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

《傷寒論(宋本)》~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十 (273~280)

回本書目錄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十 (273~280)

1. 少陽之為病 (263)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白話文:

少陽生病時,症狀有口苦、喉嚨乾澀、眼花。

2. 少陽中風 (264)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白話文:

少陽經受風邪侵襲,導致耳聾、眼睛發紅,胸中鬱悶不適。此時,不可用吐法或瀉法治療,否則會造成心悸和驚恐。

3. 少陽傷寒 (265)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煩而悸。

白話文:

傷寒,脈膊又細又緊,頭痛、發燒的人,屬於少陽症。少陽症不能發汗,發汗會導致精神錯亂,這是因為胃有關,胃氣和緩則會好轉;胃氣不和,就會煩躁不安,甚至心悸。

4. 小柴胡湯 (266)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脇下鞕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白話文:

太陽病治癒,發展成少陽病,肋骨兩側有滿脹感,伴有乾嘔、食不下嚥,忽冷忽熱,還沒有嘔吐或腹瀉的症狀,脈象沉實緊繃,可以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5. 壞病 (267)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湯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白話文:

如果已經嘔吐、腹瀉、流汗或使用溫針治療後仍然胡言亂語,這時柴胡湯的治療效果就結束了,這是一種很糟糕的病狀。要知道犯了什麼錯,根據規則進行治療。

6. 三陽合病 (268)

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

白話文:

這是一位患者的病症,同時有陽明、少陽、太陽三條經絡的症狀,脈象浮大,頭暈頭脹,而且想睡覺,一閉上眼睛就會出汗。

7. 陽去入陰 (269)

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者,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白話文:

傷寒六、七日,體溫沒有持續升高,患者卻出現心煩不安的情形,這是因為陽氣脫離身體,進入陰分所造成的。

8. 三陰不受邪之徵 (270)

傷寒三日,三陽為盡,三陰當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嘔,此為三陰不受邪也。

白話文:

傷寒過了三天,陽氣耗盡,陰氣開始受侵犯。但如果患者反而食慾良好,沒有嘔吐的現象,這表示陰氣並沒有受邪。

9. 脈小欲已 (271)

傷寒三日,少陽脈小者,欲已也。

白話文:

傷寒病在第三天,陽脈脈搏虛小,表示疾病即將痊癒了。

10. 少陽病欲解時 (272)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白話文:

少陽病的康復期通常是從寅時(上午三點至五點)到辰時(上午七點至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