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傷寒纘論》~ 卷上 (2)

回本書目錄

卷上 (2)

1. 太陽中篇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多飲暖火汗出愈。

傷風原有汗。以其有汗也。延至日久。不行解肌之法。汗出雖多。徒傷津液表終不解。轉增煩渴。邪入於腑。飲水即吐者。名曰水逆乃熱邪積挾飲上之以故外水格而不入也。服五苓散。後頻溉熱湯得汗則表裡俱解所以一舉兩得之也。膀胱為津液之府。用以通調水道。則火熱自化。而津液得全矣。

發汗後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

水藥不得入口為逆。言水逆也。若更發汗。必吐下不止者。以其原有蓄積痰飲。發汗徒傷胃中清陽之氣。必致中滿。若更與發汗。則水飲土蒸。而為吐逆下滲而為泄利矣。凡發汗藥皆然。不獨桂枝當禁。所以太陽水逆之證。不用表藥。惟五苓散以導水。服後隨溉熱湯以取汗。所謂兩解表裡之法也。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不行解肌。反行發汗。致津液內耗煩燥不眠。求救於水。若水入不解。脈轉單浮則無他變。而邪還於表矣。脈浮本當用桂枝。何以變用五苓耶。蓋熱邪得水雖不全解勢必衰其大半。所以邪既還表其熱亦微。兼以小便不利證成消渴。則腑熱全其故不單解而從兩解也。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湯主之。

脈浮數而煩渴。則津液為熱所耗而內躁里證具矣津液內耗宜用四苓以滋其內而加桂以解其外。則術用蒼。桂用枝。從可推矣。○凡方中用一桂字。不分桂枝肉桂者皆然。非獨此也。

病在陽應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熱被劫不得去。彌更益煩。肉上粟起。意欲飲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與五苓散。

此條舊與小陷胸白散。合為一條。殊不可解。蓋表邪不從表散。反灌以水。劫其邪必致內伏或入少陰之經。或犯太陽之本。故以二湯分主。按文蛤為止渴聖藥。仲景取治。意欲飲水。而反不渴者。其意何居。蓋水與邪氣。滲入少陰之經。以其經脈上循喉嚨。故意欲飲水。緣邪尚在經中。

未入於裡。故反不渴。斯時不用鹹寒。收陰瀉陽使邪留變熱必致大渴引飲也。所以金匱云。渴欲飲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則知文蛤專治內外水飲也。服文蛤不瘥知邪不在少陰之經定犯膀胱之本。當與五苓散無疑。

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熱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此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法當汗出而解反潠之洗之致令客熱內伏不出。雖煩而復畏寒似渴而仍不渴。似乎邪客少陰之經。及與文蛤散不瘥。其邪定匿膀胱故與五苓兩解之法。服後汗出。而腹中反痛者。此又因五苓里藥。引陽邪內陷之故。但陽邪內陷。

曷不用小建中。而反與芍藥。又云如上法何耶。蓋平日陰氣內虛。陽邪內陷之腹痛。當與小建中和之。誤用承氣下藥。致陽邪內陷之腹痛。則宜桂枝加芍藥和之。因五苓利水。而引陽邪內陷之腹痛。仍用五苓加芍藥和之三法總不離乎桂枝芍藥也如上法者言。即入於先前所服之藥內也。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汗出而渴者。用五苓散。以邪氣犯本。必小便不利也。若汗出不渴。而小便雖不利。知邪熱駸駸欲犯膀胱。而猶未全犯本也。故用桂枝中之三。五苓散中之一。少示三表一里之意。為合劑耳。

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裡急也。

小便利者。以飲水過多水與邪爭必心下悸也。小便少者。必苦裡急明是邪熱足以消水。故指為里證已急也。觀上條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治法具矣。

以上風傷衛犯本。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當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結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氣湯

邪熱搏血。結於膀胱。必怫騰。而侮心火。故其人如狂見心雖未狂。有似乎狂。以血為陰類。不似陽邪內結之狂越也。血自下者。邪熱不留。故愈。若小腹急結。則膀胱之血。雖蓄而不行。須先解外乃可攻。其攻法亦自不同。必用桃仁增入承氣。以達血所。仍加桂枝分解外邪。即如五苓大柴胡兩解表裡同義。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鞭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裡故也。抵當湯主之。

此條之證。較前條更重。且六七日表證仍在。曷為不先解其外耶。又曷為攻裡藥中。不兼加桂枝耶。以脈微而沉。反不結胸。知邪不在上焦而在下焦也。若小腸鞭滿。小便自利。則其人之發狂者。為血蓄下焦無疑。故下其血自愈。蓋邪結於胸。則用陷胸以滌餘邪。結小腹。則用抵當湯以逐血。設非此法。則小腹所結之血。既不附氣而行。更有何藥可破其堅壘哉。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鞭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

血證為重證。抵當為重藥。恐人當用而不敢用。故重申其義。言身黃脈沉結。少腹滿三者。本為蓄血之證。然只見此。尚與發黃相鄰。必其人如狂。小便自利為血證無疑。設小便不利。乃熱結膀胱無形之氣。病為發黃之候也。其小便自利。則膀胱之氣化行。然後少腹結滿者。允為有形之蓄血也。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之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

變湯為丸者。恐滌盪之不盡也。煮而連滓服之。與大陷胸丸同意。

以上傷寒營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