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治虛損帶下

衛生湯,治帶下不止,脈微弱腹痛。(以下皆以正氣為本,此亦建中法)

白話文:

衛生湯:治療帶下不止、脈弱腹痛。(以下所有方劑皆以正氣為根本,此方劑也是建中法的應用)

黃耆(三兩),當歸白芍藥(炒,各二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 黃耆:三兩

  • 當歸:二兩

  • 炒白芍:二兩

  • 炙甘草: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半兩,水煎,空心服。一方下苦楝丸三十粒(以腹痛,故兼苦楝丸),虛者加人參一兩。

白話文:

大體上作為一般的治療方法。每次服用半兩,用水煎煮,空腹服用。另一種方法是服用 30 顆苦楝丸(由於腹痛,所以同時服用了苦楝丸),體虛的人再加一兩的人參。

補中益氣湯,治勞役過度,飲食不節,損傷脾胃,以致陽氣下陷,白帶下,久不止。(讀東垣先生書,方知立方之旨,讀立齋先生書,又知善東垣之方)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於因過度勞累,飲食不節制,損傷脾胃,導致陽氣下陷,白帶下流不止的情況。(讀了東垣先生的書,才知道開立方的目的,讀了立齋先生的書,又知道了善用東垣的方劑)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炙,各一錢),當歸,陳皮(各七分),升麻柴胡(各三分)

白話文:

  • 白朮、黃耆、黨參、炙甘草各一錢;

  • 當歸、陳皮各七分;

  • 升麻、柴胡各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服。

六君子湯,治胃虛有痰,飲食減少,中氣不和,時時帶下。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炙),陳皮(去白),半夏(湯泡七次,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烤過的)、陳皮(去除白色的部分)、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各一錢重)。

上銼一服。加生薑三片,水煎服。(補中湯有升柴,以升下陷之氣,此方有茯苓、半夏。以燥中宮之痰)

白話文:

上述方藥服用一劑。再加入生薑三片,一起煎服。(補中湯中有升柴,用來升提下陷的元氣,這方中有茯苓和半夏,用來燥除中宮之處的痰濕。)

歸脾湯,治思慮過傷心脾,以致健忘怔忡,驚悸不寐,怠惰嗜臥,不思飲食,時常白帶不止。(本方補心血以榮脾,補其母也,調肝氣以和下,去其賊也,母補賊去則脾氣健矣,故曰歸脾。昔真人云,補脾不愈當先補心,此方其近之)

白話文:

歸脾湯,治療思慮過度損傷心脾,導致健忘、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精神不振、嗜睡、不想飲食,並時常白帶不止。(本方通過補心血來滋養脾臟,補益其母臟;通過調和肝氣來平順少陽,驅除心脾之賊;補益母臟,祛除病邪,則脾氣健旺,故稱「歸脾」。古人說,治療脾臟疾病不見效時,應當先治療心臟,本方正是符合此理。)

方見血崩門(勞傷條)

加味八珍湯,治婦人氣血兩虛,赤白帶下。

當歸,川芎,白芍藥(酒炒),生地黃,人參,白朮,山藥(炒),杜仲(酒炒),白茯苓,香附(炒,各一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當歸、川芎、白芍藥(用酒炒過的)、生地黃、人參、白朮、山藥(炒過的)、杜仲(用酒炒過的)、白茯苓、香附(炒過的,各一錢重量)、甘草(炙過的,五分重量)

上加烏梅一個,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食前溫服。肥人,加半夏;瘦人,加黃柏;飽悶,去人參,加砂仁;腹痛,去人參加小茴香、玄胡;冬月,加煨乾姜;日久元氣下陷,加升麻、柴胡升提之。(為總司者也,其山藥、杜仲、烏梅,又補帶脈之不足,而加減法亦皆得理,宜法之)

白話文:

  1. 加入一枚烏梅,三片生薑,一枚棗,加水煎煮,在飯前溫服。

  2. 肥胖的人,加入半夏;瘦弱的人,加入黃柏;過飽胃悶的人,去掉人參,加入砂仁;腹痛的人,去掉人參,加入小茴香和玄胡。

  3. 在冬季,加入煨乾薑;如果患病日久,元氣下陷,加入升麻和柴胡來升提元氣。(這是總司方的用法,其中的山藥、杜仲、烏梅,又有補充帶脈不足的作用,而加減的方法也都很合理,值得學習。)

當歸澤蘭丸,治婦人經脈不調,赤白帶下,久無子者。(平而當理,亦可為調經聖藥宗之)

白話文:

當歸澤蘭丸,是用來治療婦女經脈不調、赤白帶下、長期沒有子女的疾病。(如果用得平穩妥當,也可以作為調經的聖藥。)

附子(用極大子杵去毛一斤,分四分,童便浸四兩,酒浸四兩,醋浸四兩,米泔浸四兩,各浸一宿,取出曬乾),當歸(酒浸),白芍藥,川芎,熟地(酒洗),生地黃(各二兩),艾葉,澤蘭葉,白朮(各一兩半),黃芩(一兩)

白話文:

香附子(用極大的香附子去掉毛,一斤分為四份,分別用童便浸泡四兩,酒浸泡四兩,醋浸泡四兩,米泔浸泡四兩,各浸泡一夜,取出曬乾)

當歸(用酒浸泡)

白芍藥

川芎

熟地(用酒清洗)

生地黃(各二兩)

艾葉

澤蘭葉

白朮(各一兩半)

黃芩(一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赤小豆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白湯或酒下。

止帶丸(補氣調血,強腰益腎,溫燥不偏,與氣虛白帶相宜,乃補塞中正法)

白話文:

止帶丸(可以補氣調血,補腎壯腰,兼具溫燥與不燥的特性,適用於氣虛所產生的白帶,是臨牀上改善白帶的正統方法)

當歸(酒洗),川芎,白朮,人參,山藥,杜仲(薑汁、酒炒去絲),香附,破故紙(酒炒)牡蠣(火煅),椿根皮(酒炒),續斷(各等分),青黛(減半)

白話文:

  • 當歸(用酒洗淨):具有補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止痛、祛風的功效。

  •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益血、生津、安神的功效。

  • 山藥:具有補脾、益肺、養陰的功效。

  • 杜仲(用薑汁、酒炒後去除纖維):具有補腎、強腰、活血的功效。

  •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止痛的功效。

  • 破故紙(用酒炒):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 牡蠣(經過火煅燒):具有補腎、壯陽、養陰的功效。

  • 椿根皮(用酒炒):具有補腎、強腰、活血的功效。

  • 續斷:具有補腎、強筋骨、止痛的功效。

  • 青黛(減半):具有清熱、解毒、涼血的功效。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湯下。腹痛,加玄胡索、小茴香;肥人,加薑製半夏;瘦人,加酒炒黃柏;冬月,加炮乾薑少許;夏月,加黃柏。(加法亦正)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用蜜製成像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如果腹痛,可以加入玄胡索和小茴香;如果肥胖,可以加入薑製半夏;如果瘦弱,可以加入酒炒黃柏;冬天的時候,可以加入少量炮乾薑;夏天的時候,可以加入黃柏。(這些藥物的加法都是正確的)

嚴氏當歸煎,治赤白帶下,腹內疼痛,不欲飲食,日漸羸瘦。

當歸(酒浸),赤芍藥(炒),白芍藥(炒),熟地黃(酒蒸炒),阿膠(炒),續斷(酒浸),牡蠣(煅,各一兩),地榆(半兩)

白話文:

  • 當歸(用酒浸泡)

  • 赤芍藥(炒過)

  • 白芍藥(炒過)

  • 熟地黃(用酒蒸過並炒過)

  • 阿膠(炒過)

  • 續斷(用酒浸泡)

  • 牡蠣(煅燒過,每種藥材各一兩)

  • 地榆(半兩)

上為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要思何以四物中不用川芎,又以何物而治腹痛,又不欲食,而何為不理脾胃,豈立方者漫言歟?須知用藥當求病原,所以為之至治)

白話文:

將上面所說的藥材做成細末,用醋糊和蜜丸,每粒大約是桐子的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需要考慮為什麼四物湯中不用川芎,又用什麼藥物來治療腹痛、不想吃東西,以及為什麼不處理脾胃,難道是開立藥方的醫師隨便亂說嗎?必須知道用藥時要找到病因,這樣才能進行最好的治療)

蓯蓉菟絲丸,治赤白帶下。此藥不熱不寒,得其和平,助陰生子。

肉蓯蓉(酒浸),菟絲子(酒蒸),覆盆子蛇床子(各一兩二錢),當歸(酒洗),白芍藥(炒)川芎(各一兩),牡蠣(火煅),烏賊骨(各八錢),五味子防風(各六錢),黃芩(五錢),艾葉(三錢)

白話文:

肉蓯蓉(用酒浸泡),菟絲子(用酒蒸熟),覆盆子,蛇牀子(各取一兩二錢的量),當歸(用酒清洗),白芍藥(炒過),川芎(各取一兩的量),牡蠣(經過火煅燒),烏賊骨(各取八錢的量),五味子,防風(各取六錢的量),黃芩(取五錢的量),艾葉(取三錢的量)。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鹽湯下,早晚各進一服。(蓯蓉、菟絲、覆盆、蛇床、五味、艾葉,是溫補下元之藥;牡蠣、烏賊,燥濕治帶;防風升肝氣以勝濕;黃芩清內熱以除濕;歸、芍、川芎,調血脈以滋榮,惟下虛者宜之。要知古人之方,自有獨解,不然何以男子藥而補婦人)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磨成細末,加入煉製的蜂蜜,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三四十丸,用鹽湯送服,早晚各服用一劑。(蓯蓉、菟絲、覆盆、蛇牀、五味、艾葉,都是溫補下元之藥;牡蠣、烏賊,有燥濕治帶的作用;防風可以升肝氣以勝濕;黃芩可以清內熱以除濕;歸、芍、川芎,可以調血脈以滋榮,只有下虛的人才適合服用。要知道古人的方劑,自有獨到的解讀方式,不然為何男子藥也能補益婦女。)

補宮丸,治婦人諸虛不足,久不妊娠,骨熱形瘦,崩中帶下,並宜治之。

白話文:

補宮丸,治療婦女各種虛弱不足,久不懷孕,骨熱形瘦,崩漏帶下,皆宜治療。

鹿角霜,白芍藥,白朮,山藥,香白芷,白茯苓,白薇,牡蠣(煅),烏賊魚骨(各等分)

白話文:

鹿角霜、白芍藥、白朮、山藥、香白芷、白茯苓、白薇、牡蠣(煅)、烏賊魚骨(各取等量)

上為末,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湯下。(此方以鹿霜、白芍補血;以山藥、朮、苓補氣;以芷、薇而治崩中淋露;以牡、賊而燥濕治帶,此又別是一種意見。然不用芎、歸、地黃者,慮血藥濕潤也。變局如此,可不因事制宜)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和麵糊丸在一起,弄成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此方以鹿茸、白芍來補血;以山藥、朮、茯苓來補氣;以香芷、白薇來治療崩中淋露等症;以牡蠣、賊骨來治療由於濕潤而造成的帶下,這又是另一種不同的看法。不用當歸、川芎、地黃的原因是,怕血藥太滋潤了。隨機應變就像這樣,不因循守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制訂藥方)

丹溪方,治白帶屬真陰虛者。

龜板(炙),枳子(各二兩),黃柏(炒,一兩),香附子,山茱萸苦參,樗皮,貝母(各半兩),白芍藥(七錢半),乾薑(炒,二錢半)

白話文:

  1. 龜板(經過烘烤):二兩

  2. 枳子:二兩

  3. 黃柏(經過炒製):一兩

  4. 香附子:半兩

  5. 山茱萸:半兩

  6. 苦參:半兩

  7. 樗皮:半兩

  8. 貝母:半兩

  9. 白芍藥:七錢半

  10. 乾薑(經過炒製):二錢半

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丹溪治帶,主於熱生濕。其意以腎主閉藏,而下焦者,肝腎主之,然濕從中焦生,故其方如此,宜考本草而熟思之,應變無窮,可為執方者一洗塵)

白話文:

把藥材磨成細末,加入酒製成藥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這是丹溪治療帶下的處方,主要針對因熱而生濕的情況。其用意是腎臟主司閉藏,而下焦則由肝腎主導,但濕邪是從中焦產生的,因此這個方子是這樣組成的。應該考究本草綱目並深思熟慮,才能應變無窮,可以讓開藥方的人耳目一新。

千金方,治帶下脈數者,陰虛有熱也。

枸杞根(一斤),生地黃(五兩,一方五斤)

上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上二方補腎水,真陰虛者宜之。

補真固經湯,一婦白帶漏久,服諸藥不效,診得心胞尺脈極微,其白帶流而不止,《脈訣》云:崩中日久為白帶,漏下多時骨水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不已,久下則血少,復亡其陽,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經血海將枯,津液俱亡,枯乾不能滋養筋骨,以本經行經藥為引用為使;以大辛甘油膩之藥,潤其枯燥而滋益津液;以大辛熱之氣味,補其陽道,生其血脈;以苦寒之藥,泄其肺而救其上熱;傷氣,以人參補之,以微苦溫之藥,佐而益元氣,名曰補真固經湯。

白話文:

補真固經湯

有一位婦女患有白帶漏症,服用了很多藥物都無效。診斷後發現她的心、胞、尺脈搏動極微弱,白帶流個不停。《脈訣》中說,崩漏日久就會變成白帶,漏下久了骨髓和體液都會枯竭。這裡所說的崩漏是指,病症一開始是血崩不止,久而久之血就變少了,陽氣也漸漸消失,所以白滑之物會不斷流出。這是因為本經的血海將要枯竭,津液也全部都喪失了,筋骨乾枯不能滋養,所以用本經行經藥物作為引子和使藥;用辛甘油膩的大藥,潤澤其枯燥而滋補津液;用辛熱氣味的大藥,來補充陽道,生出血脈;用苦寒藥物,宣洩肺氣,消除上升的熱氣;氣虛用人參補益,用微苦溫熱的藥物,輔助益元氣,取名為補真固經湯。

人參,乾薑(各一錢),生黃芩(另銼),郁李仁(去皮尖研),柴胡,甘草(炙,各一錢),橘皮(不去白,五分),白葵花(十六朵,去萼)

白話文:

  • 人參:1錢

  • 乾薑:1錢

  • 生黃芩:1錢(另行切碎)

  • 郁李仁:1錢(去皮後研成粉末)

  • 柴胡:1錢

  • 甘草:1錢(炙烤過)

  • 橘皮:5分(不去除白色部分)

  • 白葵花:16朵(去除花萼)

上除黃芩外,以水三大盞,煎至一盞七分,再入黃芩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熱服,候少時,以早膳壓之。(凡東垣立方,必原脈原證原藥,然後沉思審處,且又引前言為,證,故治病多效。今不能然,何怪乎病之不瘳也?此方以用參、姜益陽,李仁葵花潤燥;柴胡升清氣於下;陳皮和胃氣於中;生芩後煎,妙其清涼不滯也。非深思者,不能主此方。

白話文:

把除黃芩外的其他藥材,以水三碗煎至一碗七分,再加入黃芩同煎,煎至一碗去渣,空腹熱服,等一會兒,吃早飯。(凡是東垣開的藥方,必定先確定脈象、病因和藥物,然後經過深思熟慮,再根據前言指出症狀,所以治療疾病的效果很好。現在的人做不到這樣,難怪治不好的病這麼多。此方用人參和生薑來益陽,用杏仁和葵花子來滋潤乾燥;用柴胡來提升下焦的清氣;用陳皮來調和中焦的胃氣;生黃芩最後煎,妙在它的清涼不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人,無法掌握這個藥方。)

名曰補真,蓋以真氣為主耳!服法亦妙,不可不知)

助陽湯,治白帶下,陰戶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黃皮緩,身重如山,陰中如冰。(一名升陽燥濕湯。)

白話文:

助陽湯:治療白帶下,陰戶疼痛,心悸而疼痛,全身皮膚黃色,身體沉重如山,陰部如冰。(別名升陽燥濕湯。)

柴胡(一錢二分),良薑(二錢),防風,郁李仁,乾薑,甘草(各一錢),白葵花(七朵),陳皮,生黃芩(各五分)

白話文:

柴胡(六克),良薑(十二克),防風、郁李仁、乾薑、甘草(各六克),白葵花(七朵),陳皮、生黃芩(各三克)

銼散。只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食前熱服。(此治重在陰中如冰,痛控於心,故用良薑為君,乾薑為佐,不用參、術者,痛無補也。柴、防足以勝濕升陽;葵、李可以潤枯濕燥;甘、陳和中;生芩涼氣分之熱。能與前方參之,自有見解)

白話文:

上銼散。只需要服用一次,用水兩杯煎煮至剩下約一杯,在餐前熱服。(此方劑主要治療陰中如冰、疼痛控制在心臟的症狀,因此使用良薑為主藥,乾薑為輔藥,不用參、術的原因是:疼痛是沒有辦法調理的。柴胡、防風足以勝濕升陽;葵花子、李子可以潤枯濕燥;甘草、陳皮和中;生芩涼氣分之熱。能夠和前面的黨參與參比照,自會有見解)

上二方,用葵花、郁李仁之滑以潤燥,蓋枯涸滯著者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