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英

《醫學綱目》~ 卷之三十八·小兒部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十八·小兒部 (6)

1. 虛羸

〔錢〕虛羸,脾胃不和,不能食乳,致肌瘦,亦因大病,或吐瀉後,脾胃尚弱,不能傳化穀氣。有冷者,時時下痢,唇口青白。有熱者身壯熱,肌肉微黃,此冷熱虛羸也。冷者,木香丸主之,夏月不可服,如有證則少服之。熱者胡黃連丸。冬月不可服,如有證則少服之。(虛羸與疳門同治也。木香丸、胡黃連丸方並見疳條。)

〔湯〕小兒疳積,其狀漸黃瘦,拍背如鼓鳴,脊骨如鋸,乃積而生熱成疳也,宜服蘆薈丸露星膏

蘆薈

龍膽草黃連蕪荑(去皮,先炒黃色,次入前二味,一處炒赤色。各一兩),

上為末,另入蘆薈一分,和勻,爛飯丸如黍米大。三歲兒服三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露星膏

黃耆(蜜水炙),胡黃連地骨皮柴胡(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隔宿酒浸,露一宿,次日澄去酒,薄荷湯浸服之。

〔錢〕,橘連丸,治疳瘦,久服消食和氣,長肌肉。

橘皮(一兩),黃連(米泔浸一宿,一兩半),

上為細末。另研入麝香五分,用豬膽七個,分藥入膽內,漿水煮,候臨熟,以針微刺破,以熟為度,煮粟米粥,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加減,無時。(海藏云:黃連苦燥可以瀉脾火,長肌肉。)

二聖丸,治小兒臟腑,或好或瀉,久不愈,羸瘦,宜常服。

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豬膽內,重湯煮熟,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下,量兒加減,頻服無妨。

〔潔〕小兒疳病,肌羸,血氣不足,同大人勞瘵之疾治之。

上以潔古此言論之,不拘冷熱虛羸,皆用四君子、懈惰與前藥相兼服為得也。

〔聖〕又方,治小兒屍疰勞瘦,或時寒熱。方用鱉頭一枚,燒灰杵末,新汲水下五分匕,立可。

〔《明》〕羸瘦不生肌膚:胃腧(灸一壯。)

〔田〕小兒疳瘦。於胸下骨尖上灸三壯,次於脊下端尾翠骨尖上灸三壯。

小兒疳瘦脫肛,體瘦渴飲,形容瘦悴,諸方不瘥者,取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壯。

小兒身羸瘦,賁豚腹腫,四肢懈惰,肩背不舉,章門二穴,各灸七壯。

〔世〕母氣不足,則羸瘦肉極。

2. 鶴節

(即虛羸之異名也)

〔湯〕小兒鶴節,由稟賦不足,血氣不榮,肌肉瘦瘠,則骨節皆露,如鶴之足,皆腎虛不生骨髓之故。治法宜錢氏地黃丸鹿茸、牛膝。

3. 宿食

〔湯〕,消食丸,治宿食不消。又名,消乳丸,。

砂仁陳皮(炒),三稜(炒),神麯(炒),麥芽(炒。各半兩),香附(炒。一兩),

上末,曲糊丸如麻子大。食後白湯送下,大小加減。

七聖丸

三稜,蓬朮,川楝,青皮,陳皮,芫花杏仁

上件等分,先用醋浸芫花一宿,炒漸干,次入蓬、稜同炒赤色。又入陳、楝等再同炒一處,令微焦,取出為末。前藥如各半兩,杏仁亦用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不用,細研,入巴豆二十粒,去油,和勻,醋糊丸如黍米大。一歲兒常服二丸,臨臥溫熱湯送下,使日間所飧之物,一夜而化,永無疳疾,能使黃瘦子頓作化生兒。今之小兒可去巴豆,只入杏仁,名七聖丸是也。

4.

〔潔〕枳朮丸(方見內傷飲食。)飲食不進,四君子加薑、棗煎。枳實理中丸(方見傷寒。)

〔湯〕痞者,塞也,其病腹內氣結,脹滿壯熱是也。當疏利大便,破結散氣,常服進食丸

〔《聖》〕,甘遂散,治小兒痞結,雖服湯藥暫利,而滯實不去,心下堅脹,按之輒啼,內有伏熱。破結。甘遂(煨赤),青皮黃芩大黃(炒。各半兩)

上㕮咀,煎,去渣服,量大小加減,以利則止,用之無不效。

〔湯〕戶部張侍郎小娘子,患此蘊積結聚已經年矣。其候腹滿壯熱,大小便閉,不食,諸醫皆作虛熱潮熱,或作胃寒不食治。然既不食,大小便自然少,又欲作疳熱治。百藥俱試,而無一中,勢已窘迫,招予視之。問曰:合服何藥?答曰:當服甘遂、大黃。張驚駭曰:前諸醫者皆用補劑,此女不進食久矣,不宜利動腸胃。

予答曰:信我者生,逆我者死。張曰:更有無甘遂而次於此藥方者可否?予令即服大承氣湯,二服而愈。次日診之,尚有餘滯積實,其症必過數日而復閉。須服前藥,始可除根。數日後果再閉腹滿痞結,再投此藥,一服而痊。

〔錢〕小兒急欲乳,不能食,由客風熱入兒臍,流入心脾經,即舌厚唇燥,口不能吮乳,當涼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