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名醫驗案類編》~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

回本書目錄

初集 四時六淫病案 (1)

1. 冒風夾驚案(兒科)

周小農(住無錫)

病者,厚昆子,年四歲,忘其住址。

病名,冒風夾驚。

原因,素有暮汗,庚申二月十三日寐醒即起,出外冒風,陡聞爆竹而驚。

證候,一起即身熱咳嗽,時發驚竄,咳痰不爽,狀似欲痙而不痙。

診斷,指紋紫,脈搏數。此伏氣在於肝膽,猝因風邪而起。

療法,以荷、蒡、蟬、豉、前、桔、象貝等疏風開痰為君,桑、丹、藤、竹、梔、銀等清泄肝膽以佐之。

處方,蘇薄荷(五分),炒牛蒡(六分),淨蟬衣(四分),淡香豉(八分),前胡(八分),苦桔梗(四分),象貝(五分),焦山梔(八分),冬桑葉(一錢),粉丹皮(八分),雙鉤藤(一錢),銀花(八分),鮮竹葉(十片)

白話文:

配方:

  • 薄荷葉(5 分)
  • 炒牛蒡(6 分)
  • 蟬蛻(4 分)
  • 淡味豆豉(8 分)
  • 前胡(8 分)
  • 苦桔梗(4 分)
  • 象牙貝(5 分)
  • 炒梔子(8 分)
  • 冬桑葉(1 錢)
  • 丹皮粉(8 分)
  • 鉤藤(1 錢)
  • 金銀花(8 分)
  • 鮮竹葉(10 片)

復診,一劑即汗,身熱雖減,痰嗽如前,急進三汁飲順氣降痰。

次方,生萊菔(汁),生、雅梨汁(各兩大瓢),鮮薄荷汁(四滴),重湯燉十餘沸,溫服。

白話文:

將新鮮蘿蔔榨汁與生梨汁(各兩大瓢),再加上新鮮薄荷汁(四滴),倒入熱湯中燉煮十多次,趁溫熱時服用。

三診,溏便五次,咳大減。轉氣逆,微呻多眠,喉有痰聲,口渴喜飲,此熱壅肺也,仍進清肺降痰。

三方,甜葶藶(五分),川、象貝(各五分),馬兜鈴(八分),銀花(八分),淨蟬衣(四分),冬瓜子(一錢),鮮茅根(二錢),鮮蘆根(三錢),鮮竹葉(十片)

白話文:

三方:

  • 甜葶藶:5 分
  • 川貝母、象貝母(各):5 分
  • 馬兜鈴:8 分
  • 銀花:8 分
  • 蟬衣(清洗乾淨):4 分
  • 冬瓜子:1 錢
  • 鮮茅根:2 錢
  • 鮮蘆根:3 錢
  • 鮮竹葉:10 片

另用西月石(三釐),制雄精(一釐),川貝母(四釐),生白礬(二釐),研勻,藥湯調下。

白話文:

再加西月石(0.3 克),制雄黃(0.1 克),川貝母(0.4 克),生白礬(0.2 克),磨成細粉,用藥湯送服。

四診,服後吐痰三口,上午熱減,下午熱起,氣逆殊甚,口渴汗黏,指紋紫青,防有肺脹之險,急進加減葦莖湯消息之。

白話文:

服用藥物後,吐出三口痰。上午時發熱減退,下午發熱又起,氣往上衝得很厲害,口渴汗液黏膩,手指指甲發紫發青,擔心有肺部腫脹的危險,趕緊加服加減葦莖湯來緩解症狀。

四方,活水蘆根(一兩),冬瓜子(一兩),鮮枇杷葉(一兩,去毛筋淨)

白話文:

配方:

  • 活水蘆根:1 兩
  • 冬瓜子:1 兩
  • 新鮮枇杷葉:1 兩(去除毛和葉筋)

五診,上午喘減,咳加多汗,頭額之熱已輕,姑進辛涼宣達、降胃清熱法。

五方,銀花(八分),連翹(一錢),蟬衣(五分),前胡(八分),焦山梔(一錢),枳實(八分),竹茹(一錢),竺黃(八分),知母(一錢),馬兜鈴(七分),淨楂肉(一錢)

白話文:

五方清熱解毒湯

  • 銀花:8 分
  • 連翹:1 錢
  • 蟬衣:5 分
  • 前胡:8 分
  • 焦山梔:1 錢
  • 枳實:8 分
  • 竹茹:1 錢
  • 竺黃:8 分
  • 知母:1 錢
  • 馬兜鈴:7 分
  • 山楂肉(淨):1 錢

先用鮮枇杷葉(五錢),鮮茅、蘆根(各五錢),鮮竹葉(三十片),煎湯代水。

白話文:

先以新鮮枇杷葉(5錢)、新鮮茅根、蘆根(各5錢)、新鮮竹葉(30片)熬湯,代替水飲用。

六診,昨日下午熱勢未作,小溲清者漸紅,眠少,氣逆大平,夜間口渴不作,清晨熱勢更衰,惟咳仍多。

六方,前方去蟬衣、焦桅、知母,加光杏仁一錢、川貝錢半。

七診,熱又較盛,咳氣微促,顴赤、唇乾、小溲紅,仍仿前法加減。

七方,銀花(一錢),連翹(一錢),蟬衣(五分),前胡(八分),栝蔞皮(一錢),枳實(八分),淡竹茹(一錢),知母(一錢),馬兜鈴(一錢),焦山梔(一錢),枯芩(八分),冬瓜子(錢半),象貝(八分)

白話文:

七種方劑:

  • 銀花(1 錢)
  • 連翹(1 錢)
  • 蟬蛻(0.5 兩)
  • 前胡(0.8 兩)
  • 栝樓皮(1 錢)
  • 枳實(0.8 兩)
  • 淡竹葉(1 錢)
  • 知母(1 錢)
  • 馬兜鈴(1 錢)
  • 焦梔子(1 錢)
  • 黃芩(0.8 兩)
  • 冬瓜子(0.5 錢)
  • 象貝(0.8 兩)

先用鮮茅、蘆根(各五錢),煎湯代水。

效果,二十日服後,大便一次,乃七日前積矢也。再服二煎,廿一晨吐痰甚多,其熱全清而愈。

康按:此即俗稱急驚風之候。綜觀是證,明是蘊熱挾痰凌肺作脹,早用二方清潤,反致邢不外達,疊次以清宣降胃滌痰而應,可見小兒痰證之不易肅清也。惟其不易肅清,所以先後之間不容欲速,欲速則不達,有如是者,可為病家欲求速效者炯鑑。

白話文:

康按:這正是俗稱的急驚風。綜合觀察這個病例,明顯是由於體內熱氣和痰液侵入肺部,導致肺部脹滿。如果過早使用清熱潤肺的藥方,反而會導致邪氣無法排出,必須反覆使用清熱、降胃、化痰的藥物才能奏效。可見兒童的痰證不容易治癒。由於不容易治癒,所以治療過程中不能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反而會適得其反。像這種情況,可以作為病家求快治病的鑑戒。

2. 冒風夾食案(內科)

嚴紹岐(住紹興昌安門外官塘橋)

病者,沈小江,年十九歲,住昌安門外恂興。

病名,冒風夾食。

原因,感冒外風,恣食油膩轉重。

證候,初起微覺頭痛,鼻塞噴嚏,略有咳嗽。不忌油膩,遂致咳痰不爽,胸悶氣急。

診斷,兩寸滑搏,舌苔邊白中黃,後根厚膩。脈證合參,此食積阻滯於胃,風痰壅閉於肺也。

療法,當用荷、蒡、前、桔為君,疏其風以宣肺,杏仁橘紅為臣,豁其痰以降氣,佐萊菔子以消食,使春砂仁以和氣也。

白話文:

療法:

  • 君藥: 荷葉、牛蒡、前胡、橘皮,疏散風寒,宣通肺氣。
  • 臣藥: 杏仁、橘紅,化痰止咳,降逆氣。
  • 佐藥: 萊菔子,幫助消化。
  • 使藥: 春砂仁,調和藥性,平抑脾胃。

處方,蘇薄荷(錢半),炒牛蒡(錢半),前胡(二錢),桔梗(一錢),光杏仁(三錢),廣皮紅(一錢),萊菔子(三錢),拌炒春砂仁(六分)

白話文:

處方:

  • 薄荷(半錢)
  • 炒牛蒡(半錢)
  • 前胡(二錢)
  • 桔梗(一錢)
  • 杏仁(三錢)
  • 廣皮紅(一錢)
  • 萊菔子(三錢)
  • 炒砂仁(六分)

效果,連服兩劑,諸症輕減。惟咳嗽痰多、黃白相兼而且稠黏,原方去薄荷、牛蒡,加栝蔞仁四錢、馬兜鈴錢半、片黃芩一錢,連進三劑。病人小心忌口,遂得痊瘥。

白話文:

服用兩劑原方藥後,病情都有所好轉。但咳嗽和痰液仍多,且痰液為黃白色,且黏稠,因此將原方中的薄荷和牛蒡去除,添加了四錢的栝蔞仁、半錢的馬兜鈴和一錢的片黃芩,連續服用三劑。病人注意飲食,不久後便痊癒了。

廉按:冒風即鼻傷風也,病人每視為微疾,多不服藥、不避風寒、不慎飲食,必至咳逆痰多,胸悶胃飩,或身發熱,始就醫而進藥,我見以數千計。此案方藥,看似尋常,然服者多效。再囑其避風寒、戒酸冷,病可全廖,否則每成肺病,慎旃慎旃。

白話文:

廉竹銘按語:感冒是鼻部受寒風所致的疾病,病人往往視為小疾,多不服用藥物、不避寒風、不注意飲食,必然會導致咳嗽、痰多、胸悶、胃脹,甚至發燒,這時才就醫服藥。這樣的情形,我見過不下數千例。本案所列的方藥看似平常,但服用的人大多有效。再叮囑病人避寒風、戒除酸冷食物,疾病可痊癒。否則很容易演變為肺病,務須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