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聿青

《張聿青醫案》~ 卷十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十六 (4)

1. 梅毒

梁(左),濕熱流入筋骨,遍身作痛。脈象弦緊。宜祛風理濕。

白蘚皮(三錢),皂莢子(二錢),生薏仁(四錢),左秦艽(一錢五分),土茯苓(一兩),生甘草(五分),白殭蠶(三錢),防風(一錢),綠豆衣(五錢),銀花(五錢二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白蘚皮(3錢)

皁莢子(2錢) 生薏仁(4錢) 左秦艽(1錢5分) 土茯苓(1兩) 生甘草(5分) 白殭蠶(3錢) 防風(1錢) 綠豆衣(5錢) 銀花(5錢,用於煎煮藥湯代水)

二診,脈弦緊稍柔。肩胛腿膝酸楚,步履疲軟。濕熱未楚,肝腎已虛。再從厥少二陰主治。

淡蓯蓉,潼沙苑,淮牛膝,金毛脊,甘杞子,雲茯苓,川萆薢虎潛丸

白話文:

  • 淡蓯蓉:一種補腎的草藥
  • 潼沙苑:一種補血的草藥
  • 淮牛膝:一種利尿、消炎的草藥
  • 金毛脊:一種補肝腎的草藥
  • 甘杞子:一種補氣、滋陰的草藥
  • 雲茯苓:一種補脾、益氣的草藥
  • 川萆薢:一種清熱、利尿的草藥
  • 虎潛丸:一種補腎、壯陽的藥丸

三診,培補肝腎,兼清濕熱,脈證相安。然兩手腿股廣痘未消。前法仍參清化。

海風藤,蓯蓉,白蘚皮,生甘草,左秦艽,桑寄生,杞子,土茯苓,川萆薢,虎潛丸,銀花(五錢),綠豆衣(五錢二味煎湯代水)

白話文:

海風藤、蓯蓉、白蘚皮、生甘草、左秦艽、桑寄生、枸杞、土茯苓、川萆薢、虎潛丸(五錢)、銀花(五錢)綠豆衣(五錢)。這兩味一起煎煮後代水服用。

四診,腰腿仍然痠軟,四肢廣痘未化。濕熱未清,而肝腎已經虧損。再補瀉並行。

干蓯蓉(三錢),菟絲子(鹽水炒三錢),桑寄生(三錢酒炒),懷牛膝(三錢酒炒),甘杞子(三錢),秦艽(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綠豆衣(五錢),仙靈脾(三錢),厚杜仲(三錢),金銀花(五錢),鮮土茯苓(用木器打汁一兩)

白話文:

  • 天門冬 (3 錢)
  • 菟絲子 (用鹽水炒過,3 錢)
  • 桑寄生 (用酒炒過,3 錢)
  • 懷牛膝 (用酒炒過,3 錢)
  • 枸杞子 (3 錢)
  • 秦艽 (1 錢 5 分)
  • 生甘草 (5 分)
  • 綠豆衣 (5 錢)
  • 仙靈脾 (3 錢)
  • 杜仲 (3 錢)
  • 金銀花 (5 錢)
  • 鮮土茯苓 (用木器打成汁,1 兩)

五診,廣痘漸化,腰足痠軟。仍益肝腎。

干蓯蓉(三錢),於朮(一錢五分),當歸(二錢),厚杜仲(三錢),仙靈脾(三錢),甘杞子(三錢),菟絲子(三錢),牛膝(三錢),生甘草(三分),桑寄生(三錢),金毛脊(四錢),綠豆衣(三錢),

白話文:

乾地黃(三錢),蒼術(一錢五分),當歸(二錢),杜仲(三錢),仙靈脾(三錢),枸杞子(三錢),菟絲子(三錢),牛膝(三錢),甘草(三分),桑寄生(三錢),金毛狗脊(四錢),綠豆衣(三錢)

六診,肝腎虛而濕熱未清。腰足痠軟,小溲不爽,廣痘漸化漸發。再清濕熱,兼益肝腎。

白蘚皮(三錢),金銀花(三錢),川萆薢(二錢),淮牛膝(三錢酒炒),茯苓(三錢),甘草梢(五分),綠豆衣(三錢),生薏仁(三錢),虎潛丸(三錢先服)

白話文:

  • 白鮮皮 三錢
  • 金銀花 三錢
  • 川牛膝 二錢
  • 懷牛膝 三錢(炒熟)
  • 伏神 三錢
  • 甘草尾 五分
  • 綠豆衣 三錢
  • 生熟地各 三錢
  • 虎潛丸 三錢(先服)

左,濕毒不化,龍相上凌。神煩不寐,玉莖破碎。化毒泄熱,亦定理也。

鹽水炒黃柏(二錢),川萆薢(二錢),夜交藤(二錢),建澤瀉(一錢五分),醋煅真珠母(四錢),炒知母(二錢),云茯神(三錢),煅龍齒(三錢),酸棗仁(二錢川連三分煎汁炒),鹽水炒燈心(三尺)

白話文:

鹽水炒黃柏(12克),川萆薢(12克),夜交藤(12克),建澤瀉(7.5克),醋煅真珠母(24克),炒知母(12克),雲茯神(18克),煅龍齒(18克),酸棗仁(12克,川連三分煎汁後炒),鹽水炒燈心(三尺)

余(左),脈細弱,重按微滑。下疳雖愈,而陰莖短縮,近根帶腫,溺有餘瀝。此濕熱襲入肝腎,易入難出,不易圖治,擬以丸藥入下。

白話文:

陳(先生),濕毒已深深地積聚在腎髒,曾患有淋濁、橫痃、下疳等病,雖然已經治療痊癒,但是喉嚨內仍有糜爛的傷口,久治不癒,舌頭下方也腫脹。把脈時發現脈象細弱,而左尺脈堅硬有力。少陰經脈連繫舌根,並循著喉嚨,所以喉嚨出現問題,而舌頭也受到影響。擬定的治療方案尚請專家審閱選用。

虎潛丸(五錢每日服二次),囑服半月定方

陳(左),濕毒深伏於腎,曾經淋濁,橫痃下疳,雖經治愈,而喉間糜碎,經久不除,舌下腫脹。脈細而左尺堅硬鼓指。以少陰之脈系舌本、循喉嚨,此響而彼應也。擬方請專門名家採擇。

上濂珠,上犀黃,西血珀,人中黃(四味研細吹喉),滋腎丸(三錢淡鹽湯下)

白話文:

  • 上等濂珠藥粉
  • 上等犀黃藥粉
  • 西方產出的血珀藥粉
  • 人中黃藥粉(將以上四種藥粉研磨成細粉,吹入喉嚨)
  • 滋腎丸(三錢,用淡鹽水送服)

祝(左),下疳之後,濕毒未清,遍身㾦瘰密布。癘風重證,須請專門名家診視。

秦艽,桑寄生,防風,殭蠶,萆薢,生薏仁,防己,土茯苓,澤瀉,三角胡麻

程,濕熱流入筋骨,不時身痛,左膝破碎。病深在下,極難清澈。

白蘚皮(一錢五分),陳松節(五錢),海蛤粉(三錢包),川貝母(二錢),左秦艽(一錢五分),川萆薢(二錢),赤白苓(各二錢),栝蔞皮(三錢),建澤瀉(一錢五分),車前子(二錢),甘草節(四分),丹皮(二錢)

白話文:

  • 白鮮皮 1.5錢
  • 陳松節 5錢
  • 海螺粉 3錢
  • 川貝母 2錢
  • 左秦皮 1.5錢
  • 川萆薢 2錢
  • 赤白靈芝(各)2錢
  • 蔞皮 3錢
  • 建澤蘭 1.5錢
  • 車前子 2錢
  • 甘草節 4分
  • 丹皮 2錢

二診,筋骨不時作痛,左膝破碎雖斂,而眼目昏花。良以濕毒流入筋骨,肝熱生風。輕劑育陰,以覘動靜。

龜甲心(五錢先煎),元參肉(三錢),炒當歸(二錢),酒炒白芍(一錢五分),池菊花(一錢五分),白蒺藜(三錢),炙甘草(三分),陳松節(五錢劈),綠豆衣(三錢),金銀花(二錢)

白話文:

龜甲心(先用五錢煎煮)

元參肉(三錢)

炒當歸(二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池菊花(一錢五分)

白蒺藜(三錢)

炙甘草(三分)

陳松節(五錢,劈開)

綠豆衣(三錢)

金銀花(二錢)

黃,喉痹染毒。前服藥方進百帖甚效,原意治之。

細生地(三錢),銀花(二錢),牛膝(一錢),人中白(一錢),川連(三分),鮮貫仲(三錢),黃柏(一錢),甘草(四分)

白話文:

細生地(15克),金銀花(10克),牛膝(5克),人中白(5克),連翹(1.5克),鮮貫仲(15克),黃柏(5克),甘草(2克)

左,濕火深伏於腎,少陰之脈上循喉嚨,以致咽輒哽痛,背脊轟熱,直至頭巔,脈象細弦。極難奏效,以病久而且深也。

白話文:

濕熱深藏在腎臟,少陰經脈向上通過喉嚨,導致咽喉經常腫痛,背脊發熱,一直延伸到頭頂,脈象細弱而緊。這種情況很難治療,因為疾病已經持續很長時間且深入臟腑。

甘中黃(五分),知母(一錢五分),元參(三錢),茯苓(三錢),黃柏(一錢五分鹽水炒),細生地(四錢),貝母(一錢五分),綠豆衣(三錢),金銀花(三錢),竹茹(一錢五分)

白話文:

甘草(5分)、知母(1錢5分)、元參(3錢)、茯苓(3錢)、黃柏(1錢5分,用鹽水炒過)、生地黃(4錢)、貝母(1錢5分)、綠豆衣(3錢)、金銀花(3錢)、竹茹(1錢5分)

左,橫痃雖經消散,而濕毒未清,營衛因而閉阻。寒熱往來,舌心灰黴,胃呆少納。濕毒之氣中入,最難圖治之證也。

白話文:

雖然左半身的疼痛已經消散了,但體內的濕毒還沒有清除乾淨,因此氣血運行受阻。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舌頭中心部位發灰發黴,胃氣虛弱,食慾減退。濕毒之氣侵入體內,是最難以治療的症狀。

半夏(一錢五分),香青蒿(一錢五分),綿茵陳(二錢),澤瀉(一錢五分),淡黃芩(一錢五分),廣鬱金(一錢五分),川萆薢(二錢),車前子(三錢),川雅連(三分),杏仁(三錢),滑石(三錢),銀花(三錢),綠豆衣(三錢)

白話文:

半夏 1.5 錢

青蒿 1.5 錢

茵陳 2 錢

澤瀉 1.5 錢

黃芩 1.5 錢

鬱金 1.5 錢

藿香 2 錢

車前子 3 錢

連翹 0.3 錢

杏仁 3 錢

滑石 3 錢

金銀花 3 錢

綠豆衣 3 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