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虫部第三十九卷 (2)

回本書目錄

虫部第三十九卷 (2)

1. 蜂蜜

(《本經》上品)

【釋名】蜂糖(俗名)生岩石者名石蜜(《本經》)、石飴(同上)、岩蜜。

白話文:

釋名

  • **蜂糖(俗名):**一般稱呼為「蜂蜜」。
  • **生岩石者名石蜜(《本經》):**產自岩石的蜂蜜,稱為「石蜜」。
  • **石飴(同上):**同「石蜜」。
  • **巖蜜:**產自岩石的蜂蜜。

時珍曰:蜜以密成,故謂之蜜。《本經》原作石蜜,蓋以生岩石者為良耳,而諸家反致疑辯。今直題曰蜂蜜,正名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蜂蜜因濃稠而得名。《本經》中最初寫的是石蜜,大概是因為生長在岩石上的蜂蜜品質好,而其他學者們卻反倒爭論不已。現在直接題為蜂蜜,纔是正確的名稱。

【正誤】恭曰:上蜜出氐、羌中最勝。今關中白蜜,甘美耐久,全勝江南者。陶以未見,故以南土為勝耳。今以水牛乳煎沙糖作者,亦名石蜜。此蜜既蜂作,宜去石字。

白話文:

恭:恭謹地說道。

氐、羌:古代兩個少數民族,分別居住在現今甘肅、青海、四川、雲南等地。

上蜜:最好的蜂蜜。

關中:指長安一帶。

白蜜:白色的蜂蜜。

陶:陶弘景,南朝著名的醫學家、道士。

未見:沒有見過。

南土:江南地區。

石蜜:用牛乳和白糖熬煮而成的,也叫石蜜。

蜂作:由蜜蜂採集花蜜釀製而成。

宜去石字:應該去掉「石」字。

恭謹地說道:最好的蜂蜜產自氐羌地區。現在關中地區產的白蜜,味道甘美香醇,保存時間長,比江南地區產的白蜜更好。陶弘景沒有見過關中的白蜜,所以才認為南方的蜂蜜更好。現在用牛乳和白糖熬煮而成的,也叫石蜜。這種蜂蜜是由蜜蜂採集花蜜釀製而成,應該去掉「石」字。

白話文:

上品蜂蜜出產於氐羌之地。現今關中所產之白蜜,甘香醇厚,貯藏日久,較江南所產為勝。陶弘景未曾見及關中白蜜,故稱南方之蜜為佳。今以牛乳、白糖熬煮而成者,亦稱石蜜,此乃因蜜蜂採花釀蜜所得,宜去「石」字。

宗奭曰:《嘉祐本草》石蜜有二:一見蟲魚,一見果部。乳糖既曰石蜜,則虫部石蜜,不當言石矣,石字乃白字誤耳,故今人尚言白沙蜜。蓋新蜜稀而黃,陳蜜白而沙也。

白話文:

宗奭說:《嘉祐本草》中所記載的石蜜有兩種:一種見於蟲魚部,一種見於果部。乳糖既然叫做石蜜,那麼蟲魚部的石蜜,就不應該再稱做石了,石字是白字誤記,所以如今人們仍說白沙蜜。蓋因新鮮的蜜稀而黃,陳年老蜜白而沙。

藏器曰:岩蜜出南方岩嶺間,入藥最勝,石蜜宜改為岩字。蘇恭是荊襄間人,地無崖險,不知石蜜之勝故也。

白話文:

藏器曰:巖蜜產於南方巖嶺之間,入藥效果最佳,石蜜應改為巖蜜。蘇恭是荊襄間人,那裡地勢平坦,不險峻,所以不知道巖蜜的功效。

時珍曰:按:《別錄》云:石蜜生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則是蜜取山石者為勝矣。蘇恭不考山石字,因乳糖同名而欲去石字;寇氏不知真蜜有白沙而偽蜜稀黃,但以新久立說,並誤矣。凡試蜜以燒紅火箸插入,提出起氣是真,起煙是偽。

白話文:

李時珍說:根據《別錄》的記載:「石蜜產於各處的山石之中,顏色白如膏脂者為上品。」這說明,從山石中採集的蜜是最好的。蘇恭沒有仔細考證「山石」二字,因乳糖與石蜜同名就想去除「石」字;寇氏不知道真正的石蜜有白色砂粒而假蜜稀黃,但只以蜜的新舊來立說,都是錯誤的。凡要試驗石蜜,用燒紅的火箸插入蜜中,提出後起氣泡的就是真的,起煙的是假的。

【集解】《別錄》曰:石蜜生武都山谷、河源山谷及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

白話文:

【集解】《別錄》記載:石蜜生長在武都山谷、河源山谷以及各種山裡的石頭中。顏色白如膏脂的質量較好。

弘景曰: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岩石間作之,色青赤,味小醶,食之心煩,其蜂黑色似虻。又木蜜懸樹枝作之,色青白。土蜜在土中作之,色亦青白,味醶。人家及樹空作者亦白,而濃厚味美。今出晉安檀崖者多土蜜,云最勝。出東陽臨海諸處,及江南向西者多木蜜。出於潛、懷安諸縣者多崖蜜。

白話文:

弘景說:石蜜是產在高山崖石間的蜂蜜,顏色青中帶紅,口感稍微發酸,吃了會讓人煩心,蜂蜜蜂是黑色的,形狀像虻蟲。木蜜是掛在樹枝上製造的,顏色青中帶白。土蜜是長在土裡製造的,顏色也是青中帶白,口感發酸。人工養殖在樹洞中的蜜也是白色的,而且濃稠甘甜味道好。現在晉安檀涯山出產的蜜大多是土蜜,據說品質最好。東陽、臨海等地,還有越過長江往西的各地,大多出產木蜜。位在潛、懷安等縣的,大多出產石蜜。

亦有樹木及人家養者。諸蜜例多添雜及煎煮,不可入藥。必須親自看取,乃無雜耳。凡蜂作蜜,皆須人小便以釀諸花,乃得和熟,狀似作飴須櫱也。

白話文:

某些蜜是樹木或人為養殖而得。市面上的蜜常常加入各種雜質及煮過,不能用作藥用。必須親自去採集,才能保證沒有雜質。所有蜂做出來的蜜,都需要用人的小便來釀造各種花,然後才能和合成熟,外觀和做麥芽糖時的狀態很像。

藏器曰:尋常蜜亦有木中作者、土中作者。北方地燥,多在土中,南方地濕,多在木中。各隨土地所宜,其蜜一也。崖蜜別是一蜂,如陶所說出南方崖嶺間,房懸崖上,或土窟中。人不可到,但以長竿刺令蜜出,以物承取,多者至三、四石,味醶色綠,入藥勝於凡蜜。

白話文:

中醫典籍《藏器》說:常見的蜂蜜也有源自樹木和源自土壤的兩種。北方地區乾燥,蜂蜜多產在土壤中,南方地區潮濕,蜂蜜多產在樹木中,各隨土地所適宜的,但蜂蜜的本質是相同的。崖蜜是另一種蜜蜂產生的,就像陶所說的生長在南方山崖和山嶺之間,蜂巢懸掛在懸崖上,或在土洞中,人們無法到達,只能用長竿刺蜂巢讓蜂蜜流出,用器皿接取,多則可達三、四石,它的味道濃鬱,顏色碧綠,入藥比普通的蜂蜜更好。

張華《博物志》云:南方諸山,幽僻處出蜜蠟。蜜蠟所著,皆絕巖石壁,非攀緣所及。惟于山頂以籃輿懸下,遂得采取。蜂去余蠟在石,有鳥如雀,群來啄之殆盡,名曰靈雀。至春蜂歸如舊,人亦占護其處,謂之蜜塞。此即石蜜也。

白話文:

張華在《博物志》中說:南方的諸山,幽僻的地方出產蜜蠟。蜜蠟附著的,都是一些絕壁石壁,不是攀緣就能到達的。只有在山頂上用竹籃繩子懸吊下來,才能採集到。蜜蜂離開後,剩下的蜜蠟留在石頭上,會有一種像麻雀的鳥,一羣羣地來啄食,直到幾乎吃光,這種鳥叫做靈雀。到了春天,蜜蜂又會回來,人們也會在那個地方佔有並保護,稱之為蜜塞。這就是石蜜。

頌曰:食蜜亦有兩種:一在山林木上作房,一在人家作窠,檻收養之,蜜皆濃厚味美。近世宣州有黃連蜜,色黃,味小苦,主目熱。雍、洛間有梨花蜜,白如凝脂。亳州太清宮有檜花蜜,色小赤。柘城縣有何首烏蜜,色更赤。並蜂採其花作之,各隨花性之溫涼也。

白話文:

頌文說:蜂蜜也有兩種:一種在山林樹木上築巢,一種在人家屋檐下築巢,人們將蜂巢收養起來,蜂蜜都濃厚香甜。近世宣州有黃連蜜,顏色發黃,味道微苦,主治眼睛發熱。雍州和洛陽之間有梨花蜜,顏色白如凝脂。亳州太清宮有檜花蜜,顏色略微發紅。柘城縣有何首烏蜜,顏色更紅。這些蜂蜜都是由蜜蜂採集花朵釀製而成的,其味道甘甜或微苦,取決於花朵的屬性是溫熱還是涼冷。

宗奭曰:山蜜多在石中木上,有經一、二年者,氣味醇厚。人家者,一歲二取,氣味不足,故不及,且久收易酸也。

白話文:

宗奭說:山蜜大多產在石頭中和樹木上,有些經過了一兩年,氣味香醇濃鬱。而那些家中飼養的蜜蜂,每年取蜜兩次,氣味不足,所以不如山蜜,而且存放久了容易發酸。

時珍曰:陳藏器所謂靈雀者,小鳥也。一名蜜母,黑色。正月則至岩石間尋求安處,群蜂隨之也。南方有之。

【修治】斆曰:凡煉蜜一斤,只得十二兩半是數。若火少、火過,並用不得。

白話文:

李時珍說:陳藏器所說的「靈雀」,是一種小鳥。又叫「蜜母」,羽毛呈黑色。它們在正月會飛到岩石縫隙裡尋找安身之地,一羣羣蜜蜂會跟著牠們。這種鳥在南方纔有。

【煉製】

《唐本草》中說道:每煉製一斤蜂蜜,只能得到十二兩半,這是固定的比例。如果火候太弱或太強,都煉不成好蜂蜜。

時珍曰:凡煉沙蜜,每斤入水四兩,銀石器內,以桑柴火慢煉,掠去浮沫,至滴水成珠不散乃用,謂之水火煉法。又法:以器盛,置重湯中煮一日,候滴水不散,取用亦佳,且不傷火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凡是煉沙蜜,每斤加入四兩水,在銀石器皿中,用桑木柴火慢慢煉製,去除浮沫,知道滴下的水珠不散開纔可以使用,稱為水火煉法。另外一種方法是:將沙蜜放入器皿中,置於沸水中煮一天,等到滴下的水珠不散開,取出後也可以使用,而且不會損傷火氣。

【氣味】甘,平,無毒。《別錄》曰:微溫。

白話文:

**氣味:**甘,平,無毒。

**《別錄》記載:**微溫。

穎曰:諸蜜氣味,當以花為主。冬、夏為上,秋次之,春則易變而酸。閩、廣蜜極熱,以南方少霜雪,諸花多熱也。川蜜溫,西蜜則涼矣。

白話文:

穎先生說:各種蜂蜜的味道,應以花為主。冬蜜、夏蜜是最好的,秋蜜次之,春蜜容易變酸。福建、廣東的蜂蜜最熱,因為南方少霜雪,各種花都很熱。四川的蜂蜜溫和,西方的蜂蜜則較涼爽。

劉完素曰:蜜成於蜂,蜂寒而蜜溫,同質異性也。

白話文:

劉完素說:蜂蜜是由蜜蜂釀造的,蜜蜂屬性寒冷,但蜂蜜卻溫和,這是同質異性的例子。

時珍曰:蜂蜜生涼熟溫,不冷不燥,得中和之氣,故十二臟腑之病,罔不宜之。但多食亦生濕熱蟲䘌,小兒尤當戒之。王充《論衡》云:蜂蠆稟太陽火氣而生,故毒在尾。蜜為蜂液,食多則令人毒,不可不知。煉過則無毒矣。

白話文:

李時珍說:蜂蜜生吃是涼的,熟吃是溫的,不冷不燥,具有中和之氣,因此適用於十二臟腑的疾病。但吃多了也會生濕熱蟲蟲,尤其是小孩更應該避免。王充在《論衡》中說:蜜蜂是稟承太陽火氣而生的,所以毒素在尾部。蜂蜜是蜜蜂的分泌物,吃多了會使人中毒,不可不知。煉過之後就沒有毒了。

宗奭曰:蜜雖無毒,多食亦生諸風也。

朱震亨曰:蜜喜入脾。西北高燥,故人食之有益。東南卑濕,多食則害生於脾也。

白話文:

宋朝醫家宗奭說:蜂蜜雖然沒有毒,但是吃太多也會生出各種風病。

明朝醫家朱震亨說:蜂蜜容易進入脾臟。西北地區氣候乾燥,所以人吃蜂蜜是有好處的。而東南地區氣候潮濕,吃太多蜂蜜反而會對脾臟造成危害。

思邈曰: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亂。青赤酸噞者,食之心煩。不可與生蔥、萵苣同食,令人利下。食蜜飽後,不可食鮓,令人暴亡。

白話文:

思邈說:七月的時候不要吃生蜂蜜,容易讓人突然腹瀉並引發霍亂。青色的、紅色的酸梅,吃多了會容易煩躁。蜂蜜不可以和生蔥、萵苣一起吃,否則容易拉肚子。吃蜂蜜吃飽以後,不可以吃醃製的肉、魚等食物,容易讓人突然死亡。

【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痓,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延年神仙(《本經》)。養脾氣,除心煩,飲食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別錄》)。牙齒疳䘌,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藏器)。治卒心痛及赤白痢,水作蜜漿,頓服一碗止;或以薑汁同蜜各一合,水和頓服。

白話文:

【主治功用】治療心腹邪氣,各種驚嚇引起的癲癇狂亂,安撫五臟各種不足,增強陽氣,補益中部,止痛解毒,消除各種疾病,調和各種藥物。長期服用,可以增強意志力,使身體輕盈,不飢餓,不衰老,延年益壽,成神仙(《本經》)。養脾氣,除心煩,飲食不下,止腸澼,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別錄》)。牙齒疳瘡,脣口瘡,眼睛和皮膚發紅發障,殺蟲(藏器)。治療心痛及赤白痢疾,將蜜水調成漿,頓服一碗即可止痛;或者將薑汁、蜂蜜各一份,倒入一杯水中,頓服。

常服,面如花紅(甄權)。治心腹血刺痛,及赤白痢,同生地黃汁各一匙服,即下(孟詵)。同薤白搗,塗湯火傷,即時痛止(宗奭《肘後》用白蜜塗上,竹膜貼之,日三)。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時珍)。

白話文:

長期服用,面容像花朵一樣紅潤。(甄權)治療心腹血刺痛,以及赤白痢疾,與生地黃汁各一匙服用,即可瀉下。(孟詵)與薤白搗碎,塗抹在燙傷和火傷上,立刻止痛。(宗奭《肘後》用白蜜塗抹傷口,用竹膜貼上,每天三次。)調和營衛,滋潤臟腑,疏通三焦,調整脾胃。(時珍)

【發明】弘景曰:石蜜道家丸餌,莫不須之。仙方亦單煉服食,云致長生不老也。

白話文:

【發明】陶弘景說:石蜜(即現在的砂糖)是道家煉製藥丸的材料,幾乎都用得到。仙家方書中也有單獨煉製服食的方法,說能讓人長生不老。

時珍曰:蜂採無毒之花,釀以小便而成蜜,所謂臭腐生神奇也。其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生則性涼,故能清熱;熟則性溫,故能補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澤,故能潤燥。緩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瘡瘍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調和百藥,而與甘草同功。

白話文:

李時珍說:蜜蜂採集無毒的花朵,用小便釀造而成蜂蜜,這就叫做臭腐生神奇。蜂蜜入藥有五個作用:清熱、補益、解毒、潤燥及止痛。生蜂蜜性涼,所以能清熱;熟蜂蜜性溫,所以能補益。蜂蜜味道甘甜平和,所以能解毒;質地柔軟潤澤,所以能潤燥。蜂蜜緩和可以消除急躁,所以能止心腹、肌肉、瘡瘍的疼痛;蜂蜜平和可以調和,所以能調和百藥,與甘草有相同的作用。

張仲景治陽明結燥,大便不通,蜜煎導法,誠千古神方也。

白話文:

張仲景治療陽明熱結導致便祕,大便不通,以蜂蜜煎煮導藥的方法,實在是千古流傳的妙方。

詵曰:但凡覺有熱,四肢不和,即服蜜漿一碗,甚良。又點目中熱膜,以家養白蜜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之也。與薑汁熬煉,治癩甚效。

白話文:

翻譯:

詵說:凡是覺得有熱,四肢不協調,就可以喝一碗蜂蜜水,效果很好。又點眼中的熱膜,以家養的白蜂蜜為上,木蜜次之,崖蜜再次之。與薑汁熬煉,治療癩病效果很好。

【附方】舊十四,新六。大便不通:張仲景《傷寒論》云:陽明病,自汗,小便反利,大便硬者,津液內竭也,蜜煎導之。用蜜二合,銅器中微火煎之,候凝如飴狀,至可丸,乘熱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寸半許。候冷即硬,納便道中,少頃即通也。一法:加皂角、細辛(為末)少許,尤速。

白話文:

[附方] 舊方有十四種,新方有六種。大便不通:張仲景的《傷寒論》裡說:陽明病,自汗、小便反利、大便硬的人,是體內的津液消耗過多而引起的,可以用蜜煎導法來治療。方法如下:用蜜二合,放在銅器中以小火煎煮,等到它像飴糖一樣凝固,能夠搓成丸子時,趁熱把它搓成挺子狀,一端削尖,形狀像手指,長約一寸半。等到它冷卻就變硬了,把它塞入肛門,不久就會大便通暢。另一種方法:在蜜煎導中加入少量的皁角、細辛(研成粉末),效果更好。

噫不下食:取崖蜜含,微微嚥下。(《廣利方》)

產後口渴:用煉過蜜,不計多少,熟水調服,即止。(《產書》)

難產橫生:蜂蜜、真麻油各半碗,煎減半服,立下。(《海上方》)

天行虜瘡:比歲有病天行斑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

白話文:

噫不下食: 將崖蜜放入口中含著,慢慢地嚥下。

產後口渴: 將煉過的蜂蜜適量,用熱水調服,即可止渴。

難產橫生: 將蜂蜜和麻油各半碗,煎煮後減半服用,可使胎兒立即下降。

天行虜瘡: 近幾年流行一種疾病,稱之為天行斑瘡,病發於頭面及身體,蔓延迅速,狀似火瘡,上面覆蓋著白色的漿狀物,潰破後又會生出新的瘡。

不即療,數日必死。瘥後瘡瘢黯色,一歲方滅,此惡毒之氣。世人云:建武中,南陽擊虜所得,仍呼為虜瘡。諸醫參詳療之,取好蜜通摩瘡上,以蜜煎升麻,數數拭之。(《肘後》)痘疹作癢:難忍,抓成瘡及疱,欲落不落。百花膏:用上等石蜜,不拘多少,湯和,時時以翎刷之。其瘡易落,自無瘢痕。(《全幼心鑑》)

白話文:

痘疹非常癢,難以忍受,抓成瘡和水泡,快要掉下來卻又掉不下來。百花膏:選擇上等石蜜,不管多少,用熱水和勻,隨時用羽毛刷塗抹。痘瘡容易掉下來,而且不會留下疤痕。

痘瘡不立即治療的話,幾天以後必死。痊癒後,痘瘡疤痕呈暗色,要一年後才能消除;這種就是非常毒的瘟疫。人們稱它為建武年間,南陽擊虜將軍所感染的疾病,所以仍把這叫做虜瘡。所有醫生反覆研究後,用優質蜂蜜塗抹在痘瘡上,再把用蜂蜜煎的升麻,反覆擦在痘瘡上。

癮疹瘙癢:白蜜不以多少,好酒調下,有效。(《聖惠方》)

五色丹毒:蜜和乾薑末敷之。(《肘後》)

口中生瘡:蜜浸大青葉含之。(《藥性論》)

陰頭生瘡:以蜜煎甘草,塗之瘥。(《外臺》)

白話文:

**癮疹瘙癢:**白蜜用量不拘,加入好酒調和後敷於患處,有效果。(《聖惠方》)

**五色丹毒:**蜂蜜與乾薑粉混合敷於患處。(《肘後方》)

**口中生瘡:**將大青葉浸泡在蜂蜜中,含在口中。(《藥性論》)

**陰頭生瘡:**用蜂蜜煎煮甘草,塗在患處即可痊癒。(《外臺祕要》)

肛門生瘡:肛門主肺,肺熱即肛塞腫縮生瘡。白蜜一升,豬膽汁一枚相和。微火煎令可丸,丸三寸長作挺,塗油納下部,臥令後重,須臾通泄。(《梅師》)

熱油燒痛:以白蜜塗之。(《梅師》)

疔腫惡毒:用生蜜與隔年蔥研膏,先刺破塗之。如人行五里許,則疔出,後以熱醋湯洗去。(《濟急仙方》)

白話文:

**熱油燒痛:**用白蜂蜜塗抹。(出自《梅師》)

**疔瘡毒瘡:**用生蜂蜜和隔年蔥研磨成膏,先刺破後塗抹。如果走五里路左右,疔瘡就會出來,之後用熱醋湯洗去。(出自《濟急仙方》)

大風癩瘡:取白蜜一斤,生薑二斤(搗取汁)。先秤銅鐺斤兩,下薑汁於蜜中消之,又秤之,令知斤兩。即下蜜於鐺中,微火煎令薑汁盡,秤蜜斤兩在,即藥已成矣。患三十年癩者,平旦服棗許大一丸,一日三服,溫酒下。忌生冷、醋、滑、臭物。功用甚多,不能一一具之。(《食療方》)

白話文:

大風癩瘡:取一斤白蜜和二斤生薑(搗碎取汁)。首先稱量銅鐺的斤兩,將薑汁加入白蜜中溶解,然後再稱量,將斤兩記住。然後將白蜜放入鍋中,用小火煎煮直至薑汁全部煮乾,稱量白蜜的斤兩,此時藥物已製成。患有癩瘡三十年的人,每天早晚服用一丸棗子大小的藥丸,一日三次,用溫酒送服。忌食生冷、醋、滑、臭的食物。療效甚多,不能逐一列舉。(《食療方》)

面上䵟點:取白蜜和茯苓末塗之,七日便瘥也。(《孫真人食忌》)

目生珠管:以生蜜塗目,仰臥半日,乃可洗之。日一次。(《肘後方》)

誤吞銅錢:煉蜜服二升,可出矣。(葛氏方)

諸魚骨鯁:以好蜜稍稍服之令下。(葛氏)

白話文:

面生粉刺:取白蜜與茯苓粉末塗抹於患處,七日便可痊癒。(《孫真人食忌》)

**眼睛長針眼:**用生蜂蜜塗抹於眼睛部位,仰臥半日,隨後可以將蜂蜜洗掉。每日塗抹一次。(《肘後方》)

**誤吞銅錢:**煉製蜂蜜兩升服下,即可將銅錢取出。(葛氏方)

**魚刺卡喉:**以優質蜂蜜少量多次服下,促進魚刺下滑。(葛氏方)

拔白生黑,治年少發白:拔去白髮,以白蜜塗毛孔中,即生黑髮。不生,取梧桐子搗汁塗上,必生黑者。(《梅師方》)

白話文:

拔去白髮,將白蜜塗在毛孔中,就會長出黑髮。如果長不出來,就用梧桐子搗成汁液塗抹,一定會長出黑髮。(《梅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