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世澄

《瘍醫大全》~ 卷一 (8)

回本書目錄

卷一 (8)

1. 臟氣法時論篇

《臟氣法時論》曰: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邪者,不正之目,風寒暑濕飢飽勞逸是也。)至其所生而愈,(謂至己所生也。)至其所不勝而甚,(謂至克己之氣也。)至於所生而持,(謂至生己之氣也。)自得其位而起。(居所主處,謂自得其位也。)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肝厥陰脈,自足而上,環陰器,抵少腹,又上貫肝鬲,布於脅肋,故兩脅下痛引少腹,其氣實則善怒。)虛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白話文:

《臟氣法時論》曰: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邪者,不正之目,風寒暑濕飢飽勞逸是也。)至其所生而愈,(謂至己所生也。)至其所不勝而甚,(謂至克己之氣也。)至於所生而持,(謂至生己之氣也。)自得其位而起。(居所主處,謂自得其位也。)肝病者,兩脅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

邪氣侵犯身體時,會以勝於正氣的方式相加,(邪氣,是不正之氣,如風寒暑濕飢飽勞逸等。)而邪氣至其所生的五行之氣則病情會好轉,(謂邪氣至其本源之氣則病會好轉。)至其所不勝的五行之氣則病情會加重,(謂邪氣至相剋之氣則病情增重。)至於所生的而保持,(謂邪氣至生己之氣則病情維持。)邪氣會自得其位而發起。(居於主要的部位,謂邪氣自得其位。)肝臟有病的人,兩脅下疼痛並牽引到少腹,令人容易生氣,(肝臟的厥陰之脈,從足部向上,環繞陰器,抵達少腹,又向上貫穿肝臟膈膜,分佈於兩脅肋骨,所以兩脅下疼痛並牽引到少腹,肝氣實則容易生氣。)肝臟虛弱的人,眼睛昏花看不清楚,耳朵聽不清楚,常常害怕得好像有人要抓他一樣。

(肝厥陰脈,自脅肋循喉嚨入頏顙連目系。膽少陽脈,其支者,從耳後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後。故病如是也。恐,謂恐懼,魂不安也。)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內痛,(心少陰脈,支別者,循胸出脅。又手心主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其支別者,亦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循臂行兩筋之間。

白話文:

肝厥陰脈,從脅肋沿著喉嚨進入額頭,連接著眼睛系統。膽少陽脈,其分支,從耳後、耳中出來,經過耳前到眼睛銳眥後。所以疾病是這樣的。恐懼,是指恐懼,魂魄不安。

心臟疾病患者,胸中疼痛,脅肋支滿,脅下疼痛,胸背肩胛骨之間疼痛,兩臂內側疼痛。(心少陰脈,分支,沿著胸部伸出脇肋。還有手心主厥陰脈,起於胸部;其分支,也沿著胸部伸出脇肋,在腋下三寸處,向上抵達腋下,向下沿著胳膊內側,走行於太陰少陰之間,進入肘中,向下沿著胳膊行走於兩筋之間。

又心少陰之脈,直行者,復從心系卻上肺,上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後內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又小腸太陽之脈,自臂臑上繞肩甲,交肩上。故病如是。)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相引而痛。(手心主厥陰之脈,從胸中出屬心包,下鬲歷絡三焦;其支別者,循胸出脅。

白話文:

人的心臟陰面,經脈直行的話,會從心臟處向上經過肺臟,從腋下穿出,然後沿著大腿內側後緣,經過心臟旁邊,向下到達肘部的內側,再沿著手臂內側後緣到達手掌後側銳利的骨端。另外,小腸是太陽經的脈絡,它從手臂上的肌肉部位開始,向上繞行肩胛骨,再交匯到肩部。所以如果經脈有病,就會引起胸腹脹大、脅部疼痛以及腰部牽拉疼痛的症狀。手心主經脈是厥陰經的脈絡,它從胸腔出來,屬於心包,往下經過膈膜,聯絡上三焦。它的一個分支,沿著胸腔出來,到達脇肋。

心少陰之脈,自心系下鬲絡小腸。故病如是。)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瘈,小兒病。脾象土而主肉,故身重肉痿也。脾太陰之脈,起於足大指之端,循指內側上內踝前廉,上腨內。腎少陰之脈,起於足小指之下,斜趨足心,上腨內,出膕內廉。故病如是,則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也。

白話文:

心少陰經的脈絡,從心臟下面的膈膜分佈,聯絡小腸。因此,生病了的情況是這樣:)脾臟有病的人,身體沉重,肌肉萎縮,腳不能收縮行走,容易抽筋,腳趾疼痛。(抽筋,是小孩子常患的病。脾臟屬土,而土能生肌,所以身體沉重,肌肉萎縮。脾太陰經的脈絡,從腳的大拇指尖端開始,沿著腳趾的內側,向上經過內踝的前緣,再向上到大腿的內側。腎少陰經的脈絡,從腳的小指下方開始,斜行經過腳掌,向上到大腿的內側,從大腿的內側後緣出來。因此,生病的情況是這樣,腳不能收縮行走,容易抽筋,腳趾疼痛。

)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脾太陰脈,從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故病如是。《靈樞經》曰:中氣不足,則腹為之善滿,腸為之善鳴。)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汗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肺藏氣而主喘息,在變動為咳,故病則喘咳逆氣也。背為胸中之府,肩接近之,故肩背痛也。

白話文:

胃虛則肚子脹滿伴隨腸鳴,腹瀉排泄不出食物。(脾太陰經脈,從大腿內側前面進入腹部屬脾聯繫於胃,所以生病的情況是這樣。 《靈樞經》說:中氣不足,則肚子容易脹滿,腸子容易鳴叫。)肺病的人,呼吸急促、咳嗽、氣息逆亂,肩背疼痛,出汗,臀部、股部、大腿、小腿、腳掌都疼痛,(肺臟藏氣而主導呼吸,發生變化則為咳嗽,所以肺病則會有呼吸急促、咳嗽和氣息逆亂的症狀。背部是胸中的府臟所在,肩部靠著背部,所以肩背也會疼痛。)

肺養皮毛,邪盛則心液外泄,故汗出也。腎少陰之脈,從足下上循腨內出膕內廉,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今肺病則腎脈受邪,故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乾。(氣虛少,故不足以報息也。肺太陰之絡會於耳中,故聾也。腎少陰之脈,從腎上貫肝鬲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

白話文:

肺臟負責滋潤皮膚和毛髮,如果肺氣太過旺盛,就會使心臟液體外洩,因此會出現汗水外出的症狀。腎臟少陰經的脈絡,從腳底下向上經過內側大腿,再從大腿後面內側出來,貫通脊椎連接到腎臟,並與膀胱相連。現在肺部生病,則腎臟脈絡就會受到邪氣的侵害,因此臀部、大腿、膝蓋、小腿、腳踝、腳底等部位都會疼痛。

如果腎臟虛弱,就會氣息不足,無法正常地呼吸,因此會出現耳聾、咽喉乾燥的症狀。這是因為氣息虛弱,不足以呼吸。肺臟太陰經的絡脈會合在耳朵裡面,因此會出現耳聾。腎臟少陰經的脈絡,從腎臟向上貫穿肝臟、橫膈膜,進入肺臟,經過喉嚨、咽喉、舌根。

今肺虛則腎氣不足,不能上潤於咽,故以嗌乾也。)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腎少陰脈,起於足面上循腨,復從橫骨中俠臍循腹裡上行而入肺,故腹大脛腫而喘咳也。腎病則骨不能用,故身重也。腎邪攻肺,心氣內微,心液為汗,故寢汗出也。脛既腫矣,汗復津泄,陰凝玄府,陽灼上焦,內熱外寒,故汗出憎風也。

白話文:

現在肺氣虛弱,則腎氣不足,不能滋潤咽喉,所以咽喉乾燥。)腎臟有病的人,肚子大,小腿腫脹,喘咳,身體沉重,睡覺時出汗且厭惡風寒。(腎臟的少陰脈,起始於腳掌面,沿著小腿後側,再從橫骨中經過,繞過肚臍,向上進入肺臟,所以肚子大,小腿腫脹,喘咳。腎臟有病,骨頭就不能正常活動,所以身體沉重。腎臟的邪氣侵犯肺臟,心氣微弱,心液化作汗水,所以睡覺時出汗。小腿已經腫脹,汗水又流失津液,陰氣凝結在腎臟,陽氣灼燒上焦,內熱外寒,所以汗水流出厭惡風寒。

)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腎少陰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腎氣既虛,心無所制,心氣灼肺,故痛聚胸中也。足太陽脈,從項下行而至足,腎虛則太陽之氣不能盛行於足,故足冷而氣逆也。清,謂氣冷。厥,謂氣逆也。以清冷氣逆,故大腹小腹痛。志不足則神躁擾,故不樂也。

腎臟虛弱,則胸中疼痛,腹大和小腹也都會疼痛,還會感覺寒冷,鬱悶不樂。(腎臟的少陰脈,從肺臟分支出來,連繫心臟,貫通胸中。腎氣虛弱,心臟就失去約束,心臟之氣就會灼傷肺臟,所以疼痛聚集在胸中。足太陽脈,從頸部以下運行到腳,腎虛則太陽之氣不能充盈運行於腳,所以腳冷而氣息逆亂。清,是指氣冷。厥,是指氣逆。由於寒冷之氣逆亂,所以腹中和大腹也會疼痛。意志不足則精神躁動不安,所以不快樂。

2. 宣明五氣論篇

《宣明五氣論》曰:五氣所病:心為噫,(象火炎上,煙隨焰出,心不受穢,故噫出之。)肺為咳,(象金堅勁,扣之有聲,邪擊於肺,故為咳也。)肝為語,(象木枝條,而形支別,語宣委曲,故出於肝。)脾為吞,(象土包容,物歸於內,翕如皆受,故為吞也。)腎為欠為嚏,(象水下流,上生雲霧,氣鬱於胃,故欠生焉。

白話文:

《宣明五氣論》上說:五臟的疾病表現如下:心臟的疾病是打嗝,(像火焰向上燃燒,煙霧隨火焰而出,心臟不喜歡污穢的東西,會用打嗝把它們趕出去。)肺部的疾病是咳嗽,(像金屬堅硬,敲它會發出聲音,邪氣侵犯肺部,所以會咳嗽。)肝臟的疾病是說話,(像樹枝條,形狀彎曲分叉,說話婉轉委婉,所以是從肝臟出來的。)脾臟的疾病是吞嚥,(像土壤包容萬物,將東西歸於內部,像是都接受了,所以是吞嚥。)腎臟的疾病是打哈欠和打噴嚏,(像水往下流,上面產生雲霧,氣鬱積在胃裡,所以打哈欠。)

太陽之氣和利而滿於心,出於鼻則生嚏。)胃為氣逆為噦為恐,(胃為水穀之海,腎與為關,關門不利,則氣逆而上行也。以包容水穀,性喜受寒,寒谷相薄,故為噦也。寒盛則噦起,熱盛則恐生。何者?胃熱則腎氣微弱,故為恐也。)大腸小腸為泄,下焦溢為水,(大腸為傳導之腑,小腸為受盛之腑,受盛之氣既虛,傳道之司不禁,故為泄利也。下焦為分注之所,氣窒而不瀉,則溢而為水矣。

白話文:

太陽的氣和調通利而充盈於心,從鼻子裡出來就打噴嚏。)胃因為氣往上逆行而打嗝、感到恐懼,(胃是水穀之海,與腎有關,關門不靈便,則氣逆而往上行。因為包容水穀,性質喜歡受寒,寒性水穀相互作用,所以打嗝。寒性盛則打嗝發生,熱性盛則恐懼產生。為什麼?胃熱則腎氣微弱,所以感到恐懼。)大腸小腸引起腹瀉,下腹部溢滿而產生水,(大腸是傳導的腑,小腸是受盛的腑,受盛之氣既然虛弱,傳導的功能就失禁,所以腹瀉腹瀉。下腹部是分別灌注的地方,氣憋住而不排洩,就溢滿而成為水了。)

)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膀胱為津液之府,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脈實,約下焦而不通,則不得小便;足三焦脈虛,不約下焦,則遺溺也。)膽為怒,(中正決斷,無私無偏,其性剛決,故為怒也。)是為五病。五精所並:精氣並於心則喜,(精氣,謂火之精氣也。肺虛而心精並之,則為喜。

白話文:

  1. 膀胱的機能失常導致無法順利排尿,即為「癃」;若無法控制排尿,則為「遺溺」。這是由於膀胱是津液的儲藏場所,而足三焦脈實,會導致下焦不通,無法小便;反之,足三焦脈虛,則無法控制小便,就會遺溺。
  1. 膽的機能失常導致容易發怒,這是由於膽的性質剛決,故容易發怒。

  2. 這五種疾病來自五臟的精氣互相影響,例如:精氣集中在心則產生喜悅。

《靈樞經》曰:喜樂無極則傷魄,魄為肺神,明心火併於肺金也。)並於肺則悲,(肝虛而肺氣並之,則為悲。《靈樞》曰:悲哀動中則傷魂。魂為肝神,明肺金並於肝木也。)並於肝則憂,(脾虛而肝氣並之,則為憂。《靈樞》曰:愁憂不解則傷意。意為脾神,明肝木並於脾土也。

白話文:

《靈樞經》說:喜樂過度就會損傷魄,魄是肺的神,(肺金的明亮被心火所併),於是肺就被傷害,就會悲傷。(肝虛弱並且肺氣並入肝,就會變成悲傷。《靈樞》說:悲傷的情緒會傷害到魂,魂是肝的神,(肝木的明亮被肺金所併),肝於是就受到傷害,就會憂愁。(脾虛弱並且肝氣並入脾,就會變成憂愁。《靈樞》說:憂愁解不開就會損傷意,意是脾的神,(脾土的明亮被肝木所併),脾於是就受到傷害,就會過度思念而引起失眠。

)並於脾則畏,(腎虛而脾氣並之,則為畏。《靈樞》曰:恐懼不解則傷精,精為腎之神,明脾土並於腎水也。)並於腎則恐。(心虛而腎氣並之,則為恐。《靈樞》曰:怵惕思慮則傷神。神為心主,明腎水並於心火也。怵惕驚懼也,此皆由於正氣不足而勝氣並之也。)是為五並,虛而相併者也。

白話文:

和脾臟並論,就變成畏懼。(腎臟虛弱,而脾臟之氣又與之並合,就變成畏懼。《靈樞》說:恐懼不解,就會傷及精氣,而精氣是腎臟的神靈,說明脾臟的土行屬性與腎臟的水行屬性並合。)和腎臟並論,就變成恐懼。(心臟虛弱,而腎臟之氣又與之並合,就變成恐懼。《靈樞》說:憂慮思慮,就會傷及神靈。神靈是心臟的主宰,說明腎臟的水行屬性與心臟的火行屬性並合。憂慮驚懼,這些都是由於正氣不足,而邪氣乘虛而入。)這叫做五並,指的是虛弱而互相併合的意思。

五臟所惡:心惡熱,(熱則脈潰濁。)肺惡寒,(寒則氣留滯。)肝惡風,(風則筋燥急。)脾惡濕,(濕則肉痿腫。)腎惡燥。(燥則精竭涸。)是謂五惡。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咸走血,血病無多食鹹;(咸先入腎,此云走血者,腎合三焦,血脈雖屬肝心,實為中焦之道,故鹹入而走血也。)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苦走心,此云走骨者,水火相濟,骨氣通於心也。

白話文:

五臟最討厭的東西:心臟討厭熱氣(熱則脈象混濁不清);肺臟討厭寒氣(寒則氣血不通暢);肝臟討厭風(風則筋脈乾燥、急躁);脾臟討厭濕氣(濕則肌肉萎縮、腫脹);腎臟討厭乾涸(乾則腎精耗盡)。這叫做五臟的厭惡。

五味所禁忌的是:辛辣走氣,氣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辛辣之物;鹹味走血,血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鹹味之物(鹹味先入腎,這裡說走血,是因為腎臟與三焦相通,血脈雖然屬於肝臟和心臟,但實際上是中焦的道路,所以鹹味進入身體後會走血);苦味走骨,骨頭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苦味之物(苦走心,這裡說走骨,是因為水火相濟,骨氣與心臟相通);酸走肉,肌肉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酸味之物(酸走脾,這裡說走肉,是因為脾臟統治肌肉);甘走液,體液有毛病的人不要多吃甘味之物(甘味入脾,脾統治體液,故甘味入而走液)。這叫做五味的禁忌。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五病所發: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骨肉陰靜,故陽氣從之。血脈陽動,故陰氣乘之。)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夏陽氣盛,故陰病發於夏,冬陰氣盛,故陽病發於冬,各隨其少也。)是謂五發。

白話文:

辛辣的口味走於肌肉,因此肌肉出現病症時,不可多食辛辣;酸味的口味走於筋脈,因此筋脈出現病症時,不可多食酸味。這就是五禁。五種病症的病理變化:陰性病症起源於骨骼;陽性病症起源於血液;陰性病症起源於肌肉;(骨骼肌肉陰性靜止,因此陽氣會趨之;血脈陽性運行,因此陰氣會乘虛而入。)陽性病症在冬季發作;陰性病症在夏季發作。(夏季陽氣旺盛,因此陰性病症在夏季發作;冬季陰氣旺盛,因此陽性病症在冬季發作,各隨其氣候的增減。)這就是五發。

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邪入於陰則痹;(邪居於陽脈之中,則四支熱盛,故為狂。邪入於陰脈之內,則六經凝澀不通,故為痹。)搏陽則為顛疾;(邪內搏於陽,則脈流薄疾,故為上顛之疾。)搏陰則為喑;(邪內搏於陰,則脈不流,故令喑不能言。)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

白話文:

五種邪氣的侵犯:邪氣進入陽脈,則出現發狂的症狀;邪氣進入陰脈,則出現麻痹不仁的症狀。(邪氣如果是留在陽脈之中,則四肢會熱度升高,所以會導致發狂。邪氣如果是進入陰脈之內,則六經會凝澀不通,因此會導致麻痹。)邪氣衝擊陽脈,則出現瘋癲的疾病;(邪氣在內衝擊陽脈,則脈搏流動得又薄又快,所以會導致上顛的疾病。)邪氣衝擊陰脈,則出現無法言語的症狀;(邪氣在內衝擊陰脈,則脈搏不流通,所以會導致無法說話。)陽氣進入陰脈,則表現出安靜的狀態;陰氣流出陽脈,則表現出憤怒的狀態。

(隨所之而為疾也。之,往也。)是謂五亂。五勞所傷:久視傷血,(勞於心也。)久臥傷氣,(勞於肺也。)久坐傷肉,(勞於脾也。)久立傷骨,(勞於腎也。)久行傷筋,(勞於肝也。)是謂五勞所傷。

白話文:

(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造成的疾病。這個「之」,是指時間或事物的前進。)這就是所謂的五亂。五勞所傷是指:長時間的注視,會傷害血氣(這是因為勞累於心臟);長時間的躺臥,會傷害元氣(這是因為勞累於肺臟);長時間的坐著,會傷害肌肉(這是因為勞累於脾臟);長時間的站立,會傷害骨骼(這是因為勞累於腎臟);長時間的行走,會傷害筋脈(這是因為勞累於肝臟)。這就是所謂的五勞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