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本草正》~ 山草部 (3)

回本書目錄

山草部 (3)

1. 淫羊藿

味甘,氣辛,性溫。乃手足陽明、少陰、三焦、命門藥也。主陽虛、陽痿、莖中作痛,化小水,益精氣,強志意,堅筋骨,暖下部一切冷風勞氣、筋骨拘攣,補腰膝,壯真陰及年老昏耄、中年健忘;凡男子陽衰、女子陰衰、艱於子嗣者,皆宜服之。服此之法,或單用浸酒,或兼佐丸散,無不可者。製法:每擇淨一斤,以羊脂四兩同炒,油盡用之。

白話文:

這種藥材味道甘甜,氣味辛辣,性溫熱。它是手足陽明經、少陰經、三焦經和命門經的常用藥。

它主要用於治療陽虛、陽痿、莖部疼痛、尿頻、補益精氣、增強意志、強健筋骨、溫暖下半身的各種寒邪勞累、筋骨拘攣,補益腰膝,壯陽強腎,以及老年癡呆、中年健忘。

凡是男子陽氣衰弱、女子陰氣不足、難以生育者,都適合服用這種藥材。

服用的方法可以單獨浸泡在酒中,也可以佐以丸劑或散劑,沒有什麼禁忌。

製法:每次選取淨藥材一斤,與四兩羊脂一起炒至油盡,即可使用。

2. 苦參

味苦,性寒。反藜蘆。沉也,陰也。乃足少陰腎經之藥。能祛積熱黃疸,止夢遺帶濁,清小便,利水,除癰腫,明目止淚,平胃氣;能令人嗜食,利九竅,除伏熱狂邪,止渴醒酒,療惡瘡、斑疹、疥癩,殺疳蟲及毒風煩臊、⿰⺼先(注:即「脫」)眉。炒黃為末,米飲調服,治腸風下血、熱痢。

白話文:

它的味道苦,性質寒涼。與藜蘆相剋。性沉降,屬陰。是足少陰腎經的藥物。它可以去除積熱黃疸,止遺精帶下,清利小便,利水,消腫,明目止淚,平胃氣。還能促進食慾,通利九竅,去除伏熱狂邪,止渴醒酒,治療惡瘡、斑疹、疥癩,殺滅疳蟲和毒風煩躁,治療脫眉。炒黃研末,用米湯調服,可以治療腸風下血、熱痢。

3. 貝母

(反烏頭

味苦,氣平、微寒。氣味俱輕,功力頗緩,用須加倍。善解肝臟郁愁,亦散心中逆氣;祛肺痿、肺癰,痰膿喘嗽,研末、沙糖為丸,含咽最佳;降胸中因熱結胸,及乳癰、流痰、結核;若足生人面諸瘡,燒灰油調,頻敷;產難胞衣不出,研末、用酒和吞。亦除瘕疝、喉痹、金瘡,並止消渴、煩熱;赤眼、翳膜堪點,時疾黃疸能驅。

白話文:

苦味,涼性、微寒。氣味都較為輕,藥效發揮得比較慢,所以使用時需要加倍劑量。擅長緩解肝氣鬱結,也能散發胸中逆氣;治療肺結核、肺膿瘍,痰液膿液引起的咳嗽,研成細末與白糖製成丸劑,含服效果最佳;緩解胸部因熱鬱結引起的胸痛,以及乳腺炎、流膿、結核病;如果腳上長出類似人臉的瘡,將其燒成灰與油調和,經常敷用;產後胎盤未排出,研末後用酒服下。還能治療疝氣、喉嚨腫痛、外傷,並能止口渴、緩解煩熱;點眼治療紅眼、翳膜,也能治療時疫性黃疸。

又如半夏、貝母俱治痰嗽,但半夏兼治脾肺,貝母獨善清金;半夏用其辛,貝母用其苦;半夏用其溫,貝母用其涼;半夏性速,貝母性緩;半夏散寒,貝母清熱。性味、陰陽大有不同,俗有代用者,其謬孰甚!

白話文:

再比如半夏和貝母都能治療痰咳,但半夏還能同時治療脾和肺,貝母則擅長清金化熱;半夏使用它辛辣的特性,貝母使用它苦寒的特性;半夏溫和,貝母寒涼;半夏發揮作用較快,貝母較慢;半夏散寒,貝母清熱。它們的性味、陰陽差異很大,民間卻有人用一個替代另一個,這錯誤有多麼嚴重啊!

4. 土貝母

(反烏頭

味大苦,性寒。陰也,降也。乃手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之藥。大治肺癰、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痹、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濕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為末可敷,煎湯可服。

白話文:

苦味濃烈,性寒涼。屬於陰性,具有下降的作用。適用於手太陰肺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足厥陰肝經的治療。對於肺部膿瘍、肺結核、咳嗽喘息、吐血、鼻出血有顯著療效,最能化痰降氣、疏肝理氣、止痛、消腫脹、清肝火、明目、消除時令熱疫、黃疸、淋病、便血、尿血,解熱毒、殺蟲,以及治療喉嚨腫痛、淋巴結腫大、乳腺炎、背部發炎,所有膿瘍、腫毒、濕熱惡瘡、痔瘡、金瘡出血、火傷疼痛。可研為細末外敷,煎煮成湯內服。

性味俱厚,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5. 山慈姑

(一名金燈籠)

味甘、微辛。有小毒。治癰瘍疔腫、瘡瘻、瘰癧、結核,破皮、攻毒俱宜醋磨傅之;除皯斑、剝人面皮,宜搗汁塗之;並治諸毒,蠱毒、蛇、蟲、狂犬等傷,或用酒調服,或乾摻之;亦治風痰癇疾,以茶清研服,取吐可愈。

白話文:

味道甜而微辛,帶有微毒。用於治療癰疽疔腫、瘡口瘻管、淋巴結腫大、結核,以及皮膚破損、排毒,都可以將其研磨成醋後敷用;去除皮膚裂紋、剝落的面部皮膚,可以用其搗爛取汁塗抹;同時治療各種有毒物質、蟲毒、蛇毒、狂犬病等傷害,可以配合酒一起服用,或者乾燥後撒在患處;還能治療風痰癇疾,用茶水研磨服用,催吐後即可痊癒。

6. 柴胡

味苦、微辛,氣平、微寒。氣味俱輕,升也,陽中之陰。用此者,用其涼散,平肝之熱;入肝、膽、三焦、心包四經。其性涼,故解寒熱往來、肌表潮熱、肝膽火炎、胸脅痛結,兼治瘡瘍、血室受熱;其性散,故主傷寒邪熱未解、溫瘧熱盛、少陽頭痛、肝經郁證。總之,邪實者可用,真虛者當酌其宜。

白話文:

苦味、微辛,性質平淡、微寒。氣味都很輕,所以可以升發,屬於陽中帶陰的藥物。使用它的人,利用它的涼散特性,平抑肝臟的熱氣;它能進入肝、膽、三焦、心包四條經絡。它的性質涼,所以能解寒熱交替、肌肉表層發熱、肝膽火熱、胸脅疼痛結塊,還能治療瘡瘍、血室發熱;它的性質散,所以能治療傷寒邪熱未解、溫瘧發熱嚴重、少陽頭痛、肝經鬱結。總之,實證(邪氣實盛)時可以使用,虛證(正氣虛弱)時應酌量使用。

雖引清氣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虛者不可散,虛熱者不可寒,豈容誤哉;兼之性滑,善通大便,凡溏泄脾薄者當慎用之;熱結不通者用佐當歸黃芩,正所宜也。愚謂柴胡之性善泄善散,所以大能走汗,大能泄氣,斷非滋補之物,凡病陰虛水虧而孤陽勞熱者,不可再損營氣。蓋未有用散而不泄營氣者,未有動汗而不傷營血者。

白話文:

雖然柴胡能引導清氣上升,但上升中也有散逸,中氣虛弱的人不宜散發,虛熱的人不宜用寒涼藥物。豈能有誤用之理?此外,柴胡性味滑利,容易通便,所以大便溏洩、脾氣衰弱者應慎用。對於熱邪結聚不通暢的,應佐以當歸、黃芩,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我認為柴胡的性質善於發散,所以能夠發汗,能夠泄氣,決非滋補之品。凡是陰虛水虧,而陽氣孤獨亢盛的病人,不可再損傷營氣。因為沒有不發散而又不泄營氣的藥物,也沒有能夠發汗而不耗損營血的藥物。

營即陰也,陰既虛矣,尚堪再損其陰否?然則用柴胡以治虛勞之熱者,果亦何所取義耶。觀寇宗奭《衍義》曰:「柴胡,《本經》並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嗚呼!凡此誤世甚多,嘗原病勞之人,有一種藏本虛損復受邪熱者,當須斟酌用之。如經驗方中治勞,青蒿煎之,用柴胡正合宜耳。

白話文:

營血就是陰液,陰液已經虛弱,怎麼還能進一步損耗陰液?那麼,用柴胡來治療虛勞之熱,到底是遵循什麼道理?再看寇宗奭的《衍義》說:「柴胡,《本草經》上沒有記載它能治療勞疾,現在的人治勞疾的藥方中卻很少不使用柴胡的,唉!類似的誤導社會的事情太多了。我曾經仔細探究勞疾病人的情況,有這樣一種情況:本來氣血就虛弱,又同時受到邪熱的侵襲,這種情況才需要慎重考慮用柴胡。比如經驗方中治療勞疾用的青蒿煎,用柴胡就是很合適的。

若或無邪,得此愈甚,雖至死,人亦不怨,目擊甚多。《日華子》又謂:『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執而用之,不死何待。註釋本草一字不可忽,蓋萬世之後,所誤無窮,可不謹哉!」觀此寇氏之說,其意專在邪熱二字,謂但察有邪無邪,以決可用不用,此誠得理之見,而復有非之者,抑又何也。即在王海藏亦曰:「苟無實熱而用柴胡,不死何待?」凡此所見略同,用者不可不察!

白話文:

如果沒有邪氣,服用它反而病情更嚴重,即使導致死亡,人們也不會埋怨,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例子。《日華子》還說:「可以補五勞七傷。」《藥性論》也說:「可用於治療疲勞乏力、身體虛弱。」對於這種病,如果沒有真正的熱症,醫生卻用它來治療,不死纔怪。注釋本草時,一個字都不能疏忽,因為萬世之後,錯誤無窮,難道能不謹慎嗎?看寇氏的說法,他的意思完全在於「邪熱」兩個字,認為只要察看是否有邪氣,就可以決定是否可用,這種觀點確實有道理,但還有反對的聲音,這是為什麼呢?王海藏就說:「如果沒有真正的熱症而使用柴胡,不死纔怪?」凡是這些人的看法大致相同,使用時不可不察!

7. 桔梗

(一名薺苨

味苦、微辛,氣微涼。氣輕於味,陽中有陰。有小毒。其性浮,用此者,用其載藥上升,故有舟楫之號。入肺、膽、胸膈、上焦。載散藥,表散寒邪;載涼藥,清咽疼喉痹,亦治赤目腫痛;載肺藥,解肺熱、肺癰、鼻塞、唾膿、咳嗽;載痰藥,能消痰止嘔,亦可寬胸下氣。引大黃,可使上升;引青皮,平肝止痛。

白話文:

草烏頭味苦且微辛,藥性偏涼。氣味清揚,陽中帶陰。有微毒。性質浮動,因此用於藥方時,具有將藥物帶往上方的作用,故有「舟楫」之稱。歸入肺、膽、胸膈、上焦經。

配伍升散藥物時,可以表散外寒;配伍清涼藥物時,可以清瀉咽喉腫痛;也能治療眼睛發紅腫痛;與肺藥配伍時,可以解肺熱、肺癰、鼻塞、咳嗽、咳膿;與化痰藥物配伍時,可以消痰止嘔,也能寬胸降氣。能引導大黃向上運行;能引導青皮平肝止痛。

能解中惡、蠱毒,亦治驚癰、怔忡。若欲專用降劑,此物不宜同用。

8. 防風

味甘、辛,氣溫。升也,陽也。用此者,用其氣平散風。雖膀胱、脾、胃經藥,然隨諸經之藥各經皆至。氣味俱輕,故散風邪,治一身之痛,療風眼,止冷淚;風能勝濕,故亦去濕,除遍體濕瘡。若隨實表補氣諸藥,亦能收汗、升舉陽氣,止腸風下血、崩漏。然此風藥中之潤劑,亦能走散上焦元氣,誤服、久服,反能傷人。

白話文:

中藥性味甘、辛,溫熱。有升發的特性,也屬於陽性。使用這種藥物,主要是利用它的氣來疏散風邪。雖然它歸屬於膀胱經、脾經、胃經,但與其他經絡的藥物配合使用時,也能作用於各個經絡。它氣味輕靈,因此能疏散風邪,治療全身疼痛,緩解風眼流淚;風能剋制濕邪,所以它也能祛除濕氣,治療全身溼疹。如果與補氣的藥物一起服用,還能止汗、提升陽氣,緩解腸風下血、崩漏等症狀。不過,這種風藥中含有潤滑劑,如果服用不當或長期服用,反而會損傷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