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怡

《金匱要略心典》~ 卷中 (1)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

1.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師曰。病有奔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

奔豚具如下文。吐膿有咳與嘔之別。其從驚得之旨未詳。驚怖即驚恐。蓋病從驚得。而驚氣即為病氣也。火邪見後驚悸部。及傷寒太陽篇。云太陽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圊血。名為火邪。然未嘗云從驚發也。驚悸篇云。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此亦是因火邪而發驚。非因驚而發火邪也。即後奔豚證治三條。亦不必定從驚恐而得。蓋是證有雜病傷寒之異。從驚恐得者。雜病也。從發汗及燒針被寒者。傷寒也。其吐膿火邪二病。仲景必別有謂。姑闕之以俟知者。或云。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四部病皆以肝為主。奔豚驚怖。

皆肝自病。奔豚因驚而發病。驚怖即驚以為病也。吐膿者。肝移熱於胃。胃受熱而生癰膿也。火邪者。木中有火。因驚而發。發則不特自燔。且及他臟也。亦通。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前云驚發。此兼言恐者。腎傷於恐。而奔豚為腎病也。豚、水畜也。腎、水臟也。腎氣內動。上衝胸喉。如豕之突。故名奔豚。亦有從肝病得者。以腎肝同處下焦。而其氣並善上逆也。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此奔豚氣之發於肝邪者。往來寒熱。肝臟有邪。而氣通於少陽也。肝欲散。以薑、夏、生葛散之。肝苦急。以甘草緩之。芎、歸、芍藥理其血。黃芩李根下其氣。桂、苓為奔豚主藥。而不用者。病不由腎發也。

奔豚湯方

甘草,芎藭,當歸,黃芩,芍藥(各二兩),半夏生薑(各四兩),生葛(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此腎氣乘外寒而動。發為奔豚者。發汗後燒針復汗。陽氣重傷。於是外寒從針孔而入通於腎。腎氣乘外寒而上衝於心。故須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而以桂枝外解寒邪。加桂內泄腎氣也。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

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此發汗後心氣不足。而後腎氣乘之。發為奔豚者。臍下先悸。此其兆也。桂枝能伐腎邪。茯苓能泄水氣。然欲治其水。必益其土。故又以甘草、大棗補其脾氣。甘瀾水者。揚之令輕。使不益腎邪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半斤),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也)

白話文:

老師說,病症中有的像豬衝撞一樣發作,有的吐膿,有的驚恐,有的熱邪,這四種病症都是由驚嚇而引起的。

奔豚

奔豚的具體症狀如下文所述。吐膿分為咳嗽和嘔吐兩種情況。其中由驚嚇而引起的機理並不明確。驚怖即驚恐。蓋病症由驚嚇而起,而驚氣即為病氣。

至於熱邪,後文中在「驚悸」部和「傷寒太陽篇」中都有提到。文中提到,「太陽病,以火燻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經不解,必圊血。名為火邪。」然而並沒有說是由驚嚇引起的。在「驚悸」篇中提到,「火邪者,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這也是因火邪而發驚,而非因驚而發火邪。後面的奔豚證治三條,也不一定是由驚恐而引起的。蓋是證有雜病傷寒之異,從驚恐得者,雜病也;從發汗及燒針被寒者,傷寒也。

至於吐膿和火邪這兩種病症,仲景必定有別的說法。姑且闕而不考,等待知者解答。或者說,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四部病都以肝為主。奔豚和驚怖,

都是肝臟自身病變所致。奔豚因驚嚇而發病,驚怖即驚以為病。吐膿者,肝臟將熱氣傳至胃部,胃部受熱而生癰膿。火邪者,木中有火,因驚嚇而發作。發作則不僅自焚,還會波及其他臟腑。也通。

師曰:奔豚病從少腹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皆從驚恐得之。

前面提到驚發,這裡兼論恐,腎傷於恐,而奔豚為腎病。豚,水畜也;腎,水臟也。腎氣內動,上衝胸喉,如豕之突,故名奔豚。亦有從肝病得者,以腎肝同處下焦,而其氣並善上逆也。

奔豚,氣上衝胸,腹痛,往來寒熱,奔豚湯主之。

此奔豚氣之發於肝邪者,往來寒熱,肝臟有邪,而氣通於少陽也。肝欲散,以薑、夏、生葛散之。肝苦急,以甘草緩之。芎、歸、芍藥理其血。黃芩李根下其氣。桂、苓為奔豚主藥,而不用者,病不由腎發也。

奔豚湯方

甘草,芎藭,當歸,黃芩,芍藥(各二兩),半夏生薑(各四兩),生葛(五兩),甘李根白皮(一升),

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發汗後,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氣從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主之。

此腎氣乘外寒而動,發為奔豚者。發汗後燒針復汗,陽氣重傷,於是外寒從針孔而入通於腎,腎氣乘外寒而上衝於心,故須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而以桂枝外解寒邪,加桂內泄腎氣也。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服一升。

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此發汗後心氣不足,而後腎氣乘之,發為奔豚者。臍下先悸,此其兆也。桂枝能伐腎邪。茯苓能泄水氣。然欲治其水,必益其土。故又以甘草、大棗補其脾氣。甘瀾水者,揚之令輕,使不益腎邪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半斤),甘草(二兩),大棗(十五枚),桂枝(四兩),

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也)

2.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

師曰。夫脈當取太過不及。陽微陰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責其極虛也。今陽虛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陰弦故也。

陽微、陽不足也。陰弦、陰太過也。陽主開。陰主閉。陽虛而陰乾之。即胸痹而痛。痹者閉也。夫上焦為陽之位。而微脈為虛之甚。故曰責其極虛。以虛陽而受陰邪之擊。故為心痛。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

平人、素無疾之人也。無寒熱、無新邪也。而乃短氣不足以息。當是裡氣暴實。或痰、或食、或飲。礙其升降之氣而然。蓋短氣有從素虛宿疾而來者。有從新邪暴遏而得者。二端並否。其為裡實無疑。此審因察病之法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胸中陽也。而反痹。則陽不用矣。陽不用。則氣之上下不相順接。前後不能貫通。而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氣等證見矣。更審其脈。寸口亦陽也。而沉遲。則等於微矣。關上小緊。亦陰弦之意。而反數者。陽氣失位。陰反得而主之。易所謂陰凝於陽。書所謂牝雞之晨也。是當以通胸中之陽為主。

薤白、白酒。辛以開痹。溫以行陽。栝蔞實者。以陽痹之處。必有痰濁阻其間耳。

栝蔞薤白白酒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半升),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胸痹不得臥。是肺氣上而不下也。心痛徹背。是心氣塞而不和也。其痹為尤甚矣。所以然者。有痰飲以為之援也。故於胸痹藥中。加半夏逐痰飲

栝蔞薤白半夏湯方

栝蔞實(一枚搗),薤白(三兩),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人參湯亦主之。

心中痞氣。氣痹而成痞也。脅下逆搶心。氣逆不降。將為中之害也。是宜急通其痞結之氣。否則速復其不振之陽。蓋去邪之實。即以安正。養陽之虛。即以逐陰。是在審其病之久暫。與氣之虛實而決之。

栝蔞薤白桂枝

枳實(四枚),薤白(半升),桂枝(一兩),厚朴(四兩),栝蔞實(一枚搗),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厚朴。取二升。去滓。內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人參湯方

人參,甘草乾薑白朮(各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生薑湯亦主之。

此亦氣閉氣逆之證。視前條為稍緩矣。二方皆下氣散結之劑。而有甘淡苦辛之異。亦在酌其強弱而用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

茯苓(三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服。

橘枳生薑湯方

橘皮(一斤),枳實(三兩),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痹不用。則筋失養而或緩或急。所謂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者是也。故以薏苡仁舒筋脈。附子通陽痹。

薏苡附子散

薏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諸逆。該痰飲、客氣而言。心懸痛。謂如懸物動搖而痛。逆氣使然也。桂枝、枳實、生薑。辛以散逆。苦以泄痞。溫以祛寒也。

桂枝生薑枳實湯

桂枝,生薑(各三兩),枳實(五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心背徹痛。陰寒之氣。遍滿陽位。故前後牽引作痛。沈氏云。邪感心包。氣應外俞。則心痛徹背。邪襲背俞。氣從內走。則背痛徹心。俞臟相通。內外之氣相引。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即經所謂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是也。烏、附、椒、姜。同力協濟。以振陽氣而逐陰邪。取赤石脂者。所以安心氣也。

烏頭赤石脂丸

烏頭(一分炮),蜀椒,乾薑(各一兩),附子(半兩),赤石脂(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附方

九痛丸,治九種心疼。

附子(三兩炮),生狼牙,巴豆(去皮熬研如膏),乾薑,吳茱萸,人參(各一兩),

上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梧子大。酒下。強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惡。腹脹。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並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按、九痛者。一蟲、二注、三風、四悸、五食、六飲、七冷、八熱、九去來痛是也。而並以一藥治之者。豈痛雖有九。其因於積冷結氣所致者多耶。

白話文:

脈當取太過不及

老師說:脈象應取過度和不足的狀態,陽氣微弱,陰氣弦緊,就會導致胸悶疼痛。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極度虛弱所致。現在陽氣虛弱在胸中上部,所以會胸悶,心痛是因為陰氣弦緊所致。

  • 陽微:陽氣不足。
  • 陰弦:陰氣過度。
  • 陽主開:陽氣主開通。
  • 陰主閉:陰氣主閉合。
  • 陽虛而陰乾之:陽氣虛弱而被陰氣閉塞。

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

身體健康的人,沒有寒熱的症狀,如果出現呼吸短促,不足以維持生命,那是實證。

  • 平人:沒有疾病的人。
  • 無寒熱:沒有新的病邪。
  • 裡氣暴實:內部的氣息突然過度充實。

胸痹之病

胸痹的症狀有:喘息、咳嗽吐痰、胸背疼痛、呼吸短促。寸口脈沉而遲,關上脈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可以主治。

  • 胸中陽也:胸中屬陽。
  • 痹不通也:閉塞不通。
  • 脈沉遲:陽氣虛弱的表現。
  • 關上小緊:陰氣過度的表現。
  • 栝蔞薤白白酒湯:辛溫開通胸中,化痰利水。

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

胸痹導致無法平躺,心痛貫穿到背部。栝蔞薤白半夏湯可以主治。

  • 胸痹不得臥:肺氣上逆。
  • 心痛徹背:心氣鬱積。
  • 栝蔞薤白半夏湯:通胸散結,化痰止痛。

胸痹,心中痞氣,氣結在胸,胸滿,脅下逆搶心

心中痞氣,氣息不通,導致胸悶,胸部脹滿,脅部逆流上衝至心。枳實薤白桂枝湯或人參湯可以主治。

  • 心中痞氣:氣息不通造成的胸悶。
  • 脅下逆搶心:氣息上逆,將要衝擊心臟。
  • 枳實薤白桂枝湯:通氣散結。
  • 人參湯:補益陽氣。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胸中氣息阻塞,導致呼吸短促。茯苓杏仁甘草湯或橘枳生薑湯可以主治。

  • 茯苓杏仁甘草湯:理氣寬胸,化痰利水。
  • 橘枳生薑湯:下氣散結,化痰止咳。

胸痹緩急

胸痹導致筋脈緩急不適。薏苡附子散可以主治。

  • 薏苡附子散:舒筋散寒,通陽止痛。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

心中痞悶,各種逆氣上衝,心臟懸空疼痛。桂枝生薑枳實湯可以主治。

  • 桂枝生薑枳實湯:散寒止痛,化痰理氣。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心臟疼痛貫穿到背部,背部疼痛貫穿到心臟。烏頭赤石脂丸可以主治。

  • 烏頭赤石脂丸:溫陽散寒,止痛活血。

附方

九痛丸,治療九種心痛。

  • 九痛丸:驅蟲殺蟲,化痰止痛,補氣回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