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瀚

《四診抉微》~ 自序

回本書目錄

自序

1. 自序

夫詣泰華者,非濟勝之具,不能以登其巔。涉江漢者,非舟楫之用,未足以達其源。是以師曠不廢律呂以作樂,般倕難捨繩墨以成器。在宗匠亦必藉資於物,而成其工巧。技藝之士,又豈能捨規矩而成方圓者哉?余嘗遊於藝,因維醫之為道,先哲往往比類於鹽梅,此無他,以其調燮之功,與操鼎鼐者埒耳,上古有熊御極,諮詢六臣,闡微窮奧,首重於診;諄諄三複,亦以其審陰陽,察虛實,視表裡,莫不由於此也。如臨河問津,舍梁筏又烏能飛渡耶?然診有四在,昔神聖相傳,莫不並重。

白話文:

要登上泰山絶頂,如果沒有助攀登的工具,是不可能的。渡過江漢,如果沒有船和槳,是無法到達目的地的。因此,師曠做音樂時不能缺少音律,般倕製作器皿時不能缺少測量工具。即使是技藝大師,也必須藉助於工具,才能完成精巧的工藝。從事技術工作的工匠,又怎能拋棄規矩而畫出方圓呢?我曾經研究過醫術,由於醫生治病就像鹽梅調味一樣,因此前人常常把兩者相提並論。原因很簡單,因爲醫生的調理作用,和掌管烹飪的大廚不相上下。遠古時期,有熊部落的堯帝即位,向六位大臣請教,闡述精微奧妙的道理,首先重視診病;三番四次地反覆叮囑,也是因爲診病可以瞭解陰陽虛實,觀察疾病的表裏症狀,這些都離不開診病。就像要渡河,如果沒有船隻,怎麼能順利地渡過呢?然而,診病有四種主要方法,古代的神醫聖人都很重視。

自典午氏以後,作述家專以脈稱而略望聞問,後人因置而不講,大違聖人合色脈之旨矣。殊不知望為四診最上乘工夫,果能抉其精髓,亦不難通乎神明,聞問亦然,終是缺一不可。譬如人之行立坐臥,何者可廢耶?余因不揣固陋,翻繹往籍,搜剔先聖之微言,造詣期登於神聖,鉤致往哲之精華,指趨希抵於工巧,取義理之精確而有據、明白易曉者,匯而成帙,間附一得之愚,顏之曰《四診抉微》。

白話文:

自從典午氏之後,撰寫醫書的人只重視把脈而略過望、聞、問三種診斷方法。後來的醫者因此把後三者擱置一邊,不加考究,這違背了古代聖人把望聞問切結合起來診斷的宗旨。殊不知望診是四種診斷方法中最上乘的功夫,如果能真正領會其中的精髓,也不難通達醫術的奧妙。聞診和問診也是一樣,最終都不能缺失。比如人的行動坐臥等狀態,哪一種可以廢除呢?我自不量力,翻閱古代醫書,蒐集整理前代聖賢的精妙論述,希望自己的醫術能達到高深的境界,繼承前賢醫學的精華,力求精確有據、明白易懂的義理,彙集而成冊,並且適時附上自己的一點見解,取名為《四診抉微》。

出以問世,使後之習是業者,有所憑藉,庶足以操司命之權,而拯斯世之諸疾苦,或未必無小補云爾。

雍正元年嘉平月苕東逸老林之翰書於玉映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