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瘡丸

DING C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胃經 17%
心經 11%
脾經 11%
大腸經 11%
小腸經 5%
心包經 5%
三焦經 5%
腎經 5%
肺經 5%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疔瘡丸

疔瘡丸,一個具有深厚歷史的中藥方劑,以其卓越的療效,在醫學領域享有盛譽。其組成成分分別是:

1. 大黃:

  • 性味:苦、寒
  • 歸經:大腸、胃、肝經
  • 功效:瀉下、清熱、涼血、利尿、解毒

2. 雄黃:

  • 性味:辛、溫、有毒
  • 歸經:心、肝經
  • 功效:殺蟲、解毒、清熱、止癢

3. 巴豆:

  • 性味:苦、辛、溫
  • 歸經:大腸、肝經
  • 功效:瀉下、逐水、消積、殺蟲

適應症:

  • 一切疔瘡:包括膿瘡、癰、 furuncle 等化膿性皮膚感染。
  • 濕痰流註:體內濕氣和痰液停滯,導致出現瘡癤。
  • 梅瘡初起:梅毒的早期階段,通常表現為生殖器或口腔黏膜出現潰瘍。

用法用量:

  • 口服,每次 1-2 粒,每日 2-3 次。

注意事項:

  • 孕婦、哺乳期婦女禁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服用本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食物。
  • 本藥不宜久服,以免傷及正氣。

總結:

疔瘡丸,一個廣泛用於治療疔瘡、濕痰流註、梅瘡初起等疾病的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大黃、雄黃、巴豆,分別具有瀉下、清熱、涼血、殺蟲、解毒等功效,相互配合,發揮出卓越的療效。然而,在使用本藥時,應謹遵醫囑,注意用量和禁忌,以確保安全和有效性。

傳統服藥法


巴豆仁(去皮膜)3錢,明雄3錢,生大黃3錢。
上為細末,加飛面醋糊為丸,如金鳳花子大。
每服23丸,熱湯送下,瀉3-4次無妨;弱人只服19丸自消,得嚏即愈。
神驗疔毒丸(《古方匯精》卷二)、疔瘡走黃丸(《外科方外奇方》卷三》。

方劑組成解釋


巴豆具有清熱解毒、通便的功效。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的功效。大黃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三味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疔瘡;濕痰流註,梅瘡初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疔瘡丸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不可過量。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相關疾病


化膿性關節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疔瘡丸,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四。 組成:巴豆仁(去皮膜)3錢,明雄3錢,生大黃3錢。 主治:一切疔瘡;濕痰流註,梅瘡初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