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生氣通天論篇

《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人之有陽,若天之有日,天失其所則日不明,人失其所則陽不固,人壽夭折。)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此以明陽氣運行之部分,輔衛人身之正用也。)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此又明陽氣之運養也,然陽氣者,內化精微,養於神氣,外為柔軟,以固其筋。

白話文:

《生氣通天論》上面記載說:陽氣就像天體和太陽一樣,如果失去它則壽命減少而不光彩。(人有陽氣,就像天有日,天如果失去它的位置,則太陽就不明;人如果失去它的位置,陽氣就不穩固,人的壽命就會縮短。)所以天的運行應該以太陽的運行為依據,是因陽氣而上行,衛護外在的裡。

(這裡說明陽氣運行的那一部分,是輔助衛護人體的正確作法。)陽氣,精微的則滋養精神,柔和的則滋養筋骨。(這裡又說明陽氣的運行滋養,然而陽氣內在化精微之氣,滋養於神氣,外在柔和,以鞏固筋骨。)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晝則陽氣在外,周身行二十五度。)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隆,高也,盛也。夫氣之有者,皆自少而之壯,積暖以成炎,炎極又涼,物之理也。故陽氣平曉生,日中盛,日西而已減虛也。氣門,謂玄府也,發泄經脈榮衛之氣,故謂氣門。

白話文:

陽氣是一天當中的主導,白天陽氣在外,運行在全身的二十五個部位。早上人體氣息萌生,中午陽氣最盛,傍晚陽氣已衰竭,氣門就關閉了。盛,是高、多之意。人體的氣息都是從少到壯,積聚熱量而形成炎熱,炎熱極致又轉涼,這是事物的規律。所以陽氣在清晨產生,中午最盛,傍晚就漸漸減弱了。氣門,指的是玄府,它是發散經脈榮衛之氣的場所,所以稱為氣門。

)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皆所以順陽氣也。陽出則出,陽藏則藏,暮陽氣衰,內行陰分,故宜收斂以拒虛邪,擾筋骨則逆陽精耗,見霧露則寒濕俱侵,故順此三時,乃天真久遠也。)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言在人之用也。

白話文:

因此,晚上應該收斂閉藏,不要勞倦筋骨,不要接觸霧露。反其道而行,形體就會受到損害。(這都是為了順應陽氣。陽氣升起就活動,陽氣斂藏就休息,傍晚陽氣衰弱,陰氣在體內運轉,所以應該收斂,以避免虛邪的侵襲;勞倦筋骨就違逆了陽精的散發,接觸霧露就會同時受到寒濕的侵襲,所以順應這三個時間,才能長久保持天真。)陰氣藏精而起動,陽氣衛外而堅固。(是指人的作用。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薄疾,謂極虛而急數也。並,謂盛實也。狂,謂狂走也。陽並於四肢則狂,四肢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登高而歌。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如是者,皆為陰不勝其陽也。)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通,(九竅者,內屬於臟,外設為官,五臟氣爭,則九竅不通。)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

白話文:

*陰氣不勝陽氣,則脈搏流動得又快又急,且逐漸狂亂。

(薄疾:形容虛無且頻率急促。並:形容盛實。狂:形容發狂亂走。陽氣散佈於四肢則會狂亂,四肢是諸陽之本,陽氣旺盛則四肢茁壯,強壯有力則會跑到高處歌唱。熱氣佈滿全身,因此會棄置衣物想要逃跑。出現以上狀況,皆是陰氣不勝陽氣。)

*陽氣不勝陰氣,則五臟的氣息紛爭,九竅不通暢。(九竅是指內屬於臟,外設為官,五臟氣息紛爭,則九竅不通暢。)

因此,聖人調和陰陽,筋脈和協相同,骨髓強健,氣血皆順。

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邪氣不克,故真氣獨立而如常。)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陽自強而不能閉密,則陰泄瀉而精氣竭絕矣。)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氣和平,陽氣閉密,則精神日益治也。)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不和平,陽不閉密,強用施瀉,損耗天真,則精氣不化,乃絕流通也。

白話文:

如此,內外調和,邪氣不能侵害,耳聰目明,身體健康。(邪氣不能侵犯,所以身體健康的真氣互相獨立,保持原狀。)陽氣強盛,就不能閉密,陰氣就中斷。(陽氣自己強盛,不能收藏密閉,那麼陰氣就會洩漏,精氣也就衰竭了。)陰氣平和,陽氣閉密,精神就正常。(陰氣平和,陽氣閉密,那麼精神就會日益正常。)陰陽分離決裂,精氣就斷絕了。(陰氣不平和,陽氣不閉密,強力施瀉,損耗天真,那麼精氣不能改造,就斷絕流通了。)

)因於露風,乃生寒熱。(因於露體,觸冒風邪,風氣外侵,陽氣內拒,風陽相薄,故寒熱生。)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風氣通肝,春肝木王,木勝脾土,故洞瀉生也。)夏傷於暑,秋為痎瘧。(夏熱已甚,秋陽復收,陽熱相攻,則為痎瘧,痎,老也,亦曰瘦也。

白話文:

  1. 因於露風,乃生寒熱:由於暑熱使毛孔張開,露體接觸到風邪,風邪外侵,陽氣內阻,風陽交相侵犯,所以會生寒熱。

  2. 以是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風氣通肝,春屬木,木克脾土,所以會造成泄瀉。

  3. 夏傷於暑,秋為痎瘧:夏熱過盛,秋陽收斂,陽熱交相侵犯,就會得痎瘧,痎,是瘦的意思,也可以稱之為癆病。

)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秋濕既勝,冬水復王,水來乘肺,故咳逆病生。)發為痿厥。(濕氣內攻則咳逆,外散筋脈則痿弱。)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冬寒且凝,春陽氣發,寒不為釋,陽怫於中,寒怫相持,故為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寒暑溫涼,遞相勝負,四時之氣,更傷五臟之和。

  • 秋天受到濕氣侵襲,濕邪上逆而引起咳嗽。(秋天濕邪盛行,冬天水氣又開始旺盛,水氣乘肺而入,因此就形成了咳嗽逆氣的疾病。)最終導致身體虛弱麻痺。(濕氣內侵則引起咳嗽逆氣,外散筋脈則導致身體虛弱麻痺。)

    • 冬天受到寒冷侵襲,到了春季必定會得溫病。(冬天寒冷且凝滯,到了春季陽氣發出,寒冷未能釋放,陽氣在體內鬱結,寒邪與陽氣相持不下,因此就形成了溫病。)

    • 四季不同的氣候,更替著損傷五臟。(寒、暑、溫、涼,不斷地相互交替,四季的氣候變化,更替著損傷五臟的和諧。)

2. 金匱真言論篇

《金匱真言論》曰:春氣者病在頭,(肝之應也。)夏氣者病在臟,(心之應也。)秋氣者病在肩背,(肺之應也。)冬氣者病在四肢。(四肢氣少,寒毒善傷,隨所受邪,則為病處。)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冬則精氣伏藏,陽不妄升,故春無溫病也。

白話文:

《金匱真言論》上說:春天時節,疾病在頭部,(那是因為肝臟主導春氣。)夏天時節,疾病在內臟,(那是因為心臟主導夏氣。)秋天時節,疾病在肩背,(那是因為肺臟主導秋氣。)冬天時節,疾病在四肢。(四肢陽氣少,寒邪容易侵犯,根據所受的病邪不同,就有可能導致不同的病症。)精氣是身體的根本,所以精氣充足的人,春天不會患熱病。(因為冬天精氣內藏,陽氣不外泄,所以春天沒有熱病。)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日中陽盛,故曰陽中之陽,黃昏陰盛,故曰陽中之陰。陽氣主晝,故平旦至黃昏,皆為天之陽,而中復有陰陽之殊也。)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雞鳴陽氣未出,故曰天之陰,平旦陽氣已升,故曰陰中之陽。

白話文:

從早上日出到中午,屬於天之陽氣,陽氣最盛的時候;從中午到黃昏,也屬於天之陽氣,但陽氣開始減弱,陰氣增長;從半夜到雞鳴,屬於天之陰氣,陰氣最盛的時候;從雞鳴到早上日出,也屬於天之陰氣,但陰氣開始減弱,陽氣增長。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臟謂五神臟,腑謂六化腑。)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心為陽臟,位處上焦,以陽居陽,故謂陽中之陽。

白話文:

因此那個人也應和著說。談論人的陰陽,那麼外在為陽,內在為陰。談論人體的陰陽,那麼背部為陽,腹部為陰。談論人體臟腑中的陰陽,那麼臟器為陰,腑器為陽。(臟器指的是五臟,腑器指的是六腑。)肝、心、脾、肺、腎五臟都屬於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都屬於陽。因此背部是陽,陽中之陽,就是心臟;(心臟是陽臟,位於上焦,以陽居陽,所以稱為陽中之陽。)

《靈樞》曰:心為牡臟。牡,陽也。)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肺為陰臟,位於上焦,以陰居陽,故謂陽中之陰。《靈樞》曰:肺為牝臟。牝,陰也。)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腎為陰臟,位於下焦,以陰居陰,故謂陰中之陰。《靈樞》曰:腎為牝臟。牝,陰也。)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肝為陽臟,位處中焦,以陽居陰,故謂陰中之陽。

白話文:

《靈樞》說:心臟是陽臟。牡,是陽的意思。)背部是陽,陽中的陰是肺;(肺是陰臟,位於上焦,以陰居陽,所以稱為陽中的陰。《靈樞》說:肺是牝臟。牝,是陰的意思。)腹部是陰,陰中的陰是腎;(腎是陰臟,位於下焦,以陰居陰,所以稱為陰中的陰。《靈樞》說:腎是牝臟。牝,是陰的意思。)腹部是陰,陰中的陽是肝;(肝是陽臟,位於中焦,以陽居陰,所以稱為陰中的陽。

《靈樞》曰:肝為牡臟。牡,陽也。)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脾為陰臟,位處中焦,以太陰居陰,故謂陰中之至陰。《靈樞》曰:脾為牝臟。牝,陰也。)此皆陰陽表裡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以其氣象參合,故能上應於天。)

白話文:

《靈樞》中說:肝被認為是陽臟,牡就是陽。腹部被認為是陰,陰中最大的陰是脾。(脾被認為是陰臟,位於中焦,以太陰居於陰,所以被稱為陰中最大的陰。)這些都是陰陽表裡、內外雌雄互相影響的道理,所以能與天上的陰陽相呼應。(脾臟的氣象與陽氣參合,所以能感應到天上的陽氣。)

3. 陰陽應象大論篇

《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謂變化生成之道也。)萬物之綱紀,(滋生之用也,陽與之正氣以生,陰為之主持以立,故為萬物之綱紀也。)變化之父母,(異類之用也。何者?鷹化為鳩,田鼠化為鴽,腐草化為螢,雀入大水為蛤,雉入大水為蜃,如此皆異類因變化而成物也。)生殺之本始,(寒暑之用也。

白話文:

《陰陽應象大論》中寫道:陰陽是天地間自然規律,是萬物生長的綱紀,是變化和生滅的根本。

就像天地的自然規律一樣。萬物的根源和秩序,也是變化和死亡的起源,與寒暑的變化有關。

萬物假陽氣溫而生,因陰氣寒而死,故生殺本始,是陰陽之所運為也。)神明之府也,(言所以生殺變化之多端者,以神明居其中也。)治病必求於本。(陰陽與萬類生殺變化,在於人身,同相參合,故治病之道必先求之。)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白話文:

所有的生物,都依賴陽氣的溫暖而生存,依賴陰氣的寒冷而死亡,因此,生與死的根本開始,是陰陽運行的結果。人體是神明居住的府邸,所以,人體生殺變化的端倪,都是因為神明居住在其中。治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陰陽與各種生物的生殺變化,在人體中,相互參合,因此,治病的方法,一定要先找到根本原因。所以說,陽氣積聚的地方,就是天;陰氣積聚的地方,就是地。陰氣安靜,陽氣活躍,陽氣生長,陰氣增長,陽氣剋制,陰氣隱藏。

(明前天地生殺之殊用也。神農曰: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坤者,陰也。位西南隅,時在六月七月之交,萬物之所盛長也,安謂陰無長之理。乾者,陽也。位戌亥之分,時在九月十月之交,萬物之所收殺也,孰謂陽無殺之理。以是明之,陰長陽殺之理可見矣。)陽化氣,陰成形。

白話文:

天地的生成和毀滅是不同的作用。神農說:天以陽氣生長,陰氣增長,地以陽氣消滅,陰氣隱藏。坤卦,是陰卦。位於西南角落,時間在六月、七月交接之時,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的時候,怎麼能說陰沒有生長的法則呢?乾卦,是陽卦。位於戌亥分界處,時間在九月、十月交接之時,是萬物收穫和消亡的時候,誰能說陽沒有消滅的法則呢?以此為例,陰生陽殺的道理就顯而易見了。陽氣化為氣態,陰氣凝結成形態。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云出天氣。(陰凝上結,則合以成云,陽散下流,則注而為雨,雨從云以施化,故言雨出地,云憑氣以交合,故言云出天。天地之理且然,人身清濁,亦如是也。

白話文:

寒冷極端就會產生熱,熱極端就會產生寒。寒氣產生濁氣,熱氣產生清氣。清氣在下,就會產生腹瀉。濁氣在上,就會產生脹氣。這是陰陽相反,疾病違背正常規律。所以清陽是天,濁陰是地,地氣上升為雲,天氣下降為雨;雨從地氣而出,雲從天氣而出。(陰氣凝結在上,就會聚集形成雲,陽氣散佈向下流,就會匯集而成為雨,雨從雲中出現並施化萬物,所以說雨從地而來,雲依靠氣的交合,所以說雲從天而來。天地之間的規律就是這樣,人體的清濁也是如此。)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氣本乎天者親上,氣本乎地者親下,各從其類也。上竅,謂耳目鼻口。下竅,謂前陰後陰。)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腠理,謂滲泄之門,故清陽可以發散;五臟為包藏之所,故濁陰可以走之。)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四肢外動,故清陽實之。

白話文:

因此,清陽之氣通過頭部的「五官」排出體外,濁陰之氣通過身體下部的「兩陰」排出體外。(氣源於天,喜歡向上,氣源於地,喜歡向下,各自歸類。上竅,是指耳、目、鼻、口。下竅,是指前面和後面的陰部。)清陽之氣滋潤皮毛腠理,濁陰之氣在五臟運行。(腠理,是指滲透和排泄的通道,因此清陽之氣可以發散;五臟是包藏的場所,因此濁陰之氣可以通過。)清陽之氣充滿四肢,濁陰之氣歸於六腑。(四肢在外運動,因此清陽之氣充實其中。)

六腑內化,故濁陰歸之。)水為陰,火為陽,(水寒而靜,故為陰。火熱而躁,故為陽。)陽為氣,陰為味。(氣惟散布,故陽為之,味日從形,故陰為之。)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形食味,故味歸形,氣養形,故形歸氣,精食氣,故氣歸精,化生精,故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故云食之也。

白話文:

六腑消化食物,所以不潔淨的陰濁歸屬到它。)水是陰,火是陽,(水寒冷而靜,所以是陰。火熱烈而躁,所以是陽。)陽是氣,陰是味。(氣能散發佈散,所以陽為氣,味總是依附於形體,所以陰為味。)味歸屬形體,形體歸屬氣,氣歸屬精,精歸屬化氣,(形體以味為食,所以味歸屬形體;氣以形體為保養,所以形體歸屬氣;精以氣為食,所以氣歸屬精;化氣以精為生長,所以精歸化氣。)精以氣為食,形體以味為食,(氣化生精,味調和則形體生長,所以說它們互相滋養。)

)化生精,氣生形。(精微之液,惟血化而成,形質之有,資氣行營立,故斯二者各奉生乎。)味傷形,氣傷精,(過其節也。)精化為氣,氣傷於味。(精承化養則食氣,精若化生則不食氣,精血內結,郁為穢腐攻胃,則五味倨然不得入也。女人重身,精化百日,皆傷於味也。

白話文:

)血化生精,氣化生形。(精細微小的液體,只有血才能化生而成,身體的形狀,則仰賴氣的運行和作用才能維持和存在,所以這兩種東西各自產生於。)吃得太多,會損傷身體的形狀,吃得不夠,會損傷精。(超過它們的節制)。精化生為氣,氣受損於飲食。(精得到滋養調理後就吃東西,如果精已經化生出來,就不吃東西了,精血在體內凝結,堵塞成污穢腐敗的物質攻入胃,那麼酸、甜、苦、辣、鹹五味便像阻塞了道路一樣進不去了。女人懷孕,精化生一百天,都受到飲食的損傷。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味有質,故下流於便瀉之竅,氣無形,故上出於呼吸之門。)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陽為氣,氣厚者為純陽。陰為味,味厚者為純陰。故味薄者,為陰中之陽,氣薄者,為陽中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白話文:

  1.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陰性物質通過排便和腹瀉的管道排出,而陽性氣體則通過呼吸道排出。(味道有物質,所以向下流出到大便和腹瀉的管道,氣體沒有形狀,所以向上排出到呼吸道。)

  1. (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道濃重的是陰性,味道清淡的是陰性的陽性。氣體濃重的是陽性,氣體清淡的是陽性的陰性。(陽氣是氣體,濃重的氣體是純陽。陰氣是味道,濃重的味道是純陰。所以清淡的味道是陰性中的陽性,清淡的氣體是陽性中的陰性。)

  1. (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味道濃重會導致腹瀉,味道清淡有助於排便。氣體清淡會導致排泄物排出,氣體濃重會導致發熱。

(陰氣潤下,故味厚則泄利;陽氣炎上,故氣厚則發熱。味薄為陰少,故通泄,薄為陽少,故汗出。發泄,謂汗出也。)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火之壯者,壯已必衰。火之少者,少已則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氣生壯火,故云壯火食氣;少火滋氣,故云氣食少火。

白話文:

陰氣潤澤向下,所以味道厚重的人容易泄利。

陽氣炎熱向上,所以氣魄厚重的人容易發熱。

味道清淡的人是陰氣少,所以容易通泄,

氣魄清淡的人是陽氣少,所以容易出汗。

發泄,就是出汗。

壯火之氣衰退,少火之氣旺盛。(火氣旺盛的人,旺盛之後必定衰退;火氣微弱的人,微弱之後就會旺盛)

壯火吃氣,氣吃少火,壯火耗散氣,少火生長氣。(氣生長壯火,所以說壯火吃氣,少火滋潤氣,所以說氣吃少火)

以壯火食氣,故氣得壯火則耗散;以少火益氣,故氣得少火則生長。)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勝則不病,不勝則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物極則反,猶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也。)寒傷形,熱傷氣。(寒則衛氣不利,故傷形;熱則榮氣內消,故傷氣。

白話文:

用大量食物壯補陽氣,結果陽氣壯盛,陰氣卻被耗損;用少量的食物益補陽氣,結果陽氣受到溫養而生長。陰氣勝過陽氣,就會引起陽虛的疾病;陽氣勝過陰氣,就會引起陰虛的疾病。(陰陽平衡就不會生病,陰陽不平衡就會生病。)陽氣勝過陰氣,就會發熱;陰氣勝過陽氣,就會發寒。寒氣太重,就會變成熱症;熱氣太重,就會變成寒症。(事情發展到極端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就像陽氣太盛,就會衰退;陽氣太弱,反而會增長。)寒冷損傷形體,炎熱損傷氣血。(天氣寒冷,衛氣運行不暢,所以損傷形體;炎熱,榮氣內消,所以損傷氣血。)

)氣傷痛,形傷腫。(氣傷則熱結於肉分,故痛;形傷則寒薄於皮腠,故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先氣證而病形,故曰氣傷形;先形證而病氣,故曰形傷氣。)風勝則動,(風勝則庶物皆搖故曰動。)熱勝則腫,(熱勝則陽氣內結,故浮腫暴作,甚則榮氣逆於肉裡,聚為癰膿之腫。

白話文:

  1. 氣傷會造成疼痛,形傷會導致腫脹。(氣傷則熱結於肌肉,所以會疼痛;形傷則寒邪侵襲皮下組織,所以會腫脹。)

  2. 所以先疼痛後腫脹的,是氣傷形;先腫脹後疼痛的,是形傷氣。(先出現氣證,然後纔出現形證,所以說氣傷形;先出現形證,然後纔出現氣證,所以說形傷氣。)

  3. 風盛則動,(風多則萬物皆搖,所以說動。)熱盛則腫,(熱多則陽氣內結,所以浮腫暴發,嚴重的則榮氣逆於肌肉內,聚為癰膿之腫。)

)燥勝則乾,(燥勝則津液竭涸,故皮膚乾燥。寒勝則浮,(寒勝則陰氣結於玄府,玄府閉密,陽氣內攻,故為浮。)濕勝則濡瀉。(濕勝則內攻於脾胃,脾胃受濕則水穀不分,故大腸傳道而注瀉也。)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喜怒之所生,皆生於氣,故云喜怒傷氣,寒暑之所勝,皆勝於形,故云寒暑傷形。細而言之,則熱傷於氣,寒傷於形。

白話文:

燥邪過盛,則皮膚乾燥。寒邪過盛,則陰氣凝結於體內,陽氣攻於內,所以表現出浮腫。濕邪過盛,則內攻脾胃,脾胃受濕,水穀不消化,所以大腸傳遞而排泄。所以情緒喜怒傷氣,寒暑之邪傷身。

)暴怒傷陰,暴喜傷陽,(怒則氣上,喜則氣下,故暴卒氣上則傷陰,暴卒氣下則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厥,氣逆也。逆氣上行,滿於經絡,則神氣浮越,故滿離形骸也。)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靈樞經》曰: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安居處。

白話文:

  1. 暴怒會損傷陰氣,暴喜會損傷陽氣。(生氣則氣往上走,高興則氣往下走,所以突然發怒則氣往上走而損傷陰氣,突然高興則氣往下走而損傷陽氣。)

  2. 逆氣上升,脈氣充盈,神氣脫離形體。(逆,氣逆流。逆氣上升,充盈於經絡,則神氣浮越,所以神氣脫離形體。)

  3. 喜怒不節制,寒暑過度,生命就會不穩固。(《靈樞經》說:聰明的人養生,一定順應四季而適應寒暑,調節喜怒,安居處所。

若喜怒不常,寒暑過度,天真之氣何可久長也。)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言傷寒,傷暑亦如是。)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觀其覆載,而萬物之上下可知矣。)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陰主血,陽主氣。陰生女,陽生男。)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陰陽間氣,左右循環,故左右為陰陽之道路也。

白話文:

如果喜怒無常,寒暑過度,那麼天生的元氣怎麼能持久呢?所以陰盛必定導致陽虛,陽盛必定導致陰虛。(此處指傷寒、傷暑也是如此。)天地是萬物的上下。(觀察天地的覆蓋和承載,就可以知道萬物的上下。)陰陽是血氣的男女。(陰主血,陽主氣。陰生女,陽生男。)左右是陰陽的道路。(陰陽之間的氣體,左右循環,所以左右就是陰陽的道路。)

陰氣右行,陽氣左行。)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觀水火之氣,則陰陽徵兆可知矣。)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靜故為陽之鎮守,陽動故為陰之役使。)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人年四十,腠理始疏,榮華稍落,發斑白,起居衰之次也。

白話文:

陰氣往右運行,陽氣往左運行。)水火是陰陽的標誌;(觀察水火之氣,就能知道陰陽的標誌。)陰陽是萬物開始的根源。所以說:陰在內,是陽的守衛;陽在外,是陰的使者。(陰靜所以是陽的監督,陽動所以是陰的指揮。)人到了四十歲,陰氣就開始減弱,起居也會衰弱。(人到四十歲,皮膚開始鬆弛,容貌漸漸衰落,頭髮開始變白,起居衰弱。)

)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衰之漸也。)年六十,陽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衰之甚也。)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知,謂知七損八益,全形保生之道也。)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聖人不為無益,以害有益,不為害性而順性,故壽命長遠,與天地終。

白話文:

天不完整的地方是西北,所以西北方向陰氣重,因而人們的右耳、右眼不如左耳、左眼明亮。(在天上的,因此要效法上天。)地不滿的地方是東南,所以東南方向陽氣重,因而人們的左手、左腳不如右手、右腳靈活。(在地上的,因此要效法大地。)東方是陽,陽的精華集中在上面,集中在上面,就會導致上面很聰明,而下面很虛弱,所以使耳聰目明,而手腳不便。西方是陰,陰的精華集中在下面,集中在下面,就會導致下面很強盛,而上面很虛弱,所以使耳目不聰明,而手腳靈活。

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陰陽之應天地,猶水之在器,器圓則水圓,器曲則水曲。人之血氣亦如是,故隨不足,則邪氣留居之。)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理,(陽為天,降精氣以施化,陰為地,布和氣以成形,五形為生育之井理,八風為變化之綱紀。八紀,為八歲之紀。

白話文:

所有人都會受到邪氣的侵襲,邪氣在上面則右側嚴重,在下面則左側嚴重,這是天地陰陽無法完全相合的緣故,所以邪氣就會佔據這個地方。(陰陽與天地相應,就像水在器皿中一樣,器皿圓則水圓,器皿曲則水曲。人的血氣也是如此,所以隨之不足,則邪氣就會停留其中。)所以天有精氣,地有形體,天有八種綱紀,地有五種常理。(陽為天,降下精氣以施加變化,陰為地,散佈和氣以形成形體,五形是生育的井井有條的道理,八風是變化綱紀。八紀,為八歲的紀元。

五理,謂五行化育之理。)故能為萬物之父母。(陽天化氣,陰地成形,五理運行,八風鼓折,收藏生長,無替時宜,故能為萬物變化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清陽上天,濁陰歸地,然其動靜,蓋由神明之綱紀耳。)天氣通於肺,(以納至清之氣,以象天。

白話文:

五理,是指五行化生萬物的道理。所以能成為萬物的父母。(陽氣升騰化為天,陰氣沉降形成地,五行運行,八風吹拂,收藏生長,沒有不合時宜的,所以能成為萬物變化之始。)清陽上升至天,濁陰歸降到地,天地之動靜,是由神明來統轄。(清陽上升至天,濁陰歸降到地,可是它們的動靜,其實是由神明來統轄的。)天氣與肺相通,(以吸納至清之氣,以象徵天。

)地氣通於嗌,(以納水穀之濁,以象地。)風氣通於肝,(風生木故。)雷氣通於心,(雷象火之有聲故。)穀氣通於脾,(谷空虛脾受納故。)雨氣通於腎,(腎注水故。)六經為川,(流注不息故。)腸胃為海,(以皆受納也。)九竅為水注之氣。(清明者,象水之內明。

白話文:

地氣運行到咽喉,以容納水穀的渣滓,就像大地一樣。風氣運行到肝臟,因為風生於木。雷氣運行到心臟,因為雷電的聲音像火。穀氣運行到脾臟,因為穀物虛空而脾臟可以容納。雨氣運行到腎臟,因為腎臟主水。六條經絡像江川,因為氣血運行不息。腸胃好像大海,因為都容納食物和水穀。九竅是水流注的氣孔,清澈明淨的,像水一樣在體內顯現。

流注者,象水之流注。)以天地為之陰陽,(以人事配象,則近指天地,以為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夫人汗泄於皮腠者,是陽氣之發泄耳。然其取類於天地之間,則云騰雨降而相似也。)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陽氣散發疾風飛揚,故以應之。)暴風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白話文:

流注:就像水一樣流動。

天地是陰陽的代表,(以人事來配象,則直接指涉天地,作為陰陽的依據。)陽氣的汗水,用天地之間的雨來命名。(人體汗液從皮膚毛孔中排出,是陽氣發散的表現。但是,如果將其與天地之間的現象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它與暴雨降臨是相似的。)陽氣,用天地之間的疾風來命名。(陽氣散發時就像疾風飛揚,因此用疾風來比喻陽氣。)暴風就像雷電,逆氣就像陽光,所以如果治療方法不遵循天地的規則,不運用地上的道理,那麼災害就會降臨。

(背天之紀,違地之理,則六經反作,五氣更傷,真氣既傷,災害之至可知矣。)

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穀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熱傷胃及膀胱;寒傷腸及膽氣。)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濕氣勝,則榮衛之脈不行,故感則害於皮膚筋脈也。)故因其輕而揚之,(輕者發揚則邪去。

白話文:

因此,天上的邪氣,感應到會傷害人體的五臟;(八種風引起邪氣,形成經風,侵襲五臟,邪氣發作引起疾病,所以天上的邪氣,感應到會傷害人體的五臟。)水穀的寒熱,感應到會傷害六腑;(熱損傷胃和膀胱;寒損傷腸和膽氣。)地上的濕氣,感應到會傷害皮膚、肌肉和經脈。(濕氣盛行,則榮衛之脈不通暢,所以感應到會傷害皮膚、肌肉和經脈。)所以要根據它的輕重而升發它,(輕的發散宣揚就能去除邪氣。

)因其重而減之,(重者則減去之。)因其衰而彰之。(因病氣衰,攻令邪去,則真氣堅固,血色彰明。)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故衛氣溫,則形分足矣。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由此則精不足者,補五臟之味也。

白話文:

  1. 根據病情減去或者增強某種療法。(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加減。)

  2. 由於病氣衰弱而增強某種療法。(因為病氣衰弱,攻克邪氣,使正氣堅固,血色紅潤。)

  3. 形體不足的人,用氣溫補法;精神不足的人,用味補法。(衛氣的作用在於溫暖分肉、充實皮膚、滋潤腠理,司開闔,所以衛氣溫暖,則形體充足。腎主水,接受五臟六腑的精氣並儲蓄,所以五臟旺盛,才能瀉精,由此可知,精氣不足的人,就要補益五臟之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越,謂越揚也。)其下者,引而竭之;(引,謂泄引也。)中滿者,瀉之於內。(內,謂腹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邪,謂風邪之氣,風中於表,則汗而發之。)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在外,故汗發泄也。)其慓悍者,按而收之;(慓,疾也。

白話文:

比較高段的,藉機越發散掉它;

比較低段的,用引導的方法讓它消耗乾淨;

中間飽滿的,瀉到裡面去(裡面指的是腹中)。

如果有邪氣,就用熱水浸漬把邪氣化為汗發出來;

在皮膚上的邪氣,就用發汗的方法讓它發出來;

暴躁強悍的邪氣,就用按壓的方法把它收回去。

悍,利也,氣候疾利,則按之以收斂。)其實者,散而瀉之。(陽實則發散,陰實則宣瀉。)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陰曰柔,陽曰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所謂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也。)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決,謂決破其血。

白話文:

悍:強健、堅固。氣候疾利,則按之以收斂:如果氣候過於乾燥炎熱,就要用收斂的方法來調理。其實者:指陰實。散而瀉之:用疏散、瀉下的方法來調理。陽實則發散:如果陽氣過盛,就要用發散的方法來調理。陰實則宣瀉:如果陰氣過盛,就要用宣瀉的方法來調理。審其陰陽,以別柔剛:仔細辨別陰陽的虛實,來區分柔剛的性質。陰曰柔,陽曰剛:陰屬柔,陽屬剛。陽病治陰:如果陽氣過盛,就要用治療陰虛的方法來調理。陰病治陽:如果陰氣過盛,就要用治療陽虛的方法來調理。所謂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也:這是指在治療陰陽虛實的時候,要根據陰陽的虛實情況,來決定治療的方法。定其血氣,各守其鄉:使血氣安定,各歸其位。血實宜決之:如果血氣過盛,就要用決破的方法來調理。決,謂決破其血:決破,指用針刺或藥物等方法,來疏通血脈,使鬱積的血氣得以宣通。

)氣虛宜掣引之。(掣,讀為導。導,引也。則氣行條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