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隱、陳昭遇等

《太平聖惠方》~ 卷第九十八 (8)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十八 (8)

1. 膃肭臍丸

治腑臟虛弱。肌體羸瘦。下元冷憊。腰膝疼痹。心腹脹滿。脾氣乏弱。不思飲食。面無顏色。虛損不足。膃肭臍丸方。

膃肭臍(一兩酒刷炙微黃),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石斛(三分去根銼),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牛膝(三分去苗),肉豆蔻(三分去殼),山茱萸(三分),桂心(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白茯芩(半兩),沉香(三分),蛇床子(半兩),覆盆子(三分),黃耆(半兩銼),熟乾地黃(一兩),檳榔(三分),木香(三分),巴戟(三分),澤瀉(半兩),補骨脂(三分微炒),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

白話文:

中藥材:

  • 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烤乾)
  • 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三天,曬乾,另搗碎成粉末)
  • 鹿茸(一兩,去毛,塗上酥油,烤到微黃)
  • 牛膝(三分,去苗)
  • 肉豆蔻(三分,去殼)
  • 山茱萸(三分)
  • 桂心(半兩)
  • 人參(半兩,去蘆頭)
  • 白茯苓(半兩)
  • 沉香(三分)
  • 蛇牀子(半兩)
  • 覆盆子(三分)
  • 黃耆(半兩,切碎)
  • 熟地黃(一兩)
  • 檳榔(三分)
  • 木香(三分)
  • 巴戟(三分)
  • 澤瀉(半兩)
  • 補骨脂(三分,微炒)
  • 吳茱萸(半兩,用湯浸泡七次,烤乾,微炒)
  • 膃肭臍(一兩,用酒刷烤至微黃)
  • 附子(三分,炮製後破裂,去皮和臍)
  • 石斛(三分,去根,切碎)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白話文:

照上方配好的藥材,將它們搗碎成粉末,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再搗三五百次,將藥粉搗成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天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顆丸子。晚餐前再服用一次。

治腎臟風虛冷氣。溫脾胃。思飲食。安心志。強氣力。利腰腳。補虛損。膃肭臍丸方。

膃肭臍(一兩酒刷炙微黃),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陽起石(一兩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蘹香子(一兩),桂心(三分),山茱萸(三分),獨活(三分),天麻(三分),乾蠍(三分微炒),人參(三分去蘆頭),石斛(一兩去根銼),芎藭(一兩),木香(一兩),補骨脂(一兩微炒),白朮(三分),蓽茇(三分),熟乾地黃(一兩),牛膝(三分去苗),遠志(一兩去心),鐵粉(一兩細研),檳榔(一兩),硃砂(一兩細研水飛過),麝香(半兩細研)

白話文:

  • 膃肭臍: 1 兩,用酒刷洗,烤至微黃。
  • 鹿茸: 1 兩,去除絨毛,塗上酥油烤至微黃。
  • 肉蓯蓉: 1 兩,用酒浸泡一夜,颳去皺皮,烤乾。
  • 菟絲子: 1 兩,用酒浸泡三天,曬乾後研成細末。
  • 陽起石: 1 兩,用酒煮半日,研磨細緻,過濾。
  • 附子: 1 兩,用火爆裂,去除皮和臍。
  • 蘹香子: 1 兩
  • 桂心: 三分
  • 山茱萸: 三分
  • 獨活: 三分
  • 天麻: 三分
  • 乾蠍: 三分(微炒)
  • 人參: 三分(去除根頭)
  • 石斛: 1 兩(去除根部,切碎)
  • 芎藭: 1 兩
  • 木香: 1 兩
  • 補骨脂: 1 兩(微炒)
  • 白朮: 三分
  • 蓽茇: 三分
  • 熟乾地黃: 1 兩
  • 牛膝: 三分(去除幼苗)
  • 遠志: 1 兩(去除芯)
  • 鐵粉: 1 兩(研磨細緻)
  • 檳榔: 1 兩
  • 硃砂: 1 兩(研磨細緻,過濾)
  • 麝香: 0.5 兩(研磨細緻)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諸研了藥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研磨成細末,與其他研磨好的藥材混勻。加入蜂蜜,搗杵三百到五百次。製成如梧桐籽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時服用,或於晚餐前服用,以溫酒送服三十粒。

補益丹田。固濟水臟。安神益智。明目駐顏。壯腰膝。充肌膚。補虛冷。安臟腑。膃肭臍丸方。

膃肭臍(一兩酒刷炙微黃),蓽澄茄(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澤瀉(三分),芎藭(三分),沉香(一兩),石龍芮(三分),肉豆蔻(三分去殼),牛膝(一兩去苗),蛇床子(三分),薯蕷(一兩),覆盆子(一兩),巴戟(三分),檳榔(一兩),桂心(一兩),木香(一兩),麝香(一兩細研),白朮(三分),遠志(三分去心),石斛(一兩去根銼),補骨脂(一兩微炒),山茱萸(三分),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母丁香(半兩)

白話文:

  • 菟絲子(1 兩,用酒刷洗後炙烤至微黃)
  • 地黃(1 兩)
  • 附子(1 兩,炮裂後去皮和蒂)
  • 澤瀉(3 分)
  • 川芎(3 分)
  • 沉香(1 兩)
  • 石龍芮(3 分)
  • 肉豆蔻(3 分,去殼)
  • 牛膝(1 兩,去苗)
  • 蛇牀子(3 分)
  • 山藥(1 兩)
  • 覆盆子(1 兩)
  • 巴戟天(3 分)
  • 檳榔(1 兩)
  • 桂枝(1 兩)
  • 木香(1 兩)
  • 麝香(1 兩,研磨細)
  • 白朮(3 分)
  • 遠志(3 分,去心)
  • 石斛(1 兩,去根並切碎)
  • 補骨脂(1 兩,微炒)
  • 山茱萸(3 分)
  • 鎖陽(1 兩,用酒浸泡一晚後颳去皺皮並炙乾)
  • 母丁香(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麝香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麝香研磨均勻。加入煉製好的蜂蜜,搗杵三、五百次。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天早晨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劑量至四十丸。

2. 松脂丸

治風冷。強筋骨。補五臟。除風濕。久服輕身耐老延年。益氣。補諸不足。松脂丸方。

松脂(三兩煉成者),松花〔三(二)兩〕,白茯苓(一兩),菖蒲(一兩),桂心(一兩),生乾地黃(二兩),薯蕷(一兩),遠志(一兩去心),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牛膝(一兩去苗),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檳榔(一兩),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微黃)

白話文:

松脂(煉製成三兩) 松花(三兩或兩兩) 白茯苓(一兩) 菖蒲(一兩) 桂心(一兩) 生乾地黃(兩兩) 薯蕷(一兩) 遠志(一兩,去心) 鹿角膠(一兩,搗碎炒至金黃乾燥) 牛膝(一兩,去苗) 甘草(一兩,微炙至微赤,切成小塊) 檳榔(一兩) 肉蓯蓉(一兩,用酒浸泡一晚,颳去皺皮,炙乾) 菟絲子(一兩,用酒浸泡三天,曬乾,搗碎成末) 鹿茸(一兩,去毛,塗上酥油,炙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溫酒下三十丸。漸加至四十丸。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煉好的蜂蜜和藥粉一起搗三五百次。做成像梧桐樹種子般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時,用溫酒服用三十顆。逐漸增加至四十顆。

3. 蓽茇丸

治五勞七傷。腎虛脾弱。上焦熱。下元虛冷。腹內雷鳴。胸膈氣滯。羸瘦無力。宜服蓽茇丸方。

蓽茇(一兩),胡桃仁(一兩),乾薑(一兩炮裂銼),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茯苓(一兩),訶黎勒(一兩煨用皮),桂心(一兩半)

白話文:

*蓽茇:1 兩 *核桃仁:1 兩 *乾薑:1 兩,炮裂後切碎 *人參:1 兩,去除根須 *白茯苓:1 兩 *訶黎勒:1 兩,煨熟後取皮使用 *桂心:1.5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溫酒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碎成細末。加入蜂蜜調和成丸劑,每個丸子大小如同梧桐子。每天空腹時,用溫酒送服二十粒。逐漸增加用量,直至達到三十粒。

治下元虛憊。遂積冷氣。暖脾腎臟。宜服蓽茇丸方。

蓽茇,沉香附子(炮裂去皮臍),肉豆蔻(去殼),蘹香子,木香石斛(去根銼),訶黎勒皮山茱萸,桂心,乾薑(炮裂銼),補骨脂(微炒),巴戟,蓽澄茄檳榔(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蓽茇、沉香、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肚臍)、肉豆蔻(去殼)、蘹香子、木香、石斛(去除根部並切細)、訶黎勒皮、山茱萸、桂心、乾薑(炮製後切細)、補骨脂(稍加炒製)、巴戟、蓽澄茄、檳榔(以上每種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服。及晚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補暖虛冷氣。溫脾飲食。蓽茇丸方。

蓽茇,訶黎勒皮,桂心,胡椒,附子(炮裂去皮臍),沉香,木香,人參(去蘆頭),草豆蔻(去皮),檳榔(以上各一兩)

白話文:

蓽茇、訶黎勒皮、桂心、胡椒、附子(爆炒後去除外皮和臍部)、沉香、木香、人參(去除蘆頭)、草豆蔻(去除外皮)、檳榔(以上各 1 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