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愚

《余無言醫案》~ 診餘漫話 (3)

回本書目錄

診餘漫話 (3)

1. 論「癰疔百效丸」

癰疔百效丸,原名疔瘡丸,或名巴豆二黃丸。余常用之,百發百中。推而用之於一切癰毒、癤腫,皆獲奇效。余以其治療之效既彰,而治癰之效,由余經驗而得,乃改以今名——癰疔百效丸。

白話文:

「癰疔百效丸」原本叫做「疔瘡丸」或「巴豆二黃丸」。我經常使用它,效果非常好,屢試不爽。後來我把它推廣到所有化膿性腫瘤和急性化膿性炎症上,都取得了神奇的效果。由於它的治療效果很顯著,而根據我的經驗,它對治療化膿性腫瘤特別有效,所以我把它改名為「癰疔百效丸」。

疔瘡丸原為清代醫家盧成琰氏方,陳修園醫書中亦予附載。方用巴豆(去皮膜)三錢、明雄黃三錢、生大黃三錢。各研細末,再共研極細末,加飛羅面,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輕者每服四五丸,重者每服七八丸。如極重或疔瘡走黃者,可服十至十一二丸,用白開水送下。務使患者得三五次之大瀉,症乃可愈。

白話文:

疔瘡丸原本是清朝醫家盧成琰的藥方,陳修園的醫書中也有收錄。藥方使用去皮膜的巴豆三錢、明雄黃三錢、生大黃三錢。將各味藥研成細粉,再研成極細的粉末,加入飛羅面(麵粉),用醋糊和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藥。病情較輕的每次服用四到五丸,病情較重的每次服用七到八丸。如果病情極重或疔瘡化膿流黃水了,可以服用十到十二丸,用白開水送服。務必讓患者大瀉三到五次,病情才能痊癒。

體虛,俟瀉二三次後,與以冷開水或稀薄粥以飲之,瀉可立止。每瀉一次,則痛苦與腫勢必減輕一次。即已走黃者,亦可救治,真為疔瘡之特效方。茲列舉以下四例,作為佐證。

白話文:

體質虛弱的人,等待瀉藥起作用兩三次後,給他們喝冷開水或稀薄的粥,就能立即止瀉。每次瀉一次,痛苦和腫脹就會減輕一次。即使已經化膿的人,也能夠治癒,這真是疔瘡特效方。以下是列舉的四個案例作為佐證。

1.塾師裴子良,患手發背(俗稱「手搭」),紅腫灼痛,憎寒發熱。先以藥膏外敷,冀其腫消,不效。次日復求余治,余乃以癰疔百效丸六粒與之,服後大瀉四五次;而最後一次,瀉下如痰狀。於是腫消痛止.消滅無形而愈。

白話文:

  1. 塾師裴子良的手得了俗稱「手搭」的病,紅腫灼熱疼痛,怕冷發熱。先用藥膏外敷,希望腫脹消退,但沒有效果。第二天又找我治療,我便給了他六粒癰疔百效丸。服後,他腹瀉了四五次,最後一次,瀉下的是痰狀物。於是,腫脹和疼痛都消失了,就像從未發生過一樣。

2.劉某,年36歲,起一發背,已四五日矣。紅暈如盤,灼痛如火。余急投以癰疔百效丸,大瀉七八次,其腫頓消,其痛亦減,次日,消散殆盡。復與以清熱解毒之劑,數服而愈。

白話文:

  1. 劉先生,36歲,長了一個背部的膿包,已經四五天了。腫塊紅腫如盤子大小,灼痛如火燒。我趕緊給他服用癰疔百效丸,強行瀉了七八次,腫塊迅速消退,疼痛也減輕了。第二天,腫塊幾乎全部消失。我又給他開了一些清熱解毒的藥,服用了幾天後,病情完全痊癒。

3.王某,年二十餘,患臀部濕瘡,大如指頭,紅腫熱痛,膿水甚多。已延醫治之一月而無效。余期以一星期,先令服癰疔百效丸,大瀉多次,其痛即減,紅腫亦消。後復與以清血解毒利濕之劑,七日而痊。

白話文:

  1. 王某,二十多歲,患有臀部濕疹,大小如手指頭,紅腫熱痛,膿液很多。已經治療了一個多月了,但沒有效果。我給他開了「癰疔百效丸」讓他服用了,導致他腹瀉了很多次,疼痛就減輕了,紅腫也消退了。後來又給了他能清血解毒、利濕的藥方,一星期後就痊癒了。

4.家三姐於十餘歲時,即常發喉癰證,最後一次,治癒不復發者已十餘年。前年秋,又復發。咽喉腫塞,痛不可忍,飲食不進者六日,只能吮入茶水少許耳。余診之斷為熱毒上攻,急與以癰疔百效丸八粒,研碎,用開水緩緩灌下。服後覺心如火焚,愈覺不安。余告以大便瀉後自當輕快。

白話文:

4.三姐在十幾歲時,經常發作喉嚨腫脹化膿的病症,最後一次發作後已經治癒不復發十幾年了。前年秋天,這種病症又復發了。她的咽喉腫脹阻塞,疼痛難忍,六天來都沒有進食,只能稍微喝點茶水。我診斷她患的是熱毒上攻,趕緊給了她八粒癰疔百效丸,研碎以後,用開水緩緩地灌下去。服藥後,她覺得心像著火一樣灼熱,更加不安了。我告訴她,大便排出之後,她自然會覺得輕鬆一些。

不數時,果瀉出燥糞甚多。瀉至六七次,其痛若失,而喉腫亦漸消,次晨即能啜粥一大碗。後用煎劑清理余毒,數日而痊。

白話文:

沒過多久,病人果然排出很多乾結的大便。排便大約六七次後,疼痛減輕,喉嚨腫脹也逐漸消退。第二天早上,病人就能喝下一大碗稀飯。之後,用中藥煎劑清除殘餘的毒素,幾天就痊癒了。

2. 蟬衣酒治破傷風之來歷

余於醫學書籍,素喜旁搜雜覽,合理者悉誌之以待試用。七八年前,余見《傅青主男女科》中有「破傷」方一則,殊不令人注意。其原文如次。「蟬蛻去盡頭足,為末五錢,用好酒一碗,煎滾入末,調勻,服之立生。」余審視者再,以為蟬退為散風清熱之品,今「破傷」用之,殊屬不當,且末云:「服之立生」。若謂破傷出血,迨至將死,服蟬退可以立生,尤為不合醫理。

白話文:

我一向喜歡廣泛搜尋並閱讀醫學書籍,對於合理的療法都會記錄下來等待試用。七、八年前,我在《傅青主男女科》中看見一個處理「破傷」的方子,但是它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原文如下:「去除蟬蛻的頭足,研磨成細末五錢,用一碗好酒煮滾,放入細末攪勻,服下即可立刻痊癒。」我反覆思考,認為蟬蛻是治療風熱的藥物,現在用來治療「破傷」,似乎不太恰當。而且原文說:「服下即可立刻痊癒」,如果破傷出血嚴重,到了瀕死的地步,服下蟬蛻就能立刻痊癒,這就更不符合醫理了。

反復思量,忽然悟曰:此必破傷風也。而印書者脫去一「風」字耳,故蒜之以待驗證。

病例一: 劉紹初,以拉黃包車為業,於民國廿年(1931年)十一月間,在哈同路被卡車撞傷頭骨、鼻樑等處,出血頗多,骨質已略損,經巡捕車送白克路某醫院救治。次日,劉父以醫院聲稱傷重危險,乃抬回家中。捕房查知,仍令轉送海格路某醫院,在該院三星期,傷口收斂出院。當未出院時,精神即覺不適。到家後,即發熱不安。次日更甚,漸發痙攣、強直等現象,牙關拘緊,角弓反張,腹部陷若舟狀,硬固如板,按之作痛,氣急微喘,破傷風症狀悉具,傷處復又破開,乃改延余診。余以蟬衣為末五錢,囑令黃酒送服,促其出汗。服後,果腥臭之汗淋漓不已,約近二小時方止。病者即覺舒適,痙攣不作。次日,余復以巴豆二黃丸下之,與服十二粒,攻下之糞,腥臭異常,如膠而黑汙,於是更覺爽快。不意其父即不再延余續診。余心疑之,再經旬日,則報載劉紹初死矣,其父與開卡車者涉訟矣。又旬日,劉之戚告余云:劉紹初雖為車夫,但有一小星,久與劉父通。劉父因有次子在江北原籍,故其心中甚盼紹初之死,一則寡媳可為己有,再則有人命銀子可用,故前臺端治之有效,反為劉父所不滿。為之治療,實掩人耳目也。其後牽延反復,而至於死。惹起訴訟,不料法官斥其詐財,反具結領屍自殮、人財兩空云。余聞之,甚憤此療法之未竟全功,姑再試之異日。

白話文:

**病例二:**張姓婦女,六十多歲,住在西門路西門裏。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四月間,從樓梯上摔下來,頭頂受傷,皮開肉綻,流了很多血。醫生治療了一段時間,快好了。一天,她突然發作破傷風的症狀,時輕時重。立即送到某大醫院救治,治療幾天後,病情沒有好轉,反而加重。醫院表示無法治療,用車接她回家後,又請了許多中西醫師治療,但大家都說沒辦法治,已經為她準備好壽衣了。我的親戚韓某和張子是朋友,他介紹我去看診。

病例二: 張姓婦,年六十餘,住西門路西門裏。於民國廿一年(1932年)四月間,由樓梯上跌下,頭頂受傷,皮開肉綻,出血不少,經醫生療治,已將愈矣。一日,忽發破傷風症狀,時輕時重,即送某大醫院醫治,數日無效,症且加劇,醫院告以無法療治,車接回家,復請中西醫多人診療,皆稱不治,已為之備衣冠矣。余戚韓某,與張子友好,介余往診。余診其傷處有膿,面部潮紅浮腫,猶如丹毒之狀,口舌不和,牙關緊急,項脊強直,痙攣時作,角弓反張,腹部如鼓,腹皮青黑,按之如板,呼吸喘促。余曰:「證危矣,姑一試之。乃以蟬蛻末五錢,使之用酒和服,牙關不開,慢慢灌下。服後即汗出如洗,腥臭異常,以手捫之。黏如膠水,約近二時而汗止。額面腫消,惟頤下及口圍未消,腹腫如鼓,乃繼以巴豆二黃丸十二粒與服,攻下黏黑糞甚多,有如球狀,有如膠狀,有如魚凍魚腸,下五六次,以冷稀粥一碗服下止之。腹部腫硬消去大半,喘亦不作。次日又服蟬蛻末三錢,出汗如昨,面部紅腫消清。第三日,又與巴豆二黃丸九粒一服,續下膠黏腥黑之糞甚多,腹脹盡消,按之不痛矣。於是起坐均佳,後再服調理之劑而全愈。

我診視她的傷口有膿,臉部潮紅浮腫,像丹毒一樣。她的嘴巴閉不上,牙齒緊咬,脖子僵硬,痙攣發作,身子彎曲如弓,肚子腫脹如鼓,腹皮青黑,按壓起來硬的像木板,呼吸急促。我說:「她的情況很危急,姑且試一試。」於是用了五錢蟬蛻粉,讓她用酒送服。她的牙齒緊閉,我慢慢地灌下去。藥服下去後,她開始大量出汗,汗液腥臭異常,用手觸摸,黏稠如膠水。大約兩個小時後,汗才停止。她的額頭和臉頰的腫脹消退了,但下巴和嘴脣周圍的腫脹尚未消退。她的肚子仍腫脹如鼓,我接著讓她服了十二粒巴豆六黃丸,她排出許多黏稠黑臭的糞便,有的像球形,有的像膠狀,有的像魚凍或魚腸,前後下了五六次,用一碗稀粥讓她吃下去才停止。她的腹部腫脹和硬度消退了大半,喘息也停止了。第二天,她又服用了三錢蟬蛻粉,出汗情況和昨天一樣,臉部的紅腫消退了。第三天,我又給她服了九粒巴豆二黃丸,繼續排出了許多黏稠腥黑的大便,腹部脹氣完全消失,按壓不再疼痛。之後,她能坐能起,情況良好。後來再服用一些調理身體的藥,病情就痊癒了。

其後又治療數人,均獲奇效。

注:巴豆二黃丸,即癰疔百效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