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海

《脈簡補義》~ 卷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4)

1. 表裡脈四

(申論左右表裡)

王海藏曰:傷寒以左脈為表,右為里;雜病以右脈為表,左為里。予初診不盡驗,心以為此特一法耳,固不可拘也。近二年來,深察病情脈象有可得而言者。凡外感風寒濕之邪,深者皆系左脈沉細於右,淺者但兩手浮弦,或右關前浮弦而已。外感暑熱之邪,深者皆系左脈弱散於右,淺者但兩手浮滑,或右關前浮大而已。

白話文:

王海藏說:傷寒病中,左脈浮緩的是表證,右脈沉細的是裏證;雜病中,右脈浮緩的是表證,左脈沉細的是裏證。我剛開始看診時,沒有完全驗證這個說法,心裡認為這只是一種方法,不必僵化地遵守。但最近兩年,我仔細觀察病情和脈象,發現有值得探討的地方。

凡是外感風寒濕邪的,嚴重的都表現為左脈沉細於右脈,輕的則兩手脈浮而細長,或者只有右關前浮而細長。外感暑熱之邪的,嚴重的都表現為左脈虛弱散漫於右脈,輕的則兩手脈浮而滑,或者只有右關前浮而有力。

溫病之由於伏氣內發者,前人皆以右大於左為詞,謂邪從中道,胃氣鬱濁之故。以吾歷診春溫、冬溫、喉痧、疫疹諸症,凡右大於左,而左脈不甚細弱者,真陰未損,治之易愈;若左脈沉細而數,斷續不勻,真陰已竭,十難救一。是當以左小於右,定正氣之成敗,不當專以左大於右,定邪氣之微甚也。

白話文:

溫病是由潛伏體內的邪氣發作而來,過去醫家都認為右側脈搏比左側強,是因為邪氣從中焦進入,胃氣鬱結渾濁所致。

但根據我的臨牀經驗,對於春季溫病、冬季溫病、喉嚨發炎、瘟疹等疾病,凡是右側脈搏比左側強,而左側脈搏不太細弱的,表示真陰尚未耗損,治癒較快;如果左側脈搏沉細而跳動頻繁,斷斷續續不均勻,說明真陰已經耗盡,十個病人中很難救活一個。

因此,應該以左側脈搏比右側弱來判斷正氣的強弱,不能單純以左側脈搏比右側弱來判斷邪氣的盛衰。

又診夏行秋令,時疫有所謂癟螺痧者,其證先見頭痛心嘈,四肢麻冷,螺紋陷下,或吐或瀉,旋即昏厥,重者即死,輕者醒後越一二日而死。醒後心中煩悶,其苦難言,而神識清明,額汗不止。其脈皆兩手沉細,短伏關後,而左手尤甚,此天行肅殺之氣,傷其心肝生陽之氣,亦由其人生陽之本虛也。又診水腫之人,陰邪極盛,亦莫不左脈沉小於右。

白話文:

在夏季轉入秋季的時節,常有流行性的疾病,稱為「癟螺痧」。它的症狀一開始是頭痛、心悸、四肢麻木冰冷、皮膚出現螺紋狀凹陷,接著嘔吐或腹瀉,很快就會昏厥,嚴重者死亡,輕者醒來後一兩天內死亡。醒來後心煩難過,痛苦難以形容,但神志卻很清醒,額頭不停冒汗。他們的脈象都是雙手沉細,隱伏在關脈之後,左手尤其明顯。這是因為天降肅殺之氣,損傷了心肝生陽之氣,也因為人生來陽氣虛弱所致。另外,我檢查了水腫患者,發現陰邪極盛時,他們的左手脈也會比右手沉小。

此外一切大病久病,邪氣深入者,莫非左陷於右;元氣虧甚者,亦莫非左弱於右;其將愈也。則又右脈先盛,左脈後復,必待左脈復盛,乃為元根充固,其病可無慮反復矣。病氣輕淺,左脈決不受傷,惟癥瘕積聚,其病雖深,必隨其經絡之部位而見於脈,不能拘於此例也。

白話文:

除此之外,所有的大病、久病,邪氣深入的,無不表現為左脈虛弱於右脈;元氣虧損嚴重的,也無不表現為左脈虛弱於右脈。當病情開始好轉時,右脈會先變強,左脈會隨後恢復。必定要等到左脈也恢復強盛,纔算元氣充盈、穩固,這樣病情就不會再反覆發作。如果病氣較輕淺,左脈肯定不會受損。只有痞塊、癥瘕積聚等病症,雖然病情較深,但必定會隨著它們所在的經絡部位而反映在脈象上,不能拘泥於上述規律。

由此觀之,左里右表者,百病之通診,傷寒豈能獨異耶?故吾以左脈察邪氣之淺深,即以左脈察元氣之虛實,其脈象須各因病而定,不得專以大小二字賅之。寒邪以細而急為甚,熱邪以薄而散為甚,陰虛以浮散而短為甚,陽虛以沉細而短為甚。其敗也,總歸於躁疾散斷,全無神力而已矣。

白話文:

從這個角度來看,左脈右表的辨證方法可以通用於各種疾病,傷寒病怎麼能獨特呢?因此,我用左手脈診視察邪氣的深淺,同時也用左手脈診視察元氣的虛實,脈象必須依據不同的病情而定,不能僅僅以大小兩個字來概括。寒邪以脈細而急為最嚴重,熱邪以脈薄而散為最嚴重,陰虛以脈浮散而短為最嚴重,陽虛以脈沉細而短為最嚴重。疾病加重時,脈象總的趨勢是躁疾散斷,完全沒有神力。

海藏之劈分傷寒、雜病者,彼蓋以雜病為勞倦內傷也。由氣分漸傷入血分,血傷而左脈敗矣,故左為里也。寒為陰邪,先傷於陽,內傳胃實,而右脈大矣,故右為里也。殊不知陽明證,乃陽氣之內鬱而盛,有撐邪外出之機,不得謂之寒邪內陷。寒邪陷者,少陰厥陰之寒證是也,是仍當在左手矣,況左右又有未可板分者。

白話文:

張仲景把傷寒和雜病按陰陽性質劃分,認為雜病是勞損內傷引起的,由氣分逐漸損傷到血分,血分受傷後左脈就會虛弱,所以左邊是陰脈的區域。

寒邪屬陰,它首先損傷的是陽氣,由內部傳到胃部,導致右脈強盛,所以右邊是陽脈的區域。

但是,陽明證其實是陽氣在體內鬱積而旺盛,有將病邪推出去的可能,不能說是寒邪由內陷造成的。

真正的寒邪陷證,應該是少陰和厥陰的寒證,它們還是在左手脈的區域。

而且,左右脈的劃分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不能一概而論。

大凡病之始生也,屬陽虛與寒盛者,左脈常沉小於右;屬陰虛與熱盛者,右脈常浮大於左。若沉小之極,而右脈亦陷,則胃陽絕矣。浮大之極,而左脈亦散,則腎陰絕矣。故喉痧之死脈,皆右關與左脈同其短數。癟螺痧之治脈,皆右關緩滑有力,左脈雖伏而不見散斷者也。左脈重尺,右脈重關。

白話文:

疾病初發時,屬於陽氣虛弱和寒氣過盛的,左脈通常沉細於右脈;屬於陰氣虛弱和熱氣過盛的,右脈通常浮大於左脈。如果沉細到極點,而右脈也消失,則胃陽已絕。如果浮大到極點,而左脈也散亂,則腎陰已絕。所以,喉痧的死脈,都是右關脈和左脈一樣短促。癟螺痧的治療脈象,都是右關脈緩和滑利有力,左脈雖然隱伏不見,但沒有散亂斷絕。左脈重於尺脈,右脈重於關脈。

盛啟東以新病之死生,主乎右手之關脈;久病之死生,主乎左手之關尺。義正如此。此皆取其偏重者言之也。若夫邪氣之猝至,雖兩手脈伏,尚不為凶。病久邪雜,陰陽臟腑俱困者,但一部脈壞,即為不吉,是又在於圓機應變者。

白話文:

盛啟東認為,新發疾病的生死預測,主要看右手關脈的脈象;慢性疾病的生死預測,主要看左手關脈和尺脈的脈象。理由是這樣。這些說法都是根據偏重的情況而言的。如果邪氣突然襲來,即使兩手脈搏都很虛弱,也不算兇險。而久病體虛,正邪交雜,陰陽臟腑功能都受損時,哪怕只有一部脈象異常,也是不吉之兆。這就需要靈活應變地運用這些原則來診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