斷(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白茯苓(三分),覆盆子(三分)

白話文:

巴戟天(1兩),肉蓯蓉(1兩,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炙烤至乾),石斛(1兩,去除根部,研磨成粉),鹿茸(1兩,去除毛髮,塗抹酥油,炙烤至微黃),附子(1兩,炮製裂開,去除皮和臍),山藥(3分),牛膝(3分,去除幼芽),桂枝芯(3分),山茱萸(3分),澤瀉(3分),遠志(3分,去除心),熟乾地黃(1兩),菟絲子(1兩,用酒浸泡3天,曬乾,研磨成末),黃耆(3分,研磨成粉),人參(3分,去除蘆頭),檳榔(3分),木香(3分),牡丹皮(3分),仙靈脾(3分),蛇牀子(3分),續斷(3分),枳殼(3分,用麩炒至微黃,去除果瓤),白茯苓(3分),覆盆子(3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鹽湯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溫酒下亦得。

白話文:

將上方藥物搗碎成粉末,加上煉製的蜂蜜,再搗數百次。將藥粉製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天清晨空腹時,用鹽湯送服二十顆,逐漸增加到三十顆。也可以用溫酒送服。

補暖水臟。治虛冷氣。充益肌膚。能思飲食。巴戟丸方。

巴戟,石斛(去根銼),補骨脂(微炒),桂心,附子(炮裂去皮臍),川椒紅(微炒),木香,訶黎勒皮,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檳榔(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 巴戟(1 兩)
  • 石斛(去根並切碎,1 兩)
  • 補骨脂(微炒,1 兩)
  • 桂心(1 兩)
  • 附子(炮裂、去皮和肚臍,1 兩)
  • 川椒紅(微炒,1 兩)
  • 木香(1 兩)
  • 訶黎勒皮(1 兩)
  • 肉蓯蓉(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然後烘乾,1 兩)
  • 檳榔(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白羊腎七對。去筋膜細切。以酒五升。熬令熟爛。研拌和藥末。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鹽湯下亦得。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粉末。使用七對白羊腎,去除筋膜並切細。使用五升酒燉煮至熟爛。將燉煮後的羊腎和藥粉混合,搗成三到五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日空腹時,以溫酒服用三十丸。也可以用鹽湯送服。

治下元虛冷。顏色萎黃。肌膚羸。腰無力。巴戟丸方。

巴戟,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蛇床子,遠志,薯蕷,熟乾地黃,山茱萸,附子(炮裂去皮臍),補骨脂(微炒),菟絲子粉,肉蓯蓉(酒浸三宿刮去皺皮炙乾),白茯苓,桂心,硫黃(細研水飛過)(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巴戟天,鹿茸(去除毛髮,塗抹酥油烘烤至微黃色),蛇牀子,遠志,山藥,熟乾地黃,山茱萸,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和肚臍),補骨脂(微炒),菟絲子粉,肉蓯蓉(用酒浸泡三晚,颳去皺皮,烘乾),白茯苓,桂枝,硫磺(研磨細緻,用水飛過)(上述藥材各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硫黃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放入硫磺研磨至均勻。將蜂蜜加入,搗杵三百到二百下。將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天空腹,以溫酒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至四十丸。

治下元虛憊。臍腹疼痛。小便滑數。顏色萎黃。手足常冷。飲食無味。四肢少力。宜服巴戟丸方。

巴戟,硫黃(細研水飛過),桂心,補骨脂(微炒),硇砂(細研),附子(炮裂去皮臍),葫蘆巴(微炒),川椒紅(微炒),木香,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吳茱萸(湯浸七遍焙乾微炒)(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 巴戟天:1 兩
  • 硫磺(研細,用水漂洗):1 兩
  • 桂心:1 兩
  • 補骨脂(微炒):1 兩
  • 硇砂(研細):1 兩
  • 附子(炮裂,去皮和臍):1 兩
  • 葫蘆巴(微炒):1 兩
  • 川椒紅(微炒):1 兩
  • 木香:1 兩
  • 肉蓯蓉(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烘乾):1 兩
  • 吳茱萸(用湯浸泡七次,烘乾,微炒):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羊腎三對。切去筋膜。好酒三升。熬令稠爛。研如諸藥末。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研磨完成後的藥粉,加入三對羊腎,去掉筋膜,倒入三升好酒熬煮,直到濃稠且爛熟。研磨成粉末狀,加入各種藥粉中,搗杵三百至二百下。搓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3. 黃耆丸

補虛乏。長肌肉。調中助力。美顏色。益精志。利腰膝。黃耆丸方。

黃耆(二兩銼),熟乾地黃(二兩),覆盆子,牛膝(去苗),石斛(去根銼),澤瀉附子(炮裂去皮臍),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山茱萸五味子,桂心,人參(去蘆頭),沉香肉蓯蓉(酒浸三宿刮去皺皮炙乾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黃耆(2 兩,切碎),熟乾地黃(2 兩),覆盆子,牛膝(去掉苗),石斛(去掉根,切碎),澤瀉,附子(炮製後劈開,去掉皮和肚臍),鹿茸(去掉毛,塗上酥油,烤至微黃),山茱萸,五味子,桂心,人參(去掉根鬚),沉香,肉蓯蓉(浸泡在酒中 3 天,刮掉皺皮,烤乾),以上各 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攪拌,再搗杵三百至二百次。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天空腹時和晚餐前,用溫酒送服三十丸。

補虛養氣。益精壯血。久服安神定志。長肌肉。美顏色。黃耆丸方。

黃耆(銼),覆盆子,牛膝(去苗),薯蕷,五味子,天門冬(去心),人參(去蘆頭),白茯苓,牡丹,澤瀉,附子(炮裂去皮臍),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山茱萸,熟乾地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

白話文:

當歸(切片),覆盆子,牛膝(去掉藤蔓部分),山藥,五味子,天門冬(去掉中心),人參(去掉根鬚),白茯苓,牡丹皮,澤瀉,附子(炮裂後去掉皮和肚臍),鹿角膠(搗碎並炒至黃褐色乾燥),山茱萸,熟地黃,肉蓯蓉(用酒浸泡一晚後颳去皺皮,並烘乾)

上件藥。各一兩。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益腎氣。強骨髓。治風氣。補虛乏。黃耆丸方。

黃耆(一兩銼),熟乾地黃(一兩),天門冬(一兩半去心焙),石斛(一兩去根銼),桂心(三分)五味子(三分),白朮(三分),防風(三分去蘆頭),巴戟(一兩),薯蕷(三分),山茱萸(三分),遠志(三分去心),人參(三分去蘆頭),白茯苓(三分),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枸杞子〔二(三)分〕,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

白話文:

黃耆(60克,切碎),熟乾地黃(60克),天門冬(90克,去心,炒至微焦),石斛(60克,去根,切碎),桂心(18克),五味子(18克),白朮(18克),防風(18克,去蘆頭),巴戟(60克),山藥(18克),山茱萸(18克),遠志(18克,去心),人參(18克,去蘆頭),白茯苓(18克),枳殼(18克,炒至微黃,去瓤),枸杞子(12-18克),肉蓯蓉(60克,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炙乾),菟絲子(60克,用酒浸泡三天,曬乾後搗碎成粉末)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漸加至四十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加蜂蜜混合並搗杵三百到五百次。將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時用溫熱的酒送服三十丸。晚餐前再次服用。逐漸增加用量到四十丸。

治男子五勞七傷。風虛羸瘦。腰疼膝冷。陰盛陽虛。身力衰殘。夜夢遺泄。久服。令人五臟內實。肌膚外充。面色紅光。反老為少。黃耆丸方。

黃耆(銼),人參(去蘆頭),石斛(去根銼),桂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鹿茸(去毛塗酥炙令微黃),熟乾地黃,菟絲子(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陽起石(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鍾乳粉,白茯苓,狗脊赤石脂(細研),山茱萸,薯蕷,附子(炮裂去皮臍),五味子,蛇床子萆薢(銼),巴戟,白朮,續斷,澤瀉

白話文:

黃耆(去皮切細) 人參 (去鬚) 石斛 (去根切細) 桂心 (肉桂樹的樹皮) 肉蓯蓉 (浸泡於酒中一夜,颳去皺皮,烘乾) 鹿茸 (去毛,塗上酥油烘烤至微黃) 熟乾地黃 (地黃曬乾) 菟絲子 (浸泡於酒中三天,曬乾,磨成粉末) 陽起石 (用酒煮半日,研磨細緻,過濾) 杜仲 (去粗皮,烘烤至微黃,切細) 鍾乳粉 (鐘乳石磨成的粉末) 白茯苓 (茯苓乾燥後變成白色) 狗脊 (中藥材,一種蕨類植物) 赤石脂 (研磨細緻) 山茱萸 (中藥材,一種植物的果實) 薯蕷 (山藥) 附子 (烏頭,經過炮製,去除外表) 五味子 (中藥材,一種植物的果實) 蛇牀子 (中藥材,一種植物的種子) 萆薢 (切細) 巴戟 (中藥材,一種植物的根莖) 白朮 (中藥材,一種植物的根莖) 續斷 (中藥材,一種植物的根莖) 澤瀉 (中藥材,一種植物的根莖)

上件藥。各一兩。搗羅為末。入陽起石。研令勻。煉蜜和搗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漸加至五十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各取一兩。搗碎成粉末,加入陽起石。充分研磨混合均勻。再加入煉蜜攪拌,搗製五百到七百下。將其捏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丸,晚餐前再服一次。逐漸增加用量,直到每天服用五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