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四順清涼飲

當歸赤芍甘草大黃(各一錢,如不行、加一錢)

白話文:

當歸一錢、赤芍一錢、甘草一錢、大黃一錢(如果效果不佳,可酌情再加一錢)

水煎服。

逍遙散(見類中。)

2. 明目地黃丸

治內障,隱澀羞明,細小沉陷。

生地(酒洗,一斤),牛膝(二兩),麥冬(六兩),當歸(五兩),枸杞子(三兩)

白話文:

鮮生地黃(洗淨後用酒浸泡一斤),牛膝(兩)兩),麥冬(六兩),當歸(五兩),枸杞子(三兩)

甘菊花八兩熬膏,和煉蜜為丸。每服三錢,開水下。

3. 益氣聰明湯

治氣虛目不明。有人目忽不見,丹溪用參膏治之,服參斤余而復,此氣脫也。予謂血脫者,亦應照此治例,經云:血脫益氣是也。

白話文:

治療氣虛導致視力模糊。有些人突然失明,丹溪使用參膏治療,服用超過一斤的人參後才恢復,這是氣血脫離的現象。我認為血氣脫離,也應該依照這個治療原則,經書上說:血氣脫離要補充氣血。

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五分),白朮(一錢),炙甘草(五分),升麻(三分),柴胡(三分),蔓荊子(五分)當歸白芍(各八分),陳皮(三分)

白話文:

黃耆(3克),人參(1克),白朮(2克),炙甘草(1克),升麻(0.6克),柴胡(0.6克),蔓荊子(1克),當歸(1.6克),白芍(1.6克),陳皮(0.6克)

大棗二枚,水煎服。

4. 天然水

用潔淨開水,以潔淨茶盞,盛之。用潔淨元色絹片,乘熱淋洗。洗後,水混濁,換水再洗,及洗至水清無垢方止,如此數次即愈。水內並不用藥,故曰天然水也。

白話文:

使用乾淨的清水,用乾淨的茶杯盛放。用乾淨的白色絲綢布片,趁熱將清水淋洗上去。淋洗後,水會渾濁,更換清水後再次淋洗,直到淋洗後的水變清澈為止。重複這樣幾次,即可痊癒。水中不使用任何藥物,因此稱為「天然水」。

5. 珍珠散

古歌云:不用刀針割,全憑此藥方。

珍珠(一錢五分),瑪瑙(一錢五分),琥珀(一錢五分),珊瑚(一錢五分,以上四味,俱用豆腐煮過,再研),硼砂(五分),熊膽(用筍殼盛,烘脆,為末,五分),龍腦(四分),麝香(二分五釐),瓜竭(七分五釐),硃砂(細研水飛,七分五釐),黃連末(去須、蘆、研細,五分),明乳香(箬上炙乾,五分),沒藥(箬上炙乾,五分),爐甘石(按法炮製為主,一兩五錢)

白話文:

珍珠(15 克),瑪瑙(15 克),琥珀(15 克),珊瑚(15 克,以上四種材料用豆腐煮過,然後研磨) 硼砂(5 克),熊膽(用筍殼盛裝,烘烤至酥脆,研磨成粉,5 克),龍腦(4 克),麝香(2.5 克),瓜竭(7.5 克) 硃砂(研磨細緻並用水飛提純,7.5 克),黃連粉(去除須和蘆,研磨細緻,5 克),明乳香(用箬葉加熱烘乾,5 克) 沒藥(用箬葉加熱烘乾,5 克),爐甘石(按照特定的方法炮製成粉,150 克)

以上諸藥,各為細末,用上細粉羅篩過,再照分數秤定,合為一處,研萬匝,復以棉紙篩下,瓷罐收貯,聽用。其效如神。

白話文:

以上這些藥材,先要研磨成細粉,再用過濾器過篩,然後按照一定比例秤量,全部混合在一起,磨成極細的粉末,再用棉紙過濾,最後裝入瓷罐保存,需要時取用。其藥效非常神奇。

制爐甘石法,擇上上甘石半斤,用傾銀鋪內大紫土罐一個,入甘石在內,外用紫土泥封口,擇一淨室,於地上安大鐵釘三根,將罐擱穩,四圍用慄炭覆蓋,上下起火,自早至晚為度,研細,粉羅篩下,水飛,仍候藥水制。再用:

白話文:

**古文:**制爐甘石法,擇上上甘石半斤,用傾銀鋪內大紫土罐一個,入甘石在內,外用紫土泥封口,擇一淨室,於地上安大鐵釘三根,將罐擱穩,四圍用慄炭覆蓋,上下起火,自早至晚為度,研細,粉羅篩下,水飛,仍候藥水制。

炮製甘石的方法,選擇上等的甘石半斤,用傾銀錢莊內的大型紫陶罐一個,放甘石在裡面,再用紫陶土封住口。選擇一間乾淨的房間,在地上插三根大鐵釘,將罐子放在上面穩固。用慄炭覆蓋罐子四週,上下同時點火,從早到晚持續加熱。待炭火熄滅後,將甘石取出研磨成細粉,用篩子過濾。用水沖洗粉末,靜置讓藥水沉澱。再按照藥水炮製方法處理。

鵝不食草,黃連,黃柏黃芩當歸,生地,梔子連翹赤芍薄荷大黃細辛白芷羌活獨活甘草,膽草,紅花杏仁,白菊,防風荊芥蔓荊子蕤仁(各一錢),桃葉桑葉枇杷葉槐葉杏葉(各七片)

白話文:

鵝不吃草,以下中藥材各取一錢:

  • 黃連
  • 黃柏
  • 黃芩
  • 當歸
  • 生地
  • 梔子
  • 連翹
  • 赤芍
  • 薄荷
  • 大黃
  • 細辛
  • 白芷
  • 羌活
  • 獨活
  • 甘草
  • 膽草
  • 紅花
  • 杏仁
  • 白菊
  • 防風
  • 荊芥
  • 蔓荊子
  • 蕤仁

以下葉子各取七片:

  • 桃葉
  • 桑葉
  • 枇杷葉
  • 槐葉
  • 杏葉

入水二大碗,煎至一碗,去渣,入金銀箔各七張,再熬至一盅,用煅過爐甘石二兩,入潔淨銅器內,和勻,隔湯煮乾,取起,再入金銀箔各加七張,擇清爽天氣,露一宿,曬一日,迎日月之精華,配藥方有神驗。其甘石認法,形如羊腦,白如雪,松如花,方美。若沉重黑黯,即不堪用,用亦無功,而且有損,慎之。

白話文:

倒入兩大碗水,煎煮到剩下約一碗,過濾掉渣滓,加入金箔和銀箔各七張,繼續煎熬到只剩下一小盅。使用爐中煅燒過的甘石兩錢,放入乾淨的銅器中,與藥液混合均勻,隔水蒸煮至乾燥。取出後,再加入金箔和銀箔各七張,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在戶外放置一夜,曬一天,讓藥物吸收日月精華。如此配製出的藥方纔有神效。辨識甘石的方法:形狀像綿羊腦,顏色白如雪,質地疏鬆潔淨,外觀漂亮。如果甘石顏色沉重、灰暗,就表示不可使用,即使使用也無效果,反而有害,務必小心謹慎。

一方:用爐甘石(制過)二錢,硃砂、硼砂各五分,研細常點,亦效。

6.

經云:足陽明之脈,絡面下於鼻。凡面上浮腫而痛者,風也。書云:面腫為風,足腫為水,宜用升麻葛根湯,加白芷主之。若兼挾水濕,加入五皮飲,為至妙也。然又有黃胖面腫者,濕熱也;有痿黃虛浮者,脾虛也。濕熱,和中丸主之。脾虛,六君子湯主之。若面上生瘡,如水痘,蔓延不止者,黃柏散敷之,即愈。

白話文:

醫書上說:足陽明經脈,連接面部,通到鼻子下面。凡是臉部浮腫疼痛的,都是風邪引起的。書中說:面部浮腫是因為風邪,足部浮腫是因為水濕,應該用升麻葛根湯,加上白芷來治療。如果同時有水濕的問題,再加入五皮飲,是最完美的。然而也有面部黃腫的,這是濕熱引起的;有面部萎黃、浮腫虛軟的,這是脾氣虛弱造成的。濕熱,可以用和中丸來治療。脾虛,可以用六君子湯來治療。如果臉上生瘡,像水痘一樣,而且蔓延不停的,用黃柏散敷上,就能立刻痊癒。

升麻葛根湯(見傷寒陽明經證。)

五皮飲(見水腫。)

和中丸(見鼓脹。)

君子湯(見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