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炳章

《增訂偽藥條辨》~ 卷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三 (2)

1. 吳茱萸(八)

偽名洋吳萸,味較辛辣,顆粒又小,服之反有頭痛,貽害匪淺。按吳茱萸,江、浙、蜀、漢皆有,多生吳地,故名吳萸。味辛溫,有小毒。木高丈餘,葉紫色,似椿而闊厚,開紅紫花,結實累累成簇,似椒子而無核,嫩時微黃,熟則深紫,形色可辨。幸勿用洋吳萸,而貽害不少也。

炳章按:吳茱萸,上春出新。湖南長沙、安化及廣西出者,粒大梗亦多,氣味觸鼻,皆佳。浙江嚴州出者,粒細梗少,氣味略薄,亦佳。洋吳萸,氣味皆淡,不入藥用,惟近年絕少到。

2. 半夏(九)

偽名洋半夏,形雖似而粒不圓,不知何物偽充,誤服有害。按半夏氣味辛平,有毒。青齊江浙隨處有之。生於澤中者,名羊眼半夏。總以圓白為勝,陳久者良。若此種洋半夏,殆亦由跋混充歟。由跋即天南星之小者,絕類半夏,幸勿誤用。

炳章按:半夏,三四月出新。杭州富陽出者,蒂平粒圓,色白質堅實,惟顆粒不大為最佳。衢州、嚴州出者,略扁,蒂凹陷,色白微黃,亦佳。江南出者,粒小;江北出者,如帽頂形,皆次。四川、荊州出者,粒圓而大,色白質松有筋,落水即胖大易腐,亦次。饒州、涇縣、揚州、泰興出者,皆松碎,不道地,不能切片,漂作半夏粉用尚可。

福建出者,浸入水中即腐爛,更次,不入藥用。鄭君云:南星之小者,絕類半夏。但南星無論大小皆極扁,不若半夏之圓,以此分辨,不能可偽也。

3. 蘇戈夏(十)

蘇製半夏,當以宋公祠所製為勝。因半夏性燥有毒,故用法制之,性較和平,去痰之功雖緩,然素體屬火者,頗見相宜。近今偽藥雜出,因蘇夏盛行,上海各處均有仿製。製法不同,功力自遜,而肆中所售土蘇夏者,系用半夏研末,調麵粉米泔疊為圓粒,假充上海蘇夏,以偽亂偽,殊堪痛恨。

炳章按:蘇州戈製半夏,不但各地仿製作偽,且現洋托民信局去購,亦多贗品。因該地信局,與偽半夏店訂有私約,與信局以重大回扣,而寄來仿單,亦屬相同,惟半夏色黯不香,無玉桂氣。戈老二房真者,其色黃亮,氣香有玉桂氣。欲購真者,必須托郵局匯洋掛號,寄蘇州閶門臨賴路戈老二房半夏店,則不致誤購偽品耳。

且戈半夏方雖秘製,大約與《本草綱目拾遺》內「宋公夏」相類,有肉桂,性溫燥。炳章實驗治寒濕痰上壅氣喘,確效。凡治陰虛熱痰氣喘,苟誤服之,必因燥熱而咳血自汗,愈速其死矣。尤當注意之。

4. 商陸(十一)

偽名次商陸,即俗所稱豬卜卜者,其性無從稽考,萬不可服。按商陸氣味辛平,有毒,主治水腫癰腫,殺鬼精物。近道所在有之,春生苗高二三尺,莖青赤,極柔脆,葉如牛舌而長;夏秋開花作朵,根如蘿蔔,似人形者有神。有赤、白二種,白根者花白,赤根者花赤。白者入藥,赤者毒更甚,俗名章柳,不可服,服之見鬼神。

嗟嗟,同是一種,根色赤者,尚不可用,豬卜卜之異種乎。

炳章按:商陸,八九月出新,各處皆出。吾江浙市上通用白商陸,赤者不入藥,服之有消爍筋腎之毒,故勿餌。鄭君所云豬卜卜,不知其形狀若何?因未曾見過,不敢妄評。

5. 常山(十二)

假者色極淡,真者色帶黃。按常山又名恆山,產益州及漢中,今汴西、淮、浙、湖南諸州郡皆有,生山谷間。常山者,根之名也,狀似荊根。細實而黃者,謂之雞骨常山,用之最勝。今市肆所買假常山,不知何物偽充,良可慨已。

炳章按:常山,十月出新。湖南常陽山出者,色黃無蘆,形如雞骨者良,俗稱雞骨常山,為最佳。如外黃內白粗大者,皆偽,是別種樹根偽充,不可不辨也。

6. 瀉葉(十三)

瀉葉,產自外洋,性味和平,不傷中氣,為西藥通便妙品。聞市肆有以別種樹葉混售,匪特不靈,抑且有害。用者須向屈臣氏藥房購取,方不誤事。

炳章按:瀉葉,諸家本草皆未搜採。考《西藥略釋》「水瀉門」,有新拿,俗名洋瀉葉,產印度、埃及等處,高約二三尺,亦間有至七尺者,採葉用,形尖味苦不適口。功用能瀉大便,宜配別藥同服,或泡服,或作散末服。《西藥大成》名辛拿,類別有八種之多,其云印度替納勿里所產,其樹長,葉銳尖形,質薄色黃綠者,亦稱道地。有一種葉尖圓而厚,則屬贗品,其他辨論甚詳,不及備載。

日本《藥物學撮要》名旃那葉,又名辛那葉,又名瀉葉。其普通狀態葉體扁平,而不反曲,質堅強而薄,帶黃綠色,葉柄甚短,邊緣平坦,頂端尖銳,枝脈為弧狀四分出。分甲乙兩種,甲種為披針形,長二五仙米至五仙米,幅達於二仙米;乙種較甲為小,為尖卵圓形,長一仙米至二仙米,幅達二仙米。本品為瀉利之實驗,近今多為瀉下藥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