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珍珠囊藥性賦》~ 上卷 (5)

回本書目錄

上卷 (5)

1. 用藥法象

天有陰陽,風寒暑濕燥火,三陰三陽上奉之。溫涼寒熱,四氣是也。溫熱者,天之陽也;寒涼者,天之陰也。此乃天之陰陽也。

白話文:

天上分為陰陽,風、寒、暑、濕、燥、火這六種氣候變化,其中三種屬於陰,三種屬於陽,它們交替出現。溫暖、酷熱、寒冷、涼爽,這四種氣候,溫暖和酷熱屬於天的陽氣,寒冷和涼爽屬於天的陰氣。這就是天的陰陽。

地有陰陽,金木水火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辛甘淡酸苦鹹,五味是也。辛甘淡者,地之陽也;酸苦鹹者,地之陰也。此乃地之陰陽也。

白話文:

大地有陰陽兩種屬性,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可以生長、轉化、收藏,與大地陰陽屬性相應。辛甘淡酸苦鹹這五種味道,就是地之陰陽的展現。辛甘淡的味道屬於大地的陽性,酸苦鹹的味道屬於大地的陰性。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故人亦應之。人身之陰陽,外為陽,內為陰;背為陽,腹為陰;臟為陽,腑為陰;心、肝、脾、肺、腎五臟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為陽。所以知陽中之陰,陰中之陽者,何也?如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知其所在,則施針藥也。

白話文:

同樣,其他人也贊同這個觀點。人體的陰陽,外表為陽,內部為陰;背部為陽,腹部為陰;臟腑為陽,腑臟為陰;心、肝、脾、肺、腎五臟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為陽。為什麼要了解陰中之陽,陽中之陰呢?因為冬天疾病在陰部,夏天疾病在陽部,春天疾病在陰部,秋天疾病在陽部。知道疾病所在,就能對症下針、用藥。

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脾也。

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

2. 四時用藥法

不問所病或溫、或涼、或熱、或寒,如春時有疾,於所用藥內加清涼風藥;夏月有疾,加大寒之藥;秋月有疾,加溫氣藥;冬月有疾,加大熱藥,是不絕生化之源也。錢仲陽治小兒深得此理。《內經》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是為至治。又曰:無違時,無伐化。又曰:無伐生生之氣。此皆常道用藥之法。若反其常道而變生異證矣,則當從權施治。

白話文:

不論得了什麼病,是熱還是冷,是溫還是寒,如果在春天發病,就在所用藥物中加點清涼解熱的藥;夏天發病,就增加些寒涼的藥;秋天發病,就加點溫補的藥;冬天發病,就增加大熱的藥。這樣做,才能順應自然規律,保全人體生化的源頭。錢仲陽在治療小兒疾病時,深刻地理解了這個道理。《內經》中說:一定要順應節氣,不要違背自然規律,這纔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又說:不要違背時令,不要破壞自然轉化。又說:不要損傷生生不息的元氣。這些都是用藥的一般法則。但如果違背了這些一般法則,出現了特殊證候,那就應該權衡利弊,靈活變通地治療。

3. 用藥九散

仲景云:銼如麻豆大與㕮咀同,取清汁循其經絡。故治至高之病加酒以煎,去濕加生薑,補元氣以大棗,發散風邪、寒邪以蔥白。膈上痰以細末者,不循經絡,止去脾胃上痰及臟腑之疾。氣味厚者,白湯調服;氣味薄者,煎以和滓服。去下部之疾者,其丸極大而光;中焦之疾者,次之;上焦者,極小。

白話文:

張仲景說:把藥材切成麻豆般大小,與浸泡後的藥材一起搗爛,取清汁沿著經絡服用。如果要治療病情比較嚴重的,可以加入酒煎煮;要去濕氣則可以加入生薑;要補元氣則可以加入大棗;要驅散風邪寒邪則可以加入蔥白。如果胸膈中有痰,可以用細末的藥粉,不沿經絡服用,只去除脾胃以及臟腑中的痰液。藥味濃的,用白開水調服用;藥味淡的,煎好連藥渣一起服用。治療下焦疾病的藥丸要做得很大而光滑;治療中焦疾病的藥丸次之;治療上焦疾病的藥丸要非常小。

稠麵糊,取之遲化,直至下焦,或酒,或醋,取其收散之意也。犯半夏、南星,或欲去濕者,以生薑汁、稀麵糊,取其易化。水浸宿蒸餅為丸及滴水為丸者,又易化也。煉蜜為丸者,取遲化而氣循經絡也。蠟丸者,取其遲化而旋旋施功矣。大抵湯者蕩也,去久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徐緩而治之也。

白話文:

使用稠麵糊製作的藥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溶化,直到到達下腹部。而使用酒或醋製作的藥丸,則可以達到收斂和擴散的效果。如果藥方中包含半夏或南星,或需要去除體內濕氣,則可以使用生薑汁和稀麵糊製作藥丸,因為它們容易溶化。將隔夜浸泡的水蒸餅製成藥丸,或是滴水製成的藥丸,也比較容易溶化。使用蜂蜜煉製的藥丸,則可以緩慢溶化,讓藥力循著經絡運行。使用蠟製作的藥丸,則可以保持緩慢溶化的狀態,並持續施加藥效。

總體而言,湯劑具有沖刷的作用,適合治療久病;散劑具有擴散的作用,適合治療急病;丸劑具有緩慢的作用,適合緩和地治療疾病。

4. 用藥身根梢法

凡根之在土者,中半已上氣脈上行,以生苗者為根;中半已下者,氣脈下行,入土以為梢。病在中焦、上焦者用根,下焦者用梢,則根升而梢降也。

白話文:

當植物的根部在土壤中時,中部以上的部分氣脈會朝上,滋養出新芽,這一部分稱為「根」。中部以下的部分氣脈會朝下,深入土壤,成為「梢」。

如果疾病位於中焦或上焦,應使用「根」來治療;如果疾病位於下焦,應使用「梢」來治療。這是因為「根」有升提的作用,而「梢」有下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