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先

《針灸易學》~ 卷上 (3)

回本書目錄

卷上 (3)

1. 繼洲楊先生勝玉歌認症定穴治法

頭痛眩暈:百會。心痛脾疼:上脘。脾痛背痛:中渚瀉。膝腫:行間。頭風眼痛:上星。頭項強急:承漿。牙腮疼緊:大迎。胃冷:下脘。頷腫喉閉:少商。中風吐沫:人中、頰車。瘧後痞滿:章門。耳閉:聽會。目內紅腫:絲竹、攢竹。臂背疼痛:三里。

白話文:

頭痛眩暈:刺激頭頂的百會穴。

心痛脾疼:按摩上腹部肚臍以上的上脘穴。

脾痛背痛:針灸中渚穴進行瀉火治療。

膝腫:針灸行間穴。

頭風眼痛:刺激後腦勺的上星穴。

頭項強急:刺激下嘴脣的承漿穴。

牙腮疼緊:刺激耳垂後面的大迎穴。

胃冷:按摩上腹部肚臍以下的下脘穴。

頷腫喉閉:刺血少商穴放血。

中風吐沫:刺激人中和頰車穴。

瘧後痞滿:刺激章門穴。

耳閉:刺激聽會穴。

目內紅腫:刺激絲竹穴和攢竹穴。

臂背疼痛:刺激手肘下的三里穴。

,頭風頭痛:灸風池。瘰癧:少海、天井。大便泄瀉:灸天樞。一切氣症:氣海針灸。小腸氣痛:歸來、中髎。筋疼:支溝。心熱口臭:大陵。胎衣不下:陰交。遺精白濁:心俞。腳氣:復溜。五癇:後谿、鳩尾、神門。腿股痠:環跳、風市、陰市。

白話文:

  • 頭風頭痛:艾灸風池穴。

  • 瘰癧(頸部淋巴結結核):艾灸少海穴和天井穴。

  • 大便泄瀉:艾灸天樞穴。

  • 一切氣症:針灸氣海穴。

  • 小腸氣痛:艾灸歸來穴和中髎穴。

  • 筋疼:艾灸支溝穴。

  • 心熱口臭:艾灸大陵穴。

  • 胎衣不下:艾灸陰交穴。

  • 遺精白濁:艾灸心俞穴。

  • 腳氣:艾灸復溜穴。

  • 五癇(癲癇):針灸後谿穴、鳩尾穴和神門穴。

  • 腿股痠:艾灸環跳穴、風市穴和陰市穴。

,黃疸:至陽。髀疼:肩井。眼疼:清冷淵針。筋拘攣:尺澤針。行步艱難:中封、太衝。腳背痛:商丘。脾心痛:公孫針。瘧多寒熱:間使、大杼。噎氣吞酸:膻中七壯。臁瘡:血海。手難執物:曲池、合谷。膝腫如斗:膝眼、委中。兩股轉筋:承山。

白話文:

  • 黃疸:用至陽穴。

  • 髀疼:用肩井穴。

  • 眼疼:用清冷淵穴。

  • 筋拘攣:用尺澤穴。

  • 行步艱難:用中封穴、太衝穴。

  • 腳背痛:用商丘穴。

  • 脾心痛:用公孫穴。

  • 瘧多寒熱:用間使穴、大杼穴。

  • 噎氣吞酸:用膻中穴,連續紮七次。

  • 臁瘡:用血海穴。

  • 手難執物:用曲池穴、合谷穴。

  • 膝腫如鬥:用膝眼穴、委中穴。

  • 兩股轉筋:用承山穴。

,疝氣:大敦灸。肝血盛:肝俞瀉。跟骨痛:崑崙、絕骨、丘墟。霍亂,心痛,吐痰涎:巨闕灸。痰涎咳嗽,小兒吼閉:肺俞、天突、筋縮。腎敗腰痛,小便頻:腎俞灸。腰痛:中空從腎俞下量三寸,各開三寸是穴。灸十四壯,向外針一寸半。此即膀胱經之中髎也。

白話文:

疝氣:用艾灸大敦穴。

肝血旺盛:用瀉法治療肝俞穴。

跟骨疼痛:用灸治療崑崙、絕骨和丘墟穴。

霍亂、心痛、嘔吐痰涎:用艾灸巨闕穴。

痰涎咳嗽、小兒吼閉:用灸治療肺俞、天突和筋縮穴。

腎虛腰痛、小便頻:用艾灸腎俞穴。

腰痛:在中空穴下三寸處,左右各開三寸取穴。用艾灸十四壯,然後向外針刺一寸半。此穴即膀胱經的中髎穴。

2.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認症定穴治法

胃中宿食:三里、璇璣。脾病:氣,合谷;血,陰交。小腸連臍痛:陰陵泉、湧泉。手臂拘攣:肩髃。肚腹浮腫:水分、建里。寒瘧面腫腸鳴:合谷、內庭。胸膈痞滿:陰交、承山。小腸氣痛:長強、大敦。牙疼頭疼喉痹:三間、三里。冷風濕痹:環跳、陽陵。

白話文:

  1. 胃中宿食:可以使用三里和璇璣穴。

  2. 脾病:氣的方面,可以使用合谷穴;血的方面,可以使用陰交穴。

  3. 小腸連接肚臍的地方疼痛:可以使用陰陵泉和湧泉穴。

  4. 手臂拘攣:可以使用肩髃穴。

  5. 肚腹浮腫:可以使用水分和建裏穴。

  6. 寒瘧而面部浮腫、腸鳴:可以使用合谷和內庭穴。

  7. 胸膈痞滿:可以使用陰交和承山穴。

  8. 小腸氣痛:可以使用長強和大敦穴。

  9. 牙疼、頭痛、喉嚨腫痛:可以使用三間和三里穴。

  10. 冷風濕痹:可以使用環跳和陽陵穴。

,指痛攣急:少商。腳氣痠疼:肩井、三里、陽陵泉。轉筋眼花:承山、內踝。鬼邪:間使。足緩難行:絕骨、條口、衝陽。

白話文:

  • 指痛攣急:用少商穴。

  • 腳氣痠疼:用肩井穴、三里穴、陽陵泉穴。

  • 轉筋眼花:用承山穴、內踝穴。

  • 鬼邪:用間使穴。

  • 足緩難行:用絕骨穴、條口穴、衝陽穴。

3. 聚英先生肘後歌認症定穴治法

頭頂痛眼不開:湧泉。哮喘不寐:豐隆三分。陰核腫如升大:百會灸。手背拘攣不仁:尺澤。腰膝強痛:交信。狂言盜汗見鬼:間使。脅痛腿痛:後谿。骨寒髓冷火燒:靈道。頭面疾:至陰。腳腿疾:風府。兩足兩肋難伸:飛虎。狂言盜汗:間使。心胸病:少府。

白話文:

  1. 頭頂痛,眼睛睜不開:湧泉穴。

  2. 哮喘,失眠:豐隆穴,下三分。

  3. 陰核腫大如升:百會穴灸之。

  4. 手背拘攣,無知覺:尺澤穴。

  5. 腰膝強痛:交信穴。

  6. 狂言,盜汗,見鬼:間使穴。

  7. 脅痛,腿痛:後谿穴。

  8. 骨頭寒冷,骨髓寒冷,火燒:靈道穴。

  9. 頭面疾病:至陰穴。

  10. 腳腿疾病:風府穴。

  11. 兩足兩肋難以伸展:飛虎穴。

  12. 狂言,盜汗:間使穴。

  13. 心胸疾病:少府穴。

,臍病:曲泉。剛柔二痙,口噤目合面紅:少商針出血,陰包。膝腫痛:尺澤、曲池、風府。破傷風:患處多灸。風痹痿厥:大杼、曲泉。肩背病:中渚。腰腿痛:大都。腰背攣急:曲池寸五。膝股腫:太衝瀉。五痔,血熱也:承山。腰軟:委中。

白話文:

  1. 臍生病痛:治療穴位:曲泉穴。

  2. 強直和軟弱的抽搐痙攣,口不能張開,眼睛不能睜開,臉部發紅:少商穴放血,陰包穴針刺。

  3. 膝關節腫痛:治療穴位:尺澤穴、曲池穴、風府穴。

  4. 破傷風:在患處多灸。

  5. 風寒痹症,肢體麻木不仁,手腳拘攣:大杼穴、曲泉穴。

  6. 肩背疼痛:治療穴位:中渚穴。

  7. 腰腿疼痛:治療穴位:大都穴。

  8. 腰背攣急:治療穴位:曲池穴寸五分。

  9. 膝蓋、大腿腫脹:太衝穴放血。

  10. 患有五痔,是血熱引起的:承山穴。

  11. 腰部柔軟無力:治療穴位:委中穴。

4. 扁鵲先生玉龍歌認症定穴治法繼洲楊先生註解

頭風嘔吐,眼昏花:神庭補、瀉。耳聾、瘰癧,痛癢、腫瘡:翳風、聽會皆瀉。寒濕腳氣腫痛:陰交、三里、絕骨。腹中氣塊疼:內關補、瀉。如大便不通,瀉之。腹中疼痛,肋痛、閉結:大陵、外關、支溝。九種心痛及脾疼:內關、上脘、中脘。呆癡不識尊卑罵人:神門瀉。

白話文:

  1. 夜裡夢到鬼交:在心俞、白環俞、氣海兩旁施灸。

,夜夢鬼交:心俞、白環俞、氣海兩旁灸。翻胃吐食,黃疸:腕骨針,中脘灸。傳屍勞,痰多氣喘:湧泉、豐隆瀉,丹田灸。滿手生瘡,氣攻心胸:大陵瀉,勞宮。腎強疝氣如死人:關元、大敦。滿腹水脹:水分、水道、三里,陰交灸。膝蓋紅腫:陽陵,委中、陰陵出血。

  1. 翻胃嘔吐食物,黃疸:在腕骨針灸,在中脘施灸。

  2. 患有傳屍勞,痰多氣喘:洩湧泉、豐隆穴,在丹田施灸。

  3. 滿手生瘡,氣攻心胸:洩大陵、勞宮穴。

  4. 腎強疝氣像死人一樣:關元、大敦穴。

  5. 滿腹水腫脹:在水分、水道、三里、陰交施灸。

  6. 膝蓋紅腫:在陽陵、委中施灸,在陰陵出血。

,偏正頭風:絲竹透率谷。如有痰飲,風池橫刺透風府,補瀉,十一壯。如無痰飲,合谷針至勞宮,灸二七。面上諸症:尺澤皆治。傴症:不伸也。補曲池,瀉人中。僂症:不起也。補曲池。中風不語:囟會、百會皆灸。腎弱腰痛:腎俞多灸。腕中無力:腕骨補瀉。

白話文:

偏正頭痛:在絲竹空穴和率谷穴以針刺透。如果痰多,可以通過風池穴橫向刺透風府穴;若情況需要,就補瀉,針刺十一壯。如果無痰多,可以在合谷穴刺針到勞宮穴,並灸二至七壯。面部各種疾病:以針刺尺澤穴都可以治療。僂疾:不能伸直。補瀉曲池穴。駝背:不能直立。補瀉曲池穴。中風不語:囟會穴和百會穴都灸治。腎虛腰痛:以腎俞穴多灸。腕部無力:補瀉腕骨穴。

,脾家寒熱:間使透支溝,補瀉。腿股風:委中出血,環跳、居髎。腳背痛:丘墟出血,解谿、商丘。行步艱難:太衝、中封。寒痰咳嗽:列缺、太淵。面紅心驚:通里,驚補寒瀉。吹乳腫痛:少澤,向後補瀉,三分。發熱盜汗:百勞,椎骨也。咳嗽噴嚏:風門多灸。

白話文:

脾臟機能失調:偶爾瀉火補陰。腿部肌肉疼痛:委中穴出血,環跳穴和居髎穴。腳背疼痛:丘墟穴出血,解谿穴和商丘穴。行走困難:太衝穴和中封穴。寒痰咳嗽:列缺穴和太淵穴。臉紅心驚:通裏穴,補寒瀉熱。乳腺腫痛:少澤穴,前後補瀉,三分。發熱盜汗:百勞穴,椎骨穴。咳嗽噴嚏:風門穴多灸。

,哮喘不寐:天突、膻中皆灸。不聞香臭:迎香補瀉。七般疝氣:大敦出血。氣喘不眠:璇璣瀉,氣海灸。五般癇症:鳩尾灸七壯。赤白帶下:中極多灸。周身疼痛:痛即穴,名不定。手不能伸:尺澤出血。脾泄:天樞二穴多灸。膝腿無力難立:風市、陰市。

白話文:

  • 哮喘、失眠:在天突穴、膻中穴上皆施灸。

  • 聞不到香味或臭味:在迎香穴上針灸,以補瀉的方法治療。

  • 七種疝氣:在大敦穴上刺血放血。

  • 氣喘、失眠:在璇璣穴上刺血放血,在氣海穴上施灸。

  • 五種癇症:在鳩尾穴上施灸,連續灸七壯。

  • 赤白帶下:在中極穴上多施灸。

  • 全身疼痛:疼痛的部位就是穴位,沒有固定的名稱。

  • 手臂不能伸展:在尺澤穴上刺血放血。

  • 脾泄:在 天樞穴多施灸。

  • 膝蓋和腿部無力,難以站立:在風市穴、陰市穴上施灸。

,鼻淵眼痛,不聞香臭,頭風:迎香補,瀉上星。小兒慢驚:印堂針一分,沿皮透左右攢竹。哭效、不哭難。急驚瀉、慢驚補。口眼喎斜:灸地倉,艾如綠豆。斜向頰車,頰車之針向透地倉。膝頭紅腫痛:髖骨、膝關,在膝蓋骨下犢鼻內,橫針透二膝眼。脊背強痛,挫閃腰疼:人中瀉,委中紫筋出血。

白話文:

  1. 鼻塞、眼痛,聞不到香味和臭味,頭痛:迎香穴補(旋補提插法),上星穴瀉(散刺放血)。

  2. 小兒慢性驚風:印堂穴針刺一分深,沿皮刺透左右攢竹穴。扎針後哭出聲則有效,哭不出來則難以治癒。急性驚風採用瀉法,慢性驚風採用補法。

  3. 口眼歪斜:灸地倉穴,艾炷如綠豆大。斜向頰車穴紮針,頰車穴沿針向刺透地倉穴。

  4. 膝蓋紅腫痛:髖骨穴、膝關穴,在膝蓋骨下犢鼻內側,橫向刺針刺透兩個膝眼。

  5. 脊背強直疼痛,挫閃引起的腰痛:人中穴瀉(向下斜刺),委中穴紫筋出血(直刺放血)。

歌曰:穴法由來在指中,治病須臾顯神功,勸君要知諸般疾,何不當初記玉龍。

先治周身疼痛多矣,必病人先指出疼所,即以左大指或食指爪掐之,病人齧牙咧咀,驚顫變色,若疼不可忍,即不定穴也,即天應穴也。右手下針,疼極必效。遵《玉龍歌》曰:渾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細審詳。有筋有骨宜淺刺,灼艾臨時要度量。

白話文:

首先治療全身疼痛,多數是這樣,必須讓病人先指出疼痛的地方,然後用左手的大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按,病人會緊咬牙關、抽搐發抖、臉色改變,如果疼痛到無法忍受,那麼這就是不確定的穴位,也是天應穴。用右手針刺,疼痛極其嚴重必定有效。遵照《玉龍歌》中所說:渾身疼痛的疾病非常不尋常,在不確定的穴位中仔細審視和詳細判斷。如果有筋骨,則適合淺刺,用艾灼時要酌情掌握。

以上言灸者,以穴下肉紅,較錢更大二分為度,定起泡矣。冬以貓毛,夏以竹膜,用麻油調敷之,無妨。又不定穴,即痛處。

白話文:

上面所說的灸法,是指在穴位下肉紅的地方,灸出一個比銅錢大二分(約0.4公分)的灸瘡為止。冬天用貓毛,夏天用竹膜,用麻油調敷在灸瘡上,就沒有問題了。另外,如果不確定穴位,也可以直接灸在疼痛的地方。

5. 繼洲楊先生治症總要認症定穴治法

中風不省人事:人中、中衝、合谷、啞門、大敦。口噤不開:頰車、人中、承漿、百會、合谷瀉。廉泉、人中。口眼喎斜:頰車、地倉、人中、承漿、合谷、百會。婦人不生子:合谷瀉,三陰交補,中極、子宮灸。鼻衄不止:合谷、上星、百勞、風府、迎香、人中、印堂。

白話文:

中風昏迷:人中、中衝、合谷、啞門、大敦。

口齒緊閉 :頰車、人中、承漿、百會、合谷瀉。

廉泉 :人中。

口眼歪斜 :頰車、地倉、人中、承漿、合谷、百會。

婦女生不出孩子 :合谷瀉,三陰交補,中極、子宮灸。

流鼻血不止 :合谷、上星、百勞、風府、迎香、人中、印堂。

,口內生瘡:海泉、人中、承漿、合谷,後金津、玉液。手臂麻木不仁:肩髃、曲池、合谷、肩井、列缺。舌腫難言:廉泉、金津、玉液、天突、少商。心胸疼痛:大陵、內關、曲澤、中脘、上脘、三里。腹內疼痛:內關、三里、中脘、水分、關元、天樞。兩足麻木:陽輔、陽交、絕骨、行間、崑崙、丘墟。

白話文:

  • 口腔潰瘍:治療穴位有海泉、人中、承漿、合谷,以及後金津、玉液。

  • 手臂麻木:治療穴位有肩髃、曲池、合谷、肩井、列缺。

  • 舌頭腫脹難以言語:治療穴位有廉泉、金津、玉液、天突、少商。

  • 心胸疼痛:治療穴位有大陵、內關、曲澤、中脘、上脘、三里。

  • 腹內疼痛:治療穴位有內關、三里、中脘、水分、關元、天樞。

  • 雙腳麻木:治療穴位有陽輔、陽交、絕骨、行間、崑崙、丘墟。

,兩膝紅腫:膝關、委中、陽陵、中脘、豐隆。足不能行:丘墟、行間、崑崙、太衝、三里、陽輔。腳弱無力:公孫、三里、絕骨、申脈,崑崙、陽輔。渾身浮腫生瘡:曲池、合谷、行間、內庭。小便不通:陰陵、氣海、三陰交、陰谷,大陵。小便滑數:中極、腎俞、陰陵、三陰交、氣海。

白話文:

  1. 膝蓋紅腫疼痛:膝關、委中、陽陵、中脘、豐隆。

  2. 足部疼痛不能走路:丘墟、行間、崑崙、太衝、三里、陽輔。

  3. 腳部無力:公孫、三里、絕骨、申脈,崑崙、陽輔。

  4. 全身浮腫生瘡:曲池、合谷、行間、內庭。

  5. 小便不通:陰陵、氣海、三陰交、陰谷,大陵。

  6. 小便滑數:中極、腎俞、陰陵、三陰交、氣海。

,大便秘結:章門,太白、照海。大便泄瀉:中脘,天樞,中極灸。痢疾如赤:內庭、天樞、隱白、氣海、照海、內關。如白,裡急後重,大痛:外關、中脘、天樞。臟毒下血:承山、脾俞、精宮、長強。脫肛久痔:二白、百會、精宮、長強。翻胃吐食:中脘、脾俞、中魁、三里。

白話文:

  • 大便祕結:刺激章門、太白和照海穴。

  • 大便泄瀉:刺激中脘、天樞和中極穴,配合灸療。

  • 痢疾如赤:刺激內庭、天樞、隱白、氣海、照海和內關穴。

  • 痢疾如白,裡急後重,大痛:刺激外關、中脘和天樞穴。

  • 臟毒下血:刺激承山、脾俞、精宮和長強穴。

  • 脫肛久痔:刺激二白、百會、精宮和長強穴。

  • 翻胃吐食:刺激中脘、脾俞、中魁和三里穴。

,肺癰咳嗽:肺俞,膻中、支溝、大陵、風門、三里。久咳不愈:肺俞、三里、膻中、乳根、風門、缺盆。消渴:金津、玉液、承漿、海泉、人中、廉泉、氣海、腎俞。遺精白濁:心俞、腎俞、關元、陰交、命門、白環俞。陰汗偏墜:蘭門、陰交、歸來,大敦。陰門忽紅腫痛:會陰、中極、三陰交、百會。

白話文:

肺癰咳嗽:肺俞穴、膻中穴、支溝穴、大陵穴、風門穴、三里穴。

久咳不愈:肺俞穴、三里穴、膻中穴、乳根穴、風門穴、缺盆穴。

消渴症:金津穴、玉液穴、承漿穴、海泉穴、人中穴、廉泉穴、氣海穴、腎俞穴。

遺精白濁:心俞穴、腎俞穴、關元穴、陰交穴、命門穴、白環俞穴。

陰汗偏墜:蘭門穴、陰交穴、歸來穴、大敦穴。

陰門忽然紅腫痛:會陰穴、中極穴、三陰交穴、百會穴。

,發背癰疽:肩井、委中、天應、騎竹馬取之。渾身發紅丹:百會、曲池,三里、委中。肚中氣塊、痞塊、積塊:三里、塊中、塊尾。口臭難近:承漿、齦交、金津、玉液。小兒脫肛:百會、長強,大腸俞。咳逆發噫:膻中、中脘、大陵、三里、肺俞、行間。重舌腰痛:合谷、承漿、金津、玉液、海泉、人中。

白話文:

發背瘡毒:肩膀、膝蓋後方、後頸、膝蓋前側的穴位治療。渾身發紅丹:頭頂、肘窩、小腿前外側、膝蓋後方穴位治療。肚中脹氣、痞塊、積塊:小腿前外側、足背中心、足背外側治療。口臭難聞:承漿、齒齦交界處、頜下,舌下穴位治療。小兒肛門口脫出:頭頂、尾骨,大腸俞穴。咳嗽呃逆發出嘆氣:胸前正中、胃部正中、手腕內側、小腿前外側、背後肺部穴位、大姆指與食指之間治療。舌頭發硬疼痛腰痛:合谷、承漿、下頜,舌下,耳後,人中穴位治療。

健忘失記:列缺、心俞、神門、少海、中脘、三里。小便淋瀝:陰谷、關元、氣海、三陰交。牙關脫臼:頰車、百會、承漿、合谷。舌強難言:金津、玉液、廉泉、風府。口吐清涎:大陵、膻中、中脘、勞宮。瘰癧結核:肩井、曲池、天井、三陽絡、陰陵泉。發痧等症:水分、百勞、大陵、委中。

白話文:

  • 健忘失記:列缺穴、心俞穴、神門穴、少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 小便淋瀝:陰谷穴、關元穴、氣海穴、三陰交穴。

  • 牙關脫臼:頰車穴、百會穴、承漿穴、合谷穴。

  • 舌強難言: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風府穴。

  • 口吐清涎:大陵穴、膻中穴、中脘穴、勞宮穴。

  • 瘰癧結核:肩井穴、曲池穴、天井穴、三陽絡穴、陰陵泉穴。

  • 發痧等症:水分穴、百勞穴、大陵穴、委中穴。

,脅肋疼痛:支溝、章門、外關。如怒氣,刺行間。腰腳疼痛:委中、人中。腰脊強痛:委中出血。腎虛腰疼:腎俞、委中、太谿、白環俞。四肢浮腫:中都、合谷、曲池、液門、行間、內庭。單蠱脹:氣海、行間。雙蠱脹:支溝、合谷、曲池、水分、三里、陰交、行間、內庭。

白話文:

  • 胸脇疼痛:支溝穴、章門穴、外關穴。如果因生氣引起的疼痛,可針刺行間穴。

  • 腰腳疼痛:委中穴、人中穴。

  • 腰脊僵硬劇烈疼痛:委中穴放血。

  • 腎虛腰痛:腎俞穴、委中穴、太谿穴、白環俞穴。

  • 四肢浮腫:中都穴、合谷穴、曲池穴、液門穴、行間穴、內庭穴。

  • 單側腹脹:氣海穴、行間穴。

  • 雙側腹脹:支溝穴、合谷穴、曲池穴、水分穴、三里穴、陰交穴、行間穴、內庭穴。

,失志癡呆:神門、鬼眼、百會、鳩尾、齦交、承漿。挫閃腰肋疼:先尺澤、委中、人中,後昆侖、束骨、支溝、陽陵泉。小腹脹滿:內庭、三里、三陰交:後照海、大敦、補瀉氣海。此專治婦人血塊疼痛,小便不利,諸般氣疼。水不能進為五噎:勞宮、中魁、中脘、三里、大陵、支溝、上脘;後脾俞、胃俞,補多瀉少。膻中、太白、食關。

白話文:

失志癡呆:神門、鬼眼、百會、鳩尾、齦交、承漿。

挫閃腰肋疼痛:先取尺澤、委中、人中,後取昆侖、束骨、支溝、陽陵泉。

小腹脹滿:先取內庭、三里、三陰交,後取照海、大敦、補瀉氣海。此專治婦人血塊疼痛,小便不利,諸般氣疼。

水不能進為五噎:先取勞宮、中魁、中脘、三里、大陵、支溝、上脘,後取脾俞、胃俞,補多瀉少。膻中、太白、食關。

,哮吼嗽喘:先俞府、天突、膻中、肺俞、三里、中脘,後膏肓、氣海、關元、乳根。咳嗽紅痰:先百勞、肺俞,中脘、三里,後膏肓、腎俞、肺俞、乳根。吐血等症:先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咽喉等症,腫痛:少商、天突、合谷。

白話文:

哮吼、咳嗽、喘息:先取俞府、天突、膻中、肺俞、三里、中脘,後取膏肓、氣海、關元、乳根。

咳嗽帶有紅色痰:先取百勞、肺俞、中脘、三里,後取膏肓、腎俞、肺俞、乳根。

吐血等症:先取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後取肺俞、腎俞、肝俞、心俞、膏肓俞、關元。

咽喉等症,腫痛:取少商、天突、合谷。

雙乳蛾症:少商、金津、玉液。單乳蛾症:少商、合谷、海泉。癇症:上星、鬼祿、鳩尾、湧泉、心俞、百會。馬癇:照海、鳩尾、心俞、百會。風癇:神庭、素髎、湧泉。食癇:鳩尾、中脘、少商。豬癇:湧泉、心俞、三里、鳩尾、中脘、少商、巨闕。或刺、或灸、或出血,分而治之。

白話文:

乳蛾症:

  • 雙乳蛾症:在少商、金津、玉液穴位上針灸,或是放血。
  • 單乳蛾症:在少商、合谷、海泉穴位上針灸,或是放血。

癇症:

  • 癇症:在頭上的上星、鬼祿穴位,以及身體的鳩尾、湧泉、心俞、百會穴位上針灸,或是放血。
  • 馬癇:在照海、鳩尾、心俞、百會穴位上針灸,或是放血。
  • 風癇:在神庭、素髎、湧泉穴位上針灸,或是放血。
  • 食癇:在鳩尾、中脘、少商穴位上針灸,或是放血。
  • 豬癇:在湧泉、心俞、三里、鳩尾、中脘、少商、巨闕穴位上針灸,或是放血。

以上各種癇症,可以選擇針灸或艾灸的方式治療,有些則需要放血,才能分而治之。

,四肢麻木:肩髃曲池、合谷、腕骨、風市、崑崙、行間、三里、絕骨、通里、委中、陽陵,補多瀉少。如紅腫反之。

白話文:

四肢麻木:在肩井、曲池、合谷、腕骨、風市、崑崙、行間、三里、絕骨、通裏、委中、陽陵穴進行針灸或推拿,多補少瀉。如果出現紅腫,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