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0)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40)

1. 中暑案(婦科)

黃仲權(住宿遷東門口)

病者,吳氏婦,年四十歲,夫業商,住宿遷洋河鎮。

病名,中暑。

原因,妊娠六個月,平素陰虧,肝陽易動,中暑風后,兩目忽然不見。本鎮諸醫,只知保胎,不知治病,病遂劇變。

白話文:

病因:

患者已有六個月身孕,平時身體陰氣虧虛,肝陽容易亢盛。在中暑後,兩眼突然看不見。當地醫生只知道保住胎兒,卻不懂得治療疾病,導致病情惡化。

證候,雙目如盲,寒熱胸痞,繼即肝風大動,手足抽搐,不省人事,咬牙嚼舌,面赤吐血。

診斷,脈大無倫,時有促象,舌青。隨即警告病家曰:胎已不保,係為邪火灼傷,只能專顧妊婦,但得病勢轉機,腐胎自落,不足慮也。

白話文:

在診斷過程中,發現脈搏異常有力,偶爾出現急促的徵兆,舌頭發青。醫師隨即告誡病人:胎兒已經保不住了,是受到病邪的灼傷,只能專注於照顧孕婦,如果病情好轉,腐爛的胎兒會自行流產,不必過於擔心。

療法,先以毛珀四分,研入六一散四錢中,開水澄清調服,通靈入心,衝開惡血,保存元神。服後肝風即熄,隨立標本兼顧之方以挽救之。

白話文:

治療方法:

首先將毛珀研磨成粉末,倒入六一散中(四錢),用熱水澄清後服用。這有助於藥力透達心臟,化解惡血,保護元氣。

服用後,肝風將會平息。隨即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標本兼治的治療方案,以挽救患者生命。

處方,磨犀角(三分),磨羚羊(五分),天竺黃(三錢),益元散(三錢,包煎),整寸冬(三錢),生杭芍(三錢),元武板(六錢),生鱉甲(六錢),左牡蠣(六錢,生打),阿膠珠(二錢),鮮石斛(四錢)

白話文:

藥方:

  • 磨碎的犀牛角:0.9 克
  • 磨碎的羚羊角:1.5 克
  • 天竺黃:9 克
  • 益元散:9 克(包煎)
  • 整寸冬:9 克
  • 生杭芍:9 克
  • 元武板:18 克
  • 生鱉甲:18 克
  • 左牡蠣(生蠔):18 克(直接使用)
  • 阿膠珠:6 克
  • 鮮石斛:12 克

效果,因牙關時開時閉,灌藥不易,只能零星時服。次日復診,熱退人省,兩目能見,諸恙大減。於前方減犀羚不用,加生地、元參、麻仁。再服三帖,朽胎已落,產婦無苦。後二日,忽吐鮮血三口,心中嘈辣,神魂搖搖,不能自主。詢知因守俗例,產後必服砂糖胡椒水,以下惡血。隨告病家,時際長夏,況在陰虛風動之體,厥脫堪虞,不俟終日,改服童便,去瘀生新,清熱養陰,隨開大定風珠與服,舌上吹以錫類散,接服多劑甘寒,二旬乃痊。

白話文:

藥效顯著,但由於產婦牙關經常開合,灌藥困難,只能時不時地服用。第二天複診,體溫已退,神志清醒,視力恢復,各種不適症狀都大幅減輕。於是在原先的方劑中減去犀角羚羊角,增加生地、元參、麻仁。再服用三劑,腐胎已經排出,產婦沒有痛苦了。兩天後,產婦突然吐出三口鮮血,心中煩躁,神志恍惚,無法自主。詢問後得知,這是因為遵守習俗,產後必須服用砂糖胡椒水,以排出惡血。我隨即告知家屬,現在正是長夏時節,況且產婦陰虛風動,極易發生厥脫。不能再等一天,改服童便,既能去瘀生新,又能清熱養陰。同時讓產婦服用大定風珠,並在舌上吹錫類散。再連續服用多劑甘寒藥物,二十天後才痊癒。

廉按:病固中暑,諸醫不知去病以保孕,反因保孕以壞胎。凡專門產科,不通內科感症病理者,此誤比比皆然。血熱動風,腐毒上衝,陡發子癇,兩目如盲,舌色轉青,脈促,病勢危險極矣。此時急下其腐胎為第一法,當用桃仁承氣去桂,加羚角、淮牛膝,直達子宮以急攻之。

白話文:

廉先生認為:這一病症本質上是中暑,其他醫生不明白應該去病以保胎,反而為了保胎而損害胎兒。凡是專攻婦科而不通內科感染症病理的,這種錯誤非常普遍。血熱引發抽搐,腐毒上沖,突然發作子癇,兩眼昏暗,舌色變青,脈搏急促,病情極度危險。此時迅速排出腐胎是首要之法,應當使用去桂的桃仁承氣湯,再加羚羊角和淮牛膝,直達子宮急攻。

但用血珀合益元通竅消暑,猶恐緩不濟急,惟次方用大劑潛鎮清化,標本兼顧,雖尚有效力,然必至三劑而朽胎始落,僥倖成功,病家亦已大受虛驚矣。此案可為專科而不通內科者炯戒。

白話文:

用血珀加上益元通竅的解暑藥,但恐怕它的緩慢效果應急不及。而第二個藥方用大劑量的藥物鎮壓潛伏的病症,清化身體,同時兼顧標本。儘管這個藥方仍然有效,但卻需要服用三劑藥才能使腐壞的胎兒排出。即使僥倖成功,也會讓病人虛驚一場。這個案例可以作為專科醫生卻不懂內科的警惕。

2. 中暑案(內科)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薛福生,年廿三歲,住紹興昌安門外松林。

病名,中暑。

原因,夏至以後,奔走於長途赤日之中,前一日自覺頭目眩暈,鼻孔灼熱,次日即發劇烈之病狀。

證候,身熱自汗,神識昏蒙,不省人事,牙關微緊,狀若中風,但無口眼喎斜等症。

診斷,脈弦數,舌鮮紅無苔。此暑熱直中腦經,即日醫所謂日射病也。前一日頭暈目眩,即次日病發昏厥之端倪,前哲謂直中心包者非。

白話文:

脈搏快速而有力,舌頭鮮紅無苔。這是暑熱直接侵入腦部的病症,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日射病。前一天頭暈目眩,就是第二天昏厥發病的前兆。前人認為這是直入心包的說法是不對的。

療法,直清腦熱為首要,先以諸葛行軍散搐鼻取嚏,繼以犀、地、紫雪為君,桑、丹、益元,引血熱下行為臣,佐以銀、翹,清神識以通靈,使以荷花露,消暑氣以退熱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

首要目標是清除頭腦的熱氣。先用諸葛行軍散讓鼻子流涕打噴嚏,接著以犀角、生地黃、紫雪丹為君藥,桑葉、丹參、益元草為臣藥,引導熱氣向下走。配以銀翹花,清心安神,通暢神智。使用荷花露,消暑氣以退燒。

處方犀角尖(五分,磨汁,沖),鮮生地(六錢),霜桑葉(二錢),丹皮(二錢),益元散(三錢,鮮荷葉包,刺孔),濟銀花(錢半),青連翹(三錢,連心),荷花露(一兩,分沖),紫雪丹(五分,藥湯調下)

白話文:

處方:

  • 犀牛角尖(0.5克,研磨成汁,沖入湯中)
  • 新鮮生地黃(6克)
  • 桑葉(2克,新鮮的)
  • 丹皮(2克)
  • 益元散(3克,用新鮮荷葉包好,扎孔蒸熟)
  • 金銀花(1.5克)
  • 青連翹(3克,連花心)
  • 荷花露(30毫升,分次沖入湯中)
  • 紫雪丹(0.5克,溶於藥湯中服用)

效果,一劑即神清,兩劑霍然。

廉按:中暑為類中之一,多由猝中炎署而得,急則忽然悶倒,緩則次日昏蒙,乃動而得之之陽證也。張潔古謂靜而得為中暑,李東垣謂避暑乘涼得之者,名曰中暑,余直斷之曰:否,不然。此案決定為日射之直中腦經,理由較直中心包為充足,夏令以戴涼帽為必要,防其腦猝中耳。方用犀角地黃湯加減合紫雪,似此急救之古方,當然一劑知,二劑已。

白話文:

廉氏按語:中暑是一種疾病,通常是由突然暴露在炎熱中引起的。急性發作時會突然昏倒;慢性發作時會在第二天出現昏迷,這是一種因活動而產生的熱證。張潔古說,靜止不動時也會中暑;李東垣說,在避暑乘涼時也會中暑,叫做中暑。我認為他們都錯了。這個病例肯定是陽光直射腦部所致,理由比太陽直射心包更充分。夏天戴涼帽是必要的,可以防止陽光突然直射頭部。方劑使用犀角地黃湯加減紫雪,像這樣急救的古方,通常一劑後見效,兩劑後便痊癒。

3. 中暑案(婦科)

何拯華(紹興同善局)

病者,王姓婦,年三十一歲,住南門外漁家舍。

病名,中暑。

原因,素因血虛肝熱,外因猝中暑風,一起即頭獨搖,故世俗稱為搖頭痧。

證候,手足麻木,甚則瘛瘲,不能起立,立即暈倒。

診斷,脈弦小數,舌紅兼紫,脈症合參,此暑風直中肝經,張司農所謂暑邪入肝則麻木,甚則手足瘛瘲也。

療法,治風先治血,故以鮮地、歸身,清營行血為君,木瓜泄肝舒筋,碧玉清肝消暑為臣,佐以蒺藜、荷梗,祛風活絡,使以連芽桑枝清絡熄風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

治療風病,首先要調治氣血。因此,本方以新鮮生地黃和歸身為主藥,清熱涼血,促進氣血運行。木瓜疏肝理氣,碧玉消暑清肝為輔,蒺藜和荷梗祛風通絡,連翹和桑枝清絡止風。

處方,鮮生地(六錢),白歸身(一錢),宣木瓜(一錢),白蒺藜(二錢),碧玉散(三錢,荷葉包,刺細孔),鮮荷梗(七寸),連芽桑枝(二尺,切寸)

白話文:

新鮮生地黃(六錢)

白芍藥(一錢)

宣木瓜(一錢)

白蒺藜(二錢)

碧玉散(三錢,用荷葉包好,刺上細孔)

新鮮荷梗(七寸)

連芽桑枝(二尺,切成寸段)

效果,一劑即麻木除,兩劑瘛瘲亦定。後以鮮蓮子湯調理三日而痊。

廉按:暑風直中肝經者,乃中肝藏之交感神經也。病症與暑中頭腦筋大致相同。法從張畹香前哲咸方加減,卻是清肝熄風之意,惟羚角清泄神經,決不可少。

白話文:

廉醫生說:夏季風熱直中肝臟經絡的,是中醫所說的肝臟中樞交感神經。病症與中暑後的頭痛發熱癥狀大致相同。治療方法是遵從以前張畹香提倡的方劑,稍加加減,道理在於清肝降火安神,但是羚羊角清瀉神經作用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