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彭

《醫學心悟》~ 卷三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0)

1. 止嗽散

治諸般咳嗽。

桔梗(炒),荊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二斤),甘草(炒,十二兩),陳皮(水洗去白,一斤)

共為末。每服三錢,開水調下,食後臨臥服,初感風寒,生薑湯調下。

予制此藥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或問:藥極輕微,而取效甚廣,何也?予曰:藥不貴險峻,惟期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蓋肺體屬金,畏火者也,過熱則咳;金性剛燥惡冷者也,過寒亦咳。且肺為嬌臟,攻擊之劑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則邪氣留連而不解。

經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啟門逐之即去矣。醫者不審,妄用清涼酸澀之劑,未免閉門留寇,寇欲出而無門,必至穿逾而走,則咳而見紅。肺有二竅,一在鼻,一在喉。鼻竅貴開而不閉,喉竅宜閉而不開。今鼻竅不通,則喉竅將啟,能無慮乎?本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

宜其投之有效歟?附論於此,以諮明哲。

2. 人參胡桃湯

止嗽定喘。

人參(五分),胡桃肉(三錢,連衣研),生薑(三片)

水煎服。

本方以葳蕤易生薑,名葳蕤胡桃湯,治陰虛症。

又方:用白蜜二斤,胡桃肉二斤,隔湯燉熟,開水點服,不拘時。

五味異功散、六味丸、團魚丸月華丸,(俱見虛勞。)

六君子湯,(見類中。)

3.

經云:諸病喘滿,皆屬於熱。蓋寒則息微而氣緩,熱則息粗而氣急也。由是觀之,喘之屬火無疑矣。然而外感寒邪,以及脾腎虛寒,皆能令喘,未便概以火斷也。假如風寒外客而喘者,散之;直中於寒而喘者,溫之;熱邪傳裡,便閉而喘者,攻之;暑熱傷氣而喘者,清而補之;濕痰壅遏而喘者,消之;燥火入肺而喘者,潤之。此外感之治法也。各詳本門。

若夫七情氣結,鬱火上衝者,疏而達之,加味逍遙散。腎水虛而火上炎者,壯水制之,知柏八味丸。腎經真陽不足而火上泛者,引火歸根,桂附八味丸。若因脾虛不能生肺而喘者,五味異功散桔梗,補土生金。此內傷之治法也。

夫外感之喘,多出於肺,內傷之喘,未有不由於腎者。經云:諸痿喘嘔,皆屬於下。定喘之法,當於腎經責其真水、真火之不足而主之。如或脾氣大虛,則以人參白朮為主。參、術補脾土以生肺金,金旺則能生水,乃隔二、隔三之治也。更有哮症與喘相似,呀呷不已,喘息有音,此表寒束其內熱,致成斯疾,加味甘桔湯主之,止嗽散亦佳。古今治喘哮症,方論甚繁,大意總不出此。

加味逍遙散,(見類中。)

知柏八味丸,(即六味丸加知母黃柏。)

桂附八味丸,(俱見類中)

五味異功散,(見虛證。)

4. 加味甘桔湯

治喘,定哮。

甘草(五分),桔梗川貝母百部白前橘紅茯苓旋覆花(各一錢五分)

水煎服。

止嗽散,(見傷寒咳嗽。)

5. 吐血

暴吐血,以祛瘀為主,而兼之降火;久吐血,以養陰為主,而兼之理脾。古方四生丸十灰散、花蕊散,祛瘀降火之法也;古方六味湯四物湯四君子湯,養陰補脾之法也。

然血症有外感、內傷之不同。假如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吐血者,此風寒也,加味香蘇散散之。務農赤日,行旅長途,口渴自汗而吐血者,此傷暑也,益元散清之。夏令火炎,更乘秋燥,發為乾咳,脈數大而吐血者,此燥火焚金也,三黃解毒湯降之。此外感之治法也。

又如陰虛吐血者,初用四生丸、十灰散以化之,兼用生地、黃湯以清之。吐止,則用地黃丸補之。陽虛大吐,血成升斗者,初用花蕊石散以化之,隨用獨參湯以補之,繼則用四君、八珍等以調之。臟寒吐血,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也,用理中湯以溫之。其或七情氣結,怒動肝火者,則用加味逍遙散以疏達之。傷力吐血者,則用澤蘭湯行之。此內傷之治法也。

夫血以下行為順,上行為逆,暴吐之時,氣血未衰,飲食如常,大便結實,法當導之下行。病勢既久,氣血衰微,飲食漸減,大便不實,法當養陰血兼補脾氣。大凡吐血、咯血,須用四君子之類以收功,蓋陰血生於陽氣,脾氣旺則能生血耳。治者念之。

四生丸,(見虛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