櫟蔭拙者

《醫賸》~ 卷中 (4)

回本書目錄

卷中 (4)

1. 劑頸

劑頸而還。無明解。按劑。劑限之義。而還。猶謂以還。言劑限頸以還。而頭汗出也。脈經有劑腰而還之文。又屍子云。莒國有名蕉原者。廣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劑踵焉。此所以服莒國也。劑頸。劑腰。劑踵。皆限劑之義耳。

白話文:

將脖子以下的部分塗抹藥劑。沒有明確的說明。按:「劑」有「界限」的意思。而「還」猶如「以還」。意思是說以頸部以下為界,頸部以上出汗。脈經中有「劑腰而還」的說法。另外,屍子中說,莒國有一個叫蕉原的地方,寬廣無邊,長五十步,臨近百仞高的溪流。莒國的人都害怕靠近它。有人因為勇氣過人,在莒子面前承諾,獨自前往蕉原邊走邊用腳比劃。這就是莒國臣服的原因。劑頸、劑腰、劑踵,都是界限的意思。

2. 消息

傷寒直格云。消息。謂損益多少也。錦城大田公幹(元貞)嘗謂云。公羊昭十九年曰。樂正子春之視疾也。復加一飯則脫然愈。復損一飯則脫然愈。復加一衣則脫然愈。復損一衣則脫然愈。何休注。脫然。疾除貌也。言消息得其節。傷寒論消息二字。得之而義自明。此說得之。

白話文:

《傷寒直格》說:「消息」是指增減程度。

錦城的田公幹(元貞)曾經說過,《公羊傳》昭公十九年記載:「樂正子春去看望病人,給病人加了一頓飯,病人突然好轉了。再減一頓飯,病人又突然好轉了。再加一件衣服,病人又突然好轉了。再減一件衣服,病人又突然好轉了。」何休註解:「脫然」,疾除痊癒的樣子。這是說增減得當。傷寒論中的「消息」二字,領會了田公幹的說法,其道理自然明瞭。

3. 索餅

來元成倘湖樵書云。今俗以麥面之綿索而長者。曰面。其團塊而匾者。曰餅。考之古人。則皆餅也。劉禹錫贈進士張盥詩曰。憶爾懸弧弓。余為座上賓。舉箸食湯餅。祝辭添麒麟。湯餅而舉箸食之。馬永卿雲。即世之長命面。此唐人以面為餅之一證也。漢張仲景傷寒論云。食以索餅。

白話文:

元朝時程湖樵在書信中提到,現在人們稱呼用麥麵拉成的細長麵條為「麵」,而稱呼圓扁成團的麵食為「餅」。然而考證古人的記載,這些都稱為「餅」。劉禹錫〈贈給進士張盥的詩〉中寫道:「記得你剛出生時懸掛弓箭,我作為座上賓,舉起筷子吃湯餅,祝詞中添上了麒麟。」由此可見,湯餅可以用筷子吃。馬永卿說,這正是現在俗稱的「長命麵」。這是唐朝人將麵食稱為「餅」的一個證據。而漢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記載:「食用索餅。」

餅而云索。乃面耳。此漢人以面為餅之一證也。予按龐安時總病論。煮餅是切面條。湯煮水淘過。熱湯漬食之。即索餅也。方有執改作素餅。誤。千金作㾬餅。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餅」實際上就是「麵條」。漢人將麵條稱為「餅」,這是其證據之一。我翻閱了龐安時的《總病論》,文中記載「煮餅」是指把麵條切成條狀並煮沸,然後撈出加水淘洗,再用熱い湯浸泡食用,這種麵條就叫做「索餅」。但是有些人錯誤地將「索餅」改寫成「素餅」。《千金方》中記載的「㾬餅」也是一種麵條。

4. 黃龍湯

仲景之方。配四獸。曰白虎。曰青龍。曰玄武。曰朱雀。(十棗湯。一名朱雀湯。見外臺澼飲門。)先友山田宗俊(正珍)著傷寒考。詳論之。而丹鉛總錄云。余嘗疑天有五行。星有五緯。地有五嶽。人有五事。而二十八宿。何獨無中央之宿也。後觀石氏星經云。中宮。黃帝。

白話文:

仲景的藥方中配有四個象徵。稱為白虎、青龍、玄武、朱雀。(十棗湯又名朱雀湯,記載在外臺澼飲門。)先人山田宗俊(正珍)所著的《傷寒考》中詳細論述了這個問題。而《丹鉛總錄》中說:「我曾經懷疑,天有五行,星有五緯,地有五嶽,人有五事,而二十八宿中,為何獨獨沒有中央之宿呢?」後來看到石氏的《星經》中說:「中宮,黃帝。」

其精黃龍。為軒轅。又按張衡靈憲軒轅黃龍於中。則是軒轅一星。與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為五矣。余於是謂方已取名於四獸。則必有配中宮一星者。後讀千金方。勞復篇小柴胡湯。名黃龍湯。乃並四方。以應五獸焉。此當補傷寒考。

白話文:

軒轅星屬黃龍之精。而《靈憲》中記載,軒轅黃龍居於中央。由此可知,軒轅星是一顆星。加上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共有五者。我認為,四方已經取名於四獸,那麼必定有一顆星對應於中央。後來我讀《千金方》,在「勞復篇」中看到小柴胡湯又名「黃龍湯」,其中包含四方藥材,以對應五獸。這一點應該補入《傷寒論》中。

5. 震氣

菽園雜記云。凡空屋久閉者。不宜輒入。先以香物及蒼朮之類焚之。俟鬱氣發散。然後可入。不然感之成病。久閉眢井窨窖。尤宜慎之。徹醫徐德夫寓京日。家人方春入花窖。窖深。久不起。疑之。又使一人入焉。亦久不起。燃炬照之。二人皆死其中。蓋郁毒中之也。按輟畊錄。

白話文:

《菽園雜記》中記載,長久沒有人居住的空房,不能隨便進去。應該先用香料或蒼朮等東西燃燒,等裡面的悶氣散發出去了,才能進去。不然會被感染生病。長久關閉的井、窖等地方,尤其需要注意。醫生徐德夫在北京居住時,他家的人春天進入花窖,窖很深,很久都沒有上來。家人覺得奇怪,又派一個人下去查看,也一直沒有上來。拿火把照進去看,兩個人都在窖裡死了。這可能是因為窖中悶毒所致。參考《輟畊錄》。

枯井有毒一則。與此事相類。又熊三拔太西水法。載避震氣說云。地中之脈。條理相通。有氣伏行焉。強而密理。中人者。九竅俱塞。迷悶而死。凡山鄉高亢之地。多有之。澤國鮮焉。此地震之所由也。故曰震氣。凡鑿井遇此。覺有氣颯颯侵人。急起避之。俟泄盡。更下鑿之。

白話文:

有一個關於枯井有毒的故事。這件事與下文中的情況類似。

另外,熊三拔在《太西水法》中記載了避震氣的方法,他說:地底下的脈絡是相通的,其中有氣體潛藏著。如果氣體強勁且密佈,人一旦遇上,就會九竅堵塞,昏迷而死。在山區、高地等地方,這種現象比較多,而在低窪、潮濕的地方則比較少。這就是地震發生的原因,因此稱為「震氣」。

如果挖井時遇到這種情況,感覺有氣體不斷侵襲過來,就要趕緊起身避開。等到氣體散盡後,再繼續往下挖。

欲候知氣盡者。縋燈火下視之。火不滅。是氣盡也。今東都造麴家窖中。時或有發氣。燭必滅。以蒼朮一塊障火。則不滅。至其甚。人中之而死。救療之法。具於先考所輯濟急方。

白話文:

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否氣絕,可以把燈火放在他低下方。如果火不熄滅,就表示氣已絕。現在東都釀造酒麴的窖房中,偶爾會發生有毒氣體逸出的情況,這時燭火一定會熄滅。可以用一塊蒼朮擋住火,這樣火就不會熄滅。如果氣體非常濃烈,人吸入後會死亡。急救的方法,詳見先父編著的《濟急方》。

6. 砒毒

秋燈叢話。載萊郡劉某。遇僧授海上方。多效。其解砒毒。尤為神驗。戚某屢求不與。銜之。乃置酒延劉。食畢。扃其戶謂曰。爾已中砒毒矣。速語我方。為爾療。劉不信。頃覺腹中漬動。乃曰。何惡作劇如是。可疾取白礬三錢來。戚如言取至。調水飲之。立解。因惡其吝也。

白話文:

《秋燈叢話》中記載:萊郡(今山東濰坊)的劉某,曾遇到一位僧人教他一劑海上祕方,非常有效。其中解砒毒的效果尤為神奇。戚某多次向劉某索取方子,但劉某都不肯給,讓戚某懷恨在心。

戚某便設宴款待劉某,酒足飯飽後,鎖上房門對劉某說:「你已經中了砒毒了。趕緊把解藥告訴我,我可以替你解毒。」劉某不信,但過了一會兒,只覺得腹中劇烈疼痛,便求戚某拿來三錢白礬。戚某照辦,劉某用水調服,疼痛立解。原來戚某是故意嚇唬劉某,因為討厭劉某小氣吝嗇。

榜其方於通衢。享和中。東都木挽街。有醫西良庵。制截瘧丸子入砒者。盛囊攜出。而行醫百餘里外。數十日後歸家。搬移之際。丸子滾轉。雜於煙中。西不知之。一日解裝出煙飲之。忽覺口中異常。妻及兒子亦飲之。復然。少選三人心腹大痛。苦楚不可名。因開煙檢之。見有丸子。

白話文:

在繁忙的街道上公開懸掛招牌。宋徽宗享和年間,東都(汴京)木挽街,有一位醫生叫西良庵。他製作了一種截瘧丸子,裡面放了砒霜。他把丸子裝在袋子裡隨身攜帶,然後到百里之外行醫。數十天後,他回家。搬東西的時候,丸子滾落了,混進了菸灰裡。西良庵並不知道。有一天,他打開包裹,取出菸灰泡水喝。突然,他感到嘴裡異常難受。他的妻子和兒子也喝了,反應也是如此。不久,他們三人腹部劇烈絞痛,痛苦不堪。於是,他們打開菸灰盒檢查,發現了丸子。

大駭。急服解毒藥數種。並無寸效。遽呼鄰家仙台醫官永井元庵而議之。元庵無計可出。偶記叢話用白礬事。如法用之。三人便云。藥下胸。頓覺心腹一道開豁矣。竟得救三人之命。予親聞之永井氏。實神驗方也。時輯救急選方。因收其方。嗚呼為醫者。小說雜記。亦安可不寓目哉。

白話文:

此事令人驚恐萬分。趕緊服用瞭解毒藥物,但沒有任何效果。於是緊急呼請鄰家的仙台御醫永井元庵來商議。元庵也束手無策。偶然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則記載,提到可以用白礬治療此事。便依法服用白礬。三人頓時覺得胸中堵塞消失,心腹豁然開朗。最終救了這三人的性命。我親自聽永井氏說起此事,確實是神效的方子。當時我編寫《救急選方》,因此收錄了這個方子。唉,作為醫生,對於小說雜記等民間傳聞,也不能不留意啊。

7. 八月生子

董含蓴鄉贅筆。載俗傳七月生子生。八月生子死。西鄰有朱氏。妻八月產一子。妾七月產一子。妾產者周歲而殤。妻所生至今無恙。醫書以胎成七月。屬太陰脾經脈。內屬於肺。土能生金。故壽。八月屬手陽明脈。內屬於大腸。生氣交於泄氣。故夭。此論似不足執以為據也。

白話文:

董含蓴著的《時珍備用錄》裡記載:民間傳說七月生的孩子會長壽,八月生的孩子會夭折。

我西邊的鄰居朱氏,他的妻子八月生了一個孩子,妾七月生了一個孩子。妾生的這個孩子周歲時就去世了,而妻子生的那個孩子至今安然無恙。

醫書上說,胎兒在七月時發育完成,屬於太陰脾經脈,與肺臟相連。土能生金,所以壽命長。而八月屬手陽明脈,與大腸相連。生氣和泄氣交替,所以夭折。

這個說法似乎不足以作為依據。

按張志聰注素問六元正紀云。七月所生小兒。能育而亦多長壽者。蓋七月乃肺藏司養。肺屬天。而主氣主血。天一生水。感天地之氣而生。故育。九月十月。乃少陰太陽所主。皆感陰陽水火而生。若夫八月。乃陽明大腸主氣。感陽明之府氣而生。故雖生而不育。董氏所引醫書。

白話文:

根據張志聰在《素問六元正紀》中的註解:

出生在七月的嬰兒,長大後容易養育,並且長壽。這是因為七月是肺臟執行藏養功能的月份。肺屬天,掌管氣和血。天一生水,所以出生於七月的人受到天地之氣的感應而誕生。因此容易養育。

出生在九月和十月的嬰兒,則受到少陰和太陽兩經脈的影響。這些嬰兒都受到陰陽水火之氣的感應而誕生。

但是,出生在八月的嬰兒情況不同。八月是陽明大腸經主氣的月份。這些嬰兒受到陽明府氣的感應而誕生。因此,雖然能夠出生,但不容易養育。

董氏所引用的醫書中也記載了類似的說法。

未有所考。與隱菴之言少異。要之此說不足信據。然世人多知之。故錄此。

8. 古方

古方二字。唐人有於詩中用之者。如盧綸寂寞日長誰問疾。料君惟取古方尋。又雍陶新句有時愁里得。古方無效病來拋。是也。天下皆知學古方書矣。見宋陳振孫書錄解題。外臺秘要部。

白話文:

「古方」這兩個字,唐代詩人有在詩中使用過。例如盧綸的詩句:「寂寞的日子漫長,有誰來問候我的病?料想你只能去尋找古方的醫書。」又如雍陶的詩句:「有時在憂愁中得到新的詩句,但古方的藥物對我的病無效,只好將它們拋棄。」這些都是例子。天下人都知道要研習古方的醫書。從宋代陳振孫的《書錄解題》中,「外臺祕要部」可以看出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