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窮源集》~ 湯序

回本書目錄

湯序

1. 湯序

予少習舉子業不就,去而學醫。《內經靈素》而外,張、王、劉、李、朱、薛諸家,及明季李瀕湖、張叔承、王損庵、張景岳各著述,逐一研求,歷有年所。覺其大旨,無非發揮經義,利濟斯人,而或主寒峻,或主溫補,言人人殊,即其方而用之,總不能毫髮無遺憾,心竊訝之。而近今醫學膚淺,間有著書立說者,不過管窺蠡測,難於考證至詣,用是不敢出而應世。

白話文:

年輕時我學習舉子文章卻沒有成功,於是放棄轉而學習醫學。除了《內經》、《靈樞》以外,張、王、劉、李、朱、薛等大家,以及明朝末年的李瀕湖、張叔承、王損庵、張景嶽等人的著作,我都逐一研究學習,多年來從未懈怠。我發現這些著作的要旨在於發揚經典,造福人民。但是,有的主張使用寒性猛烈的藥物治療,有的則主張溫補調理,各家見解不一。即便依據他們的方劑用藥,也總有所遺憾,我私下對此感到疑惑。而現今的醫學流於浮淺,偶爾有人著書立說,也不過是管中窺豹、淺嘗輒止,難以考證到極致。因此,我不敢出山濟世行醫。

因思醫道通仙,而善於治身者必能治天下人之身,是以裹糧負笈,訪求畸士于山巔水湄之中。歷金閶,渡浙水,昇天目,探禹穴,登天台,訪赤城,過石梁橋,又復振衣九華,躡足黃鶴樓,信宿廬阜,拾級香爐、五老諸峰,西至江陵,往返數千里。庶幾入董奉之林,坐韓康之肆,相與析疑問難,互相訂正。

白話文:

我心想醫術通達神仙境界,而擅長治療自己身體的人必定能醫治全天下人的身體,所以我收拾行囊,在山巔水湄之間尋找奇人異士。我歷經金閶,渡過浙水,登上天目山,探索禹穴,攀登天台山,拜訪赤城,經過石樑橋,又重整行裝登上九華山,登上黃鶴樓,在廬山留宿,拾級而上香爐峯和五老峯,往西到達江陵,往返數千里。希望能進入董奉的藥林,坐在韓康的診所,一起分析疑難雜症,互相糾正論證。

乃畸士絕少,而汶汶者多騰口說,以眩惑天下,予甚戚焉。洎予南遊洪都,遇廬江殷子合宗於逆旅,談藝霏玉,說理鑄金,而經旨紛綸,絕非當時岐黃家口吻。予傾倒久之,憶其言之有本,當必如蔡中郎得王充《論衡》者。堅叩所學,因出橐中先世所藏《醫學窮源》六卷相示。

白話文:

真正的奇才非常少,而那些平庸的人卻喜歡誇誇其談,用花言巧語迷惑世人,我對此感到非常痛心。直到我遊歷南方洪都時,在客棧裡遇到了廬江的殷先生,他的談吐就像飄逸的玉石,他的道理就像鑄造的黃金,而且他的醫理見解紛繁駁雜,絕非當時名醫張仲景、華佗的口吻。我傾心仰慕他很久,想起他所說的話必定有根據,就像蔡邕得到王充的《論衡》一樣,便堅決向他請教所學。後來他從懷中拿出他家祖傳的《醫學窮源》六卷給我觀看。

披閱之下,覺《內經》運氣之說,至今始得撥雲霧而見青天。於以知醫林之書汗牛充棟,無非繁枝縟節,而惟此闡蘭臺之秘奧,造盧扁之堂階,真能從支分派別之後,直探源於賀卜諾爾者。則予向之疑其主寒峻、主溫補者,得元會運世及三元運氣之說,而後恍然悟也。向之用其方而不能無遺憾者,得勝復亢制、順行逆行之說,而始爽然失也。

白話文:

閱讀之下,感覺《內經》中關於運氣的說法,直到現在才撥開雲霧見天日。由此可以得知,醫學書籍雖然堆積如山,但大多都是繁雜的枝節,只有這部《內經》闡述了深奧的醫學原理,奠定了醫學的基礎。它真正能夠從分支派別中探究源頭,也就是賀卜諾爾(即黃帝)所說的中醫精華。那我先前懷疑它過於強調寒涼或溫補的觀點,是因為理解了元會運世和三元運氣的說法,才恍然大悟。之前使用《內經》的方劑而感到遺憾,是因為瞭解了勝復亢制、順行逆行的說法,才豁然開朗。

向之覺其言人人殊者,得斯書而後一以貫之,相悅以解也。其書首二卷,系前明王念西先生所著,而殷子之祖錄之。後四卷,則念西先生著案,而殷子之祖釋之者也。殷子寶是書,什襲藏之,珍逾拱璧,私為家學,不輕以予人。予不忍使青萍、結綠,永沉埋於荊岩、豐獄之中,因求售其稿,公諸宇內。

白話文:

過去覺得大家意見紛歧,讀了這本書之後才明白原理是一致的,因此感到十分高興和滿足。這本書的前兩卷,是由明朝王念西先生所寫,而由殷子之祖整理編錄。後四卷,則是王念西先生的臨牀紀錄,由殷子之祖加以註解。殷子寶先生十分珍視這本書,視同拱璧一般珍藏,當作家族傳家之寶,不輕易給別人。我不忍讓這部珍貴的著作,永遠埋沒在偏僻的地方,於是請求出售原稿,讓世人得以共讀。

友人吳子、鄢子,復慫臾之,遂斥篋中金,錄副本而歸。倦遊以來,十有餘年,恐歲久蠹蝕,復致散漫,爰命兒輩嚴加校訂,間附鄙見於上,付之奇劂,俾天下後世學斯學者復睹軒岐之正鵠,而不為支流所溷,則予之大願也。是為序。

白話文:

友人吳子、鄢子,再次勸我,於是取出手中金子,抄錄一份副本帶回。自從不再遊歷,已經十多年了,擔心日久蟲蛀,再次散失,所以命兒輩嚴格校對,有時附上我自己的淺見,交由奇劂付印,讓天下後世學習醫學的人,能再次看到軒岐的正道,不被支流所混淆,這便是我最大的願望了。特此序文。

時嘉慶十三年歲次戊辰季秋中浣難水云巢老人湯世質書於玉茗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