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17)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17)

1. 39.天門冬解

天冬:味甘微辛,性涼,津液濃厚滑潤。其色黃兼白,能入肺以清燥熱,故善利痰寧嗽;入胃以消實熱,故善生津止渴。津濃液滑之性,能通利二便、流通血脈、暢達經絡,雖為滋陰之品,實兼能補益氣分。

白話文:

天冬:味道甘中稍帶辛辣,性味涼,津液濃稠滑潤。它的顏色是黃中帶白,可以進入肺部清熱除燥,因此可以很好地化痰止咳;進入胃部消除實熱,因此可以生津止渴。津液濃稠滑潤的特性,可以通利小便和大便、疏通血脈、調理經絡,雖然是滋陰的藥材,但實際上也能補益氣分。

《神農本草經》謂「天冬主暴風濕偏痹,強骨髓」二語,經後世註解,其理終未透徹。愚嘗嚼服天門冬毫無渣滓,盡化津液,且覺兼有人參氣味,蓋其津濃液滑之中,原含有生生之氣,其氣挾其濃滑之津液以流行於周身,而痹之偏於半身者可除,周身之骨得其濡養而骨髓可健。且入藥者為天冬之根,乃天冬之在內者也。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中提到「天冬主暴風濕偏痹,強骨髓」。後世雖然有註解,但道理還是說得不夠透徹。我曾經親自嚼食天門冬,發現它完全沒有渣滓,全部化成了津液,而且還伴隨著人蔘的氣味。這說明天冬的津液濃稠而滑膩,裡面本來就含有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氣。這種氣息挾帶著濃稠滑膩的津液在全身流動,因此能消除半身不遂的偏痹症狀。此外,全身的骨骼得到滋養,骨髓也能強健起來。另外,用作藥材的天冬是它的根部,也就是天冬身體的內部部分。

其外生之蔓多有逆刺,若無逆刺者,其皮又必澀而戟手。天冬之物原外剛內柔也,而以之作藥則為柔中含剛,是以痹遇其柔中之剛,則不期開而自開,骨得其柔中之剛,不惟健骨且能健髓也。至《名醫別錄》謂其「保定肺氣,益氣力,冷而能補」諸語,實亦有以見及此也。

白話文:

它的外生蔓藤上有很多逆刺,如果沒有逆刺,它的外皮也會很粗糙,會刺手。天冬這種植物外質堅硬,但內部柔軟;用它做藥,則是外柔內剛。因為這樣,筋骨痹阻症遇到它內在的柔和與堅剛,自然就會通暢無阻。骨骼得到它內在的柔和與堅剛,不僅強健骨骼,還能強壯骨髓。至於《名醫別錄》中說的「能保持肺氣平穩,增加體力,性味寒涼但能滋補身體」這些話,實際上也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的。

附錄:

湖北天門縣崔××來函:

向染咳嗽,百藥不效,後每服松脂一錢,涼茶送服,不但咳嗽全愈,精神比前更強。迨讀《衷中參西錄》藥物解,知天冬含有人參性味,外剛內柔,汁漿濃潤,遂改服天冬二錢,日兩次,今已三年,覺神清氣爽,氣力倍增,遠行不倦,皮膚髮潤,面上瘢痕全消。

白話文:

以前得了咳嗽,吃遍各種藥都沒有效果。後來每次服一錢松脂,用涼茶送服,不僅咳嗽痊癒了,精神也比之前更好了。後來讀了《衷中參西錄》的藥物解說,才知道天冬具有類似人參的性質,外表堅硬內在柔軟,汁水濃潤。於是改服天冬,每次兩錢,每天兩次。如今已經服用三年了,感覺精神清爽,氣力倍增,走遠路也不覺得累,皮膚和頭髮都變得滋潤光亮,臉上的痘疤也全部消失了。

2. 40.麥門冬解

麥冬:味甘,性涼,氣微香,津液濃厚,色兼黃白。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即引肺氣清肅下行,統調水道以歸膀胱。蓋因其性涼、液濃、氣香,而升降濡潤之中,兼具開通之力,故有種種諸效也,用者不宜去心

白話文:

麥冬:

味道甘甜,性情偏涼,略帶芳香,津液濃厚,顏色兼有黃色和白色。

功效:

  • 可以進入胃部滋養胃液,促進食慾。
  • 此外還可以進入脾臟,幫助脾臟將精微物質輸布到肺部,達到平喘止咳的效果。
  • 同時還能引導肺氣清晰下行,調節水液代謝,促進排尿。

由於麥冬具有清涼、液濃、氣香的特性,在升降潤澤的過程中同時兼具疏通的作用,因此具有以上種種功效。

使用注意事項: 服用麥冬時不宜去除其內心的胚芽。

3. 41.黃連解

黃連:味大苦,性寒而燥。為苦為火之味,燥為火之性,故善入心以清熱,心中之熱清,則上焦之熱皆清,故善治腦膜生炎、腦部充血、時作眩暈、目疾腫疼、胬肉遮睛(目生雲翳者忌用),及半身以上赤遊丹毒。其色純黃,能入脾胃以除實熱,使之進食(西人以黃連為健胃藥,蓋胃有熱則噁心懶食,西人身體強壯且多肉食,胃有積熱故宜黃連清之),更由胃及腸,治腸澼下利膿血。

白話文:

黃連:

**味道:**極苦

性味: 寒而燥

功效:

黃連屬於苦味,屬火味;燥性,屬火性,所以能深入心臟清熱。心臟的熱氣清除了,上焦的熱氣也能一併清除。因此,黃連擅長治療腦膜炎、腦部充血、時常頭暈、眼睛腫痛、肉瘤遮擋眼睛(有眼睛雲翳者忌用),以及半身以上發紅發丹毒。

黃連顏色純正鮮黃,能進入脾胃清除實熱,讓人有食慾(西方人把黃連當成健胃藥,因為胃有熱就會噁心食慾不振。西方人體格健壯且多食肉,胃部容易積熱,所以宜用黃連清熱)。黃連還能循著胃腸,治療腸道潰瘍和下痢膿血。

為其性涼而燥,故治濕熱鬱於心下作痞滿(仲景小陷胸湯,諸瀉心湯皆用之),女子陰中因濕熱生炎潰爛。

白話文:

由於其性質為涼且燥,所以用於治療濕熱鬱積在心臟下方導致的胸悶腹脹(仲景的小陷胸湯、諸瀉心湯中都使用這種藥材)。對於女性陰道因濕熱而引起的炎症潰爛也有效果。

徐靈胎曰:「苦屬火性宜熱此常理也。黃連至苦而反至寒,則得火之味與水之性,故能除水火相亂之病,水火相亂者濕熱是也。是故熱氣目痛、眥傷、淚出、目不明,乃濕熱在上者;腸澼、腹痛、下利,乃濕熱在中者;婦人陰中腫痛,乃濕熱在下者,悉能除之矣。凡藥能去濕者必增熱,能除熱者必不能去濕,惟黃連能以苦燥濕,以寒除熱,一舉而兩得焉。」

白話文:

徐靈胎說:「苦性藥物屬於火性,適合治療熱證,這是常理。但是黃連極苦,卻反而極寒,因為它同時具備火的味道和水的性質,所以能夠治療水火相亂的疾病,而水火相亂就是濕熱。因此,熱氣攻眼導致眼睛疼痛、眼瞼受傷、流淚、視力不清,是濕熱在上;腹中脹滿、腹痛、腹瀉,是濕熱在中;婦女下體腫痛,是濕熱在下,這些都能用黃連來治療。一般的藥物,祛濕的會助長熱氣,清熱的不能祛濕,只有黃連既能用苦味祛濕,也能用寒性清熱,一舉兩得。」

黃連治目之功不必皆內服也。愚治目睛脹疼者,俾用黃連淬水,乘熱屢用棉花瓤蘸擦眼上,至咽中覺苦乃止,則脹疼立見輕。又治目疾紅腫作疼者,將黃連細末調以芝麻油,頻頻聞於鼻中,亦能立見效驗。

白話文:

黃連治療眼睛疾病的作用,不一定非要口服。我治療眼睛腫痛的人,讓他們用黃連浸泡水,趁熱多次用棉花球蘸取擦拭眼睛,直到咽喉感到苦味為止,那麼腫痛就會立竿見影地減輕。另外治療眼睛疾病紅腫疼痛的,將黃連研磨成細末,用芝麻油調和,頻頻用鼻子聞取,也能立竿見效。

4. 42.黃芩解

黃芩:味苦性涼。中空,最善清肺經氣分之熱,由脾而下通三焦,達於膀胱以利小便。又善入脾胃清熱,由胃而下及於腸,以治腸澼下利膿血。又善入肝膽清熱,治少陽寒熱往來(大小柴胡湯皆用之)。兼能調氣,無論何臟腑,其氣鬱而作熱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軀殼之熱,凡熱之伏藏於經絡散漫於腠理者,皆能消除之。

白話文:

黃芩:味道苦,性質寒涼。

它的根莖中空,最擅長清肺經氣分過熱,能從脾臟向下通達三焦,到達膀胱,促進小便排出。

黃芩還能深入脾胃清熱,從胃向下到達腸道,治療腸道積水、腹瀉、膿血。

它也能進入肝膽清熱,治療少陽經寒熱交替的症狀(大小柴胡湯都使用黃芩)。

黃芩還有調節氣機的作用,無論是哪個臟腑,氣機鬱滯而導致發熱的,黃芩都能疏通。

此外,黃芩還能清清除身體的熱毒,凡是潛伏在經絡或散佈在皮膚表面的熱邪,黃芩都能消除。

治肺病、肝膽病、軀殼病,宜用枯芩(即中空之芩);治腸胃病宜用條芩(即嫩時中不空者亦名子芩)。究之,皆為黃芩,其功用原無甚差池也。

白話文:

治療肺病、肝膽病、皮膚病,宜用中空的黃芩;治療腸胃病宜用不中空的黃芩(也稱子芩)。總的來說,這兩種都是黃芩,功效沒有太大差別。

李瀕湖曰:「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諸藥不效,偶用黃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按:,黃芩治少腹絞痛,《名醫別錄》原明載之,由此見古人審藥之精非後人所能及也。然必因熱氣所迫致少腹絞痛者始可用,非可概以之治腹痛也。又須知太陰腹痛無熱證,必少陽腹痛始有熱證,《名醫別錄》明標之曰「少腹絞痛」,是尤其立言精細處。

白話文:

李瀕湖說:「有人一向好喝酒,生病時下腹絞痛難忍,小便淋漓,各種藥方都不見效。偶然使用黃芩、木通和甘草這三味藥煎服,病痛就止住了。」

按:黃芩用於治療下腹絞痛,早在《名醫別錄》中就有記載。由此可見,古人辨識藥物精準,非後人所能企及。但是,必須是因熱氣所導致的下腹絞痛,纔可以用黃芩治療,不能籠統地用於治療腹痛。另外,要注意的是,太陰腹痛沒有熱證,只有少陽腹痛纔有熱證。《名醫別錄》明確指出「少腹絞痛」,說明古人在用藥時非常精細。

瀕湖又曰:「餘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俱廢,六脈浮洪,遍服柴胡、麥冬、荊瀝諸藥,月餘益劇,皆以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

白話文:

瀕湖又說:「我二十歲那年,因為感冒咳嗽很久,加上犯戒菸酒,於是得了一種骨頭裡面發熱的病,皮膚像著火一樣灼熱,每天咳出許多濃痰,在炎熱的夏天也口乾舌燥,吃不下睡不著,六條脈搏浮而且快。我吃了很多治療感冒的藥,例如柴胡、麥冬、荊瀝,但一個月後病情反而加重,大家都認為我必死無疑。

我父親偶然想起李東垣曾經治療過一個肺熱像著火一樣灼熱,煩躁不安、白天症狀加重的病人,那是因為肺氣分熱所造成的,建議只吃黃芩湯,用來清除肺經氣分的熱氣。」

遂按方用片芩一兩,水二盅煎一盅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藥中肯棨,如鼓應桴,醫中之妙有如此哉。」觀瀕湖二段云云,其善清氣分之熱,可為黃芩獨具之良能矣。

白話文:

按照藥方使用一兩片黃芩,加兩碗水煎成一碗,一次性喝下。第二天,身上的燥熱完全消退,咳嗽和痰液也全部消失。藥物對症下藥,就像鼓槌敲響鼓面一樣靈驗。中醫的妙處就在於此。

從《瀕湖脈學》的第二段中可以看出,黃芩具有獨特且出色的清熱功效。

5. 43.白茅根解

白茅恨:味甘,性涼,中空有節,最善透發臟腑鬱熱,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澀作疼、因熱小便短少、腹脹身腫;又能入肺清熱以寧嗽定喘;為其味甘,且鮮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陰以生津止渴,並治肺胃有熱、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鮮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後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時,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驗,遠勝乾者。

白話文:

白茅根:

**味道:**甘甜 **性質:**涼爽

白茅根中空有節,最擅長清透身體內臟鬱結的熱氣,並將痘疹之毒排出體外。它還能利小便,緩解小便淋澀刺痛、因熱氣引起的小便短少,以及腹脹身腫。

此外,白茅根還能清肺熱,緩解咳嗽和喘息。它味道甘甜,新鮮的根莖嚼起來多汁,因此也能滋陰養胃,生津止渴,治療肺胃熱盛、咳血、吐血、鼻血或小便帶血等症狀。但注意一定要用新鮮的白茅根,效果才會顯著。

在春末秋初採挖的白茅根味道甘甜,到了生長最旺盛的時候,它的味道就不甜了。不過,即使是生長旺盛期的白茅根,藥效也很顯著,遠遠優於曬乾的白茅根。

茅針:即茅芽,初發猶未出土,形如巨針者,其性與茅根同,而稍有破血之力。凡瘡潰膿未破者,將茅針煮服其瘡即破,用一針破一孔,兩針破兩孔。

白話文:

茅針:指茅草的新芽,在剛發芽還沒出土的時候,形狀像大針,性質和茅根相同,但有稍微破血的作用。凡是潰爛化膿但還沒破的瘡,用茅針煮水喝,瘡就會破了,用一根茅針破一個孔,兩根茅針破兩個孔。

【附案】,一人年近五旬,受溫疹之毒傳染,痧疹遍身,表裡壯熱,心中煩躁不安,證實脈虛,六部不起,屢服清解之藥無效,其清解之藥稍重,大便即溏。俾用鮮茅根六兩,煮湯一大碗頓服之,病愈強半,又服一次全愈。

白話文:

備註:有一位近 50 歲的人,感染了溫疹之毒,身上長滿紅疹,內外皆發熱,心中煩躁不安。檢查發現脈象虛弱,六部(指頭、目、口、鼻、耳、身)沒有異常,多次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無效,如果清熱解毒的藥物稍微重一些,就會導致大便溏泄。於是用鮮茅根六兩,煎煮一大碗湯,讓他一次性喝完,病情好了大半,再喝一次就完全康復了。

一西醫得溫病,頭疼壯熱,心中煩躁,自服西藥退熱之品,服後熱見退,旋又反復。其脈似有力,惟在浮分、中分,俾用鮮茅根四兩、滑石一兩,煎三四沸,取湯服之,周身得微汗,一劑而諸病皆愈。

白話文:

一位西醫患上了溫熱病,頭痛發熱,心中煩躁。他自行服用了西藥退熱藥,服藥後體溫有所下降,但很快又反復發作。他的脈搏看上去有力,但分佈在浮脈和中脈之間。醫生用鮮茅根四兩、滑石一兩煎煮三四沸,取湯水給他服用。服用後,他全身微微出汗,一劑藥下去,各種症狀都痊癒了。

一婦人年近四旬,因陰虛發熱,漸覺小便不利,積成水腫,服一切通利小便之藥皆無效。其脈數近六至,重按似有力,問其心中常覺煩躁,知其陰虛作熱,又兼有實熱,以致小便不利而成水腫也。俾用鮮茅根半斤,煎湯兩大碗,以之當茶徐徐溫飲之,使藥力晝夜相繼,連服五日,熱退便利,腫遂盡消。

白話文:

一位接近四十歲的婦女,因為陰虛發熱,逐漸感到小便不順,積水腫脹。她服用了所有利尿藥物都無效。她的脈搏每分鐘近六十次,用重力按壓時有力的感覺。詢問她,她說心中常覺煩躁。我知道她陰虛發熱,同時還兼有實熱,導致小便不利,進而水腫。於是,我讓她使用半斤鮮茅根,煎兩大碗湯,當作茶水慢慢溫熱飲用,讓藥力晝夜持續發揮。連續服用五天後,熱退,小便通暢,腫脹完全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