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3)

1. 中風脈案

楊,冬月辦公,夜半猝倒榻下,不省人事,身熱痰壅,口喎舌強,四肢不收,脈左虛澀,右浮滑。先用薑汁熱挑與之,痰頓豁。暫用疏風化痰藥宣通經隧,神識漸清,右體稍能轉側,但左體不遂,語言模糊。症屬真陰素虛,以河間地黃飲子,去桂、附、巴戟,加杞子、牛膝(俱酒蒸)、木瓜何首烏。數十服,諸症漸退,稍能步履,惟左手不遂。

白話文:

楊姓男子,在冬月工作時,半夜突然倒臥牀上,昏迷不醒,身體發熱、痰液堵塞,言語不清、舌頭僵硬,四肢無法伸展,脈搏左側虛弱且澀,右側浮滑。先使用生薑汁加熱後讓他服用,痰液頓時消散。暫時使用疏散風寒化痰的藥物來暢通經絡,神志逐漸恢復清醒,右側身體稍能轉動,但左側身體無法活動,言語模糊。這個病症屬於真陰虛弱,用河間地黃飲劑,去掉桂枝、附子、巴戟,加上枸杞子、牛膝(都用酒蒸過)、木瓜、何首烏。服用數十劑後,各種症狀逐漸消失,可以稍微行走,只有左手指無法活動。

前方加桂枝薑黃數劑,左腋時時微汗,不一月,左手如常。

白話文:

在前面用了幾帖桂枝、薑黃的藥之後,左腋下常常微微出汗,不到一個月,左手的麻痹症狀就好轉了。

按此症乃風自火出,火自陰虧,水不涵木,肝風內煽,痰火上乘,堵塞清竅,是以猝倒無知也。口喎者,胃脈挾口環唇,寒則筋急,熱則筋弛,或左急右緩,或右急左緩。(《張氏醫通》曰:左寒右熱則左急而右緩,右寒左熱則右急而左緩;蓋左中寒則逼熱於右,右中寒則逼熱於左,陽氣不得宣通故也。)舌強者,舌本心苗,腎脈系舌本,心火盛,腎水衰,故舌強。

白話文:

依照這個病症,首先是因風邪自火而起,再引發陰氣衰弱、體內水液不能滋潤肝木,而後內部肝風上竄激發痰火,最後造成清竅阻塞,因此突然倒地昏迷。嘴巴歪斜,這是因為胃脈環繞嘴脣,當天氣轉涼,筋脈就會緊繃;當天氣變熱,筋脈就會鬆弛,所以才會出現左邊緊右邊鬆,或右邊緊左邊鬆的情形。(《張氏醫通》提到,若是左邊寒右邊熱,則左邊會緊繃而右邊鬆弛;若是右邊寒左邊熱,則右邊會緊繃而左邊鬆弛。這是因為左邊受到寒氣侵襲,會將熱氣逼到右邊;右邊受到寒氣侵襲,就會將熱氣逼到左邊,如此一來,陽氣便無法順暢通行。舌頭僵硬,這是因為舌下是心臟的連接點,而舌根則由腎脈繫住。若心火太旺、腎水不足,就會導致舌頭僵硬。

肝主筋,胃主四肢,肝胃血虛,則筋不榮而成痿軟也。左脈澀則水虧,右脈滑則痰盛,此偏枯之象已具,但非暫進豁痰,則經隧不開,湯液難下。用地黃飲子減去陽藥,正以五志過極而生火,法當滋陰而風火自熄。

白話文:

肝臟主控筋骨,胃臟主控四肢。如果肝胃血虛,則筋骨失去濡養,就會萎軟無力。左脈搏動澀滯,表示水液虧虛;右脈搏動滑利,表示痰濕盛多。這已經是偏枯的徵兆了。如果不立即化痰通絡,那麼經脈和腧穴就不能暢通,湯藥也難以吸收。所以,使用地黃飲,但減去溫陽的藥物,主要是因為五志過度而生火,應該滋補陰液,使風邪火熱自然熄滅。

河間謂中風癱瘓,非肝木之風,亦非外中於風,乃心火暴盛,腎水虛衰,不能制之,而熱氣怫鬱,心神昏冒,猝倒無知也,亦有因五志過極而猝中者,皆非熱甚,俗云風者,言末而忘其本也。制地黃飲子,原主補腎之真陰。但陰虛有二,有陰中之水虛,有陰中之火虛,火虛者桂、附、巴戟可全用,水虛者非所宜也。

白話文:

河間先生認為中風癱瘓,不是因為肝木風盛,也不是因為外邪之風侵襲,而是因為心火過於旺盛,腎水虧虛,無法抑制心火,導致熱氣鬱積,心神昏迷,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也有一種情況是,由於五志過度激動,導致心神突然受損,這也不是因為熱症引起的。俗話說的中風,是只看到末端現象,卻忽略了根本原因。制地黃飲子,原本是為了滋補腎陰的方劑。但是陰虛有兩種,一種是陰中之水虛,另一種是陰中之火虛。火虛的人可以使用桂枝、附子、巴戟天等藥物,水虛的人就不適合用這些藥物。

族某,左體麻木,脛骨刺痛,腰膝痿軟,能飲多痰,脈左大右濡,此陰虛生熱而挾濕痰也。用薛氏六味地黃丸作湯劑,君茯苓,加生朮、薏仁、牛膝、黃柏(俱酒炒)。十數服諸症悉退,步履如初。丹溪以麻為氣虛,木為濕痰敗血,其脛骨刺痛者,腎虛挾火也,腰膝痿軟,腎將憊矣。

白話文:

某病人,左側身體麻痺,小腿骨疼痛,腰膝無力、痠軟,能夠喝很多水,但是痰也很多,脈搏左側強勁,右側濡緩,這是因為陰虛生熱,夾雜濕痰。使用薛氏六味地黃丸做湯劑,主要成分是茯苓,加入生朮、薏仁、牛膝、黃柏(都用酒炒過)。服用了十幾劑藥,所有的症狀都退去了,走路也恢復如初。丹溪認為麻木是氣虛,木是濕痰敗血,小腿骨刺痛是腎虛夾火,腰膝無力、痠軟是腎將要衰敗了。

法當戒飲,以六味湯滋化源,而君茯苓,佐朮、薏,引用牛膝、黃柏以泄濕熱,利腰膝,不犯先哲類中禁用風燥之例。

白話文:

應戒絕飲酒,用六味湯滋養化源,茯苓為君藥,佐以朮、苡,再引用牛膝、黃柏來利濕熱,使腰膝得以舒利。這樣做不違反古人治中風之禁風燥之例。

李,右體不遂,艱於行步,已為三年痼疾,辭以難治。詢所苦,曰:大便甚難,但得爽利為幸耳。診其脈,右三部全伏,左三部洪大無倫。因思右枯既久,腑陽必衰,大腸曲折至右畔,傳送自遲,宜從風秘法,以辛通濡潤,如搜風順氣丸。但命火衰微,右體冰冷,先用崔氏桂附八味丸作煎劑,二服便爽,右肢運動稍活,後於八味丸加蓯蓉、當歸,蜜丸服。效。

白話文:

有一位病人姓李,右側身體行動不便,已經三年了,來找我看病,我說很難治。我問他痛苦的地方,他說:大便非常困難,只要能順暢排便就很好了。我診斷他的脈搏,右側三部脈搏全無,左側三部脈搏洪大無比。我想右邊枯萎已久,必定是臟腑的陽氣衰落,大腸曲折到右邊,傳送變慢,應該用風祕法,用辛辣的藥物通便滋潤,像搜風順氣丸。但病人的命火衰微,右側身體冰冷,我便先用崔氏桂附八味丸煎服,兩劑藥以後,大便就順暢了,右側肢體活動也慢慢靈活起來,後來在八味丸中加入蓯蓉、當歸,做成蜜丸服用。症狀就痊癒了。

孫,高年上盛下虛,頭眩肢麻,耳鳴舌強,值少陽司令,肝風內震,脈象浮洪,消穀善飢,便溏汗泄,皆液虛風動之咎。交夏火旺,遂口喎言謇,此風火襲絡,類中顯然,最防傾僕痰湧。又午刻火升,頭汗身熱,其由來則本陰不交陽,無攻風劫痰之理。治以水涵木,兼攝虛陽。

白話文:

孫,高齡的人上實下虛,頭暈四肢麻木,耳鳴舌頭僵硬,正好值少陽當令,肝風內部震動,脈象浮洪,不思飲食但是容易飢餓,大便溏稀、汗出不止,都是體液虛弱而風動所引起的。交夏火旺,進而口角歪斜、言語不清,這是風火襲擊絡脈,類似中風的現象明顯可見,最須防範跌倒、痰湧。又加午時火氣上升,頭部出汗、身體發熱,其根源是本陰不交陽,沒有解決風邪、化痰的辦法。治療以水涵養木,兼補虛弱的陽氣。

熟地(五錢)、五味子(五分)、麥冬(錢半)、茯神(三錢)、牡蠣(醋煅研三錢)、甘菊(炒錢半)、鮮石斛(三錢)、白芍(二錢)、川貝母(錢半)、丹皮(一錢)、阿膠(水化二錢)。三服諸症悉退,脈漸平,惟夜臥少安帖,此肝虛而魂失靜鎮也。原劑中加龍骨(煅七分),接服無間。

白話文:

熟地(25克)、五味子(2.5克)、麥冬(7.5克)、茯神(15克)、牡蠣(醋煅研末15克)、甘菊(炒15克)、新鮮石斛(15克)、白芍(10克)、川貝母(7.5克)、丹皮(5克)、阿膠(水化10克)。

連續服用三劑,各種症狀都退去了,脈搏也漸漸平穩,只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還是有點不安穩,這是因為肝臟虛弱,導致魂魄不能安定平靜。

在原有的藥方中,加入龍骨(煅燒七分),繼續服用,不要間斷。

另訂膏方,即用前味加洋參、萸肉、蓮實、桑枝(取嫩者),熬膏收貯,窨退火氣,每服五錢。能加意調攝,可望回春。

白話文:

另訂製膏方,即使用前面提到的藥材,再加入西洋參、肉蓯蓉、蓮子、桑枝(取嫩的枝條),熬成膏狀,收藏備用,並窨退火氣,每次服用五錢。如果能注意飲食並調理身體,則可以期待身體恢復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