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囿

《程杏軒醫案》~ 初集 (4)

回本書目錄

初集 (4)

1. 又三郎麻閉急證

肖翁三郎心成兄,幼時出麻,冒風隱閉,喘促煩躁,鼻扇目闔,肌膚枯澀,不啼不食,投藥莫應。翁商於予,見其勢已瀕危,謂曰:此麻閉急證,藥非精銳,蔑能挽救。方疏麻杏石甘湯與之。一服,膚潤麻漸發出,再服,周身麻出如痱,神爽躁安,目開喘定,繼用瀉白散,清肺解毒,復用養陰退陽之劑而愈。予治麻閉危候,每用此方獲驗。

白話文:

肖翁的第三個兒子心成,小時候出疹子時,吹了風受涼導致疹子沉匿不出,出現氣喘急促、煩躁不安、鼻孔煽動、眼睛緊閉、皮膚乾燥、不哭不鬧、不肯進食的症狀。服藥後病情沒有好轉。肖翁與我商量,我看到他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便說:這是出疹子受阻的緊急情況,如果不使用強效藥物,恐怕無法挽救。我給他開了疏解麻疹、清熱解毒的麻杏石甘湯。服用一劑後,皮膚變得濕潤,麻疹逐漸發出。再服一劑後,全身長滿了像痱子一樣的麻疹,精神爽朗,煩躁安撫下來,眼睛睜開,氣喘平息。接著再使用瀉白散清肺解毒,再用滋陰清熱的藥物,終於治癒了。我在治療出疹子受阻的危急情況時,經常使用這個方劑,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蓋麻出於肺,閉則火毒內攻,多致喘悶而殆,此方麻黃髮肺邪,杏仁下肺氣,甘草緩肺急,石膏清肺熱,藥簡功專,所以效速。可見仲景方不獨專治傷寒,並能通治雜病也。

白話文:

咳嗽是因為肺部出現問題,如果閉塞不通,就會導致體內火毒攻心,容易導致呼吸急促,甚至危及生命。這個方劑中的麻黃能發散肺部的邪氣,杏仁能下行肺氣,甘草能緩解肺部急症,石膏能清涼肺部的熱氣。藥物雖然不多,但效果很專一,因此療效很快。由此可見,仲景的方劑不僅能專門治療傷寒,還能廣泛治療各種疾病。

2. 吳芳崖兄幼孫胎瘧

芳兄乃孫,甫生兩月,即患胎瘧。幼科僉用疏導和解不愈,面色黃滯,口鼻手足俱冷,予疏六君子湯,加炮姜。芳兄曰:襁褓即可服參耶?予曰:小兒如初生萌芽,不慣風日,攻伐宜少,補益宜多,況瘧久脾傷,溫補脾元,重扶生氣,不易法也。服藥色澤肢溫,瘧止無恙。

白話文:

我的朋友芳兄的孫子,剛出生兩個月就得了胎瘧。兒科醫生都用疏導和解的方法治療,但沒有好轉,孩子的面色發黃發黑,口鼻手足都發冷。我給他開了六君子湯,並加上了炮姜。芳兄問:「這麼小的嬰兒就可以服用人參嗎?」我說:「小兒就像剛長出的幼苗,不適應風霜雨雪,治療時應少攻伐,多補益。況且他患瘧疾已經很長時間了,脾氣受損,溫補脾胃之元氣,重新恢復旺盛的生命力,不能改變這個治療方法。」服藥後,他的面色好轉,手腳溫暖,瘧疾也痊癒了。

3. 方理豐翁中寒脫陽殆證救蘇

理翁年逾五旬,耽於酒色,時值寒夜,鄰家邀飲,起身小解,昏眩仆地。促予往視,面白肢厥,口鼻氣冷,神昏遺溺,脈細如絲。予曰:陽脫矣。奈何?渠子弟泣求拯治,倉卒市藥不及,令先取艾火,炙氣海關元數壯,並煎薑湯灌之。少頃,呻吟出聲,方訂參附湯,因其力難辦參,姑用黨參二兩,附子一兩,濃煎服訖,四肢漸溫,目開能言。

白話文:

,設彬字樑)功

舁歸,詰朝脈色略回,惟嘔惡畏寒,不思飲食,將前方分兩減半,參合理中湯方法,與服二日,轉用右歸飲,溫補腎元,月餘方能起簀。

白話文:

把病人擡回家裡,第二天早上看脈象有了好轉,但仍然有嘔吐、噁心、畏寒,沒有食慾,將開的藥減為一半,參考了「理中湯」的配方,服用了兩天。接著改用「右歸飲」,溫補腎氣,一個多月後才康復能下牀行走。

4. 方晉偕翁乃媳咳嗽成癆預決不治

晉翁乃媳,秋間咳嗽,不以為意。交冬漸甚,午後寒熱。醫云外感,服藥不效,遂致形倦肌瘦,食少便溏。予視其行動氣促,診脈弦勁無胃,詢其經期,三月未至,私謂晉翁曰:此殆證也,危期速矣。翁驚曰:是病不過咳嗽寒熱,何以至此?予曰:經云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傳為風消息賁者,死不治。矧脈弦勁無胃,乃真臟也。

白話文:

晉翁的媳婦在秋天時咳嗽,不以為意。到了冬天,病情逐漸加重,下午會出現寒熱的症狀。醫生說她是外感風寒,開藥治療但沒有效果,結果導致身體疲倦、肌肉消瘦、食慾不振、大便溏瀉。我觀察她行動時會氣促,診脈發現脈搏弦勁無力,詢問她的經期,已經三個月沒有來了。我私下對晉翁說:這是危急的症狀,生命垂危。晉翁驚訝地說:這病不就是咳嗽寒熱嗎?怎麼會危及性命?我說:醫書上說,二陽之病會影響心脾,出現隱痛的症狀,女子沒有月經,表示風邪已經傳入賁脈,這種病症是無法治癒的。更何況她的脈搏弦勁無力,表示真正的臟腑出現問題了。

經又云: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脈證如此,何以得生。辭不舉方,逾旬而歿。

5. 潘氏室女經閉成癆不治之證

潘氏室女,年十五歲,初患腹痛,馴至咳嗽寒熱,形瘦食少,診脈細數,詢經事愆期三月。予曰:瘵證也。辭不治。未百日而歿。歷見婦人咳嗽寒熱,脈數經閉者,多不可治,若室女更無一生。任用補虛清熱,解鬱調經諸法,總無靈效。求諸古訓,鮮有良法。惟《金匱》載有大黃䗪蟲丸,及百勞丸二方,喻氏闡發其義,竊思此證當其初起,血痹不行,癆瘵將成未成之際,即以此藥投之,祛舊生新,或能圖功,亦未可料。倘遷延時日,元氣已衰,則無及矣。

白話文:

一位姓潘的年輕女子,年滿 12 歲,最初出現腹痛,接下來逐漸轉為咳嗽發熱,身體消瘦、食量減少,診脈時發現脈搏細數,經詢問得知她的月經已遲了三個月。我說:這是肺癆。她拒絕治療。不到 100 天,她就過世了。歷來我所見過的婦女,出現咳嗽、發熱、脈數、月經不調的症狀,大多難以治癒,如果是未婚女子則更無希望。我試過使用補虛、清熱、解鬱、調經等各種方法,但都沒有效果。尋遍古籍,鮮少找到好的方法。只有《金匱要略》中記載的「樗黃散丸」和「百勞丸」這兩種方劑,喻氏對此方劑的闡釋是,這個病症在最初發作時,氣血運行不暢,肺癆正在形成但尚未完全形成的階段,立即使用這個方劑治療,清除舊病,生發新氣,或許能收到奇效,也說不定。如果拖延時日,元氣已經衰弱,那就沒用了。

識此質諸明哲。

6. 方燦侶翁腹痛蓄瘀脫血治愈並商善後法

燦翁年近七旬,向患腹痛,一夕忽吐下紫瘀血塊數碗,頭暈自汗,目闔神疲,診脈芤虛,謂其子曰:此血脫證也。書云:久痛多蓄瘀。蓋腹痛數年,瘀蓄已久,一旦傾囊而出,夫氣為血之帥,高年氣虛,切慮暈脫。古人治血脫,每用獨參湯以益其氣,但目下參價甚昂,恐難措辦,乃訂大劑黑歸脾湯,資其化源,固其統攝,未幾獲痊,次年病復。雖不若前之劇,亦覺困倦莫支,仍守前法治愈。

白話文:

燦翁接近七十歲了,以前患有腹痛,在某個晚上突然吐出幾碗紫黑色瘀塊狀的血,頭暈盜汗,眼睛睜不開,精神萎靡。我診脈後發現脈搏虛弱,告訴他兒子:這是血脫的徵兆。古醫書上說:長期疼痛會積蓄很多瘀血。燦翁腹痛多年,瘀血積蓄了很長時間,現在一下子全部吐出來,而氣是主導血液的,老年人氣虛,最擔心的是暈厥脫力。古人治療血脫,經常使用獨參湯來補氣,但是現在參茸價格昂貴,恐怕不容易辦到。於是我開了大劑量黑歸脾湯,幫助他化瘀生血,固攝脾陽,不久就痊癒了。到了第二年,他的病又復發了。雖然沒有前一次嚴重,但也感到疲倦不堪,我仍按照前次的方法治好了他。

其子憂甚,恐其再發,商圖善後之策。予思血蓄之故,必有窠囊,如水之盈科而進,按胃為生血之源,脾為統血之臟,苟脾健胃強,則氣血周流,何蓄之有?經以六經為川,腸胃為海,譬諸洪水氾濫,究緣江河失疏,為訂二方,早用歸脾丸,晚用參苓白朮散,每方俱加丹參乾漆二味,冀其去瘀生新。服藥經年,其病遂絕。

白話文:

他兒子很憂心,害怕病情再次發作,於是商量後續的治療方法。我認為血蓄於體內,必定有藏血的地方,就像水流滿了堤岸一樣不斷湧入。按胃經是生血的源頭,脾臟是統攝血液的臟器。假如脾臟健康,胃部強健,那麼氣血就會流暢,哪裡還會蓄積呢?經絡就像河流,腸胃就像大海。就像洪水氾濫,究其原因是因為江河治理不當。我制定了兩個方劑:早服用歸脾丸,晚服用參苓白朮散。每個方劑都加上丹參和乾漆這兩味藥,希望它能消除瘀血,生長新血。服藥一年,他的病就痊癒了。

7. 農人某攻痞動血昏暈急證

農人某,久患痞積,腹如抱甕。偶遇方士,教以外用炙法,內服末藥,即可刈根。某信之,數日後,忽覺心嘈如飢,吐下紫瘀,成碗成盆,頭暈不能起坐,無力延醫。舁至鎮中戚家,招予往視。病者倦臥榻上,閉目呻吟,方欲診脈,又血湧出,狀如豚肝,遍地皆汙,昏暈手戰咬牙。

白話文:

有一個農夫長期患有痞積,肚子像抱著一個瓦甕一樣大。他偶遇一位方士,方士教他使用外敷灸法的治療方法,並口服末藥,這樣就能徹底根治。農夫相信了,幾天後,他突然感到心慌如飢,吐出黑紫色的瘀血,一碗一盆地吐,頭暈目眩,無法起身坐著,也沒有力氣找醫生。他被抬到鎮上戚家,請我去看病。病人疲憊地躺在牀上,閉著眼睛呻吟,我正要診脈,他又吐出一口鮮血,像豬肝一樣,弄髒了滿地,他昏昏沉沉,手腳發抖,咬著牙齒。

戚家恐其脫去,急欲扛回。予按脈雖虛細,尚未散亂,戒勿驚擾,姑俟之。少頃暈定,令先灌米飲以安其胃,續灌黨參湯以益其氣,再與八珍湯一劑,囑盡今晚服盡,明日再商。詰朝人來請云:昨服藥血幸止,惟心慌氣墜,睡臥不安。思血脫之後,心脾必虧,乃易歸脾湯,加黑姜,令其扛歸,多服自效。

白話文:

戚家擔心病人脫水昏厥,急忙想把他擡回去。我診脈後發現脈象雖然虛弱細微,但還沒有散亂,告誡他們不要驚擾病人,暫時等候。片刻後,昏眩平息,我讓病人先喝米湯安定胃氣,再繼續灌黨參湯補氣。然後,我開了一劑八珍湯,囑咐在當晚服完,第二天再根據情況調整。第二天,戚家派人來請安,說昨天服藥後,出血已經停止,但病人仍然心慌氣短,無法安睡。考慮到病人失血後,心脾肯定虧損,我便改開了歸脾湯,加了黑薑,讓他們帶病人回家,多服幾天就能見效。

後果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