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之望

《濟陰綱目》~ 附 (1)

回本書目錄

附 (1)

1. 保生碎事

(濟陰慈幼外編)

憺漪子,曰:嘗觀《列女傳》曰:古之婦人妊子,坐立寢食,視聽言動,皆要循循合矩,如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娠文王,未嘗不以胎教為重,生子卒為周宗,其理可不驗與。今之孕婦,未諾古法,為夫者當以胎教之理諭之,俾婦善調固其本,以達其支,非惟無墮失之患,抑且生子形容端正,才器過人矣。

白話文:

澹漪子說:我曾看過《列女傳》中說道:古代的婦人在懷孕期間,坐、立、睡、吃、看、聽、說、動,都要遵循禮儀,像太任那樣性情端莊,誠實莊重,重視德行的實踐,直到生下文王,從未不把胎教當成重中之重,生下的兒子最終成為周朝的宗主,這個道理難道可以不驗證嗎?如今的孕婦,不遵守古法,做丈夫的應該用胎教的道理開導她,讓妻子善於調理固本養源,以達到滋養胎兒的目的,不僅沒有流產的危險,而且生的孩子容貌端正,才智超過常人。

又曰:人稟陰陽之氣以生,借父精母血以成其形。人始胎,一月如露珠,二月似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五臟生,六月六腑成,七月關竅通,八月遊其魂,九月三轉身,十月受氣足,始生。所以古人云:有孕不在房,養子痘疹稀。以慎重其胎也,世人可不謹歟。

白話文:

又說:人藉由陰陽之氣而誕生,藉由父親的精力和母親的血液來形成他的形狀。人們開始懷孕時,一個月像露珠,二個月像桃花,三個月男女分開,四個月形象具備,五個月五臟生長,六個月六腑形成,七個月關竅通暢,八個月遊玩它的靈魂,九個月身體三轉,十個月元氣充足,嬰兒就出生了。因此古人說:懷孕期間不要同房,撫養孩子時,痘疹就會比較少。因此對待懷孕要慎重,世人難道可以不謹慎嗎?

今幼科醫書多種,自有專門,餘集只錄墮地時至七日內之事,採其最要者,簡而當,詳而明,有先後原委,切要著明,其良法實實可防患於未然耳。朽淇年已逾甲,志在守庚,杜卻家緣,養疴山寺,向梓證道並地理碎事諸刻,以求政四方,此亦不過幼吾幼之婆心焉耳。

白話文:

現今醫學書籍種類繁多,都有專門的著作。我只摘錄收集生產後到七天內的事情,選取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到簡潔恰當,詳細清楚,有先後根源,切合要點,抄寫明確,良方實際可以防患於未然。朽淇的年齡已經超過六十歲,立志於遵守庚,杜絕塵緣,在山寺養病,同時刻印《梓證道》以及《地理碎事》之類的書籍,希望能流傳四方,這也不過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愛之心罷了。

2. 夢生方

初生不能發聲,謂之夢生,切不可斷臍,以綿衣包兒,用大油紙捻燒臍,待氣回方可斷也,將胞衣連帶用火炙,令暖氣入兒腹,取一貓,用青布裹頭目,令一伶俐女人拿住貓頭,向兒耳旁,以口咬破貓耳,貓大叫一聲,兒即醒矣。

白話文:

剛出生的嬰兒不能發出聲音,這是夢生的表現,絕對不可以剪斷臍帶。要用棉衣包著孩子,用大油紙捻燒臍帶,等到有呼吸聲後纔可以剪斷。將胎衣和臍帶用火烤,讓溫暖的氣息進入嬰兒的肚子裡。找一隻貓,用青布包住頭和眼睛,讓一個靈活的女性抓著貓的頭,把貓頭放在嬰兒的耳朵旁邊,用嘴咬破貓的耳朵,貓咪會叫一聲,嬰兒就會甦醒了。

初生無啼,是肛門為脂皮所塞,用簪通開。

外臺秘要,云:兒生不啼,由產難少氣也,取臍帶向身卻捋之,令氣入腹,仍呵至百度,自啼矣。又以蔥白徐徐鞭之,亦妙。

白話文:

《外臺祕要》中記載,嬰兒出生不啼哭,是因生產困難導致孩子缺氣。此時,應將臍帶朝向嬰兒身體的方向搓捋,讓氣進入肚子裡,並呵氣到100次,嬰兒就會自己啼哭了。另外,也可以用蔥白慢慢地鞭打嬰兒,這種方法也很有效。

菖蒲搗生汁,入口即活。

生兒啼聲不出及聲不轉者,舌下有膜如石榴子,或口中上齶有泡,速以指爪摘斷之,用葦刀於割之亦可,微有血出即活,若血多者,燒斷髮同豬脂塗之。

白話文:

若嬰兒出生後不出聲音,或是聲音無法轉動,就要檢查一下舌頭下方是否有如石榴子般的膜,或是口腔上顎是否有水泡,趕緊用指甲將其摘除,也可以使用蘆葦刀割斷。如果只是輕微出血,嬰兒就會活下來;如果出血量多的話,就將燒斷的頭髮和豬油混合後塗抹在患處。

小兒因產難,產下不哭,微有氣者,以本父母真氣度之,即活。

3. 拭口法

嬰兒在胎,口有熱物,蓋胎毒也,生下啼聲未出,急用軟帛或綿裹指拭盡,貴在神速,遲則嚥下,伏之於心,遇天行時氣,久熱不除,乃乘於心,心主血脈,得熱而散,流溢於胃,胃主肌肉,發出於外,成瘡疹之毒,世之小兒無可免者,不知病源在此,若依此法,庶可免矣。

白話文:

嬰兒在母親子宮裡,嘴巴裡面含著一些熱性的東西,那是胎毒。嬰兒出生後哭聲還沒出來的時候,趕快用柔軟的布或棉花裹住手指,擦拭嬰兒的嘴巴,一定要快,如果太慢讓嬰兒吞下去,會潛伏在嬰兒的心臟。如果遇到傳染病流行的時候,會因為體內有熱毒清除不掉,而遭受傳染。心臟主宰著血液,被熱毒侵犯後就會擴散,蔓延到胃部,胃部主宰著肌肉,就會從皮膚表面發作,變成瘡疹,世間上的小孩沒有人能免得掉。如果不知道病源就在這個地方,而按照這個方法做,應該可以避免生病。

產家要訣,云:予見有挖出血餅,切開色成五彩,舉家大喜,謂必無痘患矣,而竟以患痘死者。且口血雖咽,必入腸胃,大便一通,其血亦去,豈有徑投極下之處,伏於棗大有腎之中,藏蓄不動,久而後發者哉。太醫院支改齋先生辨之甚悉,謂痘之所主,皆屬心火。斯言足破千古疑案,及思古方用黃連甘草抹兒口以解胎毒者,豈非瀉心之藥也乎。

白話文:

《產家要訣》中說:我看過有人挖出血餅,切開後顏色呈現五彩,全家人都很開心,認為這樣就肯定不會得天花了,然而最後卻還是因患天花而死了。況且口的血即使吞嚥下去,也一定會進入腸胃,只要大便一通,血也隨之排出了,怎麼可能直接跑到最下面,在腎臟裡面藏著不動,很久之後才發作呢? 太醫院支改齋先生對此論述得非常詳細,他說痘瘡所主,都屬於心火。這句話足以破除千百年來的疑案。再想想古方中用黃連、甘草塗抹嬰兒口腔以解除胎毒的,不正是瀉心之藥嗎?

4. 甘草法

凡妊娠臨月,預辦好甘草指許一節拍碎,以水二蜆殼煎一蜆殼,以綿裹蘸,令兒吮之,若吐出惡物為佳,服一蜆殼不吐,即不須服,不問小兒虛實,皆可服之。

白話文:

凡是妊娠至臨月的婦女,應預先準備好甘草,取指頭大小的一段,拍碎後,用水煎煮至濃稠,再用棉花裹著藥液讓嬰兒吮吸。如果嬰兒吐出汙穢之物,則表示有效。服完一 dose 的藥液後,若嬰兒沒有吐出任何東西,則不需要再服用。不論嬰兒是虛弱還是強壯,都可以服用這種藥物。

5. 黃連法

臨產時,先以黃連五錢,甘草二錢五分,熬濃汁,生下即與二三匙,再加硃砂細末調汁,抹兒口中,打盡腹中舊屎,次用朱蜜。

白話文:

在嬰兒即將出生的時候,先用五錢黃連、二錢五分甘草熬煮出濃汁,嬰兒出生後,立即餵食二、三匙,之後再用研磨成細末的硃砂調入濃汁,塗抹在嬰兒口中,能夠幫助將嬰兒腹中的胎便排出,之後再使用朱蜜。

6. 朱蜜法

葛氏肘後方,云:先用甘草黃連拭口,吐其惡汁,稍定更與朱蜜,安神定魄,用好硃砂一大豆許細研,水飛過,煉蜜一蜆殼許,和硃砂成膏,旋抹口中,非獨鎮心定神,亦解惡毒,若面色青白,啼聲不響,即不須服。

白話文:

葛氏肘後方 記載:先用甘草、黃連擦拭口齒,吐掉苦澀的汁液。症狀稍有好轉之後,再給予硃砂蜂蜜,以安神定驚。將上好的硃砂研磨成粉,過濾後與蜂蜜混合成膏狀,再塗抹在口中。不僅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還能解毒。如果面色青白,哭聲微弱,就無需服用。

7. 斷臍法

產家要訣,云:兒出胎洗後,方斷臍帶,則不傷水生病。斷臍須捋汁令盡,否則寒濕入腹,或作臍風,又須於近臍四五寸處以線緊扎,以帛包裹,以口咬斷。蓋紮緊則兒血不貫於胞衣,自然痿縮弗脹而易下,即或延緩數日,亦無大害。口咬則斷臍不犯乎刀剪,自無冷氣內侵,可免腹中吊痛之虞。如或天時寒冱,坐草艱難,母子勞傷元氣者,先扎臍帶,以油紙捻點火燒斷,令暖氣入兒腹中,此又為回生起死之妙法。近用蘄艾灸臍亦妙。所留臍帶不可太長,太長則難乾而傷肌,且恐引外風為臍風,亦不可太短,太短則逼內而傷臟,或致成腹痛而夜啼,只以兒之足掌長短為度,乃酌中之法。《千金論》云:須令至兒足趺上為度。

白話文:

《產家要訣》中曾提到,嬰兒出生後清洗乾淨後才剪斷臍帶,這樣就不會導致水生病。剪斷臍帶前,必須將臍帶血擦拭乾淨,否則寒氣和濕氣會進入嬰兒腹中,可能引起臍風。另外,還需要在距離臍帶四五寸的地方用線紮緊,並用布包裹,然後用嘴咬斷臍帶。紮緊臍帶的好處是,嬰兒的血液不會流向胎盤,胎盤自然會逐漸萎縮和脫落,而且很容易排出。即使胎盤排出延後幾天,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用嘴咬斷臍帶的好處是,臍帶沒有經過刀剪,所以不會有寒氣入侵,可以避免腹部絞痛的風險。

如果天氣寒冷,生產困難,導致母子元氣受損,可以在紮好臍帶後,用油紙捻點火燒斷臍帶,讓熱氣進入嬰兒腹中。這是救人一命的妙法。

此外,還可以使用艾灸臍帶的方法,同樣效果很好。

臍帶不能留得太長,否則不易乾燥,會損傷肌肉,甚至引發臍風。也不能留得太短,否則會擠壓內臟,可能導致腹痛和夜哭。一般來說,臍帶的長度應與嬰兒足掌的長度一致,這是最合適的長度。

《千金論》中也提到,臍帶的長度應該到嬰兒足弓的上方為準。

造道集,云:兒始生宜淨洗,則燥血不留於摺路之間,可令皮膚光澤,然後剪臍。臍乃初生之蒂也,剪之宜長一尺有二,用粗線縛緊,剪不長,多生臍風,縛不緊,陰間虛腫。

白話文:

_造道集_中說:小孩子一開始出生時,應該要認真清洗,這樣一來,乾燥的血就不會留在皮膚摺疊處了,也能讓皮膚變得光澤,然後再剪臍帶。臍帶是剛出生時的胎蒂,剪臍帶時應該要留下約一尺二的長度,並用粗線緊緊綁住,如果剪的太短容易引起臍風,如果沒有綁緊的話陰部則容易虛腫。

繆仲淳廣筆記,云:兒初生不可剪臍帶,三朝用面和水成薄餅,置兒腹,穿臍帶於面上,將蘄艾火灸臍帶近臍處,或三炷,或五七炷,須下帳避風,灸畢,仍將臍帶紮好,聽其自脫,至七日方脫者,元氣足也。

白話文:

繆仲淳在《廣筆記》中說:嬰兒出生後不要剪臍帶,要在三天後用麵粉和水做成薄餅,放在嬰兒的腹部,將臍帶穿過薄餅,用艾草火灸烤臍帶靠近肚臍的地方,灸烤三炷、五炷或七炷香的時間,然後讓嬰兒在帳子裡避風,灸烤完後,再將臍帶紮好,讓它自然脫落。如果臍帶到第七天後才脫落,說明嬰兒的元氣充足。

凡兒生下,每日夜將清湯或苦茶蘸軟絹攪兒口內,如齒邊有白點,即以指爪或細針挑破,取桑樹內汁濾清塗之,永無驚風撮口之患。

白話文:

每個嬰兒出生後,每天晚上都用清湯或苦茶蘸上柔軟的絲綢攪動嬰兒的嘴裡面,如果牙齒邊緣有小白點,就用指甲或細針挑破,用桑樹樹汁濾清後塗抹上去,這樣就永遠不會得驚風抽搐或牙齦潰爛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