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二 (18)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8)

1. 天龍骨

乃千年塔頂石灰也。瀕湖石灰條下,附古墓中石灰,名地龍骨,艌舡油石灰,名水龍骨,而獨遺此,特補之。盛再華云:塔上石灰,受天陽風露之氣,變悍烈之性而成溫和,故能定痛生肌,止血去濕,為金刃要藥,內服亦良。外治止血生肌,塗惡瘡腫毒,寒濕臁瘡。內治心腹痛,烏痧脹。

白話文:

它是千年寺廟塔頂的石灰。濱湖石灰條下面,附著著古墓中的石灰,名叫地龍骨,海船上的油石灰,名叫水龍骨,而此藥被遺忘了,所以特別補上。盛再華說:寺廟塔上的石灰,經過日曬雨淋,把強烈暴烈的性質變成溫和,所以能止痛生肌,止血除濕,是金瘡藥中的要藥,內服也有效果。外用能止血生肌,塗抹惡瘡腫毒,寒濕臁瘡。內服能醫治心腹疼痛,烏痧脹。

婦人血崩漏帶。男子久痢便血。及一切打撲損傷,惡血凝聚,腹痛欲死者,俱可服。

白話文:

此方用於婦女血崩漏帶,男子久痢便血。以及一切外傷打撲損傷,造成惡血凝結,腹痛劇烈危及生命者,皆可服用。

白虎丸:治一切青筋腹痛。萬氏家抄:天龍骨不拘多少,去泥土,水飛過,凡似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看輕重加減,燒酒下。初覺頭痛惡心腹脹,即進一服,當時血散,若過三五日,青筋已老者,多服取效。

白話文:

白虎丸:治療一切青筋腹痛。萬氏家抄:天龍骨不拘多少,去除泥土,水飛過濾,凡似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視病情輕重加減,以燒酒送服。初次服用若覺頭痛、噁心、腹脹,即進一服,當時即可將積血散去,若超過三五日,青筋已經變老,則需多服用以取得療效。

2. 玉田沙

本經逢原云:夏月發麻疹用之良。亦河沙中之一種也(綱目失載)。

白話文:

本經逢原記載夏天的時候發麻疹時可以使用。也是河沙中的一種。(綱目中沒有記載)

3. 瑤池沙

朱排山柑園雜識:喇嗎嘗進瑤池水,水香如蓮,色白而重,以玻璃器貯之,數百年不涸不變,人飲之能療百病,康熙五十三年遣理藩院員外盛柱取之,自京出西寧口,望西北行。凡七千里,至星宿海,即世所稱火敦腦兒也。

白話文:

朱排山柑園雜錄:喇嘛曾經進貢瑤池水,水的香味像蓮花,顏色潔白而沉重,用玻璃器皿盛裝它,數百年不乾涸也不會變質,喝了它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康熙五十三年派遣理藩院員外郎盛柱去取水,從京城出發,經西寧出關,向西北方向行進,共七千裏,到達星宿海,也就是世人所稱的火敦腦兒。

更西北行三千里,達崑崙山,山形如桃,皆積雪,人不能上,測影高三百餘丈,山前名孔雀門,後名馬門,左名獅門,右名象門,山四隅各有一山,皆低於崑崙,孔雀門內有池,名麻蓬達⿰口頼。華言天河也,四山之水,合流於天河,河水伏流至星宿海,複流出入中國。去崑崙西北四五里即瑤池。

白話文:

再向西北行進三千多里,抵達崑崙山,山勢呈圓形,終年積雪,上山十分艱難,測量它的高度超過了三百丈,山前稱「孔雀門」,山後稱「馬門」,左側稱「獅門」,右側稱「象門」,崑崙山的四角各有座山,都比崑崙山矮,崑崙山「孔雀門」內有一池,名為「麻蓬達⿰口賴」,漢語譯為天河,四座山的流水匯流到天河,天河水伏流至星宿海,又流匯到中國的河流。離開崑崙山向西北四、五里的地方就是瑤池。

池匝百八十里,岸傍皆雪,水中有五色細砂,滑膩可食,取水一瓶,並圖山川風土而歸,往返凡二年零六月。

稀痘取沙,與小兒常食之,即永不出痘。

白話文:

繁體中文版:

池匝百八十里,岸傍皆雪,水中有五色細砂,滑膩可食,取水一瓶,並圖山川風土而歸,往返凡二年零六月。

稀痘取沙,與小兒常食之,即永不出痘。

池子周長有三百六十里,岸邊盡是一片雪白,水中有很多五顏六色的細沙,既滑膩又可食用。我取了一瓶水,還繪製了那裡的山川風土圖,前後花了兩年零六個月的時間往返。

我稀釋天花膿液取沙,讓小孩子經常食用,這樣他們就永遠不會長天花了。

4. 木心石

樟岩附

白話文:

樟岩附

生古木中,圓如雀卵,中色正白,著木處燦如黃金,書影叢說有孝子某,母嘗患心痛,日久不瘳,孝子日禱於神求治,一夕夢神曰:爾母疾必得木心石乃愈。醒而遍訪名醫,皆不知此藥,一日入山,忽有二匠解木,下鋸有聲,孝子乃悟,急止告以故,視鋸下有石,持歸磨酒與母服,痼疾頓除。

白話文:

木心石生長在古樹中,形狀圓潤如雀卵,中間顏色純正潔白,附著在木頭上的地方卻光燦如黃金。有一位孝子,他的母親患有心痛的毛病,日積月累,始終無法治癒。孝子每天向神靈祈禱,希望得到治療的方法。一天晚上,他在夢中得到神靈的指示:「你母親的病必須服用「木心石」才能痊癒。」孝子醒來後,到處訪求名醫,但卻沒有人知道這種藥。有一天,他上山去,突然遇見兩個工匠正在鋸木頭,鋸子的聲音很響亮。孝子突然領悟到,急忙上前告訴工匠他的情況。工匠在鋸子下面發現了一塊石頭,孝子將石頭取回研磨成粉末,然後加酒服用。母親服過藥後,多年來的心痛毛病立刻就痊癒了。

治心痛。

白話文:

治心痛。

按造化之用,無風不能生物,無火不能結物,故萬物之動者皆生於風。萬物之靜者皆凝於火。觀於火死而質不朽可知,木性疏達,得風以生之,是以自萌而芽而苞,苞圻而花而實,皆得風以散之。故春榮秋落,如有知也。其實與脂質之靜者,均屬於火。火為木子,所以樹老則自焚。

白話文:

大自然的運作是,沒有風就沒有生物,沒有火就無法結出果實,所以萬物中的動的都源自於風,靜的都來自於火。觀察到火死去後,本質卻不會消亡,可以知道,木的本質舒展通達,藉由風而生長之,因此能從萌芽、長出花苞、花苞綻放、開花、結果實,都是靠風散佈。所以春天茂盛,秋天凋零,好像有意識般。而果實與脂液的沉靜本質,都屬於火。火是木的兒子,所以樹老了就會自焚。

火鬱必泄也,木心有石,乃風不能散,火鬱於內,又不得泄,致其脂液凝聚,至精者久則變為石。余者皆朽,如松脂成琥珀柏脂瑪瑙,所謂物物有一太極也。心為人身之太極,主中宮而至靈,以至變之物治之,則合同而化,故能愈此疾,論事雖變,而論理則常也。

白話文:

肝火鬱結必須要宣通疏泄,木心裡面有石,這是因為風氣不能夠宣散,肝火鬱積在裡面,又不能夠宣泄出去,導致脂液凝聚,精華的部分時間久了就會變成石頭。其他的部分全部腐朽,就像松脂變成琥珀,柏脂變成瑪瑙,所謂的每一件事物都有一個太極。心臟是人體的太極,主管中央的臟腑,而且非常靈敏,用不斷變化的東西來治療它,就能夠使陰陽兩氣相合而相互轉化,因此能夠治癒這種疾病。議論事情雖然是變化的,但是議論道理卻是恆常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