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張氏醫通》~ 卷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五 (14)

1. 身體痛

體痛為一身盡痛。傷寒霍亂。中暑陰毒。濕痹痛痹。皆有體痛。但看兼證。及問因診脈而別之。治法分見各門。其流連難已者。於此求之。寒而身痛。痛處常冷。或如濕狀。甘草附子湯。內傷勞倦。兼風濕相搏。一身盡痛。補中益氣加羌、防、藁本蒼朮。濕熱相搏。肩背沉重。

疼痛上熱。胸膈不利。遍身上下沉重疼痛。當歸拈痛湯。風濕相搏。一身盡痛。陰濕中汗出。懶語。四肢困倦乏力。走注疼痛。乃下焦伏火不得泄。而躁熱常微汗出。而熱不解。麻黃復煎湯。身體拘急。皆屬虛寒。與寒濕風濕。小續命隨證加減。發寒熱而周身作痛。胸脅痞悶不舒。

肝血虛而鬱火用事也。逍遙散羌活、桂技。小便不利。加山梔、丹皮。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汗出。邪留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為痛。六和湯加羌活。遍身皆痛如勞證者。十全大補去白朮熟地。加羌活、附子。下體痛。宜分利小便。五苓、二妙為主。下體腫痛。脈浮自汗。惡風者。

防己黃耆湯。溫覆微汗之。痛而大便不通者。厚朴七物湯。微利之。丹溪曰。因濕痰濁血流注為痛。若在下焦。道路深遠。非烏、附不能下達。少加引經用之。若以為主治。非徒無益。而反害之也。善治者。必行氣流濕。疏風導滯。滋養新血。升降陰陽。治有先後。須分腫與不腫可也。

肢節腫痛。痛屬火。腫屬濕。蓋為風寒所郁。而發動於經絡之中。濕熱流注於肢節之間而無已也。先宜微汗以散之。故羌活、桂枝為肢節痛之要藥。身體疼痛及重者。濕也。五苓散汗之。如風濕相搏。一身盡痛。加羌、防、升、柴、藁本、蒼朮。風能勝濕故也。痛家不可食厚味與肉。

大能助火。若食肉厚味痛愈盛者。並魚腥麵醬酒醋。皆斷去之。丹溪曰。環跳穴痛不已。防生附骨癰。掘地成坑。以火煅赤。沃以小便。赤體坐其上。以被圍繞下體。便熱蒸腠理開。血氣暢則愈。

〔診〕傷寒六脈俱緊。為太陽表證。身如被杖。脈沉緊。為陰毒。發汗後脈弦遲。身體痛。為氣血不和。一身關節盡痛。而脈沉弦。為中濕。肢體重痛。微腫。汗出惡風。關節不利。不可轉側。而脈緩。為風濕。遍身疼痛。脈弦小。或豁大。為氣血虛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