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本草正》~ 山草部 (4)

回本書目錄

山草部 (4)

1. 細辛

(反藜蘆,忌生菜)

味大辛,氣溫。氣味俱厚,升也,陽也。有小毒。用此者,用其溫散,善祛陰分之寒邪,除陰經之頭痛;益肝溫膽,利竅;逐諸風濕痹、風癇、痎瘧、鼻齆不聞香臭;開通關竅,散風淚目疼;口臭、牙蟲,煎湯含漱。過服亦散真氣,不可不知。此味辛甚,故能逐陰分之邪,陰分且然,陽分可知,舊云少陰、厥陰之藥,然豈有辛甚而不入陽分者,但陽證忌熱,用當審之。

白話文:

這種藥味辛辣刺激,性質溫熱。氣味都很濃烈,所以具有升發作用,屬於陽性。略有毒性。使用這種藥,主要是利用它的溫熱發散作用,善於祛除陰分寒邪,去除陰經頭痛;益肝溫膽,利竅;驅散風濕痹痛、風癇、瘧疾、鼻塞聞不到味道和香味;開通關竅,散風淚目痛;口臭、牙痛,煎湯漱口。過量服用也會耗散元氣,不可不知。這種藥味辛辣強烈,所以能驅逐陰分寒邪。陰分寒邪都可驅逐,陽分寒邪就更不在話下。過去有人說這種藥是少陰、厥陰的藥物,但是辛辣刺激的藥物,怎麼可能有不入陽分的呢?不過,陽性體質忌用溫熱藥物,使用時要慎重考慮。

2. 羌活

味微苦,氣辛,微溫。升也,陽也。用此者,用其散寒定痛;能入諸經,太陽為最。散肌表之寒邪,利周身項脊之疼痛,排太陽之癰疽,除新舊之風濕。緣非柔懦之物,故能撥亂反正。惟其氣雄,大能散逐,若正氣虛者忌用之。

白話文:

藥物味道微苦,性味辛,微溫。具有升陽的作用。使用它可以散寒止痛;能夠進入五臟六腑的經絡,其中太陽經的效果最好。可以散去肌表上的寒邪,緩解全身項部脊椎的疼痛,治療太陽經的癰疽,清除新的和舊的風濕。由於它不是柔弱之物,所以能夠清除病邪,恢復正常。由於它的藥性強勁,非常擅長散發和驅除,如果正氣虛弱的人忌用它。

3. 獨活

味苦,氣香,性微涼。升中有降。善行滯氣,故入腎與膀胱兩經,專理下焦風濕、兩足痛痹、濕癢拘攣;或因風濕而齒痛、頭眩、喘逆、奔豚、疝瘕、腰腹疼痛等證,皆宜用之。

白話文:

藥物味道苦,氣味香,性質微涼。既能升發又能降洩。擅長運行滯氣,因此歸入腎經和膀胱經,專門治療下半身的風濕、雙腳疼痛痠麻、溼疹攣縮;或者因為風濕導致的牙痛、頭暈、氣喘、癲癇、疝氣、腰腹疼痛等症狀,都適合使用。

4. 升麻

味微苦,氣平。氣味俱輕,浮而升陽也。用此者,用其升散提氣,乃脾、胃、肺與大腸四經之藥。善散陽明經風寒、肌表邪熱,提元氣之下陷,舉大腸之⿰⺼先(注:即「脫」)泄,除陽明溫疫表邪,解膚腠風熱斑疹。引石膏,除齒牙臭爛腫痛;引蔥頭,去陽明表證頭疼;佐當歸、肉從蓉,可通大便結燥。

白話文:

這味藥材味道微苦,性質平和。藥性與氣味都較輕,能浮升陽氣。使用它,是因為它能升散提氣,於是成為脾、胃、肺、大腸四條經絡的藥材。

它擅長散解陽明經(胃經)的風寒、表層的邪熱,提升下陷的元氣,改善大腸脫肛、泄瀉,祛除陽明溫熱疫病的表邪,解除皮膚腠理中的風熱斑疹。

配伍石膏,能消除牙齒腐爛腫痛;配伍蔥頭,能治療陽明經表證引起的頭痛;配伍當歸、肉從蓉,可以通利大便結燥。

凡癰疽、痘疹,陽虛不能起發,及瀉痢、崩淋、夢遺、脫肛,陽虛下陷之類,用佐補劑,皆所宜也。若上實氣壅,諸火炎上及太陽表證,皆不宜用;且其味苦氣散,若血氣太虛及水火無根者,並不可用。

白話文:

凡是癰疽、痘瘡等症,陽氣虛弱,無法發作出來,以及腹瀉、崩血、遺精、脫肛等陽虛下陷之類的情況,都適合使用補陽之藥。但是,如果上部氣血充實、壅塞,各種火熱之症向上炎發,以及太陽病表證,都不宜使用。而且補陽之藥性味苦澀,散發氣血,如果血氣過於虛弱,或水火不足者,也不可使用。

5. 前胡

味苦,氣寒。降也,陰中微陽。去火痰實熱,開氣逆結滯、轉筋霍亂,除胸中痞滿、氣喘、嘔逆、咳嗽、煩悶,治傷寒寒熱,風熱頭疼,解嬰兒疳熱。

白話文:

味道苦,性質寒涼。有降氣作用,陰氣中的一點陽氣。能消除火痰蘊積的實熱,疏通氣機逆滯,緩解抽筋和霍亂,消除胸中脹悶、氣喘、嘔吐、咳嗽、煩躁,治療傷寒寒熱,風熱導致的頭痛,緩解嬰兒疳積發熱。

6. 延胡索

味苦,微辛,氣微溫。入肝、脾二經。善行滯氣,破滯血,血中氣藥,故能止腹痛,通經,調月水淋滯、心氣疼痛,破癥癖、跌撲凝瘀,亦善落胎、利小便及產後逆血上衝,俱宜以酒煮服,或用酒磨服亦可。然性惟破氣逐血,必真有血逆氣滯者方可用。若產後血虛,或經血枯少不利,氣虛作痛者,皆大非所宜。

白話文:

口味苦微辛,藥性溫和。歸屬肝經、脾經。擅長疏通氣滯、化解血瘀,是調和血氣的藥物,因此可以止腹痛、通經、調經期不順、緩解心痛,化解腫塊、外傷瘀血。也有流產、利尿和產後逆血上衝的功效,都適合用酒煮服或研磨後用酒調服。然而,它的藥性僅能化氣活血,適用於真正有血氣逆滯的情況。產後血虛、月經量少不暢、氣虛造成的疼痛等情況,都不適合使用。

7. 紫草

味苦,性寒。此手厥陰、足厥陰血分之藥。性寒而利,能涼血滑血,通利二便,故痘疹家宜用之。凡治痘疹,無論未出、已出,但血熱毒盛,或紫或黑,而大便秘結者,宜用之;若已出紅活,不紫不黑,而大便如常通利者,即不可用;故曾世榮《活幼心書》云:「紫草,性寒,小兒脾氣實者猶可用,脾氣虛者,反能作瀉。」又若古方,惟用其茸,亦取其氣輕味薄而有清涼升發之功也。

白話文:

這個藥味苦,性質寒涼。它是手厥陰、足厥陰經血分的藥物。性質寒涼並且通利,可以涼血活血,通利大小便,所以治療痘疹時最適用。治療痘疹時,不論痘疹還沒出來或已經出來,只要是血熱毒盛,痘疹呈現紫色或黑色,並且大便不通暢時,都適合使用它;如果痘疹已經發紅發亮,不紅也不黑,而且大便像平時一樣通暢,就不要使用;所以曾世榮在《活幼心書》中說:「紫草性質寒涼,兒童脾氣實的人還可以服用,但脾氣虛的人服用了反而會拉肚子。」又如果按照古方上的用藥方式,只用它的茸,也是因為它的氣味較輕薄,有清涼升發的作用。

此外,可用以解黃疸、消腫脹,及一切斑疹、惡瘡,亦以其能利九竅、通水道、去濕、涼血而然也。

8. 白芨

味苦、澀,性收斂,微寒。反烏頭。能入肺止血,療肺癰、肺痿。治癰疽敗爛、惡瘡、刀箭、湯火損傷,生肌止痛俱可為末,傅之。凡吐血不能止者,用白芨為末,米飲調服即效。

白話文:

白芨味道苦、澀,性質收斂,微寒。能抵制烏頭毒性。可以入肺止血,治療肺癰和肺結核。用於治療癰疽敗爛、惡性潰瘍、刀傷、燙傷等,都可以研成細粉敷用,生肌止痛。凡是吐血不止的人,可以用白芨研成細粉,用米湯調服,立竿見影。

9. 三七

(注:附三七葉

味甘,氣溫。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善止血、散血、定痛,凡金刃刀箭所傷及跌僕杖瘡,血出不止,嚼爛塗之,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俱宜自嚼,或為末,米飲送下二、三錢。若治虎咬蛇傷等證,俱可服、可傅。

白話文:

味道甘甜,性質溫和。屬於陽明經和厥陰經的血分藥物。因此能止血、散血、止痛。凡是被金屬刀劍、箭支所傷,以及跌打棒傷,血流不止,將它嚼爛塗抹上去,或研磨成粉末敷上,血就能止住。也能治療咯血、鼻出血、便血、血痢、崩漏、月經不止、產後惡露不下的情況。都適合直接嚼服,或者研成粉末,用米湯送服二、三錢。如果治療虎咬、蛇傷等症狀,都可以服用或外敷。

葉之性用,與根大同,凡折傷、跌僕出血,傅之即止,青腫亦散。

10. 白蘚皮

味苦,寒。性燥而降,乃手足太陰、陽明之藥。解熱黃、酒黃、急黃、谷黃、勞黃,通關節、九竅,利血脈、小水,治時行大熱飲水、狂躁叫呼,及婦人陰中腫痛、小兒風熱驚癇,尤治一切毒風風瘡、疥癬赤爛、楊梅瘡毒、眉發脫落。此雖善理瘡瘍,而實為諸黃、風痹要藥。

白話文:

它具有苦味和寒性。性質乾燥而能降氣,是手太陰、足太陰和陽明經的藥物。可以緩解黃疸、急黃、谷黃和勞黃,疏通關節和九竅,促進血液循環和排尿。可以用於治療時疫發熱、狂躁不安、婦人陰部腫痛、小兒風熱驚癇。尤其擅長治療各種有毒的皮膚病、疥瘡、赤爛、楊梅瘡毒和眉毛脫落。雖然它善於治療瘡瘍,但實際上是治療黃疸和風濕痹痛的重要藥物。

11. 秦艽

味苦,性沉寒。沉中有浮。手足陽明清火藥也。治風寒濕痹,利小水,療通身風濕拘攣、手足不遂,清黃疸,解溫疫熱毒,除口噤、牙疼、口瘡、腸風下血及虛勞骨蒸發熱、潮熱煩渴及婦人胎熱、小兒疳熱瘦弱等證。

白話文:

苦味,寒性沉降。它的寒性中帶有浮陽。能清瀉手足陽明經的虛火。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利小便,緩解全身風濕拘攣、手足不遂,清解黃疸,解除溫疫熱毒,祛除口噤、牙疼、口瘡,腸風下血,以及虛勞骨蒸發熱、潮熱煩渴,還有婦女的胎熱,小兒疳熱瘦弱等症狀。

12. 地榆

味苦、微澀,性寒而降。既清且澀,故能止吐血、衄血,清火明目,治腸風血痢及婦人崩漏下血、月經不止、帶濁、痔漏、產後陰氣散失;亦斂盜汗,療熱痞,除惡肉,止瘡毒疼痛。凡血熱者,當用;虛寒者,不相宜也。作膏可貼金瘡,搗汁可塗虎、犬、蛇、蟲傷毒,飲之亦可。

白話文:

味道苦、微澀,性質寒涼而下行。既有清熱作用又能收澀,因此能治療吐血、流鼻血,清熱明目,治腸道氣滯血痢以及婦女崩漏下血、月經不止、白帶異常、痔瘡漏膿、產後陰氣散失;也能收斂盜汗,治療熱引起的腹痞,去除惡肉,止瘡毒疼痛。凡是血熱的症狀都適用,虛寒體質的就不適合了。製成膏狀可以貼敷金瘡,搗爛取汁可塗抹虎、犬、蛇、蟲等造成的傷毒,或直接飲用。

13. 黃芩

味苦,氣寒。氣輕於味,可升可降,陰中微陽。枯者,善於入肺;實者,善入大腸。欲其上者,酒炒;欲其下者,生用。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療肺痿、肺癰、乳癰、發背,尤祛肌表之熱,故治斑疹、鼠瘻、瘡瘍、赤眼;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胎因火盛不安,酌佐砂仁白朮;腹因火滯為痛,可加黃連厚朴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苦,性質寒涼。它的氣味較輕於味道,既能向上升,又能向下降,在陰性中帶有一點陽性。乾燥的藥材適合入肺;濕潤的藥材適合入大腸。如果想要它發揮上行的作用,可以炒酒服用;如果想要它發揮下行的作用,可以生用。

乾燥的藥材可以清心火、化痰、利氣、止咳化喘、止血、退除往來的寒熱、風熱、濕熱、頭痛,解瘟疫、清咽喉,治療肺虛弱、肺膿腫、乳房膿腫、皮膚發炎。特別是能清除皮膚表面的熱氣,因此可以治療斑疹、鼠瘻、瘡瘍、紅眼。

濕潤的藥材可以清下焦熱,能治療赤痢、膀胱蓄熱、五淋澀痛、大便不通、便血、漏血。如果胎動不安是因為火盛,可以酌情加入砂仁、白朮;如果腹痛是因為火滯,可以加入黃連、厚朴。

大腸無火滑泄者,最當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