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29)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29)

1. 2.振頹丸

前證之劇者,可兼服此丸,或單服此丸亦可。並治偏枯、痹木諸證。

人參(二兩),於術(二兩炒),當歸(一兩),馬錢子(一兩,法制),乳香(一兩),沒藥(一兩),全蜈蚣(大者五條,不用炙),穿山甲(一兩,蛤粉炒)

白話文:

人蔘(60克),炒白朮(60克),當歸(30克),馬錢子(30克,經過特殊處理),乳香(30克),沒藥(30克),蜈蚣(5條大型,不用炙烤),穿山甲(30克,蛤粉炒過)

共軋細過羅,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錢,無灰溫酒送下,日再服。

馬錢子,即番本鱉,其毒甚烈,而其毛與皮尤毒。然治之有法,則有毒者,可至無毒。而其開通經絡,透達關節之力,實遠勝於他藥也。今將制馬錢子法,詳載於下。

白話文:

馬錢子,又稱番鱉藤,它的毒性非常強烈,特別是它的毛和皮有毒。但是,如果用正確的方法處理,有毒的馬錢子可以變成無毒。它能疏通經絡,暢達關節,療效遠勝於其他藥物。以下詳細介紹馬錢子的製作方法。

法:將馬錢子先去淨毛,水煮兩三沸即撈出。用刀將外皮皆刮淨,浸熱湯中,旦、暮各換湯一次,浸足三晝夜取出。再用香油煎至純黑色,擘開視其中心微有黃意,火候即到。將馬錢子撈出,用溫水洗數次,將油洗淨。再用沙土,同入鍋內炒之,土有油氣,換土再炒,以油氣盡淨為度。

白話文:

做法:將馬錢子的毛洗淨,用水煮兩、三滾後撈出。用刀將外皮刮乾淨,浸泡在熱水中,早晚各換水一次,浸泡三晝夜後取出。再用香油煎至純黑色,剖開檢查,如果中心稍微帶點黃色,就表示火候剛好。將馬錢子撈出,用溫水洗滌數次,將油洗淨。最後將馬錢子與沙土一起放入鍋中炒,炒到沙土吸滿油氣為止,再換新的沙土繼續炒,直到油氣全部被吸光為止。

馬錢子為健胃妙藥。馬錢子性雖有毒,若制至無毒,服之可使全身瞤動,以治肢體麻痹(此興奮神經之作用);若少少服之,但令胃腑瞤動有力,則胃中之食必速消。此非但憑理想,實有所見而云然也。滄州朱媼,年過六旬,素有癇風證,醫治數十年,先服中藥無效,繼服西藥麻醉腦筋之品,雖見效,然必日日服之始能強制不發。因諸藥性皆鹹寒,久服傷胃,浸至食量減少,身體羸弱。

白話文:

馬錢子是一種很好的健胃藥。雖然馬錢子本身有毒,但如果經過處理,去除毒性後服用,可以使全身抽搐,用來治療四肢麻痹(這是興奮神經的作用);如果少量服用,只讓胃腸有力的抽動,那麼胃裡的食物就會很快消化。這不僅是空想,而是有實際案例作證的。滄州一位姓朱的老婦人,年過60歲,患有癲癇症,治療了幾十年,先服中藥無效,後來服西藥麻醉腦子,雖然有效,但必須每天服用才能控制發作。由於這些藥物大多性寒又鹹,長期服用會傷胃,逐漸導致食量減少,身體虛弱。

後有人授以王勳臣龍馬自來丹方,其方原以馬錢子為主藥,如法制好,服之數日,食量頓增,旬余身體漸壯,癇病雖未即除根,而已大輕減矣。由斯知馬錢子健胃之功效迥異乎他藥也。

白話文:

在後續治療中,有人傳授給王勳臣一個名叫「龍馬自來丹」的藥方。這個藥方的主要成分是馬錢子。如果按照正確的方法製成,服用幾天后,食慾會明顯增加。十多天後,身體會逐漸強壯。雖然癲癇病並沒有立即根除,但已經有了很大的緩解。由此可知,馬錢子健胃的效果與其他藥物截然不同。

特是龍馬自來丹,馬錢子伍以地龍,為治癇風設也。若用以健胃,宜去地龍,加炒白朮細末,其健胃之效益著。爰擬定其方於下:

白話文:

特別是龍馬自來丹,將馬錢子與地龍一起使用,是為了治療癇風而設計的。如果用來健胃,應該去掉地龍,加入炒熟的白朮粉末,它的健胃效果非常明顯。我已經在下方擬定了具體的方劑:

炒白朮(四兩,細末),制好馬錢子(一兩,細末)

二藥調勺,水和為丸一分重(乾透足一分),飯後服五丸,一日再服,旬余自見功效。

2. 3.姜膠膏

治肢體受涼疼痛,或有凝寒阻遏血脈,麻木不仁。

鮮姜自然汁(一斤),明亮水膠(四兩)

上二味同熬成稀膏,攤於布上,貼患處,旬日一換。凡因受寒肢體疼痛,或因受寒肌肉麻木不仁者,貼之皆可治愈。即因受風,而筋骨疼痛,或肌肉麻木者,貼之亦可治愈。惟有熱腫疼者,則斷不可用。

白話文:

將以上兩種藥材熬成稀狀的藥膏,塗抹在布上,貼在患處,每十天更換一次藥膏。凡是因受寒導致的肢體疼痛,或因受寒導致的肌肉麻木無力,貼上藥膏都可以治癒。此外,因受風導致的筋骨疼痛,或肌肉麻木的,貼上藥膏也能治癒。但如果有發熱、腫脹、疼痛的症狀,則嚴禁使用。

蓋此等證心中無病,原宜外治。鮮姜之辛辣開通,熱而能散,故能溫暖肌肉,深透筋骨,以除其凝寒痼冷,而渙然若冰釋也。用水膠者,借其黏滯之力,然後可熬之成膏也。若證因受風而得者,擬用細辛細末摻於膏藥之中,或用他祛風猛悍之藥,摻於其中,其奏效當更捷也。

白話文:

對於這類疾病,體內沒有病,所以應該用外治法。生薑辛辣能疏通,溫熱能散寒,所以能溫暖肌肉,深入筋骨,去除因寒氣凝結造成的痼冷,就像冰塊遇熱消融一樣。用的水膠,主要是利用它的黏性,才能煮成膏狀。如果疾病是由風邪引起的,可以將細辛粉末加入藥膏中,或者加入其他祛風猛烈的藥物,這樣效果會更好。

有人因寢涼炕之上,其右腿外側時常覺涼,且有時疼痛。用多方治之不效。語以此方,貼至二十日全愈。

又有人常在寒水中捕魚,為寒水所傷。自膝下被水浸處皆麻木,抑搔不知疼癢,漸覺行動乏力。語以此方,俾用長條布攤藥膏纏於腿上,其足趺、足底皆貼以此膏,亦數換而愈。

白話文:

此外,也有人經常在寒冷的水中捕魚,結果被寒水所傷。從膝蓋以下被水浸泡的地方都感到麻木,即使抓撓也不會覺得疼癢,逐漸感覺行動無力。告訴他這個方子,讓他用長布條攤開藥膏,纏在腿上,腳背和腳底也都要貼上這個藥膏,逐漸更換藥膏後就能痊癒。

3. 參赭培氣湯

治膈食(「論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宜參看)。

黨參(六錢),天門冬(四錢),生赭石(八錢,軋細),清半夏(三錢),淡蓯蓉(四錢),知母(五錢),當歸身(三錢),柿霜餅(五錢,服藥後含化徐徐咽之)

白話文:

*潞黨參:六錢 *天門冬:四錢 *生赭石:八錢,研磨成細粉 *清半夏:三錢 *淡蓯蓉:四錢 *知母:五錢 *當歸身:三錢 *柿霜餅:五錢(服用藥物後口含,慢慢吞嚥)

人之一身,自飛門以至魄門,一氣主之,亦一氣懸之。故人之中氣充盛,則其賁門(胃之上口)寬展,自能容受水穀,下通幽門(胃之下口)以及小腸、大腸,出為二便,病何由而作?若中氣衰憊,不能撐懸於內,則賁門縮小,以及幽門、小腸、大腸皆為之緊縮。觀膈證之病劇者,大便如羊矢,固因液短,實亦腸細也。

白話文:

人體從口鼻到肛門,是由一股氣維持運作,也藉由這股氣支撐著。因此,當人的中氣充沛時,胃部入口就會寬鬆,能夠容納食物和水,順利通過胃部出口、小腸和大腸,排出體外。哪會有什麼疾病呢?如果中氣衰弱,無法維持內部的支撐,那麼胃部入口就會縮小,連帶胃部出口、小腸和大腸也都會變窄。觀察患有隔膜疾病的重症患者,大便像羊屎一樣,這是因為津液不足,腸子也細小的緣故。

況中氣不旺,胃氣不能息息下降,而沖氣轉因胃氣不降,而乘虛上干,致痰涎亦隨逆氣上並,以壅塞賁門。夫此時賁門已縮如藕孔,又加逆氣痰涎以壅塞其間,又焉能受飲食以下達乎?故治此證者,當以大補中氣為主,方中之人參是也。以降逆安沖為佐,以清痰理氣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

白話文:

由於體質虛弱,胃部運化功能不佳,胃氣無法正常下降,導致元氣虛弱,乘虛向上走動,帶動痰液也隨逆氣向上升,阻塞賁門(食管與胃連接處)。此時賁門已經縮得像藕孔一樣狹小,再加上逆氣和痰液的堵塞,怎麼還能讓食物順利通過呢?因此,治療此症狀,應以補益中氣為主,方中的參就是補氣的藥材。以鎮降逆氣、安撫元氣為輔助,以化痰理氣為引導,方中的赭石、半夏、柿霜就是這些藥材。

又慮人參性熱、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當歸、柿霜、以清熱潤燥、生津生血也。用蓯蓉者,以其能補腎,即能斂沖,沖氣不上衝,則胃氣易於下降。且患此證者,多有便難之虞,蓯蓉與當歸、赭石並用,其潤便通結之功,又甚效也。若服數劑無大效,當系賁門有瘀血,宜加三稜桃仁各二錢。

白話文:

此外,考慮到人參性質溫熱,半夏性質燥熱,所以再加入知母、天冬、當歸、柿霜,以清熱潤燥,生津養血。使用蓯蓉,是因為它能補腎,就能收斂衝氣,衝氣不上衝,胃氣就容易下降。而且患有這種症狀的人,大多有便祕的隱憂,蓯蓉與當歸、赭石一起服用,其潤腸通便的作用也很顯著。如果服用幾劑沒有顯著效果,可能是賁門有瘀血,應加入三稜、桃仁各二錢。

仲景《傷寒論》有旋覆代赭石湯,原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周揚俊、喻嘉言皆謂治膈證甚效。拙擬此方,重用赭石,不用旋覆花者,因旋覆花《神農本草經》原言味鹹,今坊間所鬻旋覆花,苦而不咸,用之似無效驗。惟邑武帝臺為漢武帝築臺望海之處,地多鹹鹵,周圍所產旋覆花,大於坊間鬻者幾一倍。

白話文:

仲景在《傷寒論》中提到了旋覆代赭石湯,原本是用來治療傷寒發汗後,如果吐了或拉肚子後,心窩處感到硬結,有反胃氣、無法消除的情況。周揚俊和喻嘉言都認為這個方子對治療隔滯症很有效果。我參酌這個方子,加重了赭石的用量,而沒有使用旋覆花,原因是《神農本草經》中記載旋覆花味鹹,但現在市面上賣的旋覆花都是苦的而不是鹹的,用起來似乎沒有什麼效果。只有我們縣的武帝臺,是漢武帝修建的行宮用來遠眺大海的地方,那裡的土地很多鹹鹵地,周圍生長的旋覆花比市面上賣的大了將近一倍。

其味鹹而兼辛,以治膈食甚效。

或問:《神農本草經》旋覆花,未言苦亦未言辛。藥坊之苦者,既與《神農本草經》之氣味不合,豈武帝臺之辛者,獨與《神農本草經》之氣味合乎?答曰:古人立言尚簡,多有互文以見義者。《神農本草經》為有文字後第一書,其簡之又簡可知。故讀《神農本草經》之法,其主治未全者,當於氣味中求之;其氣味未全者,即可於主治中求之。旋覆花《神農本草經》載其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

白話文:

有人提出問題:《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旋覆花,既沒說它是苦的,也沒說它是辛的。藥舖裡藥材的苦味,既不符合《神農本草經》的氣味記載,難道只有武帝臺的旋覆花是辛味的,才符合《神農本草經》的氣味記載嗎?

回答:古代人說話寫文章都比較簡潔,常常用互文的形式表達意思。《神農本草經》是文字出現後的第一本書,它的簡潔可想而知。所以讀《神農本草經》的方法是:如果主治記載不全,就從氣味中去推求;如果氣味記載不全,就可以從主治中去推求。旋覆花,《神農本草經》記載它的主治是消散積聚,緩解肋下脹滿,消除驚悸,利水,清除五臟之間的寒熱,補益中氣,理順氣機。

三複《神農本草經》主治之文,則復花當為平肝降氣之要藥,應借辛味,以鎮肝木,其味宜咸而兼辛明矣。至於苦味,性多令人湧吐,是以旋覆花不宜兼此味也。其味不至甚苦,亦可斟酌加入也。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著旋覆花的藥用功效,認為旋覆花應該作為平肝降氣的主要藥物。它的辛味可以鎮靜肝火,鹹味中帶有辛辣,非常合適。至於苦味,性質強烈的苦味容易導致嘔吐,所以旋覆花不適合加入這種味道。不過,如果苦味不強烈,也可以酌情考慮加入。

一叟,年六十餘得膈證,向愚求方。自言猶能細嚼焦脆之物,用湯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順,即嘔吐不能再食,且嘔吐之時,帶出痰涎若干。診其脈關後微弱,關前又似滑實,知其上焦痰涎壅滯也。用此湯加邑武帝臺所產旋覆花二錢,連服四劑而愈。

白話文:

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先生得了胃膈脹塞的毛病,來向我請教治療方法。他說自己還能細嚼燒焦脆硬的食物,再用湯水慢慢送下去,但是一口吞下去不順暢,就會嘔吐,於是就無法再進食,而且嘔吐時還會帶出不少痰液。我診斷他的脈象,關脈後部微弱,關脈前部又感覺滑實,判斷是因為上焦(胸腔以上)痰液壅塞造成的。我用以下藥方為他治療,並加入武夷山產的旋覆花兩錢,連服四劑後痊癒。

一人,年四十六,素耽葉子戲,至廢寢食。初覺有氣上衝咽喉,浸至妨礙飲食,時或嘔吐不能下行。其脈弦長而硬,左右皆然。知系沖氣挾胃氣上衝。治以此湯,加武帝臺旋覆花二錢、生芡實四錢,降其沖逆之氣而收斂之,連服十劑而愈。

白話文:

有一個人,四十六歲,平時沉迷於打麻將,甚至廢寢忘食。一開始,他只覺得有氣往上衝到喉嚨,漸漸地影響了飲食,有時嘔吐後食物無法順利下行。他的脈搏弦長而硬,左右兩手都這樣。知道是胃氣挾著沖氣往上衝。於是用這個藥方治療,再加二錢武帝臺旋覆花、四錢生芡實,以降逆之氣並收斂之,連續服用十劑後痊癒。

族家姑,年五旬有六,初覺飲食有礙,後浸增重,惟進薄粥,其脈弦細無力。蓋生平勤儉持家,自奉甚薄,勞心勞力又甚過。其脈之細也,因飲食菲薄而氣血衰,其脈之弦也,因勞心過度而痰飲盛也。姑上有兩姊,皆以此疾逝世,氣同者其病亦同,惴惴自恐不愈。愚毅然以為可治,投以此湯,加白朮二錢、龍眼肉三錢,連服十餘劑全愈。

白話文:

一位姑姑,年過六十,一開始覺得進食困難,後來逐漸加重,只能喝些稀粥,她的脈象細弱無力。她畢生勤儉持家,對自己很節省,勞心勞力過度。她的脈象細弱,是因為飲食清淡,氣血衰弱所致;脈象弦急,是因為勞心過度,痰液水濕積聚所致。她有兩個姐姐,都因這種疾病去世。因為氣質相同,所以她的病症也相似,她十分擔憂自己無法痊癒。我堅定地認為可以治療,於是給她開了這個藥方,並加了白朮二錢、龍眼肉三錢,連續服用十幾劑後,她的病情完全康復了。

堂侄女,年四十八歲,素羸弱多病。因自理家務,勞心過度,恆徹夜不寐。於癸卯夏日得膈證。時愚遠出,遂延他醫調治,屢次無效。及愚旋里,病勢已劇。其脈略似滑實,重按無力。治以此湯,加龍眼肉五錢,兩劑見輕,又服十餘劑全愈。

白話文:

我堂侄女,今年四十八歲,一向身體虛弱多病。因為要料理家務,操勞過度,經常徹夜失眠。在癸卯年的夏天得了膈氣證。當時我遠在外地,所以請了其他醫師來診治,但是反覆治療都沒有效果。等到我回到家鄉時,病情已經很嚴重。她的脈搏摸起來稍微滑實,但用力按壓時卻無力。我用這個藥方來治療,再加上五錢龍眼肉,服用兩劑後症狀減輕,再服用了十幾劑後完全康復。

奉天北鎮縣蕭叟,年六十七歲,得膈證延醫治不愈。遷延五六月,病浸加劇,飲水亦間有難下之時。來院求為診治。其脈弦長有力,右部尤甚。知其沖氣上衝過甚,迫其胃氣不下降也。詢其大便,乾燥不易下,多日不行,又須以藥通之。投以參赭培氣湯,赭石改用一兩。數劑後,飲食見順,脈亦稍和,覺胃口仍有痰涎杜塞。

白話文:

河北省北鎮縣的蕭姓老人,六十七歲,得了膈證,延請多位醫生治療都沒有效果。拖延了五六個月,病情越來越嚴重,連喝水也有時候難以下嚥。他來到我的診所尋求治療。

診脈時發現他的脈象細而有力,右邊脈搏尤其明顯。我判斷他的沖氣上衝得太厲害,壓迫了胃氣,導致胃氣下不來。詢問他的大便情況,他說大便乾燥,很難排出,好幾天都沒有排便了。我需要用藥物幫助他通便。

我給他開了人參、赭石養氣健脾的湯藥,並將赭石用量改為一兩。服用了幾劑藥後,他的飲食開始順暢,脈象也稍微緩和了。但是,他仍然感覺胃裡有痰液堵塞。

為加清半夏三錢,連服十劑,飲食大順,脈亦復常,大便亦較易。遂減赭石之半,又服數劑,大便一日兩次。遂去赭石、柿霜餅、當歸、知母,加於術三錢,數劑後自言,覺胃中消化力稍弱,此時痰涎已清,又覺胃口似有疙瘩,稍礙飲食之路。遂將於術改用六錢,又加生雞內金(搗細)二錢,佐於術以健運脾胃,即藉以消胃口之障礙,連服十餘劑全愈。

白話文:

加入清半夏三錢,連續服用了十劑,飲食恢復正常,脈象也恢復正常,大便也比較容易了。於是減半赭石的用量,再服用幾劑,大便變成一天兩次。接著去除了赭石、柿霜餅、當歸、知母,加入於術三錢,服用幾劑後患者自述感覺胃部的消化力稍弱,此時痰液已經清除了,但覺得胃口好像有疙瘩,稍稍阻礙了飲食。於是將於術的用量改為六錢,再加入搗碎的生雞內金二錢,配合於術健運脾胃,藉此消除胃口上的障礙,連續服用十幾劑後痊癒了。

友人吳××治姜姓叟,年六十餘,得膈食證。屢次延醫調治,服藥半載,病轉增進。吳××投以參赭培氣湯,為其脈甚弦硬,知其沖氣上衝,又兼血液枯少也,遂加生芡實以收斂沖氣,龍眼肉以滋潤血液,一劑能進飲食,又連服七八劑,飲食遂能如常。

白話文:

我的朋友吳某為姓姜的老翁看病,老翁六十多歲,患有膈食症。老翁多次請醫調治,服藥半年,病情反而加重。吳某為他開了參赭培氣湯,發現他的脈搏很緊硬,知道是沖氣上衝,加上血氣不足,於是加了生芡實來收斂沖氣,龍眼肉來滋養血氣,服了一劑後就能進食了,連續服七八劑,飲食就恢復正常了。

附錄:

奉天義縣馬××來函:

去歲(乙丑)舍侄××患膈食,延醫診治,年餘無效。及病至垂危,諸醫束手無策,有舊戚贈一良方,言系《衷中參西錄》所載之方,名參赭培氣湯,服之立見功效。連服十劑,其病全愈。

白話文:

去年(農曆乙丑年),我的侄子××得了消化不良,請了許多醫生診治,卻超過一年都沒有效果。病情危急,眾醫皆束手無策。這時,一位老親戚贈送了一個良方,說是載於《衷中參西錄》中,名叫參赭培氣湯。服用了這帖藥後,侄子的病情立刻見效。連服十劑後,病情完全康復。

奉天法庫縣萬××來函:

邱××之女,年十五,天癸已至,因受驚而經閉。兩閱月,發現心熱、心跳、膨脹等證,經醫治療未效,更添翻胃吐食、便燥、自汗等證。又經兩月,更醫十數,病益劇。適友人介紹為之診視,脈浮數而濡,尺弱於寸,面色枯槁,肢體消瘦,不能起床;蓋兩月間食入即吐,或俟半日許亦必吐出,不受水穀之養,並灼熱耗陰,無怪其支離若是也。

白話文:

邱××的女兒,十五歲,已經來月經,因為受到驚嚇而閉經。過了兩個月,出現心熱、心跳、身體浮腫等症狀,看過醫生治療無效,反而又多了噁心嘔吐、便祕、自汗等症狀。再過兩個月,又換了十幾個醫生,病情越來越嚴重。後來有人介紹來看診,脈象浮動、脈率快而濡滑,寸脈較尺脈弱,面色枯槁,身體消瘦,無法起牀;因為兩個月以來吃進去的東西都會嘔吐出來,或者等半天左右也會吐出來,無法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加上體內灼熱消耗陰液,所以才會身體虛弱到這種程度。

思之再四,此必因受驚氣亂而血亦亂,遂至遏其生機,且又在童年,血分未充,即不能應月而潮,久之不下行,必上逆,氣機亦即上逆,況沖為血海,隸屬陽明,陽明有升無降,沖血即隨之上逆,瘀而不行,以至作灼作脹。其心跳者,為上衝之氣血所擾也。其出汗吐食者,為上衝之氣血所迫也。

白話文:

仔細思考後,這必定是因為受到驚嚇導致氣血混亂,進而阻礙其生機的正常運作。此外,還處於童年時期,血氣不足,無法順應生理期而來月經。長期不排放,必然會逆流向上,氣機也會跟著逆行。況且任脈為血海,屬於陽明經,而陽明經只有上升,沒有下降,任脈血氣就會跟著逆行,瘀滯不暢,導致灼熱脹痛。心跳是因為逆行的氣血擾亂所致。出汗嘔吐則是由於逆行的氣血壓迫所致。

其津液因汗吐過多而消耗,所以大便乾燥也。勢非降逆、滋陰,鎮心、解瘀之藥並用不可。查參赭鎮氣湯及參赭培氣湯二方,實為治斯證之津梁,爰即二方加減,赭石兩半,當歸、淨萸肉、龍骨牡蠣各五錢,白芍肉蓯蓉、黨參、天冬、生雞內金各三錢,磨取鐵鏽之水煎服。一劑病似覺甚,病家譁然,以為藥不對證,欲另延醫。

白話文:

患者因出汗嘔吐過多而導致津液消耗,所以大便也因此乾燥。必須使用既能降逆鎮靜,又能滋陰補氣,還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參赭鎮氣湯和參赭培氣湯這兩方,是治療此類症狀的良藥,現在將兩方合併使用,並酌情加減。赭石減半,當歸、淨萸肉、龍骨、牡蠣各五錢,白芍、肉蓯蓉、黨參、天冬、生雞內金各三錢,用磨好的鐵鏽水煎服。服用一劑後,患者感覺病情似乎更重,家屬大驚,認為藥物不對症,想另請醫生。

惟介紹人主持甚力,勉又邀生再診,此中喧變生固未之知也。既診脈如故,決無病進之象。後聞有如此情形,生亦莫解。因反復思之,恍悟:此必胃虛已極,兼胃氣上逆過甚,遽投以如此重劑,其胃虛不能運化,氣逆更多衝激,想有一番瞑眩,故病似加重也。於斯將原方減半,煎湯一盅,又分兩次溫服下,並送服柿霜三錢。

白話文:

雖然介紹人強力勸說,勉為其難地再次為病人診脈,但是這個過程中發生了病況加劇的變故,我當時並不知道。再次診脈後,脈象和之前一樣,沒有任何病情加重的徵兆。後來聽說病人的病情惡化,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反覆思考後,我恍然大悟:這肯定是因為病人的胃氣極度虛弱,加上胃氣上逆過於嚴重,突然服用如此重劑的藥物,胃虛無法運化藥力,胃氣上逆更加嚴重,導致出現了一系列頭暈目眩的情況,所以病情看上去加重了。於是我將原來的藥方減半,煎煮成一小碗藥湯,分兩次溫服下,並讓病人服用了三錢柿霜。

其第一次服,仍吐藥一半,二次即不吐,服完此劑後,略進薄粥,亦未吐,病家始歡然相信。又連服三劑,汗與吐均止,心跳膨脹亦大見輕。惟灼熱猶不甚減,遂去淨萸肉、龍骨、牡蠣,加生地、玄參各四錢,服五劑後,灼熱亦愈強半。如此加減服之,一月後遂能起床矣。囑其仍守服原方,至諸病全愈後可停藥勿服,月事至期亦當自至也。

白話文:

第一次服藥時,病人吐了一半。第二次就不吐了。吃完這劑藥後,病人稍微吃了點稀粥,也沒有吐。病人於是才高興地相信了醫師。

接著連續服用三劑藥,出汗和嘔吐都停止了,心跳和腹脹也明顯減輕。不過發熱的症狀還沒有明顯好轉,於是醫師去除了肉蓯蓉、龍骨和牡蠣,增加了生地、玄參各四錢。服用五劑後,發熱的症狀也好了大半。

這樣加減服用,一個月後病人終於能起牀了。醫師囑咐病人繼續服用原來的藥方,直到所有症狀都痊癒後才能停藥。月經也會在適當的時候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