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居中

《痰火點雪》~ 卷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

1. 痰火灸法

竊謂人之一身,隱僻奇異等疾,軒岐議究已備,華佗內照無遺矣。然攻病之法,每以針灸劫拔為言,而其藥餌之中,殊未言及,何也?蓋古人立法,病之輕淺者,則以丸散飲湯調治之。病之年久沉痼者,非針灸不解。以其針有劫奪之功,第見效者少。且今之針法,得妙者亦稀。

白話文:

我認為人體內部隱藏著奇異的疾病,醫聖軒轅黃帝和岐伯已經研究得很透徹了,華佗洞察內臟,也沒有留下遺漏之處。然而,在攻治疾病的方法上,他們每每提到針灸拔罐,卻很少提及藥物治療。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是古人制定治療方法時,認為病情輕微的可以用丸藥、散劑、湯劑來調理治療。病情年深日久的沉重痼疾,非針灸不能解除。因為針灸有劫奪病邪的功效,只是見效慢,而且現在的針灸方法,懂得妙處的人也很少。

若虛怯之體,倏致夭絕者有之,若灸法去病之功,難以枚舉。而其寒熱虛實,輕重遠近,無往不宜。蓋寒病得火而散者,猶烈日消冰,有寒隨溫解之義也;熱病得火而解者,猶暑極反涼,自火鬱發之之義也;虛病得火而壯者,猶火迫水而氣升,有溫補熱益之義也;實病得火而解者,猶火能消物,以實則瀉之之義也;痰病得火而解者,以熱則氣行,津液流通故也。所以灸法不虛人者,以一灼謂一壯,以壯人為法也。

白話文:

如果虛弱膽怯的人,突然死去的人是有過的,如果艾灸治病的效果,是難以計算的。而艾灸的寒熱虛實,輕重遠近,沒有什麼不可以使用的。蓋寒病遇火就能散去,猶如烈日融化冰塊,有寒氣隨溫暖而解的道理;熱病遇火就能解,猶如暑熱極致反而涼爽,是火鬱積發散的道理;虛病遇火就能壯,猶如火迫使水氣上升,有溫補熱益的道理;實病遇火就能解,猶如火能焚物,以實則瀉之的道理;痰病遇火就能解,因為熱則氣行,津液流通的緣故。所以艾灸不會傷害人,因為一次灼就是一壯,以壯人為治療方法。

若年深痼疾,非藥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攻拔之。諺云:火有拔山之力,豈虛語哉?若病欲除其根,則一灸勝於藥力多矣。但醫必擇其素熟經絡穴道者乃可,不爾,則差之毫釐,謬之千里,非徒無益,而反害之。豈以人命若草菅耶?然火之功用,固有挽回枯槁之妙,必其人肌肉尚未盡脫,元氣尚未盡虛,飲食能進者,乃能任此痛楚,灸後調理月餘,則病自除,而體自充。況假此一灸,使病者有所禁戒警惕,自是如法調理,是以一舉有兩得之妙。

白話文:

如果遇到多年老舊的頑疾,不是藥力所能去除的,必定需要藉助火灸的力量來攻拔它。俗話說:火有拔山之力,難道是虛言嗎?如果想要完全去除疾病的根源,那麼一針灸比藥力更有效。但是,醫生必須選擇經常熟悉經絡穴位的醫生,否則,稍有偏差,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會帶來傷害。難道人的生命像草菅一樣嗎?然而,火灸的作用確實有挽救枯槁的妙處,前提是病人的肌肉尚未完全脫落,元氣尚未完全虛弱,飲食還能進食,才能忍受這種痛苦,灸後調理一個多月,那麼疾病就會自行消除,而身體也會自行充實。此外,通過這次灸療,讓病人有所戒備和警醒,從此按照方法調理,因此一次灸療可以達到雙重的妙用。

若肌體羸虛,元氣耗極,飲食不能進,則亦不能禁此燔灼,病必日劇,倘灸後病不得起,不惟無益,而反招病家之怨也。至囑至告。

白話文:

如果肌體虛弱,元氣極度衰竭,不能吃東西,那麼也不能用灸法火攻,病情一定會日益加重,假若灸後病情不能好轉,不僅沒有益處,反而會招致病家怨恨。特此鄭重告誡。

2. 制艾法

凡用艾葉須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傷人肌脈。故孟子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揀取淨葉,搗去塵屑,石臼中木杵搗熟,羅去渣滓,取白者再搗至柔爛如綿為度,用炷燥則灸火有力。

白話文:

凡是使用艾葉時,一定要依照老祖宗留下來的方法,首先要挑選陳年的艾葉,經過處理後,艾葉要變得細軟,這樣的艾葉我們稱之為熟艾。如果拿生的艾葉直接灸在身上,很容易會傷害到肌肉和脈絡。所以孟子曾經說過,如果患了七年的疾病,就要用三年的艾來治療,而且必須要挑選乾淨的艾葉,先搗碎,再用石臼和木杵把它搗得很熟,然後過篩掉渣滓,選擇白色的艾絨,再搗到柔軟細膩,就像棉花一樣纔可以,這樣的艾條灸出來的效果會更好。

3. 取火法

凡灸火者,宜用陽燧火珠,承日取太陽真火,其次鑽槐取火為良。若急卒難備,則真麻油燈或蠟燭火,以艾莖燒點於炷,滋潤灸瘡,至愈而不痛也。其戛金擊石鑽燧八木之火,皆不可用。邵子云:火無體,因物以為體,金石之火,烈於草木之火,是矣。八木者,松火難瘥;柏火傷神,多汗;桑火傷肌肉;柘火傷氣脈;棗火傷內消血;橘火傷營衛經絡;榆火傷骨失志;竹火傷筋損目也。

白話文:

凡是灸火的,最好是用陽燧火珠,在陽光下取得真正的太陽光。其次是鑽槐木取火最好的。若急於取火時,可用真麻油燈或蠟燭火,以艾草莖點燃於艾炷上,使灸瘡濕潤,則灸後不痛也不留疤了。至於敲金擊石鑽出的火,和八種木頭(松、柏、桑、柘、棗、橘、榆、竹)的火,都不可用。邵子說:火沒有固定的形狀,因外物的幫助才得以成形。金石之火比草木火烈,就是這個道理。八種木火中,松火難以治好;柏火傷神,多汗;桑火傷肌肉;柘火傷氣脈;棗火傷血液;橘火傷營衛經絡;榆火傷骨失志;竹火傷筋損目。

凡痰火骨蒸,癆瘵夢遺,盜汗傳屍等症,宜灸四花六穴,膏肓二穴,腎腧二穴,肺腧二穴,足三里二穴,手合谷二穴,或膻中穴,但得穴真,無不驗也。

白話文:

凡是痰火骨蒸,癆瘵夢遺,盜汗傳屍等症狀,都應該灸四花六穴,膏肓二穴,腎腧二穴,肺腧二穴,足三里二穴,手合谷二穴,或膻中穴,只要找對穴位,沒有不靈驗的。

4. 定四花六穴之法

崔氏灸骨蒸癆瘵,初得此疾,即如此法灸之,無不效者。但醫多不得真穴,以致有誤。今具真格,使學者一見瞭然無誤。

白話文:

崔氏用灸法治療骨蒸癆瘵,在疾病的初期,就用這種方法施灸,沒有不有效的。但醫生大多找不到真正的穴位,所以導致有失誤。現在詳細寫出真正的穴位,讓學習的人一目瞭然,不會有差錯。

先用細繩一條,約三四尺,以蠟抽之,勿令展縮,以病人腳底貼肉量,男取左足,女取右足,從足大拇指頭齊起,從腳板底當腳根中心,向後引繩,循腳肚貼肉直上,至膝脘曲又中大橫紋截斷。次令病人解發分開兩邊,全見頭縫,自囟門平分至腦後,乃平身正坐。取前所截繩子一頭,從鳩尾齊引繩向上,正循頭縫至腦後貼肉垂下,循脊骨引繩向下,至繩盡處當脊骨以墨點記,(此墨不是灸穴。

白話文:

首先用一根約三到四尺的細繩,用蠟將它抽緊,使其不能伸縮。用它來測量病人的腳底,男性測量左腳,而女生測量右腳。從足大拇指頭的齊起點,從腳板底當腳根的中央,向後拉繩子,沿著腳肚貼著肉向上,直到膝蓋彎曲處,在中央的橫紋處截斷。然後讓患者解開頭髮,分成兩邊,使頭縫清晰可見。從囟門平分到腦後,然後端正身體,正坐。取前所截取的繩子一頭,從鳩尾齊引繩向上,正沿著頭縫到腦後貼著肉垂下,沿著脊骨引繩向下,到達繩子的盡頭處,在脊骨上用墨點做記號。(此墨不是灸穴)

)別以稻稈心,令病人合口,將稈心按於口上,兩頭至吻,卻勾起稈心中心至鼻端根下,如人字樣,齊兩吻截斷,將稈展直於先在脊中墨記處,取中橫量點之,此是灸穴,名曰患門二穴。初灸七壯,累灸至一百壯,妙。

白話文:

不要用稻草芯(用來灸法的草),讓病人閉合嘴巴,將草芯壓在嘴脣上,兩端到嘴角,然後將草芯的中心勾起,到鼻根底下,就像人字形一樣,在嘴角平齊的地方截斷,把草芯展開,放在先前在背脊記下的墨線處,取中橫向的墨點,這就是灸穴,叫做患門二穴。一開始灸七次,累積灸到一百次,效果很好。

初只灸此二穴,次令其人平身正坐,稍縮臂膊,取一繩繞項向前,平結喉骨,骨平大杼骨,俱以墨點記,向前雙垂,下與鳩尾齊截斷,灸鳩尾穴,卻翻繩向後,以繩頭齊會處,以墨點記,(此亦不是灸穴。)別取稈心,令其人合口,無得動笑,橫量兩吻,截斷,還於背上墨記處,摺中橫量兩頭點之,此是灸穴。又將其稈心循脊直量,上下點之,此是灸穴,名曰四花穴。

白話文:

剛開始只灸這兩個穴位,然後讓這個人平身端正地坐著,稍微收縮手臂,拿一根繩子繞過他的脖子,拉到前面,在喉骨和肩胛骨中間的地方打個平結,並在骨骼平齊的地方做墨點記號,然後向上延伸雙重線段,向下到鳩尾穴的位置剪斷,灸鳩尾穴,再把繩子翻到後面,在繩子頭齊平的地方做墨點記號。(這也不是灸穴。)另取一根稻草莖,讓人閉上嘴巴,不能動也不可笑,橫著量一下兩邊的嘴角,剪斷,把它放在背部墨點記號的位置,對摺後橫著量一下兩端並做記號,這個是灸穴。另外,把稻草莖沿著脊椎直量,上下做記號,這個是灸穴,名叫四花穴。

初灸七壯,累灸至百壯,迨瘡疾愈。依前法復灸至百壯,但當脊骨上兩穴,切宜少灸。凡一次只灸三五壯,多灸恐人蜷背。凡灸此穴,亦要灸足三里,以瀉火氣為妙。若婦人纏綿裹足,以至中短小,則第一次患門穴難以量准,但取右手肩髃穴貼肉量至中指為盡亦可,不若只取膏肓穴灸之,其穴備於後,次灸四花穴,亦效。

白話文:

第一次艾灸七壯,之後逐次增加艾灸數量,累計灸至一百壯,等到瘡疾治好。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艾灸至一百壯,但只能艾灸背脊骨上的兩個穴位,每次艾灸宜少。每次只艾灸三到五壯,艾灸太多恐怕人會駝背。艾灸此穴時,也要艾灸足三里穴,以瀉火氣最佳。如果婦女纏足,以至於中短小,那麼第一次患門穴難以準確量取,但可以取右手肩髃穴貼肉量至中指為盡,也可以,不如只取膏肓穴艾灸,其穴位備於後,再艾灸四花穴,也有效果。

予常見人初有此疾,即與依法灸之,無有不效,惟恐病根深痼,亦依此法灸之,亦有齊愈者,況初病者乎!

5. 《千金方》論取膏肓腧穴法

膏肓腧穴,無所不治。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失志等症。取穴之法,令人正坐,曲肘,伸兩手,以臂著膝前,令正直,手大指與膝頭齊,以物支肘,勿令臂得搖動,從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頭,其間當有二肋兩開,灸中間,依胛骨之裡,肋間深處是穴,骨容側指許,摩筋肉之表,肋骨空處按之,但覺牽引骨節動,須灸胛中各一穴,至六百壯,多至千壯,當覺氣下礱礱然如水狀,亦當有所下出,若無停痰宿飲,則無所下也。若病已困,不能正坐,當令側臥挽一臂,同前灸之也。

白話文:

膏肓穴位於背部,是一個無所不治的穴位。主要用於治療身體羸弱、瘦弱、虛損、夢中失精、上氣咳逆、狂惑失志等症狀。

取穴方法:讓患者端正坐好,屈肘,雙手向前伸直,用手臂抵住膝蓋前部,保持正直。讓患者的大拇指與膝蓋齊平,用東西支撐住手肘,不要讓手臂晃動。從肩胛骨上角摸索到肩胛骨下端,其間應該有兩根肋骨分開,灸中間部位,依靠近肩胛骨內側,肋骨間的深處就是膏肓穴。穴位容納側指大小,在肌肉和骨骼表層摸索,肋骨空隙處按壓,但會感覺牽引骨節活動,需要在肩胛骨中間各灸一個穴位,可以到 600 次,最多 1000 次。灸到穴位感覺氣息下降,像流水一樣,或者會排出東西。如果體內沒有痰飲,就沒有東西排出。

如果病情嚴重,患者無法端正坐好,應讓他們側臥,挽起一邊手臂,以同樣的方法灸。

求穴大較,以右手從左肩住指頭,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若不能正坐,但伸兩臂亦可,伏衣幞上,伸兩臂令人挽兩胛骨,使相離,不爾,胛骨遮穴不可得也,所伏衣幞,當令大小常定,不爾則失其穴。此灸訖後,令人陽氣康盛,當消息以自補養,身體平復,其穴在五柱之上,四柱之下,橫去六寸許,相准望取之。

白話文:

尋找穴位的大致方法是,用右手從左肩沿著手指下去,超過手指所不及之處便是穴位所在地。左手也用同樣方法,然後以前面說的方法灸它。如果不能正坐,只伸直兩臂也可以。俯臥在衣服或幞頭上,伸直兩臂讓人挽住兩肩胛骨,使肩胛骨分開。否則,肩胛骨遮住穴位就無法找到了。所俯臥的衣服或幞頭,應當使大小經常固定,否則就會失去穴位。這個穴位灸完後,使人陽氣康盛,應當調養以自己補養。身體恢復正常,穴位在五柱之上,四柱之下,橫向超出六寸左右,對照著尋找它。

論曰:昔秦緩不救晉侯之疾,以在膏之下,肓之上,針藥所不及,即此穴也。孫真人笑其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疴難遣,若能用心得而灸之,無疾不愈矣。明載於此,學者仔細詳審,依法取之,無不得其真穴也。

白話文:

古書上說:從前秦緩無法治癒晉侯的疾病,因為這個穴位在膏脂層的下面,肓膜的上面,針灸都無法到這個部位,這個穴位就是肓俞穴。孫真人嘲笑他的愚笨,不能找到這個穴位,所以長期累積的疾病很難根除,如果能夠用心來研究,再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沒有什麼疾病不能治癒的。有關這個記載非常明確地記載在書上,如果研究這個學問的人能夠詳細而仔細地審視驗證,按照書上的方法來尋找這個穴位,沒有找不到這個穴位的。

一法,醫者先自坐,以目平正,卻於壁上,以墨作一大圈,卻令患者正坐,常使其目視圈,無得斜視別處,此良法也,令灸人正坐,曲脊伸臂依法,醫者以指揣後脊骨一節為一寸,自一柱至五柱,逐一以墨點記,令上下端直分明,且人有頸骨者,亦有無者,當以平肩為一柱是也,以四柱至五柱,用稈心比量兩柱上下遠近,摺為三分,亦以墨點脊上柱間,取第四柱下二分微多,五柱上一分微少,用筆點定,橫過相去六寸之中,左右以為兩穴交下遠近之准,大要兩柱上下,合同身寸,一寸三分七釐微縮,有無大段長短不同以參者。

白話文:

方法一:

醫生先坐下,以目光平視,於牆上畫一個大圓。讓患者坐正,並讓其目光始終注視著圓圈,不得斜視別處。這就是良法。

讓灸人坐正,伸直脊背,伸直手臂,依法而行。醫生用手指測量患者的後脊骨,一節為一寸,從第一節到第五節,逐一用墨點做記號,使上下端直分明。而且有的人有頸骨,有的人沒有。以平肩為第一節。從第四節到第五節,用稈心比量兩節上下遠近,摺為三分,也用墨點在脊骨上做記號,取第四節下二分微多,第五節上一分微少,然後用筆點定,兩穴相距六寸,以左右為兩穴交叉下遠近的標準。總之,兩節上下相同,身寸合計為一寸三分七釐微縮,有無大段長短不同,以參照。

《甲乙經》自大杼至尾骶骨作二十一柱,量三尺之數,分之若柱節分明,縱之尺寸不同,穴以柱數為定。若人肥大背厚,骨節難尋,當以平齊十四柱命門穴為準,上自大杼,下至命門,摺為一十四柱,每柱一寸三分,合其穴無不真也。

白話文:

《甲乙經》從大椎到尾骨的部位,總共有21節,大約有3尺長,每一節的長度不一樣,以節的數量來計算。如果一個人肥胖、背部厚實,骨節不容易摸到,就可以用與命門穴平齊的第14節椎骨作為基準。從大椎到命門,一共是14節椎骨,每一節的長度是1寸3分,這樣找到的穴位一定是最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