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

《千金翼方》~ 卷第十五·補益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補益 (12)

1. 翟平薯蕷丸

補諸虛勞損方:

白話文:

補諸虛勞損方

組成:

  • 人參三錢
  • 鹿茸一錢五分
  • 當歸二錢
  • 熟地四錢
  • 菟絲子三錢
  • 枸杞子三錢
  • 懷山藥四錢
  • 蓮子肉三錢
  • 五味子三錢
  • 山茱萸五錢
  • 肉蓯蓉二錢
  • 巴戟天三錢
  • 甘草一錢
  • 生薑五片

用法:

將所有藥材加水煎煮,取汁飲用。

功效:

補益氣血,強健筋骨,滋養肝腎。

薯蕷,牛膝,菟絲子,澤瀉乾地黃茯苓巴戟天赤石脂山茱萸杜仲(炙,各二兩),蓯蓉(四兩),五味子(一兩半)

白話文:

山藥、牛膝草、菟絲子、澤瀉、生地黃、茯苓、巴戟天、赤石脂、山茱萸、杜仲(炙,各 90 克),肉蓯蓉(180 克),五味子(67.5 克)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二十丸,日一夜一,瘦者加敦煌石膏二兩,健忘加遠志二兩,少津液加柏子仁二兩。慎食蒜醋陳臭等物。

白話文:

以上十二種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用蜂蜜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用酒服用二十丸,一天服用一次,連服一晚一白天。對於瘦弱者,可加入敦煌石膏二兩;健忘者,可加入遠志二兩;津液不足者,可加入柏子仁二兩。服用期間要避免食用蒜、醋和陳腐臭味的食物。

2. 薯蕷散

補虛風勞方:

白話文:

補虛風勞方

組成:

  • 熟地黃、白朮各一兩,當歸、川芎、黃耆各七錢,黨參、白茯苓各六錢,防風、白芍各五錢,甘草三錢。

用法:

  • 煎服。

功效:

  • 補益氣血,固表扶正。

主治:

  • 氣血虛弱,表虛不固,風勞咳嗽,盜汗自汗,畏寒肢冷,頭暈目眩,倦怠乏力。

薯蕷,牛膝,續斷巴戟天,菟絲子,茯苓枸杞子五味子,杜促(各一兩,炙),蛇床子山茱萸(各三分),蓯蓉(一兩)

白話文:

山藥、牛膝、續斷、巴戟天、菟絲子、茯苓、枸杞子、五味子、杜仲(各10克,炙過)、蛇牀子、山茱萸(各3克)、肉蓯蓉(10克)

上一十二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惟禁蒜醋。健忘加遠志茯神,體澀加柏子仁,各二兩。服三劑,益肌肉,亦可為丸。

白話文:

以上列出的十二種藥材,搗碎過篩成散劑,用酒送服,每次一湯匙左右,一天兩次,晚上一次。服藥期間忌食大蒜和醋。

如果記憶力減退,可加入遠志和茯神,各二兩。

服用三劑後,能增加肌肉強度,也可以製成藥丸服用。

主頭面有風,牽引眼睛疼痛,偏視不明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風掣面颭,牽引目痛,偏視不明,方

風疾引起的面部神經抽搐,牽引導致眼睛疼痛,偏視而視物不明,治療方法如下:

風引起的面部神經抽搐,牽引導致眼睛疼痛。眼睛偏視,視物不清。治療方法如下:

薯蕷(五兩),細辛(一兩半),天雄(炮,去皮),秦艽(各二兩),桂心,羌活山茱萸(各二兩半)

白話文:

山藥(250 克),細辛(60 克),附子(炮製後去皮,100 克),秦艽(各 100 克),桂心,羌活,山茱萸(各 125 克)

上七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

白話文:

研磨七味中藥至粉末狀,以酒送服一茶匙,一日三次。

3. 十味腎氣丸

主補虛方:

白話文:

古代文字:

虛證者,其脈沉細數,氣短,痿,冷,痛,面青,色白。補氣者,黃芪。補血者,當歸。補陰者,生地。補陽者,陽起石。補精者,肉桂。補腎者,熟地。補脾者,白朮。補肺者,款冬。

虛弱證狀包括:脈搏沉細而數,氣短,身體虛弱無力,手腳冰冷,疼痛,面色青白。

  • 補氣:黃芪
  • 補血:當歸
  • 補陰:生地黃
  • 補陽:陽起石
  • 補精:肉桂
  • 補腎:熟地黃
  • 補脾:白朮
  • 補肺:款冬花

桂心,牡丹皮澤瀉,薯蕷,芍藥(各四兩),玄參茯苓山茱萸(各五兩),附子(三兩,炮去皮),乾地黃(八兩)

白話文:

桂心(4 兩)、牡丹皮(4 兩)、澤瀉(4 兩)、薯蕷(4 兩)、芍藥(4 兩)、玄參(5 兩)、茯苓(5 兩)、山茱萸(5 兩)、附子(3 兩,炮製後去除外皮)、乾地黃(8 兩)

上一十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二十丸,稍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張仲景八味腎氣丸方:

白話文:

取十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劑,大小如梧桐子,以酒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至三十丸,服至有效為止。

張仲景[腎氣丸]方(八味):

乾地黃(八兩),澤瀉(二兩),桂心(二兩),薯蕷(四兩),山茱萸(四兩),牡丹皮,茯苓(各三兩),附子(炮,去皮,二兩)

白話文:

  • 生地黃:8兩
  • 澤瀉:2兩
  • 桂心:2兩
  • 山藥:4兩
  • 山茱萸:4兩
  • 牡丹皮:3兩
  • 茯苓:3兩
  • 附子(炮製後,去皮):2兩

上八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以酒服七丸,日三,稍加至十丸,長久可服。

常服大補益散方:

白話文:

將八種藥材搗碎成粉,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以酒送服七丸,每天三次,逐漸增加至十丸,可長期服用。

常服「大補益散」方:

肉蓯蓉,干棗肉,石斛(各八兩),枸杞子(一斤),菟絲子,續斷遠志(各五兩,去心)天雄(三兩,炮,去皮),乾地黃(十兩)

白話文:

肉蓯蓉、幹棗肉、石斛(各 400 克) 枸杞子(500 克) 菟絲子、續斷、遠志(各 250 克,去掉種子) 天雄(150 克,炮製去皮) 乾地黃(500 克)

上九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二。無所忌。

補虛主陽氣斷絕不起方:

白話文:

補虛主陽氣斷絕不起方

上九味藥,搗碎篩成散粉。用酒送服,每次方寸匕(約一茶匙),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服藥期間無特別飲食禁忌。

白石英陽起石,磁石,蓯蓉,菟絲子,乾地黃(各二兩半),五味子,石斛,桔梗白朮(各二兩),巴戟天防風(各五分),蛇床子(半兩),桂心

白話文:

白石英: 屬性溫熱,可用於溫補陽氣。

陽起石: 屬性溫熱,可用於壯陽補氣。

磁石: 屬性溫和,可用於補氣血,化瘀。

蓯蓉: 屬性溫補,可用於補腎壯陽。

菟絲子: 屬性平補,可用於補腎益精。

乾地黃: 屬性陰涼,可用於滋陰降火。

五味子: 屬性平補,可用於補五臟,強心。

石斛: 屬性陰潤,可用於滋陰生津。

桔梗: 屬性平補,可用於祛痰利氣。

白朮: 屬性溫補,可用於補脾益氣。

巴戟天: 屬性溫補,可用於壯陽補腎。

防風: 屬性辛散,可用於祛風濕。

蛇牀子: 屬性溫補,可用於補腎壯陽。

桂心: 屬性溫補,可用於溫經補血。

上一十四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五丸,日三。稍加至二十丸,以知為度。

白話文:

將一十四味藥材搗成細末,用蜂蜜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以酒送服十五丸,每日三次。逐漸增加至二十丸,知曉病情好轉即可。

4. 小秦艽散

主風虛疥瘙癢方:

白話文:

中醫古代文字:

朮5錢,白芷2錢,荊芥3錢,防風2錢,蒼朮4錢,茯苓5錢,甘草3錢。

艾葉 15 克,白芷 6 克,荊芥 9 克,防風 6 克,蒼朮 12 克,茯苓 15 克,甘草 9 克。

秦艽(三兩),茯苓牡蠣(熬),附子(炮,去皮),黃芩(各半兩),人參(三分),乾薑細辛(各五分),白朮(三兩半),蜀椒(去目、閉口者,汗),桔梗防風,桂心(各一兩)

白話文:

秦艽(120克),茯苓,牡蠣(先熬煮),附子(炮製後去除外皮),黃芩(各24克),人參(18克),乾薑,細辛(各3克),白朮(140克),蜀椒(去除籽,封口後蒸熟),桔梗,防風,桂心(各60克)

上一十三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治陽氣衰微,終日不起方:

蛇床子(三分),菟絲子(草汁二合)

上二味,和如泥,塗上日五遍,三日大驗。

又方:

車前根葉

上一味,曝乾,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原蠶蛾(末連者一升)

上一味,陰乾,去頭足翅,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夜臥服一丸。

又方:

白話文:

治陽氣衰退,終日不起的方劑:

方一:

  • 蛇牀子(三分)
  • 菟絲子(草汁二合)

將以上兩味藥材研磨成泥狀,塗抹於身體上,每日五次,三日後可見顯著效果。

方二:

  • 車前根葉

將車前根葉曬乾,搗碎成散,用酒送服一茶匙,每日三次。

方三:

  • 原蠶蛾(連殼者一升)

將原蠶蛾陰乾後,去除頭足翅,搗碎成末,加入蜂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晚臨睡前服一丸。

蛇床子,菟絲子,杜仲(各五分,炙),五味子(一兩),肉蓯蓉(二兩)

白話文:

蛇牀子、菟絲子、杜仲(各 5 分並炙過)、五味子(1 兩)、肉蓯蓉(2 兩)

上五味,搗篩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四丸,日二夜一。

又方:

陽起石

上一味,以酒三斗漬二七日,服三合,日三夜一。

又方:

特生礜石(火煉一伏時)

上一味,搗末酒漬二七日,服五合,日三夜一。

淮南八公石斛散,主風濕痹疼,腰腳不遂方:

白話文:

內容為五種藥物,研磨成粉,加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用酒送服十四丸,一天服用兩次,間隔一天。

其他方劑:

陽起石

只用陽起石一味藥,用三斗酒浸泡二十七天,服用三合,一天服用三次,間隔一天。

特生礜石(火煉一伏時)

只用特生礜石一味藥,研磨成粉,用酒浸泡二十七天,服用五合,一天服用三次,間隔一天。

淮南八公石斛散

主治風濕痹痛、腰腳不靈。

石斛,防風,茯苓,乾薑,細辛,雲母,杜仲(炙),遠志(去心),菟絲子,天雄(炮,去皮),人參,蓯蓉,萆薢,桂心,乾地黃,牛膝,蛇床,薯蕷,巴戟天續斷山茱萸,白朮(各一兩),菊花,附子(炮去皮),蜀椒(去目閉口者汗),五味子(各二兩)

白話文:

石斛、防風、茯苓、薑、細辛、雲母、杜仲(炒過)、遠志(去心)、菟絲子、烏頭(炮製去皮)、人參、蓯蓉、萆薢、桂心、熟地黃、牛膝、蛇牀、淮山藥、巴戟天、續斷、山茱萸、白朮(每種各一兩) 菊花、附子(炮製去皮)、四川花椒(去眼睛、封口後蒸過的)、五味子(各二兩)

上二十六味,搗篩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

白話文:

將二十六味藥材搗碎成散粉,使用酒送服一茶匙,每天服用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