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七·中風下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中風下 (4)

1. 豬苓煮散

主下痢多而小便澀方:

白話文:

下痢多小便澁方

組成:

  • 赤石脂一兩
  • 牡蠣(飛酸)一兩
  • 澤瀉一兩
  • 白朮一兩
  • 蓮子一兩
  • 扁豆一兩
  • 茯苓一兩
  • 砂仁半兩
  • 白果(去殼)半兩
  • 人參三兩

製作方法: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加水調勻,做成藥丸。

用法:

每日兩次,每次 5-10 丸,溫開水送服。

功效:

止痢,利小便。

適應症:

下痢頻繁而數量少,小便量少或澀痛。

豬苓茯苓澤瀉黃連白朮(各四兩),防己羌活黃芩人參防風,牛膝,升麻,屑角(屑),杏仁(去皮尖、雙仁,熬),秦艽,穀皮,紫菀石斛生薑(各三兩,切),橘皮(二兩),附子(五兩,炮,去皮),桑根白皮(六兩)

白話文:

豬苓茯苓澤瀉黃連白朮(各 180 公克) 防己羌活黃芩人參防風牛膝升麻葛根 (已切碎) (各 135 公克) 杏仁(去皮尖,取雙仁,炒熟)、秦艽穀皮紫菀石斛生薑 (各 135 公克,切片) 橘皮 (90 公克) 附子 (225 公克,炮製後去皮) 桑根白皮 (270 公克)

上二十三味,搗篩為散,以水一升半,煮五方寸匕,取一升,頓服,日再,不能者一服。十月後二月末以來,可服之。

白話文:

以上提到的二十三種藥材,搗碎篩勻製成藥粉。用 1.5 升水煮 5 方寸匙的藥粉,煮到剩 1 升。全部一次服用,每天服用兩次,不能一次服用的可以分一次服用。從十月到隔年二月底都可以服用。

論曰:人不能用心謹慎,遂得風病,半身不遂,言語不正,庶事皆廢,此為猥退病,得者不出十年。宜用此方,瘥後仍須將慎。不得用未病之前,當須絕於思慮,省於言語,為於無事,乃可永愈。若還同俗類,名利是務,財色為心者,幸勿苦事,醫藥徒勞為療耳,宜於此善以意推之。凡人忽中生風,皆須依此次第用湯即得愈也,學者仔細尋思,明然可見。

白話文:

《論》裡說:人如果不謹慎小心,就會患上風病,導致半身不遂,說話不利索,所有事情都做不好,這稱為猥退病,患上後十年內必死。應當使用這個方子,病癒後仍然需要小心謹慎。沒有得病之前,一定要戒除思慮,少說話,清心寡慾,才能永遠健康。如果還是像普通凡人一樣,以名利為追求,以財色為心志,那麼不要浪費心力,醫藥治療也是徒勞無功。應該從善意去推測,凡是突然發作風病的人,都應該按照這個順序服用湯藥,就能治癒。學習這門醫學的人,仔細思考,就能明白。

凡初得風,四肢不收,心神昏目蒍,眼不識人,言不出口,凡中風多由熱起,服藥當順慎酒、面、羊肉、生菜、冷食、豬、魚、雞、牛、馬肉、蒜,乃可瘥。得患即服此竹瀝湯方:

白話文:

當一個人生病初期,四肢無法動彈,精神混亂,眼睛看不清楚,認不出人,也說不出話,這些中風現象通常是由過熱引起的。服用藥物時,應同時避免食用酒、麵食、羊肉、生菜、生冷食物、豬肉、魚、雞、牛、馬肉、大蒜等,才能康復。一發病就服用以下竹瀝湯:

竹瀝(二升),生薑汁(三合),生葛汁(一升)

上三味,相和,溫暖分三服,平旦、日晡、夜各一服。服訖,若覺四體有異似好,以次進後方:

白話文:

(二升的)竹瀝、(三合的)生薑汁、(一升的)生葛汁

這三種材料混合後加熱,分為三份服用,早(平旦)、午(日晡)、晚(夜)各喝一份。服用完畢後,若感覺身體狀況有改善,再依次服用後續的處方:

麻黃(去節),防風(各一兩半),杏仁(四十枚,去皮尖及雙仁),羚羊角(二兩,屑),生薑(四兩,切),生葛汁(五合,一云地黃汁),竹瀝(一升),石膏(六兩,綿裹),芎藭,防己,附子(炮,去皮),芍藥,黃芩,人參,桂心,甘草(炙,各一兩)

白話文:

原料:

  • 麻黃(去掉根):15 克
  • 防風:15 克
  • 杏仁(去皮尖和雙仁):40 枚
  • 羚羊角(研成粉末):20 克
  • 生薑(切片):40 克
  • 生葛汁(或地黃汁):500 毫升
  • 竹瀝:1 升
  • 石膏(用棉布包住):60 克
  • 芎藭:10 克
  • 防己:10 克
  • 附子(炮製並去除外皮):10 克
  • 芍藥:10 克
  • 黃芩:10 克
  • 人參:10 克
  • 桂心:10 克
  • 甘草(炙製):10 克

上一十六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半,乃下瀝汁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五日更服一劑,頻進三劑,慎如上法,漸覺稍損,次進後方:

白話文:

將上面十六種藥材研成碎末,加入七升水煮沸,取一半的藥汁,再加入二升七合的藥汁煮沸,分成三份,溫熱後服用。每隔五天服用一劑,連續服用三劑。小心按照上述方法服用,逐漸會感到病情減輕。然後再服用以下藥方:

麻黃(去節),防風,升麻,桂心,芎藭,獨活,羚羊角(屑,各二兩),竹瀝(二升),防己(一兩)

白話文:

麻黃(去除節枝),防風草,升麻,肉桂芯,川芎,獨活,羚羊角(刨成碎屑,各二兩),竹瀝(二升),防己(一兩)

上九味,㕮咀,以水四升,並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兩日進一劑,頻進三劑。若手足冷者,加生薑五兩、白朮二兩,若未除,次進後方:

白話文:

將上述九種藥材,切碎搗爛,加入四升水,煮開後濾渣,取三升藥液,分成三份服用。兩天服用一劑,連續服用三劑。如果手腳冰冷,可以加入生薑五兩、白朮二兩。如果症狀仍未消除,可以服用以下後續方劑:

麻黃(去節),芍藥,防風(各一兩半),羚羊屑(屑、二兩),生薑(二兩,切),附子(炮,三分,去皮),石膏(二兩,碎),防己,黃芩,芎藭,白朮,人參,獨活,升麻,桂心,甘草(炙,各一兩),竹瀝(一升)

白話文:

麻黃(去掉枝節),芍藥,防風(各 75 公克),羚羊角屑(磨碎,100 公克),生薑(100 公克,切片),附子(炮製,15 公克,去皮),石膏(100 公克,搗碎),防己,黃芩,川芎,白朮,人參,獨活,升麻,桂心,甘草(炙製,各 50 公克),竹瀝(500 毫升)

上一十七味,㕮咀,以水八升,煮減半,下瀝,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再服。有氣加橘皮、牛膝、五加皮各一兩,若除退訖,可常將服後煮散方:

白話文:

上述十七種藥材,磨碎,加入八升水,煮到剩下四升,濾去殘渣,再煮到剩下兩升半,分成三份服用。每次相隔時間,約等於人走十里路。如有氣虛症狀,可以加入橘皮、牛膝、五加皮各一兩。如果症狀消除,可以經常服用後續的煎煮方劑。

防風,獨活,秦艽,黃耆,芍藥,人參,茯神,白朮,芎藭,山茱萸,薯蕷,桂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厚朴(炙),升麻,丹參,羚羊角(屑),五加皮,防己,牛膝,石斛,地骨皮,甘草(炙,各四兩),麻黃(去節),附子(炮,去皮),遠志(去心),橘皮(各三兩),生薑(二兩,切),甘菊花,薏苡仁(各二升),石膏(研),乾地黃(各六兩)

白話文:

防風、獨活、秦艽、黃耆、芍藥、人參、茯苓、白朮、川芎、山茱萸、山藥、桂心、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厚朴(炙)、升麻、丹參、羚羊角(研碎)、五加皮、防己、牛膝、石斛、地骨皮、甘草(炙,各 160 克),麻黃(去節)、附子(炮製,去皮)、遠志(去心)、橘皮(各 120 克),生薑(80 克,切片),甘菊花、薏苡仁(各 2 升),石膏(研成粉)、乾地黃(各 240 克)

上三十三味,搗篩為散,每煮以水三升,納散三兩,煮取一升,綿濾去滓,頓服之,日別一服。若覺心下煩熱,以竹瀝代水煮之。(《千金》有:黃芩、檳榔藁本杜仲犀角,無山茱萸、薯蕷、甘菊、麥門冬、附子。)

白話文:

將上面三十三種藥材搗碎、篩過製成藥粉。每次煎煮時,加入三升水和三兩藥粉,煎熬取約一升藥液。用紗布過濾藥渣,趁熱服用。每天服一次。如果感覺心部煩熱,可以改用竹汁代替水來煎煮藥物。(《千金方》中提到:黃芩、檳榔、藁本、杜仲、犀角,沒有山茱萸、薯蕷、甘菊、麥門冬、附子。)

凡患風,人多熱,宜服荊瀝方

荊瀝,竹瀝,生薑汁(各五合)

上三味,相和,溫為一服,每日旦服煮散,午後當服此荊瀝,常作此將息。

論曰:夫得風之時,則依此次第療之,不可違越,若不依此,當失機要,性命必危。

白話文:

凡是患有風邪症狀,大多會發熱,此時適宜服用「荊瀝方」:

荊瀝、竹瀝、生薑汁(各五合,約 40 毫升)

將以上三種材料混合,加熱至溫熱後服用一劑。每天早晨服下煮散的藥劑,午後再服用此荊瀝方,並保持良好的休息。

論述:一旦感染風疾,應按照上述步驟治療,不可違背。否則,錯失良機,性命將會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