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敬等20餘人編寫

《新修本草》~ 卷第十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4)

1. 舉樹皮

大寒。主時行頭痛,熱結在腸胃。山中處處有,皮似檀、槐,葉如櫟、槲,人亦多識用之。削取里皮,去上甲,煎服之,夏日作飲去熱。

白話文:

大寒節氣。主要用來治療流行感冒引起的頭痛,以及腸胃中的熱症。在山中可以找到,它的外皮像檀樹和槐樹,葉子像櫟樹和槲樹,大多數人都認識並且使用它。刮掉樹皮的裡層,去除外面的薄膜,煎服,夏天時可以用來做飲料解熱。

〔謹案〕此樹,所在皆有,多生溪澗水側。葉似樗而狹長,樹大者連抱,高數仞,皮極粗厚,殊不似檀。俗人取煮汁,以療水氣斷下利,取嫩葉,挪貼火爛瘡有效也。

白話文:

〔謹慎地探討〕這種樹,到處都有,多生長在溪澗水邊。葉子像梧桐樹,但狹長,樹幹大到可供兩人合抱,高達數丈,樹皮極其粗厚,完全不同於檀香樹。世俗的人採集它煮汁液,用來治療水腫腹瀉,採集嫩葉,搗碎後敷貼在火傷的瘡口上,也有效。

2. 白楊樹皮

味苦,無毒。主毒風,腳氣腫,四肢緩弱不隨,毒氣遊易在皮膚中,痰澼等。酒漬服之。取葉圓大、蒂小、無風自動者良。(新附)

白話文:

苦味,無毒。主治中毒引起的風疾,腳氣腫脹,四肢緩慢無力,毒氣容易在皮膚中遊走,痰飲等症狀。用酒浸泡後服用。取葉子圓大、莖蒂小,沒有風吹自動的,效果好。(新附)

3. 水楊葉

嫩枝,味苦,平,無毒。主久利赤白。搗和水絞取汁,服一升,日二,大效。此陶注柳者是。(新附)

白話文:

嫩枝,味道苦澀,性質平和,無毒。主治久利赤白(慢性腹瀉),將其搗碎後與水絞取汁液,服下一升,每日兩次,效果顯著。這是陶弘景在《名醫別錄》中新增的記載。

4. 欒荊

味辛、苦,溫,有小毒。主大風,頭面手足諸風,癲癇,狂痓,濕痹寒冷疼痛。俗方大用之,而本草不載,亦無別名,但有欒花,功用又別,非此花也。

白話文:

味道辛辣、苦澀,性溫,有輕微毒性。主治大風、頭面手足等部位的風病、癲癇、狂癲、寒濕引起的疼痛。民間常用,但本草綱目中沒有記載,也沒有別名。另有欒花,功效不同,不是同一種花。

案其莖、葉都似石南,干亦反捲,經冬不死,葉上有細黑點者,真也。今雍州所用者是,而洛州乃用石荊當之,非也。(新附)

白話文:

這種植物的莖和葉都很像石楠,枝幹也向後捲曲,冬天也不會枯萎,如果是葉子上有小黑點的話,就是真的。現在雍州人所使用的就是這種植物,而洛州的人往往用石荊代替,這是不對的。(新附)

5. 小柏

味苦,大寒,無毒。主口瘡,疳⿸疒𧍷,殺諸蟲,去心腹中熱氣。一名山石榴

白話文:

味道苦,性大寒,沒有毒性。主治口瘡、腫瘍、殺滅各種蟲子,去除心腹中的熱氣。別名為石榴。

其樹枝葉與石榴無別,但花異,子細黑圓如牛李子耳。生山石間,所在皆有,襄陽峴山東者為良。陶於柏木附見二種,其一是此。陶云皮黃,其樹乃皮白,今太常所貯乃葉多刺者,名白刺柏,非小柏也。(新附)

白話文:

這種樹的枝葉和石榴樹沒有分別,但是花朵不同,果實細長是黑色的圓形,像是牛李子。生長在山石之間,到處都有,襄陽的峴山東邊的生長最好。陶弘景在《本草經集註》中提到柏樹時,順便提到了兩種柏樹,其中一種就是這種小柏。陶弘景說它的樹皮是黃色的,但實際上它的樹皮是白色的。太常府倉庫裡儲存的這種柏樹是葉子上長滿了刺的,名字叫做白刺柏,不是小柏。

6. 莢蒾

味甘、苦,平,無毒。主三蟲,下氣,消穀。葉似木槿,及似榆,作小樹,其子如溲疏,兩兩為並,四四相對,而色赤味甘。煮樹枝汁和作粥,甘美。以飼小兒,殺蛔蟲,不入方用。陸機《草木疏》:名擊迷,一名羿先,蓋檀、榆之類也,所在山谷有之。(新附)

白話文:

中藥名:擊迷

味道:微甘、微苦,性平,無毒。

藥理功用:治療三蟲病(即蛔蟲病、蟯蟲病、絛蟲病),驅蟲,消食。

植物形態:葉子像木槿,也像榆樹,樹身較小,果實像野蒿,兩兩成對,四個相對生長,果實呈紅色,味道微甜。

食用方式:煮樹枝汁液與米一起做粥,味道香甜可口,可以餵食小兒殺死蛔蟲,但不能用於藥方。

典故:陸機在《草木疏》中記載:「擊迷的別名是羿先,屬於檀香類、榆樹類,生長在山谷之中。」(新附)

7. 釣藤

微寒,無毒。主小兒寒熱,十二驚癇。出建平,亦作吊藤字,惟療小兒,不入余方。

〔謹案〕出梁州,葉細長,莖間有刺,形若釣鉤者是。

白話文:

現代白話文:

微寒,沒有毒性。主治小兒寒熱症狀,驚風。產於建平,亦有「吊藤」之稱,僅用於治療小兒,不使用於其他藥方。

備註:

出自梁州,葉子細長,莖部有刺,形狀像是魚釣鉤的即是。

8. 藥實根

味辛,溫,無毒。主邪氣,諸痹,疼酸,續絕傷,補骨髓。一名連木。生蜀郡山谷。採無時。

白話文:

辛、溫,無毒。治療邪氣、各種痹症、疼痛酸脹,接續斷裂傷口,補養骨髓。別名:連木。生長在四川的山谷中。採收時間不限。

〔謹案〕此藥子也,當今盛用,胡名那綻,出通州、渝州。《本經》用根,恐誤載根字。子味辛,平,無毒。主破血,止利,消腫,除蠱注蛇毒。樹生葉似杏,花紅白色,子肉味酸甘。用其核仁也。

白話文:

這種藥是種子,當今盛行,胡名叫做那綻,產於通州、渝州。《本經》裡記載用根,可能是誤載了根字。種子的味道辛辣,性平穩,無毒。主要用來破血、止瀉、消腫、驅除邪氣和治蛇毒。樹上生出的葉子像杏葉,花朵是紅色或白色,種子的果肉有酸甜味。用種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