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昌翰

《竹林女科證治》~ 卷三 (1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6)

1. 產後發痙

產後發痙,陰血大虧也。其證則腰背反張,戴眼直視,或四肢強勁,身體抽搐。在傷寒雖有剛痙、柔痙之辨,總之無非血枯血燥之病,而實惟足太陽與少陰主之。蓋膀胱與腎為表裡,腎主精血,而太陽之脈絡於頭目項背,是以病痙。若其發痙之由,則凡如傷寒誤為大汗以亡液,大下以亡陰,或潰瘍膿血大泄之後,乃有此證。故產後亦惟去血過多,或大汗大瀉而然,其為元氣虛極,血液枯敗也。

白話文:

產後抽搐發痙,是陰血大量虛虧所致。其症狀是腰背僵直反張,眼睛瞪得大大的直視,或四肢強直抽搐。在傷寒論中,雖然有剛痙、柔痙之分,但總不外乎是血枯血燥之病,實際上是以足太陽膀胱經與少陰腎經為主。因為膀胱經與腎經是表裡關係,腎臟主藏精血,而太陽經脈分佈於頭、頸、背部,所以會出現痙攣的症狀。至於造成抽搐發痙的原因,則多半是傷寒誤用大汗法而導致體液耗損,或使用過量瀉藥而耗傷陰血,或潰瘍膿血大量排出之後,才會有此症狀。所以產後抽搐發痙也是因失血過多,或大汗大瀉而引起的,這是由於元氣虛弱到極點,血液枯敗所造成的。

可知治宜察其陰陽,大補氣血,宜大補元煎,或十全大補湯(方見上惡露不止條中)。若認為風痰而用發散消導等劑,必死無疑矣。

白話文:

要知道治療方法必須觀察陰陽,大補氣血,可以使用大補元煎,或者十全大補湯(藥方請參照上條)。如果認為是風痰而使用發散消導等藥方,那肯定是死路一條。

大補元煎

人參(一二錢),山藥(炒,二錢),熟地黃(二三錢),杜仲(炒,一錢),當歸,枸杞(各二三錢),山茱萸,炙甘草(各一錢)

白話文:

人參(一到二錢)、山藥(炒過的,二錢)、熟地黃(二到三錢)、杜仲(炒過的,一錢)、當歸、枸杞(各二到三錢)、山茱萸、炙甘草(各一錢)

水煎,食前溫服。

元陽不足而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類;氣分偏虛者,加黃耆白朮(胃口多滯者,不必用);血滯者去山茱萸,加川芎(一錢);滑泄者去當歸,加五味子破故紙之類。

白話文:

  • 元陽不足,體質偏寒的人,可以加入附子、肉桂、炮姜等藥材。

  • 氣分偏虛的人,可以加入黃耆、白朮(如果胃口不好,就不要用白朮)。

  • 血滯的人,可以去掉山茱萸,加入川芎(一錢)。

  • 滑泄的人,可以去掉當歸,加入五味子、破故紙等藥材。

2. 鬱冒

新產血虛多汗喜中風,故病痙;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難,三者雖不同而實相因。如新產胃虛不食,往往昏冒而神不清,或厥,是鬱冒也。宜白薇湯。鬱冒則多汗必致病痙,宜鉤藤湯。且多汗必液少而大便秘,至五七日、七八日之久,宜養榮血,腸自潤矣。宜蘇麻粥。

白話文:

新產婦人血虛多汗,容易中風,因此容易得痙病;出血太多,汗又多寒又多,因此會鬱冒;津液耗盡,胃中乾燥,因此大便困難。這三個症狀雖然不同,但實際上是互相影響的。例如新產婦人胃虛不吃東西,常常會昏迷神志不清,或厥,這是鬱冒造成的。應服用白薇湯。鬱冒就會多汗,必定會引發痙病,應服用鉤藤湯。而且多汗必定會導致體液減少,出現大便祕結,到了五六七天或七八天後,應滋養補益氣血,腸子自然就能潤通了。應服用蘇麻粥。

白薇

白薇,當歸(各三錢),人參(一錢五分),甘草(七分)

白話文:

白薇、當歸(各15克),人參(7.5克),甘草(3.5克)

水煎服。

鉤藤湯

鉤藤鉤,茯神,當歸,人參(各一錢),桔梗(一錢五分),桑寄生(五分)

白話文:

鉤藤、茯神、當歸、人參(各5公克),桔梗(7.5公克),桑寄生(2.5公克)

水煎服。煩熱加石膏

蘇麻粥

蘇子,麻子(各等分,去殼)

同搗爛,和水濾取汁,入粳米末少許,同煮作粥。

3. 血暈

產後血暈由氣血暴虛,血隨氣上,迷亂心神,故眼前生花,甚者悶絕口噤,神昏氣冷,宜清魂散,或立應湯。若產兒下地時用荊芥穗(炒焦)為末,每服五分,童便調服可預防血暈之患。又用韭菜切細盛瓶中,以熱醋沃之,向產婦面熏之。若下血多而暈,但昏悶煩亂而已,當補血。

白話文:

產後血暈是由於氣血突然虛弱,血液隨氣上升,使心神錯亂,所以眼前會出現幻影,嚴重的會昏迷不醒,口噤,神智不清,呼吸微弱,此時宜服用清魂散,或立應湯。如果在產兒出生時,用荊芥穗(炒焦)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童便調服,可以預防血暈發作。另外,也可以將韭菜切碎放入瓶中,用熱醋浸泡,然後讓產婦聞其氣味。如果產後出血量多而暈倒,但只是昏迷煩躁而已,應補血。

芎歸湯。若下血少而暈,乃惡露上搶於心,心下急滿,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當破血行血,宜奪命散

白話文:

應該服用芎歸湯。如果出血量少而昏厥,那是惡露衝上心臟,導致心下急滿,精神昏迷、口不能言,神智不清,就要破血活血,應該服用奪命散。

清魂散

荊芥穗(五錢),川芎(二錢五分),人參,澤蘭葉(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白話文:

荊芥穗五錢、川芎二錢五分、人參、澤蘭葉各一錢半、甘草一錢。

為末,溫酒、熱湯各半鍾,調服二錢。

立應湯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白芍(二錢),五靈脂(半生半炒),川芎(各一錢)

白話文:

熟地黃、當歸各三錢,白芍二錢,五靈脂一半生用一半炒用,川芎各一錢。

水煎服。

芎歸湯

當歸,川芎(各五錢)

水煎,連服數劑。(或加人參一錢更妙)

奪命散

沒藥血竭各等分為末

每服二錢,童便好酒各半鍾,煎數沸調服。

4. 血脫

產後下血過多,每致血脫,宜增損四物湯

增損四物湯

當歸(三錢),川芎白芍(酒炒),人參(各一錢),炮姜(三分),炙甘草(五分)

白話文:

當歸(15公克),川芎,白芍(用酒炒過),人參(各6公克),炮姜(1.8公克),炙甘草(3公克)

水煎,入童便半鍾溫服。

5. 虛汗

產後陰虛有熱,又遇風邪虛汗不止,宜黃耆湯。若陰虛盜汗,宜浮麥散

白話文:

產後陰虛生熱,又遇風邪導致虛汗不止,宜服用黃耆湯。若陰虛盜汗,應該服用浮麥散。

黃耆

黃耆(蜜炙),熟地,麥冬(去心,各二錢),白朮(蜜炙),茯苓(各一錢五分),牡蠣粉(一錢),防風(七分),棗(二枚)

白話文:

蜜炙黃耆、熟地、麥冬(去心,各二錢)、蜜炙白朮、茯苓(各一錢五分)、牡蠣粉(一錢)、防風(七分)、棗(二枚)

水煎服。

浮麥散

人參(二錢),當歸(三錢),熟地黃(一錢五分),麻黃根(五分),黃連(酒炒,五分),浮小麥(一撮)

白話文:

人參(二錢):具有補氣固脫、益氣生津、安神益智的作用。

當歸(三錢):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

熟地黃(一錢五分):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補腎固精的作用。

麻黃根(五分):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尿消腫的作用。

黃連(酒炒,五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瀉痢、消腫痛的作用。

浮小麥(一撮):具有養心益氣、補脾益胃、清熱除煩的作用。

水鍾半,煎七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