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御

《四聖懸樞》~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乾燥發渴

陽明經病,而見燥渴,便是將入胃腑,用白虎加麥冬、元參,清肺金而潤臊。氣虛者,酌加人參

白話文:

當陽明經出現問題,出現口乾舌燥的情況時,表示病邪已經將要進入胃腸,這時可以使用白虎湯加上麥冬和元參,以清肺金和潤肺。如果是氣虛的人,可以酌情加入人參。

蓋病入陽明,燥氣必作。燥必先見於庚金而後見於戊土,以燥乃庚金之令氣而戊土之化氣也。戊土之燥在腹,庚金之燥在胸。胸者,辛金之位,辛金本化氣於濕土,陽明旺則辛金不化己土之濕而化庚金之燥,是以燥見於胸。大腸者,庚金之腑,胸燥則腸燥可知矣。

白話文:

當疾病侵犯陽明經時,燥氣一定會產生。燥氣會先表現在庚金(肺金),然後表現在戊土(脾土),這是因為燥氣乃是庚金的命令之氣,而戊土的變化之氣。戊土的燥氣在腹部,庚金的燥氣在胸部。胸部是辛金(肺金)所在的位置,辛金原本變化之氣是濕土,但陽明經旺盛時,辛金就不能變化戊土的濕氣,而變化為庚金的燥氣,所以燥氣會出現在胸部。大腸是庚金的腑,如果胸部乾燥,那麼腸道乾燥也就可想而知了。

2. 潮熱汗出譫語腹滿便秘

三陽以陽明為盛,經熱不解,轉入胃腑,陽鬱火旺,必作潮熱。每日申酉之交,煩熱倍加,如海水潮信,是名潮熱。熱蒸皮毛,汗出表解,津亡土燥,糟粕焦枯,不俟入腸,煉成結糞,堵塞下脘。胃熱鬱遏,上耗心液,於是譫語。胃氣閉壅,於是腹滿。遲而傷及三陰,脾陰爍則唇裂,腎陰枯則耳焦,肝陰涸則舌短,陰精竭流,則人死矣。

白話文:

在三陽經絡中,陽明經最為旺盛。如果陽明經的熱氣不消散,轉入胃腑,就會導致陽氣鬱結、火氣旺盛,從而產生潮熱。每天下午五點到七點,煩熱會加劇,就像海水的潮汐一樣,所以稱為潮熱。潮熱會蒸發皮毛水分,汗液排出解表,體液蒸發導致陰虛燥熱,食物殘渣變得焦枯,還沒進入腸道就凝結成宿便,堵塞下腹。胃熱鬱結會耗傷心液,導致胡言亂語。胃氣閉塞會導致腹脹。時間久了,還會損傷三陰經絡。脾陰虧損會導致嘴脣乾裂,腎陰不足會導致耳朵枯焦,肝陰虛耗會導致舌頭縮短。當陰精耗盡時,人就會死亡。

是宜以承氣加元參。麥冬、白蜜,瀉其熱而潤其燥,雖用攻下,而不至亡陰也。

調胃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大黃(三錢),芒硝(三錢),甘草(二錢)麥冬(五錢),元參(三錢),白蜜(一杯)

白話文:

**大黃:**3錢

**芒硝:**3錢 **甘草:**2錢 **麥冬:**5錢 **元參:**3錢 **白蜜:**1杯

流水煎大半杯,入白蜜,熱服。

小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大黃(四錢),厚朴(三錢),枳實(三錢,炒)麥冬(五錢),元參(三錢),白蜜(一杯)

白話文:

大黃(20克),厚朴(15克),枳實(15克,炒製),麥冬(25克),元參(15克),白蜜(一杯)

流水煎大半杯,入白蜜,熱服。

大承氣加麥冬元參湯

大黃(三錢),芒硝(三錢),枳實(三錢),厚朴(三錢),麥冬(八錢),元參(三錢),白蜜(一杯)

流水煎大半杯,入白蜜,熱服。

3. 口苦咽乾目眩耳聾胸痛脅痞寒熱往來

少陽甲木,從相火化氣,病則行其火令。其經起目銳眥,上絡於耳,下頸而合缺盆,行兩脅而走足。經氣逆升,滯塞胸脅,相火燔騰,是以口苦咽乾,目眩耳聾,胸痛而脅痞也。位居陽明之裡,太陰之表。太陰主營,陽明主衛。營陰外束,衛氣欲出而不能,鼓勃振動,則為寒戰,衛氣透發,則汗出,凡將汗而戰搖者,衛弱不能遽發也。

白話文:

少陽經屬於甲木之氣,由相火變化而產生。如果少陽經有病,就會引起發熱。少陽經的循行路線從眼睛的銳利部位開始,向上與耳朵相連,向下經頸部與缺盆相合,沿著兩側肋骨走行,最後到達腳部。當經氣逆行上行,滯留在胸脅部時,就會導致相火過旺,表現為口苦、咽喉乾燥、頭暈目眩、耳聾、胸痛和肋骨疼痛。少陽經位於陽明經的內側,太陰經的外側。太陰經主營血,陽明經主衛氣。當營血向外束縛,衛氣想要外出卻受阻時,就會鼓脹振動,產生寒戰。當衛氣得以透發時,就會出汗。凡是既要出汗又發抖的情況,都是因為衛氣虛弱,不能很快透發出來的緣故。

衛陽內發,營氣欲出而不得,蓄積壅遏,則為發熱,營氣透發,則熱退,凡發熱而無汗者,營郁不能外達也。營衛交爭,迭為勝復,是以寒往而熱來,寒來而熱往。相爭之久,勝負遂分,寒勝則入於太陰,熱勝則入於陽明。入於太陰,則陽負而多危,入於陽明,則陰盡而亦凶。

白話文:

身體內的陽氣向外發散,血液卻被堵住無法流出,導致氣血蓄積阻塞,就會發燒。當血液順利流出,發燒就會退去。凡是有發燒但沒有出汗的,都是因為血液鬱滯無法暢通。陽氣和血液互相爭鬥,交替獲勝,因此寒氣來了熱氣就退,熱氣來了寒氣就退。爭鬥久了,勝負就會分曉:寒氣勝了就會入侵少陰經,熱氣勝了就會入侵陽明經。一旦入侵少陰經,陽氣不足就會非常危險;一旦入侵陽明經,陰氣耗盡也會兇險。

其於寒熱往來時,以小柴胡雙解表裡之邪,柴胡、黃芩,清瀉半表之陽,人參甘草,溫補半里之陰,則無偏陰偏陽、內傳臟腑之患矣。

白話文:

當寒熱交替時,使用小柴胡湯可以同時解除表邪和裡邪。柴胡、黃芩可以清瀉半表半裡的陽氣,而人參、甘草可以溫補半表半裡的陰氣。這樣就能避免偏陰偏陽,導致內臟疾病傳變。

柴胡(四錢),黃芩(三錢),半夏(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二錢),生薑(三錢),大棗(三枚)

白話文:

柴胡(20克),黃芩(15克),半夏(15克),人參(10克),甘草(10克),生薑(15克),大棗(3枚)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覆衣。

4. 嘔吐泄利

少陽經氣,隨陽明戊土下降,寒邪外束,甲木鬱塞,不能順降,逆侵戊土,戊土被賊,遂與少陽之經痞結胸脅,凡心胸痞塞、脅肋硬滿之證,皆少陽陽明兩經之上逆也。胃主受盛,戊土賊於甲木,腑氣鬱遏,不能容納水穀,故吐利並作。木賊土負,中氣被傷,陰虛則入陽明之腑,陽虛則入太陰之臟。

白話文:

少陽經的氣跟著陽明的戊土下降,但是寒氣從外部束縛,使甲木鬱結,無法順利下降,反過來侵犯戊土,戊土被邪氣所傷,於是和少陽經絡痞結在胸脇,凡是心胸痞塞、脅肋硬滿的症狀,都是少陽和陽明兩經上逆造成的。胃主受納食物,戊土受到甲木的侵害,腑氣鬱結不通,無法容納水穀(食物),所以吐與瀉同時出現。木邪克土,中氣受傷,陰虛則進入陽明腑,陽虛則進入太陰臟。

方其木邪肆虐之時,下見泄利,則以黃芩湯清其相火,上見嘔吐,則以黃芩半夏生薑湯降其逆氣,其半在少陽之經,半入陽明之腑,則以大柴胡湯雙解經腑之邪,其半在少陽之經,半入太陰之臟,而下見泄利,則以柴胡桂枝幹薑湯溫其濕土,上見嘔吐,則以柴胡桂姜半夏湯降其逆氣也。

白話文:

當寒邪惡氣肆虐時,下見腹瀉症狀,則用黃芩湯清除體內的上火;上見嘔吐症狀,則用黃芩、半夏和生薑湯降低逆氣。如果病邪一半在少陽經,一半進入陽明腑,則用大柴胡湯同時清除經絡和腑中的病邪。如果病邪一半在少陽經,一半進入太陰臟,並且下見腹瀉症狀,則用柴胡、桂枝和幹薑湯溫暖濕潤的脾土;上見嘔吐症狀,則用柴胡、桂枝、生薑和半夏湯降低逆氣。

黃芩

黃芩(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大棗(三枚)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寒疫少陽經胸脅痞滿泄利者。

黃芩半夏生薑湯

黃芩(三錢),芍藥(三錢),甘草(二錢),大棗(三枚),半夏(三錢),生薑(三錢)

白話文:

黃芩(15克)

芍藥(15克)

甘草(10克)

紅棗(3顆)

半夏(15克)

生薑(15克)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寒疫少陽經胸脅痞滿嘔吐者。

柴胡湯

柴胡(三錢),黃芩(三錢),半夏(三錢),大棗(三枚),芍藥(三錢),枳實(三錢),大黃(三錢),生薑(三錢)

白話文:

  • 柴胡:3錢

  • 黃芩:3錢

  • 半夏:3錢

  • 大棗:3顆

  • 芍藥:3錢

  • 枳實:3錢

  • 大黃:3錢

  • 生薑:3錢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少陽經傳陽明腑,胸脅痞滿,嘔吐泄利者。

柴胡桂枝幹薑湯

柴胡(三錢),黃芩(三錢),甘草(二錢),桂枝(二錢),乾薑(三錢),牡蠣(三錢),栝蔞(三錢)

白話文:

柴胡(15克),黃芩(15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乾薑(15克),牡蠣(15克),栝蔞(15克)

流水煎大半杯,熱服。

治少陽經傳太陰臟,胸脅痞滿,泄利者。

柴胡桂姜半夏湯

柴胡(三錢),黃芩(三錢),乾薑(三錢),桂枝(二錢),甘草(二錢),牡蠣(三錢),栝蔞(三錢),半夏(三錢),生薑(三錢)

白話文:

柴胡(15克),黃芩(15克),乾薑(15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牡蠣(15克),栝蔞(15克),半夏(15克),生薑(15克)

流水煎大半杯,溫服。

治少陽經傳太陰臟,胸脅痞滿,嘔吐者。

寒疫之少陽與傷寒之少陽,病同而法亦不殊。凡見少陽諸證,非內傳於腑,即內傳於臟。內連臟腑,而後少陽經證日久不罷,方宜小柴胡湯增減治之。若不連臟腑,而但經絡外病,則是三日少陽之證,總以太陽為主,第宜紫蘇湯發表,無事大小柴胡湯也。

白話文:

寒疫的少陽病和傷寒的少陽病,症狀相同,治療方法也不相異。凡是見於少陽經的症狀,如果不是向內傳入腑,就是向內傳入臟。少陽經證與臟腑相連,才會長期不退,這時才宜使用加減小柴胡湯來治療。如果沒有傳入臟腑,只是經絡的外邪,那就是三日少陽的症狀,主要以太陽經證為主,只宜用紫蘇湯發汗,不需要大小柴胡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