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濂

《醫門補要》~ 卷中 (5)

回本書目錄

卷中 (5)

1. 舌苔驗

凡舌苔浮面灰黑,而底面滑潤,非實火傷陰,乃腎氣欲絕,散越於外,必死不治。若實火舌黑,必乾燥起刺,得涼藥即退黑回潤。

白話文:

如果舌苔浮在舌面上呈現灰黑色,但是舌底卻很滑潤,並不是因為實火傷害陰份,而是腎氣將要衰竭,散佈到外表,必定無法救治就會死亡。如果是實火引起的舌頭發黑,舌頭一定會乾燥並且出現刺狀凸起物,如果服用涼藥,黑色就會消退並恢復潤澤。

2. 痔漏掛線法

用細銅針穿藥線,右手持針插入漏管內,左手執粗骨針(要圓禿,頭鐫深長槽一條,以便引針)。插入肛門內,釣出針頭,與藥線打一抽箍結,逐漸抽緊,加鈕釦系藥線梢,墜之七日管豁開,摻生肌藥一月,收口。如虛人,不可掛線,易成癆不治。

白話文:

用細銅針穿過藥線,右手持針穿入漏管內,左手拿粗骨針( 要圓滑,頭部刻一條長槽,以便引導針線 )。插入肛門內,將針頭釣出,與藥線打一個抽箍結,逐漸將藥線收緊,再繫上鈕釦固定藥線末端,讓它懸垂七天,傷口會開始癒合,再用生肌藥敷一個月,傷口會完全癒合。若是身體虛弱的人,不宜用線懸吊,容易導致難以治癒的癆病。

3. 禁食宜辨

人生皆賴穀氣入胃,化生氣血以長精神,半日不食則氣衰,一日不食則氣少,斷食七日則死。惟時疫霍亂,邪盛裡實,食滯當禁。其餘有挾虛症,須得穀氣以助藥力,烏可不辨,一概禁與,致傷人命哉?迨餓極患者,惡聞食味,不能下咽矣。要在少食淡食,勿使傷食耳。故傷寒時疫,食滯霍亂,初起若進飲食,則邪氣內閉難出。

白話文:

人的生命完全仰賴穀物中的營養,被腸胃吸收後轉化生成氣血來維持精神,半日不進食,則體內氣血不足,一天不進食,則氣血就更少了,連續七天不進食,就會死亡。只有在疫病盛行或霍亂橫行的情況下,病邪盛旺,體內有宿食,這時才應該禁止飲食。其他情況下,有虛症的人,還需要靠食物來幫助藥物發揮效用,怎麼可以不加區別,一概禁食呢?這樣會讓病人的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啊!等到病人餓極了,連聽到食物的味道都會作嘔,根本就吃不下了。因此,要讓病人少量進食清淡的食物,不要吃得過飽,以免傷及脾胃。所以,在傷寒、時疫、霍亂等疾病的初期,如果讓病人進食,反而會導致邪氣閉於體內,難以排出。

至病果退,頭額與胸腹,決不發熱,正氣虛弱,難以出言,須灌稀米飲,接補元氣,一二日再進糜粥。若徒恃藥力,何異操刃殺人。

4. 骨槽風不治症

有種骨槽風,潰膿後牙關仍腫閉不開,或不腫閉,牙根又無腫爛處,患口已合,只耳下有一細孔,靜時並無所見,每逢言笑,稍流清水。惟呷飲食,則脂水津津不絕,治亦無效,乃終身痼疾。

白話文:

有一種叫做「骨槽風」的疾病,它會在潰膿後導致牙關緊閉無法打開,或者雖然沒有腫脹閉合,但牙根也沒有腫爛的地方,患者的嘴巴已經合上了,只有耳下有一小孔,在安靜的時候並無異狀,但只要一說話或微笑,就會流出清澈的水。只有在喝湯或吃東西的時候,才會一直流出油脂和津液。這種疾病很難治癒,往往會伴隨患者終身。

5. 踝骨疽壞症

內外踝本為三陰發源之地,若受陰濕及浸冷水,使血脈冰凝,肌肉堅腫作疼,不止一起,烙以火針,內投溫經燥濕之方可效。若日久失治,更加高硬漫串,恐名醫束手。

白話文:

內外踝本是三條陰脈發源的位置,如果被陰濕侵襲,或浸泡在冷水中,導致血脈凝滯,肌肉僵硬腫脹疼痛,並且不止一次發生。此時,可以烙以火針,再內服溫經除濕的藥方,纔可能有效。如果病情拖延很久才治療,導致腫硬更加嚴重且蔓延開來,恐怕即使是名醫也難以應付。

6. 手臂癰疽治法

手臂為三陽之部,凡生癰疽,最易腫串一手,不可輕用刀針,只宜先敷對病之藥,過三日一換,待根盤收束,膿水已成,始可開放。

白話文:

手臂上生了癰疽,最容易腫脹到整個手部,不能輕易使用刀針,只能先敷用對應疾病的藥物,每三天換一次藥,等到膿包開始縮小,膿水已經形成的時候,纔可以切開。

7. 煉升藥法

用火硝、明礬各一兩,研末,入小鐵鍋內,以炭火化開,待轉成乾硬,結於鍋底,再加入水銀一兩,在硝礬硬胎上,後覆一大碗於碗內,又以棉紙條蘸鹽水塞緊碗四圍,勿使走氣,復用沙灰護碗半截,用秤錘一個,壓住碗底,以棉花少許,置碗底,先文火,後武火,升三炷香時,看棉花焦黑,是藥已成,熄火待冷,揭碗刮下藥聽用。

白話文:

將火硝、明礬各一兩,研成細末,放入小鐵鍋內,用木炭火融化,直到變硬結塊在鐵鍋底部。然後倒入水銀一兩,倒在硝礬硬塊上。再用一個大碗倒扣在鐵鍋上,並用棉紙條蘸鹽水塞緊碗的四邊,以防止漏氣。再用沙灰覆蓋碗的一半,並在碗底放置一個秤錘,以壓住碗底。然後在碗底放少量的棉花,先用文火,再轉成武火,燃燒三炷香的時間後,觀察棉花是否燒焦,如果是,則藥品已製成。熄火後等候冷卻,再揭開碗,刮下藥材備用。

8. 降藥不痛配法

陳降藥(五錢),生半夏(三錢),蟾酥(一錢),

白話文:

陳降香:五錢

生半夏:三錢

蟾酥:一錢

上各研末,或用糯米飯捶溶和作條,聽用,不覺痛。

9. 用刀針宜審

癰疽之膿未熟,不可輕動刀針,破傷出血,反使腫痛,毒氣走散加重。至患上四圍腐肉已成,須得爛透,方可用銅鉤搭起剪刀,輕緩剪去。一覺痛處,切不可剪。再待腐熟剪之,至見鮮紅肉。若犯,動則痛作血流,尤難收口,慎之。

白話文:

癰疽的膿沒有成熟,不可輕易動刀或用針,否則會傷及皮肉、出血,反而會使腫痛加重,毒氣散佈蔓延。等到患處周圍的腐肉已經形成,膿已經熟透,纔可以拿銅製的鉤子提起剪刀,慢慢地剪去。如果感覺到疼痛,就不要剪了。繼續等待腐肉完全熟透了再剪,直到看到鮮紅色的肉。如果剪刀剪到活肉,就會疼痛,出血,更難癒合,必須小心。

10. 針灸飲酒忌症

凡紅腫焮痛外症,最忌火針艾灸,並飲酒漿。不然,助火串毒,更痛腫異常,疔瘡尤忌,犯之便走黃延腫,不可治療。

白話文:

凡是表面出現紅腫疼痛的外在症狀,最忌諱使用火針灸療和艾灸,以及飲用酒漿。否則,會助長火勢,毒氣蔓延,疼痛腫脹更加劇烈,疔瘡尤其忌諱,一旦犯了這個禁忌,就會出現黃色膿水蔓延腫脹的癥狀,難以治療。

11. 合藥說

外科應用諸藥,總宜現配現用,氣力始足,易於去病。若是陳久,失其本性,鮮能應效,豈不誤人?獨降藥愈陳愈妙。

白話文:

外科所使用各種藥物,總的原則是現配現用,這樣藥物的藥效才足夠,容易治癒疾病。如果長時間存放,藥物失去了本身的功效,很少能起效,豈不是誤人嗎?只有降真香這種藥物,年代越久遠,效果越好。

12. 驗肺癰法

咳嗽有日,口乾喉燥,舌下生細粒,胸膈微痛延遷,痰帶白膿,腥臭味。

13. 流注初起治法

風寒與痰濕,走竄脈絡,結為流注,愈者將愈,發者又發,延綿不已,多進陽和湯可效。若皮色紅者,不可用熱藥。(附方:)

白話文:

風寒與痰濕,在脈絡中運行,積聚成流注之症,患者時而好轉,時而發病,反復不已,多服陽和湯可見效。若皮膚發紅,不可用熱性藥物治療。(附方:)

熟地(一兩),白芥子(二錢,研),鹿角膠(三錢),肉桂(一錢),炮姜(五分),麻黃(五分),生甘草(一錢乳岩加土貝母五錢),陳酒(一杯)

白話文:

  • 熟地 - 30 克

  • 白芥子 - 6克 ( 研磨成粉末 )

  • 鹿角膠 - 9 克

  • 肉桂 - 3 克

  • 炮姜 - 1.5 克

  • 麻黃 - 1.5克

  • 生甘草 - 3 克 ( 乳巖和土貝母各 15 克 )

  • 陳酒 - 一杯

14. 癰疽驗膿法

放膿拔刀用響銅打成,臨時以右手大指與食指,掐住刀口,向上臥刺,方不傷好肉,要膿口順下流勢之處,淺深量意。口欲大則刀斜出,口欲小則刀直出。膿深放淺,則內膿不出,反泄好血。膿淺放深,則內膿雖出,好肉已傷。輕捺病處,便痛皮熱,重者膿淺而稠。重按方痛,皮稍熱者,膿深而稀。

白話文:

放膿取刀用響銅打成,在使用的時侯,以右手的大拇指與食指,掐住刀口,向上臥刺,纔不會傷及好的肉,要讓膿口順着向下流動的趨勢,深淺要自己衡量。如果膿口需要大,則刀斜着取出來,如果膿口需要小,則刀直着取出來。膿深放淺,則裏面的膿出不來,反而會流出好的血液。膿淺放深,則裏面的膿雖然出來,但好的肉已經受傷了。輕輕按壓病處,如果疼痛、皮膚發熱,說明病情較輕,膿淺而稠。用力按壓才疼痛,皮膚微熱的,說明病情較重,膿深而稀。

遍捺患上,有一點軟陷不起者,或皆硬不痛者,膿未熟,或瘀血,若放早,必傷氣血,而膿難成。捺之軟而即起者,或皆軟不痛者,膿己熟,或濕水,若不放,則腐爛深,而瘡難斂。腫高而軟者,發於肌肉,放宜淺。腫低而硬者,發於筋脈,放宜深。腫平皮色不變者,毒著於骨,當火針烙之。

白話文:

遍按患處,有一點柔軟下陷不起的,或者全都堅硬不痛,膿還沒成熟或有瘀血,如果過早放膿,必傷及氣血,而膿也難以形成。按壓時柔軟而馬上彈起的,或者全都柔軟不痛的,膿已成熟或有水濕,如果不放膿,瘡口會腐爛加深,而瘡口難以癒合。腫脹高而柔軟的,病發於肌肉,放膿宜淺。腫脹低而堅硬的,病發於筋脈,放膿宜深。腫脹平坦而皮膚顏色不變的,毒邪著於骨,應火針烙骨。

體虛者,先補而後放。有起一二日,皮色照常,已有膿者。或十數日,皮色紫黑,尚無膿者。有數月之久,仍須刀放者。亦有不待放而死者。故用刀針宜審。

白話文:

體質虛弱的人,先要補身再放膿。有的患者身體狀況在一天或兩天後好轉,皮膚顏色恢復正常,膿液也已經形成。有的患者經過十幾天,皮膚顏色發紫發黑,膿液還沒有形成。有的患者數月後,仍然需要用刀子切開放膿。也有的患者不等放膿就死亡了。因此,使用刀針放膿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