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囿

《程杏軒醫案》~ 初集 (8)

回本書目錄

初集 (8)

1. 許嫗傷寒疑難證治

許嫗冬月病傷寒,寒熱頭痛,醫投疏表和解不應,漸致昏譫口渴,更進芩連清之亦不應。便秘經旬,用大黃亦不下。予初望其面赤煩躁,意屬陽證,及切脈細澀,又疑陽證陰脈,思維未決,因問其汗自病起,至今未出,捫之膚熇而枯,予曰是矣。且不立方,姑先與藥一劑,有驗再商。

白話文:

許老太太在冬天患上了傷寒,出現寒熱交替、頭痛的症狀。醫生使用了發散表邪和解熱的藥方,但沒有效果,病情逐漸惡化,出現了昏迷、胡言亂語、口渴等症狀。後來又使用了清熱解毒的黃芩連翹湯,仍然無效。排便不通已十天,用了大黃也不見好轉。

我初見她時,觀察到她的面色發紅,煩躁不安,以為是陽性證候。但切脈後發現脈象細澀,又懷疑是陽證陰脈。我陷入沉思,無法確定診斷。於是詢問她自發病以來是否出過汗,得知她至今未出汗,而且皮膚摸上去熱而乾燥。我心裏有數了。

暫時不開方子,先給她開一劑藥,待觀察效果後再作決定。

幸彼農家不諳藥性,與藥即服。次日往視,面紅稍退,煩躁略平,膚腠微潤。予曰生矣。疏方付之,乃大青龍湯也。又服一劑,更見起色,轉為調理而安。渠族人佩之兄與予善,亦知醫理。問曰:君治此病,殆有神助,不然如斯重候,何藥之奇效之速也。予曰仲聖云,太陽病不罷,面色緣緣正赤者,此陽氣怫鬱在表,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但坐以汗出不徹,更發汗則愈。何以知之?脈澀故也。

白話文:

幸好那個農家人不懂藥性,吃了藥後就說服了。第二天我去探望,他的臉色紅潤稍退,煩躁症狀略有好轉,皮膚表面略有光澤。我告訴他,他會活下來。開了個藥方交給他,就是大青龍湯。他又服了一劑,病情好轉明顯,開始調理後就康復了。他的堂兄與我交好,也懂醫理。他問我:「你治療這個病,大概是得到了神靈的幫助吧?不然這種重症,什麼藥能這麼快就產生奇效呢?」我回答說:仲景說,太陽病沒有緩解,面色紅潤發亮的人,是陽氣鬱積在體表,病人煩躁不安,不知道疼痛的地方,但坐在那裡汗出不暢,繼續發汗就能治癒。怎麼知道呢?因為脈搏澀。

子能參悟此篇,自知此病之治法矣。

2. 吳某時瘧變證

吳某嘗富後貧,體虛多郁,病患時瘧,堅不服藥,已半月矣。一夕忽發熱不退,胸悶乾嘔,醫投小柴胡湯不應,熱盛汗多,神昏體倦,脈細無力,囈語音低。急延予診。按仲師云:譫語有虛有實,實則譫語,虛則鄭聲。《素問》云: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用補元煎合生脈散,兩服霍然。

白話文:

3. 族叔曉堂失志狂妄

族叔曉堂,向在吳地貿易,情志不舒,抑鬱成病,神迷譫妄,諸醫無效。同人慮有不測,送回里中,診脈弦急搏指,知其因郁生火,因火生痰,痰火擾其神明,蒙其心竅,是以語言不正,舉動異常,與陽明胃實狂亂之候不同,故前醫用下藥不應。病久正氣固虛,補之又恐助其痰火。

白話文:

我的表叔曉堂,一直在吳地經商,情緒不暢,鬱悶成疾,神思恍惚胡言亂語,找了很多醫生都無法治癒。家人擔心事態嚴重,把他送回了老家。我診斷他脈象弦急有力,知道他是因為鬱結生火,火熱又生痰液,痰火擾亂他的神智,矇蔽了他的心竅,所以說話顛三倒四,舉止異常,和陽明胃實引起的狂亂不同,因此之前的醫生用瀉藥治療沒有效果。由於病情拖延已久,正氣已經虛弱,進補又擔心會助長他的痰火。

爰仿服蠻煎加梨尖鐵琥珀辰砂為引。初服譫妄稍定,再劑寢食漸安,共服十二劑,神清語正,舉止如常。蓋此方能清心肝之熱,而通神明,故效速如此。

白話文:

一開始仿服用的藥方是煎劑,加入梨、尖鐵、鐵鏽、硃砂作為引子。患者服用後,最初出現神志不清和胡言亂語的症狀,但很快會得到改善。再服用兩次,患者就能進食,神志也恢復正常。總共服用十二帖藥之後,患者的神清氣爽,言語清晰,舉止如同常人。這方藥能夠清心除肝火,通達精神,所以效果迅速顯著。

4. 族人聯升休息痢證治奇驗

族人聯升,患休息痢,淹纏兩載,藥如清火固澀,補中升提,遍嘗無效。偶遇諸塗,望其色萎氣怯,知為脫血之候。謂曰:爾病已深,不治將殆。渠告其故,予曰:吾寓有藥,能愈爾病。盍往取之。比隨至寓付藥,再服即愈。渠以兩年之疾,百治不瘳,此藥效速如此,稱為神丹

白話文:

我的族人聯升患有痢疾,已經拖延了兩年,服用過清熱止瀉、補中益氣等各種藥物,但都沒有效果。偶然遇到他,我發現他的氣色萎靡,精神不振,知道他已經失血過多了。我告訴他:「你的病已經很嚴重了,如果不治療會很危險。」他把病情告訴了我,我說:「我的住處有一種藥,可以治好你的病。」建議他跟我去取。他跟著我到住處,我給了他藥。他服藥後,很快就好了。他沒想到兩年來都沒有治好的病,竟然被這種藥這麼快治好了,稱讚它為神藥。

方用鴉膽子一味,去殼取仁,外包桂圓肉捻丸,每早米湯送下三十粒,旋以食壓之。此方初得之人,傳專治休息痢,並治腸風便血,少則一二服,多則三四服,無不應驗。其物不載本草,無從稽考,其味極苦,似屬性寒,後閱幼幼集成書云:痢久邪附大腸屈曲之處,藥力所不能到,用此奇效。思治虛怯沉疴,參耆歸地有用數斤愈者,治傷寒熱病,姜附硝黃有用數兩愈者。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只用鴉膽子一種藥材,去掉殼後取出種子,外面包上桂圓肉搓成丸子。每天早上用米湯送服 30 粒,然後馬上進食。得到這個方子之初,人們傳說它專門治療久痢,也能治療腸風便血,用藥量少則一、兩次,多則三、四次,無不有效。這味藥材沒有記載在《本草綱目》中,所以無法考證。它的味道極其苦澀,似乎屬於寒性。後來我看到《幼幼集成》這本書中說:久痢時邪氣依附在大腸彎曲處,藥力達不到,用這個藥有奇效。我想,治療虛弱的慢性病時,用參、耆、歸、地等藥材可以幾斤幾斤地服用,治療傷寒熱病時,姜、附、硝、黃等藥材也可以幾兩幾兩地服用。

何此物每用不過二三分,治積年之病,其效如神,物理真不可測。先哲云:千方易得,一效難求。信矣。

5. 堂妹感冒暑風證治

堂妹適鄰村許姓,夏日浴罷,忽頭暈仆地,家人扶起,旋即發熱,夜間熱盛。煩渴嘔吐,譫妄不安,手指掣動,醫藥無效。予診脈息弦數,視舌尖絳苔黃,謂其翁曰:病由暑風相搏,邪熱燔熾,亟宜清解,以杜痙厥之患。方用川連、香薷甘草半夏茯苓、鉤藤、防風青蒿羚羊角荷葉、扁莢葉。

白話文:

堂妹居住在鄰村的許家,夏季洗完澡後,突然頭暈倒地。家人把她扶起來,立即發燒,到了晚上,體溫更高了。她煩躁口渴、嘔吐,精神錯亂、坐立不安,手指抽搐。各種藥物治療無效。我診脈後發現,脈搏緊促有力,舌尖紅絳、舌苔黃。我對她的公公說:這個病是暑氣和風邪一起造成的,邪熱非常嚴重,應立即清熱解毒,以防止抽搐和昏厥。於是,我開了以下藥方:川連、香薷、甘草、半夏、茯苓、鉤藤、防風、青蒿、羚羊角、荷葉、扁莢葉。

服藥兩劑,熱緩神清,嘔渴亦止。方內除川連、香薷、鉤藤、防風、半夏,加沙參麥冬石斛稻露,又服兩日,證減七八,再除青蒿、羚羊角、荷葉、扁莢葉,加玉竹、生扁豆、女貞子當歸白芍,調養而愈。

白話文:

服用了兩次藥劑後,發熱的症狀緩解,精神清明,嘔吐和口渴也停止了。藥方中除了川連、香薷、鉤藤、防風、半夏,又額外添加了沙參、麥冬、石斛、稻露。再次服用兩天後,病情減輕了七八成,於是又去除了青蒿、羚羊角、荷葉、扁莢葉,加入玉竹、生扁豆、女貞子、當歸、白芍,繼續調理,最後痊癒。

6. 家炳然兄女肝鬱氣厥實有羸狀

炳兄女在室,年已及笄,性躁多郁,初春曾患吐血,夏間陡然發厥,厥回嘔吐不止,汗冷肢麻,言微氣短,胸膈脹悶,脈息細澀,狀似虛象。醫投補劑益劇。予診之曰:此郁病也。經云: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又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乃為大厥。議與越鞠丸鬱金枳殼茯苓陳皮半夏

白話文:

炳兄的女兒待字閨中,年已及笄,性情急躁,多鬱鬱寡歡。初春時曾患吐血,到了夏季突然昏厥,昏厥後嘔吐不止,同時手腳發冷發麻,說話聲音微弱氣短,胸口和橫膈膜脹痛悶塞,脈象細弱澀滯,看上去像虛證。醫生開了補益的藥方,但病情反而加重。我診斷說:這是鬱結之病。醫經上說:大怒會導致身體氣血不通,血液滯留在上部,使人發生輕微昏厥。又說:血液和氣一起衝上頭部,就會造成嚴重昏厥。我建議使用越鞠丸,並加入鬱金、枳殼、茯苓、陳皮、半夏等藥材。

兄曰:女病臥床數日,粒米不入,脈細言微,恐其虛脫。奈何?予曰:依吾用藥則生,否則難救。蓋此脈乃鬱而不流,非真細弱,欲言而訥,乃氣機阻閉故也。觀其以手頻捶胸臆,全屬中焦鬱而不舒。且叫喊聲徹戶外,豈脫證所有耶。請速備藥,吾守此,勿遲疑也。取藥煎服。

白話文:

哥哥說:妹妹病倒在牀上好幾天了,一點東西都沒吃,脈象細小且聲音微弱,擔心她會虛脫。怎麼辦?我說:按照我的藥方用藥,那麼她會好轉,否則就難救了。因為她的脈象是鬱結不通暢,並不是真的細弱;想說話卻說不出來,是因為氣機受阻造成的。看她用手經常捶胸部,完全是因為中焦氣鬱不舒暢。而且她的叫喊聲傳到戶外,難道是虛脫的徵兆嗎?請趕緊準備藥材,我在這裡照看她,不要猶豫。取藥煎服。

少頃,膈間漉漉有聲,噯氣數口,胸次略寬,再服嘔止,寢食俱安。轉用八味逍遙散,除白朮香附、鬱金、陳皮,病愈血證亦泯。

白話文:

沒多久,橫膈處傳來咕嚕咕嚕的聲音,連續打了幾個嗝,胸中覺得比較輕鬆。再次服下嘔吐的藥物,睡眠和飲食都恢復正常。轉而使用八味逍遙散,把白朮換成香附、鬱金、陳皮,病情好轉,血證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