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

《本草綱目》~ 人部第五十二卷 (16)

回本書目錄

人部第五十二卷 (16)

1. 天靈蓋

(宋《開寶》)

白話文:

宋《開寶》

卷之一

  • 傷寒證治

  • 太陽病證

  • 傷寒,頭痛,發熱,惡寒,腰痠,肢節疼痛,鼻鳴,脈浮緊。

  • 太陽病不解,反下利,脈沉數,其人虛者,少腹痛。

  • 太陽病脈浮緩,身重,頭痛,脈遲,其人壯者,大便實。

  • 太陽病不解,發斑,身熱,脈虛浮,反發熱汗出,脈急,其人虛者,頭痛。

  • 陽明病證

  • 陽明病,發熱,惡寒,口乾,舌黃,大便祕結,小便赤黃。

  • 陽明病吐黃水,霍亂,心煩,口乾,舌燥,大便堅實,小便赤色。

  • 陽明病發熱,頭痛,口渴,大便不通。

  • 少陽病證

  • 少陽病,身熱,發汗,惡風,口苦咽乾,目中眵赤,脈弦細數,脅痛。

  • 少陽病不解,熱退,神疲,脈沉遲,其人虛者,不能食。

  • 太陰病證

  • 太陰病,身重,發熱,不惡寒,脈沉遲。

  • 太陰病發熱,脈浮緩,反發熱,汗出,脈急,其人虛者,頭痛。

  • 太陰病脈浮緊,發熱,身熱,脈沉數,其人虛者,少腹痛。

  • 少陰病證

  • 少陰病,身重,發熱,惡寒,脈遲。

  • 少陰病脈沉弦,舌本淡。

  • 少陰病吐酸水,腹脹,大便溏,其人虛者,腰以下冷。

  • 厥陰病證

  • 厥陰病,身重,發熱,惡寒,脈沉遲。

  • 厥陰病脈沉弦,腹瀉,舌淡,其人虛者,肢體厥冷。

  • 溫病證治

  • 溫病初起證

  • 溫病,身熱,頭痛,發汗,惡風,脈浮數。

  • 溫病不解,身熱,口渴,舌苔黃,脈滑數。

  • 溫病熱極證

  • 溫病熱極,身熱,口渴,舌苔黃,脈數。

  • 溫病熱極,身熱,口渴,舌苔黑,脈細數。

  • 溫病煩躁證

  • 溫病煩躁,身熱,煩躁,口渴,脈數。

  • 溫病煩躁,身熱,煩躁,口渴,舌苔黃,脈數。

  • 溫病吐瀉證

  • 溫病吐瀉,身熱,口渴,舌苔黃,脈滑數。

  • 溫病吐瀉,身熱,口渴,舌苔白,脈滑數。

  • 溫病熱入營分證

  • 溫病熱入營分,身熱,頭痛,發汗,惡風,脈浮數。

  • 溫病熱入營分,身熱,口渴,舌苔黃,脈滑數。

  • 溫病熱入營血證

  • 溫病熱入營血,身熱,神昏,脈沉數。

  • 溫病熱入營血,身熱,口渴,舌苔黑,脈沉數。

  • 溫病熱入衛分證

  • 溫病熱入衛分,身熱,口渴,舌苔黃,脈浮數。

  • 溫病熱入衛分,身熱,頭痛,脈浮數。

  • 痰飲證治

  • 痰飲證

  • 痰飲,身重,胸悶,咳喘,痰多。

  • 痰飲,身重,胸悶,咳喘,痰多,舌苔白膩。

  • 痰飲內阻證

  • 痰飲內阻,胸脘痞悶,咳喘,痰多。

  • 痰飲內阻,胸脘痞悶,咳喘,痰多,舌苔白膩。

  • 痰飲外襲證

  • 痰飲外襲,身重,胸悶,咳喘,痰多。

  • 痰飲外襲,身重,胸悶,咳喘,痰多,舌苔白膩。

  • 黃疸證治

  • 黃疸證

  • 黃疸,身黃,眼白黃,小便赤色。

  • 黃疸,身黃,眼白黃,小便赤色,舌苔黃。

  • 熱黃證

  • 熱黃,身黃,發熱,小便赤色。

  • 熱黃,身黃,發熱,小便赤色,舌苔黃。

  • 濕黃證

  • 濕黃,身黃,體重,小便不利。

  • 濕黃,身黃,體重,小便不利,舌苔白膩。

  • 水腫證治

  • 水腫證

  • 水腫,全身腫脹,小便不利。

  • 水腫,全身腫脹,小便不利,舌苔白膩。

  • 陽水腫證

  • 陽水腫,全身腫脹,小便不利,身熱。

  • 陽水腫,全身腫脹,小便不利,身熱,舌苔黃。

  • 陰水腫證

  • 陰水腫,全身腫脹,小便不利,身冷。

  • 陰水腫,全身腫脹,小便不利,身冷,舌苔白膩。

  • 痢疾證治

  • 痢疾證

  • 痢疾,腹瀉,裡急後重,肛門灼熱。

  • 痢疾,腹瀉,裡急後重,肛門灼熱,舌苔白膩。

  • 熱痢證

  • 熱痢,腹瀉,裡急後重,肛門灼熱,發熱。

  • 熱痢,腹瀉,裡急後重,肛門灼熱,發熱,舌苔黃。

  • 寒痢證

  • 寒痢,腹瀉,裡急後重,肛門灼熱,身冷。

  • 寒痢,腹瀉,裡急後重,肛門灼熱,身冷,舌苔白膩。

  • 便血證治

  • 便血證

  • 便血,大便鮮血。

  • 便血,大便鮮血,舌苔紅。

  • 熱便血證

  • 熱便血,大便鮮血,身熱。

  • 熱便血,大便鮮血,身熱,舌苔紅。

  • 寒便血證

  • 寒便血,大便鮮血,身冷。

  • 寒便血,大便鮮血,身冷,舌苔白膩。

  • 崩漏證治

  • 崩漏證

  • 崩漏,月經過多,時間不規律。

【釋名】腦蓋骨(《綱目》)、仙人蓋(《綱目》)、頭顱骨。《志》曰:此乃死人頂骨十字解者,方家婉其名耳。藏器曰:此是天生天賜,蓋押一身之骨,囟門未合,即未有也。

白話文:

【釋名】腦蓋骨(《綱目》)、仙人蓋(《綱目》)、頭顱骨。《綱目》中記載:這是死人的頭頂骨,十字形的裂縫。古人為了表示尊重,用委婉的說法來稱呼它。藏器說:這是天生天賜的,它是支持全身骨骼的,囟門還沒閉合成以前,就沒有它。

時珍曰:人之頭圓如蓋,穹窿象天,泥丸之宮,神靈所集。修煉家取坎補離,復其純乾,聖胎圓成,乃開顱囟而出入之,故有天靈蓋諸名也。

白話文:

李時珍說:人的頭部圓鼓鼓的,好像蓋子一樣,天穹的形狀像天,是精氣神彙集的「泥丸宮」。修煉的人以坎填補離,恢復純乾的狀態,聖胎圓滿形成,就可以打開天靈蓋出入,所以有「天靈蓋」之稱。

【修治】藏器曰:凡用彌腐爛者乃佳。有一片如三指闊者,取得,用煻灰火罨一夜。待腥穢氣盡,卻用童男溺,於瓷鍋子中煮一伏時,漉出。於屋下掘一坑,深一尺,置骨於中一伏時,其藥魂歸神妙。陽人使陰,陰人使陽。好古曰:方家有用檀香湯洗過,酥炙用,或燒存性者。男骨色不赤,女骨色赤,以此別之也。

白話文:

修飾處理:藏器說:凡是使用腐爛糜爛的骨頭纔是最好的。有一片像三根手指寬的,取來後,用灰燼火烤一整夜。等腥臭味沒了,再用童男的尿,在瓷鍋裡煮一個時辰,濾出來。在屋子下面挖一個坑,深一尺,把骨頭放進去一個時辰,它的藥魂就會歸回,神妙無比。陽性能夠治陰邪,陰性能夠治陽邪。好古說:有些方子用檀香湯洗過,酥油烘烤後使用,或者燒成存性的。男性的骨頭顏色不紅,女性的骨頭顏色是紅的,可以以此來區分。

【氣味】咸,平,無毒。時珍曰:有毒。

白話文:

**氣味:**鹹,不寒不熱,無毒。

**李時珍曰:**有毒。

【主治】傳屍屍疰,鬼氣伏連,久瘴勞瘧,寒熱無時者,燒令黑,研細,白飲和服,亦合丸散用(《開寶》)。治肺痿,乏力羸瘦,骨蒸盜汗等,酥炙用(大明)。退心經蘊寒之氣(《本草權度》)。

白話文:

【主治】

  • 傳染性疾病(包括屍體腐敗引起的疾病和鬼怪附身引起的疾病)、久治不愈的瘧疾、寒熱交替發作的疾病。將雄黃燒成黑色,研成細末,用白酒送服,也可以製成丸散服用(《開寶本草》)。
  • 治療肺結核、體虛乏力、消瘦、骨蒸盜汗等疾病,將雄黃用酥油炙熟後服用(《大明本草》)。
  • 祛除心經蘊藏的寒氣(《本草權度》)。

【發明】楊士瀛曰:天靈蓋治屍疰。屍疰者,鬼氣也。伏而未起,故令淹纏。得枯骸枕骨治之,則魂氣飛越,不復附人,故得瘥也。陳承曰:《神農本經》人部,惟發髲一物。其餘皆出後世醫家,或禁術之流,奇怪之論耳。近見醫家用天靈蓋治傳屍病,未有一效。殘忍傷神,殊非仁人之用心。

白話文:

【闡述】楊士瀛說:可以用天靈蓋來治療屍疰病。屍疰病是由鬼氣引起的。這種病邪潛伏在體內,還沒有發作,所以會讓人長期纏綿病榻。如果用枯骨的枕骨來治療,那麼魂魄就會飛散,不再附著在人體上,所以能治癒這種疾病。陳承說:《神農本草經》的人部,只有發髲一種藥物。其餘的都是後世醫家編造出來的,或者屬於禁術的範疇,或者只是荒誕不稽的謬論罷了。我最近看到有些醫生用天靈蓋來治療傳屍病,但沒有一個是有效的。這種殘忍傷神的方法,實在不是仁慈的人所為。

苟有可易,仁者宜盡心焉。必不得已,則宜以年深漬朽、絕屍氣者,可也。

白話文:

若有可更換的(藥材),仁心仁術的人應盡心盡力。若不得已,纔可使用經過多年腐朽、絕無屍氣的藥材。

【附方】新十一。天靈蓋散:追取勞蟲。天靈二指大(以檀香煎湯洗過,酥炙,一氣咒七遍云:雷公神,電母聖;逢傳屍,便須定;急急如律令),尖檳榔五枚,阿魏二分,麝香三分,辰砂一分,安息香三分,甘遂三分,為末,每服三錢。用童便四升,入銀石器內,以蔥白薤白各二七莖,青蒿二握,甘草二莖(五寸長者),桃枝柳枝桑枝、酸榴枝各二握(七寸長),同煎至一升。分作三盞,五更初,調服前藥一服;蟲不下,約人行十里,又進一服;天明再進。

白話文:

【附加方劑】新十一。天靈蓋散:治療肚子裡的寄生蟲。天靈二指大(用檀香煎湯洗過,酥炙,並唸咒語七遍:「雷公神,電母聖;逢傳屍,便須定;急急如律令」),尖檳榔五枚,阿魏二分,麝香三分,辰砂一分,安息香三分,甘遂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童便四升,放入銀或石器容器中,再加入蔥白、薤白各二七莖,青蒿二握,甘草二莖(五寸長),桃枝、柳枝、桑枝、酸榴枝各二握(七寸長),一起煎煮至一升。分作三碗,五更初,調服此藥一碗;若寄生蟲未排出,可再行走十里路,再服一碗;天亮後再服一碗。

取下蟲物,名狀不一,急擒入油鐺煎之。其蟲觜青赤黃色可治,黑白色難治,然亦可斷傳染之患。凡修合,先須齋戒,於遠處淨室,勿令病人聞藥氣,及雞犬貓畜、孝子婦人、一切觸穢之物見之。蟲下後,以白粥補之。數日之後,夢人哭泣相別,是其驗也。(《上清紫庭仙方》)虛損骨蒸:《千金方》:用天靈蓋如梳大,炙黃,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起死神方也。張文仲《備急方》:用人頭骨(炙)三兩,麝香十兩,為末,和蜜搗千杵,丸梧桐子大。

白話文:

取出體內的寄生蟲,形狀各異,趕緊用油鍋炸它。寄生蟲的嘴是青赤黃色可以治好,黑色和白色的難治,但也可以斷絕傳染的禍患。凡是修合丹藥,必須先齋戒,在遠離人羣的淨室裡進行,不要讓病人聞到藥味,以及不要讓雞犬貓畜、孝子婦人、一切不吉利的事物碰到。寄生蟲排出後,用白粥來補養身體。幾天後,夢見有人哭泣離別,這就是治好的徵兆。《千金方》:虛損骨蒸,用人頭蓋骨像梳子那麼大,烤黃,用水五升煮出兩升,分三次服,是起死回生的方子。張文仲《備急方》:用人頭骨(烤過)三兩,麝香十兩,研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搗一千杵,做成梧桐子那麼大的丸子。

每服七丸,粥飲下,日再服。若胸前有青脈出者,以針刺看血色;未黑者,七日瘥。小兒骨蒸,體瘦心煩:天靈蓋(酥炙)、黃連等分,研末。每服半錢,米飲下,日二服。(《聖惠方》)諸瘧寒熱:天靈蓋煅研末,水服一字,取效。(《普濟方》)膈氣不食:天靈蓋七個,每個用黑豆四十九粒,層層隔封,水火升降,楊梅色,冷定取出,去豆不用,研末。每服一錢,溫酒下。

白話文:

每次服七丸,以粥送服,每天服用兩次。如果胸前有青筋突起,就用針刺破它,觀察出血的顏色;若血色未變黑,七天即可痊癒。小兒骨蒸,身體消瘦,心煩:天靈蓋(烤成酥脆狀)、黃連等分,研成細末。每次服半錢,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聖惠方》)治療各種瘧疾寒熱:天靈蓋煅燒後研成細末,以水送服一小匙,即可見效。(《普濟方》)治療膈氣不食:天靈蓋七個,每個天靈蓋上放四十九粒黑豆,層層疊放,用文火慢燉,待其變為楊梅色,冷卻後取出,取出黑豆備用,研成細末。每次服一錢,溫酒送服。

(孫氏《集效方》)青盲不見:天靈蓋(酥炙)、龍膽各二兩,白龍腦一錢,為末。取黑豆五升淨淘,以水煮爛濾汁,卻煉成煎拌藥,丸梧桐子大。每服溫水下二十丸,日三。頻用新汲水洗頭面。先令患人沐浴,及剃卻頂心發。靜一室,令安止,晝夜不得見明,令滿百日。切忌羊血雜肉及動風壅滯熱物、喜怒房室等。

白話文:

(孫氏《集效方》)青光眼患者雙眼失明:天靈蓋(酥烤)、龍膽草各二兩,白龍腦一錢,研磨成細末。取黑豆五升,洗淨後,加水煮爛,過濾豆汁,再煮成濃汁,與藥末拌勻,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以溫水送服二十粒,一日三次。經常使用新汲取的水洗頭和臉。先讓患者沐浴,並剃光頭頂的頭髮。在安靜的房間中,讓患者休息,晝夜不得見明光,堅持滿一百天。應忌食羊血、雜肉,以及動風、壅滯熱物,不宜喜怒過度,更應禁止房事。

(《聖惠方》)痘瘡陷伏:灰平不長,煩躁氣急。用天靈蓋燒研,酒服三分(一方入雄黃二分),其瘡自然起發。(《痘疹經驗方》)下部疳瘡:天靈蓋煅研末,先以黃柏湯洗淨,摻之神效。又一方入紅褐小紅棗等分,同燒研。(劉氏《經驗方》)臁瘡濕爛:人頂骨(燒研)二錢,龍骨三錢,金絲硫黃一錢,為末。

白話文:

(《聖惠方》)痘瘡陷伏:痘瘡平伏不長,煩躁氣急。用天靈蓋燒研成末,以酒服下三分(一方加入雄黃二分),痘瘡自然生出。(《痘疹經驗方》)下部疳瘡:用天靈蓋煅燒研成末,先以黃柏湯洗淨患處,然後敷上此藥末,療效顯著。又一方加入紅褐色的小紅棗等分,一同燒研成末。(劉氏《經驗方》)臁瘡濕爛:用人頂骨(燒研)二錢,龍骨三錢,金絲硫黃一錢,為末。

用冬蘿蔔芽陰乾,熬水洗之,乃貼。(劉松石《保壽堂方》)小兒白禿:大豆、髑髏骨各燒灰等分,以臘豬脂和塗。(姚僧坦《集驗方》)

白話文:

  1. 冬蘿蔔芽陰乾,熬水洗澡,然後貼敷患處。(出自劉松石的《保壽堂方》)
  1. 小兒白禿:大豆和髑髏骨各燒成灰,等分混合,用臘豬脂混合塗抹患處。(出自姚僧坦的《集驗方》)

白話文:

  1. 小孩頭頂光禿:黃豆和人頭骨各燒成灰,等量混合,用豬油調和後塗抹患處。(出自姚僧坦的《集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