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敏

《本草綱目拾遺》~ 卷十 (19)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9)

1. 水馬

綱目名水龜,於主治下云:令人不渴,殺雞犬,不知有治痔之功,更為補之。按:水馬四、五月內出浮水面,身硬腳長,池沼中甚多,性喜食蠅。予在甌親見小兒捕之嬉戲,用釣竿繫繩,繩頭穿一蠅,擲水面,誘之即來,以四足抱蠅不放,因而獲之。

白話文:

綱目中將水龜列為名貴藥材,在主治疾病的說明中寫到:「讓人不感到口渴。治療雞犬的疾病,卻不知道有治療痔瘡的作用。進一步補充說明:水馬在四、五月間浮出水面,身體堅硬,腳很長,池沼中很多,性喜吃蒼蠅。我在甌親眼看到小孩用釣竿牽著繩子,繩頭穿一隻蒼蠅,扔在水面,誘使水馬過來,水馬用四隻腳抱住蒼蠅不放,結果被小孩捉住了。

治痔,東醫寶鑑有水馬散:夏月三伏內,於止水中採婆子,一名水馬兒,高腳水面跳走是也。採取三十個,用三個紙包,每包十個,於背陰處懸掛陰乾,每包作一服,研爛,空心酒調下,良久乃吃飯,三日連三服,十日內效,久痔膿血者,二、三十服絕根。

白話文:

治療痔瘡,東醫寶鑑中有水馬散的方子:在夏天三伏天的時候,在停滯的水中採集婆子,又名水馬兒,長腿在水面跳躍的就是。採集三十個,用三個紙包,每個紙包十個,在背陰處懸掛陰乾,每包做成一劑藥,研磨成細末,空腹時用酒送服,很久以後才吃飯,連續服用三天,十天內見效,患有痔瘡膿血的,服用二、三十劑即可根除。

2. 壁蝨

俗呼臭蟲,以其氣腥穢觸鼻,故名,行必南向,為南方穢濕所產。今江南北人家多有之,稍不潔即生此物,亦有遠行於旅店驛舍中帶入衣被,歸家即生。極易蕃育,一日夜生九十九子,與螽斯同。其形儼如半粒豌豆,老則黑,次則棗皮紅,初生者色黃而細小。其子如蟻子,白色,卵生與蝨同。

白話文:

人們常稱它為臭蟲,由於牠所散發出的氣味又腥又臭,直衝鼻腔,所以有此稱呼。臭蟲向來都是往南方生長,因此是由南方的濕潤、不乾淨的地方所產生的。現在中國江南和北方的家庭裡都普遍存在臭蟲。只要稍微不注意衛生,這種害蟲就會滋生。有時是遠行的人從旅館、驛站帶回家中的衣服、被子裡帶進來的,回到家中就會生臭蟲。這種蟲子非常容易繁殖,一天一夜就能生下99個子蟲,跟螽斯一樣。臭蟲的形狀就像半粒豌豆,老了之後呈現黑色,次一級的則是棗紅色,剛出生的是黃色,而且很細小。牠的蟲卵則像螞蟻卵一樣,呈白色,跟蝨子的蟲卵相似。

初生便齧人,生一、二日即能褪殼,愈褪愈大,漸漸而老,色轉紅而黑,老者齧人愈毒。多藏藁薦中及壁內,或桌凳床縫間,其身遍而易入。至冬則入蟄,多藏泥沙山穴中,及古樹根下,交春皆啟蟄,而出入人家壁木內藏。性畏蟻,山中有一種紅蟻,喜食之,故近山及山寺僧舍此物甚少;有帶入者,輒為山蟻銜去。其齧人尤狡黠,不與蚤、蝨同。

白話文:

剛出生就咬人,出生一、兩天就能脫殼,越脫殼越壯,漸漸老了顏色由紅轉黑,年紀大的咬人越毒。多藏在稻草堆和牆壁裡,或是桌凳、牀鋪的縫隙裡,牠們的扁形身體使牠們更容易進入這些地方。冬天時牠們會冬眠,多躲在泥沙山穴裡,或是老樹根底下,到了春天全部都結束冬眠,在傢俱和木頭裡進出。牠們害怕螞蟻,山裡有一種紅螞蟻,喜歡吃牠們,所以靠近山區和山寺僧舍的屋子裡幾乎沒有牠們。偶爾有人帶牠們進去,牠們就會被山蟻含走。牠們咬人很狡猾,和跳蚤、蝨子不一樣。

昔人謂暑時有五大害,乃蠅、蚊、蝨、蚤、臭蟲也,然蠅、蚊迭為晝夜,蠅可揮拂,蚊可設帳,蝨則暑時裸浴,生者絕少,蚤則因土濕而生,夏時土乾,亦不甚患,惟此最可憎,無分晝夜,潛身床褥及幾闥間,善識人氣,伺人一徙倚,即噆其膏血,腫塊累累,如貫珠然,愈爬搔則愈大,痛癢難禁,小兒肉嫩,尤遭其苦,輒虯號不已。

白話文:

過去的人說夏天有五大害蟲,分別是蒼蠅、蚊子、蝨子、跳蚤和臭蟲。蒼蠅、蚊子晝出夜伏,蒼蠅可以用手驅趕,蚊子可以用蚊帳防治。蝨子在夏天時因為人們經常洗澡,因此數量很少。跳蚤因為潮濕的土壤而生長,夏季時土壤乾燥,所以也不太需要擔心。只不過臭蟲是最令人厭惡的,牠們無論晝夜都在出沒,藏匿在牀褥和桌子、椅子的縫隙中。牠們很會辨別人的氣息,一旦發現有人移動,就會咬人吸血,造成腫塊累累,像一串珍珠一樣。越抓越癢,越癢越抓,讓人難以忍受。小孩子的皮膚嫩,尤其容易受到臭蟲的侵害,常常會因為被咬而哭鬧不止。

或云其物口有白氣一、二寸,齧人能隔席穿膚吮血,索之不可得;在床褥輒夜聚曉散,率其醜類,待人倦睡而恣啖焉。古方闢除之法甚多,無一驗者,惟席下鋪零陵香草及樟腦,可稍殺其勢,然隔一、二日,藥氣減則橫虐愈甚;惟用真揚州安息香,塗上好銀硃為衣,燃床下,周圍以席護,令烟燻透,則壁蝨盡死,子亦不能復生。第香氣惡烈,觸鼻令頭痛,須熏後停一、二日方可臥宿。

白話文:

也有人說壁蝨口中有一兩寸的白氣,咬人能穿透席子刺穿皮膚吮血,尋找它卻又找不著;壁蝨在牀褥裏常聚在晚上,天亮時散去,率領同類,等到人疲倦入睡時就肆意叮咬。古方驅除壁蝨的方法很多,卻沒有哪一種有效;唯有將零陵香草和樟腦鋪在席子底下,才能稍微減少壁蝨的勢力,但只要隔一、兩天,藥效減弱了,壁蝨的橫行霸道就更嚴重了;唯有用最正宗的揚州安息香,塗上最上等的硃砂當衣服,燃燒在牀底下,四周用席子圍護,讓煙霧燻透,則壁蝨就能完全滅絕,壁蝨卵也無法繼續孵化。但香氣刺鼻,聞到會頭痛,必須薰香後停放一、兩天才能睡覺。

貧家何能辦理?古云:南方淫氣生短狐,此亦淫濕腥穢之氣所感而生,凡勤潔之家鮮有之。閩人云,此蟲滾水泡死者能復生,惟有以冷水浸死不能復生。山堂肆考:壁蝨身扁而臭,不能跳,善齧人,名曰茭蚤,又名扁蝨。五雜俎:壁蝨閩人謂之木蝨,多杉木所生。治者以蕎麥藁燒灰水淋之。

白話文:

貧苦人家怎麼可能有能力處理?古書上記載:南方淫邪的氣候能孕育出短尾狐,壁蝨也是同樣受到濕邪而生的,所以常打掃乾淨清潔的家庭中很少會有牠們。閩南人說,這種蟲子用滾水泡死牠們並不會真的死去,只有用冷水淹死牠們才能殺死牠們。山堂肆考中記載:壁蝨的身體扁平而且很臭,不會跳,善於咬人,因此被稱為茭蚤,又稱扁蝨。五雜俎中記載:壁蝨在閩南被稱為木蝨,大多來源於杉木。治療方法是用蕎麥稈燒成灰,再用冷水淋在上面。

江南壁蝨多生水中,惟延綏生土中,遍地皆是,入夜則緣床入幙,噆人遍體成瘡,雖徙至廣夏,懸床空中,亦自空飛至。事物紺珠:壁蝨一名壁駝,遍小褐色,殠而齧人。六書故:扁蝨著牛馬食其血,產薦蓐間差小,噆人膚,俗謂薦蚍,又名茭蝨,今人訛為壁矣。是古人雖有其名,從無入藥者。

白話文:

在江南,壁蝨這種生物大多生長在水中,然而在延綏地區,壁蝨卻是生長在土裡面,而且數量還十分龐大,遍地都是。到了夜晚,壁蝨會沿著牀邊爬進蚊帳,然後咬遍人的全身,讓人身上到處都是瘡口。即便把牀懸掛在空中,壁蝨也會自己從空中飛過來咬人。

《事物紺珠》中記載:壁蝨有一個名字叫壁駝,它們體型很小,顏色呈現褐色,會狠咬人類。在《六書故》中,扁蝨是一種附著在牛馬身上,以牛馬的血為食的一種生物,它們產卵在蚊帳或者牀褥之間,會咬人。民間也將它們稱之為「薦蚍」,或者「茭蝨」,現在的人們則誤解地稱之為「壁蝨」。

從古至今,雖然壁蝨這個名字一直存在,但從來沒有人將它們入藥。

綱目並不列其品,近來治療有用此者,故錄之,見天下無棄物也。

氣腥,味微咸,性平,在土者有毒。(凡用壁蝨,須置溫水中令其臭氣泄盡,入藥。)

治咽膈,集聽方:用蝨十枚,滴花,燒酒浸服。

飯饎,百草鏡云:用臭蟲研塗。

白話文:

內容的綱目沒有列出相關藥材,近年來在治療中發現有用,因此記載下來,以見證天下沒有廢物。

蝨子,氣味腥臊,味道略鹹,性味平和,在土裡的蝨子有毒。(凡是使用蝨子入藥,都要先放入溫水中讓其臭味散盡,再入藥。)

治療咽喉阻塞,集成聽方:使用十隻蝨子,滴入花,用燒酒浸泡後服用。

臭蟲,百草鏡記載:使用研磨後的臭蟲塗抹患處。

臁瘡臭爛,西亭藥鏡:用臭蟲同水龍骨搗和,麻油調敷,出盡黃水,立愈。

白話文:

腿部潰瘍(臁瘡)惡臭並腐爛,根據《西亭藥鏡》記載:使用臭蟲和水龍骨一起搗碎混合,再用麻油調和敷在患處,將裡面的黃水排出,就能立即痊癒。

眼生偷針,臭蟲血點之,即散。

海上方有用壁蝨治小兒驚風。用壁蝨於淨水中漂去臭氣,焙乾入藥。

拔疔,楊氏經驗方:臭蟲同米飯搗勻,搽疔上,能立拔疔根外出。

白話文:

古代文字:

眼生偷針,臭蟲血點之,即散。

海上方有用壁蝨治小兒驚風。用壁蝨於淨水中漂去臭氣,焙乾入藥。

拔疔,楊氏經驗方:臭蟲同米飯搗勻,搽疔上,能立拔疔根外出。

眼角長針眼,用臭蟲的血點上去,就會消散。

兒童驚風,可以用壁蝨治療。將壁蝨放在乾淨的水中去除臭味,烘乾後入藥。

拔疔,楊氏經驗方:將臭蟲和米飯搗勻,塗在疔上,可以很快地將疔根拔出。

𩶈魚刺戳。醫宗彙編:凹谷茴香葉,使鹽花燒酒搗糊瘡上;如口久爛,用臭蟲劗去頭敷之。

白話文:

魚刺刺傷。醫宗彙編:將凹谷茴香葉,加鹽花、燒酒搗成糊狀,敷在傷口上;若是傷口已經潰爛很久,可以用臭蟲去頭後敷在傷口上。